【摘 要】
:
青藏高原夏季降水是高原气象研究关注的重要领域。受高原夏季各个层次的天气系统的影响,在高原多尺度地形的强迫作用下,高原夏季降水表现出复杂多样的时空分布和演变特征。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高原夏季降水特征和影响机理方面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高原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和演变特征;影响高原夏季降水的高原天气系统,包括南亚高压、500 hPa高原高压、高原切变线、高原低涡和高原中尺度对流系统等;高原地形对高原的强迫机制,包括大尺度的动力和热力强迫,以及高原上中小尺度地形的强迫作用。最后对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机 构】
: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30611),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10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8YFC15078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夏季降水是高原气象研究关注的重要领域。受高原夏季各个层次的天气系统的影响,在高原多尺度地形的强迫作用下,高原夏季降水表现出复杂多样的时空分布和演变特征。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高原夏季降水特征和影响机理方面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高原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和演变特征;影响高原夏季降水的高原天气系统,包括南亚高压、500 hPa高原高压、高原切变线、高原低涡和高原中尺度对流系统等;高原地形对高原的强迫机制,包括大尺度的动力和热力强迫,以及高原上中小尺度地形的强迫作用。最后对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其他文献
韩佳芮:您认为,目前人工智能应用在气象预报业务的哪个领域最有优势和潜力?人工智能可以解决这些领域中的什么关键问题?rn张平文:随着多年的发展,气象预报已经有了巨大进展.
稳定河宽的计算是规划治理河宽的依据,对规划治理河宽的确定有较强的指导和现实意义。文章主要从白家河秦州段河道的稳定分析和稳定河宽的分析计算着手,进而得到规划治理河宽,指导设计和施工。
跨尺度大气预报模式(MPAS-A)的动力学框架是非结构化的球面质心Voronoi网格,它代表了过去几十年来数值天气预报最重要进展之一。MPAS-A具有开放性、计算机程序和文件规范性、科学性及先进性等特点,因此可选其作为未来全球四维变分资料同化系统模式,目前已经发展了MPAS-A的切线线性模式和伴随模式。选择MPAS-A为全球四维变分资料同化系统模式,不仅可以避免MPAS-A预报模式网格与资料同化网格之间的来回插值所产生的误差,减少每次极小化迭代时MPAS-A模式变量与资料同化分析变量之间的转换所需计算时间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体系建设已经越来越完善。城市地铁作为城市中的基础交通体系,和城市的发展具有直接的联系,能够推动城市交通的进一步发展,并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方便人们的出行。为了更好地让地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服务,促进城市地铁的完善,需要对地铁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进行重视,对地铁机电设备进行及时维修以及管理,并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来解决在地铁机电设备安装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地质灾害所引发的损失与问题,地质灾害应急测绘是目前应对地质灾害的有效方法,在地质灾害应急测绘中融入无人机航测技术可以增加地质灾害应急测绘的准确性。
文章将从房建工程中深基坑支护类型、特征、实际运用、常见问题,以及相应改善举措多方面展开解析,以期为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的合理运用带来可参考的建议。
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教育行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高校来说,高校后勤管理作为高等教育重要支撑体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旨在阐释物联网趋势下,高校后勤如何顺应智能化需求,始终不忘初心,从传统“管控”中心向现代“管服”中心转型,真正实现管理与服务并举,持续推进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后勤管理改革。把后勤管理新发展理念贯穿工作全过程、各环节,推动物联网条件下管理理念变革和模式创新。
编辑部:《气象科技进展》到本期,完成了从2011年创刊以来十年的编辑计划,共编辑正刊60期,增刊2期,总计62期.请问许小峰主编,您对期刊十年来的编辑工作,有什么整体上的把握?rn
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逐渐成为农业灌溉、生态保护、水资源高效利用和防洪蓄水等领域高效发展的关键所在。但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效率低下、信息化程度低、施工管理各环节不衔接等问题日渐凸显,导致水利工程建设周期、质量、成本不易控制,为此,文章欲借助BIM技术,构建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模式,提升项目管理精细度。以BIM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为切入点,重点阐述可视化、模拟性、协调性及集成化等四方面需求。同时,引入BIM技术团队,提出了适用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应用模式,并以此为契机,建立基
基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2400多个观测站的候平均日最高气温、GLDAS 2.0/2.1的土壤湿度、蒸散发资料和ERA5的500 hPa位势高度、925 hPa风场再分析资料,定义了格点骤发干旱指数,在分析1979—2017年4—9月中国区域骤发干旱气候特征和骤发干旱指数的经验正交展开空间模态的基础上,确定骤发干旱发生频繁及变率大的区域,给出了区域性骤发干旱事件的识别标准,并对其演变过程进行合成分析,最后分析了典型个例的要素和环流特征。结果表明:骤发干旱多发于我国南方夏季,其中7月最多,以湖南和浙江地区发生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