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解决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程预算》课程实践性强、知识抽象、难于理解的问题,帮助学生易于学习理解,保证教学质量,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要求,通过利用案例培养能力、任务驱动促进合作、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答疑解惑总结提高等方法进行尝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工程预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职业操作能力。
关键词:工程预算;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工程预算》是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工程预算》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对工程建设进行费用预算,考查学生预算建设项目费用的能力。当前,中职学生理论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能力较差等问题,导致学生们在学习该课程时非常吃力,学好这门课更难。笔者连续在2009级、2010级、2011级、2012级共四届学生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工程预算》课程教学中,通过利用案例培养能力、任务驱动促进合作、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答疑解惑总结提高等方法进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职业技能、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学生们基本做到根据有关工程定额或工程指标,初步预算出建设项目的工程费用,我的做法如下:
一、 利用案例培养能力
课堂教学比较抽象,具有局限性,学生难以理解。因此,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在教会学生掌握了一定得知识量后,教师即可利用案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我校有十几间计算机机房,部分正在施工,我充分利用这些正在施工的计算机机房作为教学场地,开展实地现场教学,以我校在建的“实训楼广告设计工作站的建设工程”为例,让学生先了解设计要求,熟悉图纸的具体内容,根据施工图计算出工程量、主要使用材料、现行预算定额和费用定额、材料预算价格等,编制工程预算表。此外,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工程现场勘查,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训,安排学生分組到正在建设的1间小型“办公网络的建设工程”中,了解办公网络建设工程施工就位情况,要求学生按内容要求填写勘察报告,根据项目内容,得出是否满足开工条件的结论。同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真正用户需求,还通过对另一栋在建的综合石化大楼5楼进行调查,结合现场分析,填写情况调查表。
学生填写好表格后,教师现场点评,学生是否进行了全面的勘查。勘查的主要内容及所列项目是否准确完整,填写结果是否合理,勘查与竣工决算差异在哪等,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知识应用的能力。
二、 任务驱动促进合作
任务驱动通过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以任务来引领教学。通过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以任务来引领教学。一是通过任务的完成来达到学生“做中学”的目的。一是以任务为载体来承载欲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教师给出一个工程预算项目作为任务,提出问题。学生按3~5人1组,学员按基础及接受能力的参差不齐分为若干小组,强弱配对,对工程预算项目进行现场勘查,经过收集资料、熟悉图纸之后,对计算工程量、套用定额、选用价格、计算各项费用、复核、编写编制说明等几个方面进行研讨,并在班级展示。同时,开展小组比赛,各组之间有竞争,制定激励和惩罚机制。实施途中,由教师引导,并对结果进行点评。
一般情况下,学生刚接触预算时,在只有理论支持的情况下对工程量的计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时把学生分组,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使学生集思广益,他们经过讨论、推理后,达到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工程预算知识后,给学生布置一个题目:“利用网络资源,最少提出一套多媒体教室音响设备设计方案,要求设计方案中需指出设备的品牌、型号、主要参数、数量、单价、金额等 ”。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网络资源,查找资料、自主学习并分组讨论方案的可行性,然后每组选一个代表上台演示并讲解本组的预算方案,最后由教师做点评。就这样,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将理论性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有所用。
任务驱动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和运用的学习体系。
三、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即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而选择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深入浅出,要做好这一点就必须对学生充分了解。当前情况下,中职新生综合素质可能是每一届或每一班都会有一定差别。因此,教师在开始新课程教学之前需对学生素质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可以通过平时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来了解学生情况,也可通过查阅学生入学档案、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班级学生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合理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和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我校的学生多来自农村,文化基础较差,在知识够用,同时不影响下面课程接受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在授课时有必要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删减,一些较深奥的知识要想方设法进行简化讲解,这样有利于中职生接受新知识。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教学内容进行练习,进行个别化学习,也可以与同学协商讨论共同完成。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现象,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去。
四、 查漏补缺总结提高
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采用分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总结归纳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例如,每小组做完工程预算后,让别组学生评议,发表对问题的看法,小组点评完后,再与实际发生的竣工决算表对比,教师引导、点评各小组协作制作的预算表所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内容,逐一分析:
1、判定有无遣漏项目
预算编制之前应该针对本次工程的具体情况收集相关的资料,比如套用定额、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材料和设备的价格等,分析是否完整地收集好了工程相关的资料、熟悉了图纸的具体内容,进而判定有无遣漏项目。
2、计算工程量是否准确
工程量的计算是否准确直接导致最后预算编制的准确与否,需要学生细心去计算,特别注意不能出现小数点错位等错误。
3、防止出现错用定额
工程量计算准确完整之后,就可套用定额。套用定额时应该注意工程内容和定额内容完全一致时才可套用该定额。否则,容易出现错用定额的错误。
4、检查各项费用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根据相关规定的计算方法、规则和标准进行计算,并按预算表格的填写要求进行填写,检查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按照以上逐个项目帮学生分析与实际发生不符的原因,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专业技能。
总之,在整个教学中,通过上述各项工程实践活动的锻炼,学生能较好将专业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动手能力突出,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意识能力较好,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毕业生的能力获得了用人单位的肯定,部分学生很快成为业务骨干,甚至走上领导岗位,如2010级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有2名学生被用人单位任命为中层领导岗位。事实证明,我们的教法,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真正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给他们今后勇于面对和挑战这个时代的勇气和本领。
关键词:工程预算;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工程预算》是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工程预算》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对工程建设进行费用预算,考查学生预算建设项目费用的能力。当前,中职学生理论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能力较差等问题,导致学生们在学习该课程时非常吃力,学好这门课更难。笔者连续在2009级、2010级、2011级、2012级共四届学生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工程预算》课程教学中,通过利用案例培养能力、任务驱动促进合作、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答疑解惑总结提高等方法进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职业技能、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学生们基本做到根据有关工程定额或工程指标,初步预算出建设项目的工程费用,我的做法如下:
一、 利用案例培养能力
课堂教学比较抽象,具有局限性,学生难以理解。因此,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在教会学生掌握了一定得知识量后,教师即可利用案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我校有十几间计算机机房,部分正在施工,我充分利用这些正在施工的计算机机房作为教学场地,开展实地现场教学,以我校在建的“实训楼广告设计工作站的建设工程”为例,让学生先了解设计要求,熟悉图纸的具体内容,根据施工图计算出工程量、主要使用材料、现行预算定额和费用定额、材料预算价格等,编制工程预算表。此外,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工程现场勘查,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训,安排学生分組到正在建设的1间小型“办公网络的建设工程”中,了解办公网络建设工程施工就位情况,要求学生按内容要求填写勘察报告,根据项目内容,得出是否满足开工条件的结论。同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真正用户需求,还通过对另一栋在建的综合石化大楼5楼进行调查,结合现场分析,填写情况调查表。
学生填写好表格后,教师现场点评,学生是否进行了全面的勘查。勘查的主要内容及所列项目是否准确完整,填写结果是否合理,勘查与竣工决算差异在哪等,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知识应用的能力。
二、 任务驱动促进合作
任务驱动通过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以任务来引领教学。通过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以任务来引领教学。一是通过任务的完成来达到学生“做中学”的目的。一是以任务为载体来承载欲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教师给出一个工程预算项目作为任务,提出问题。学生按3~5人1组,学员按基础及接受能力的参差不齐分为若干小组,强弱配对,对工程预算项目进行现场勘查,经过收集资料、熟悉图纸之后,对计算工程量、套用定额、选用价格、计算各项费用、复核、编写编制说明等几个方面进行研讨,并在班级展示。同时,开展小组比赛,各组之间有竞争,制定激励和惩罚机制。实施途中,由教师引导,并对结果进行点评。
一般情况下,学生刚接触预算时,在只有理论支持的情况下对工程量的计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时把学生分组,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使学生集思广益,他们经过讨论、推理后,达到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工程预算知识后,给学生布置一个题目:“利用网络资源,最少提出一套多媒体教室音响设备设计方案,要求设计方案中需指出设备的品牌、型号、主要参数、数量、单价、金额等 ”。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网络资源,查找资料、自主学习并分组讨论方案的可行性,然后每组选一个代表上台演示并讲解本组的预算方案,最后由教师做点评。就这样,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将理论性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有所用。
任务驱动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和运用的学习体系。
三、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即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而选择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深入浅出,要做好这一点就必须对学生充分了解。当前情况下,中职新生综合素质可能是每一届或每一班都会有一定差别。因此,教师在开始新课程教学之前需对学生素质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可以通过平时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来了解学生情况,也可通过查阅学生入学档案、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班级学生情况有一个基本了解,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合理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和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我校的学生多来自农村,文化基础较差,在知识够用,同时不影响下面课程接受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在授课时有必要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删减,一些较深奥的知识要想方设法进行简化讲解,这样有利于中职生接受新知识。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教学内容进行练习,进行个别化学习,也可以与同学协商讨论共同完成。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现象,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去。
四、 查漏补缺总结提高
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采用分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总结归纳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例如,每小组做完工程预算后,让别组学生评议,发表对问题的看法,小组点评完后,再与实际发生的竣工决算表对比,教师引导、点评各小组协作制作的预算表所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内容,逐一分析:
1、判定有无遣漏项目
预算编制之前应该针对本次工程的具体情况收集相关的资料,比如套用定额、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材料和设备的价格等,分析是否完整地收集好了工程相关的资料、熟悉了图纸的具体内容,进而判定有无遣漏项目。
2、计算工程量是否准确
工程量的计算是否准确直接导致最后预算编制的准确与否,需要学生细心去计算,特别注意不能出现小数点错位等错误。
3、防止出现错用定额
工程量计算准确完整之后,就可套用定额。套用定额时应该注意工程内容和定额内容完全一致时才可套用该定额。否则,容易出现错用定额的错误。
4、检查各项费用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根据相关规定的计算方法、规则和标准进行计算,并按预算表格的填写要求进行填写,检查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按照以上逐个项目帮学生分析与实际发生不符的原因,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专业技能。
总之,在整个教学中,通过上述各项工程实践活动的锻炼,学生能较好将专业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动手能力突出,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意识能力较好,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毕业生的能力获得了用人单位的肯定,部分学生很快成为业务骨干,甚至走上领导岗位,如2010级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有2名学生被用人单位任命为中层领导岗位。事实证明,我们的教法,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真正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给他们今后勇于面对和挑战这个时代的勇气和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