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随后出台的《落实意见》也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列为重点任务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不二法门,世界上凡是文化繁荣、对外影响力大的国家,其文化产业也是国内最繁荣的产业之一。
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对文化资源和产业链条的创新(整合)能力,前者体现了文化产业的“文化”特色,表现为对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能力以及文化产品的创新能力;后者体现了文化产业的“产业”特色,表现为用市场方式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并取得经济效益的能力。任何国家或地区文化产业的发达都表现在这两个方面,所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区域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也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一、当前影响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的制约因素
(一)观念陈旧,认识落后。最明显的标志是:人们把“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当成一组并列的概念,还在纠缠“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区别和联系之类的问题。其实,文化事业或者文化产业只是为了管理方便而进行的模糊划分,并不是同一位阶的概念,更不是对立的概念。如果还要纠缠这两种概念的差异的话,那就是“文化事业”的投资者和购买者是同一个人:政府。政府投资兴办各类“文化事业”,生产出的文化产品由政府购买,然后提供给全民。我国的文化产业之所以不发达,就与这种僵化的思维模式有关,人为地划出一部分文化产业当成“文化事业”,用行政的方式去投资、管理,并使之成为政府部门的延伸,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市场不公。
(二)产业链条没有形成,有“项目”,有“企业”,但是没有“产业”,许多文化企业尚处于孤军奋战状态。文化产业形成的逻辑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创意(经过商业化运作)——项目(资金投入)——企业(延伸)——产业。只有各个企业之间通过优势互补形成一个产业链条,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才能强大,而且才能保证稳定的经济效益,才能形成区域比较优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全国文化产业集团化潮流,各省(区、市)也相继组建了广电集团、出版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但是这种组合多是通过行政力量的推动,其目的多是为了管理的方便,而不是应对市场的需求。
(三)文化产业的发展驱动力还停留在投资驱动阶段,而不是创意拉动。从全国来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与整体经济形势是一致的,都是投资驱动,投资贡献了文化产业增加值的60%左右。文化产业(其实更应该叫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部分是创意产业,而创意正是文化产业之所以是文化产业的原因。发展文化产业当然需要资金,但是资金只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资金不能保证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保证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发挥。资金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创意,如果没有良好的创意,仅仅是文化资源和资金的简单相加,这样的文化产业(企业)不会长久。
(四)营利模式单一,难以对冲市场风险。目前,核心文化产业中的营利大户主要是广播影视和新闻出版,这属于最传统的文化产业(版权业),但其营利渠道以增值服务(尤其是广告)为主,出售版权获得的利润很少,即使效益最好的华谊兄弟,其票房收入也不到收入总额的30%。尤其是广播电视,其收入主要依赖广告,出售节目版权获得的收入极少,而且主要依赖自身垄断地位所获得的覆盖面吸引广告商。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广电、出版的垄断地位将被逐步打破,其广告的吸引力也必然会随之降低。
(五)体制不顺,制约了文化产业从业者的创作活力。文化产业是由一系列文化企业组成的有机整体,如果同一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不能执行同样的管理体制,则会造成文化产业的畸形发展:一部分非正常繁荣,一部分萎缩发展。例如对文学创作、电影电视剧制作的管理是市场方式,而对出版社和电台、电视台的管理完全是行政的方式。出版业及电台、电视台的营利不依赖著作者的作品,仅依靠自身的垄断地位就能获得超额利润,创作者的利润都被渠道商剥夺了。在这种体制下,优秀的创意人才无意埋头创作,而转向了回报率高的渠道商。企业创意水平的降低,直接导致了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下降。
二、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变文化资源优势为文化产业优势
发展文化产业,创意是核心,产业链是关键,资金是推动力,制度是保障。
(一)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激活文化资源
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各地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变文化资源优势为文化产业优势,这是许多地区文化战略的一个恒定目标。这里面隐含一个前提:似乎文化资源是建设文化大省的必要条件。其实,丰富的区域文化资源仅仅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可能,并不必然带来这个区域的文化繁荣,或者只能带动一些资源依赖型文化产业(如文博旅游业)的发展。文化资源只是客观存在的一些观念、风俗、传说以及自然风景、古建筑物等,这些文化资源如果没有创意和资本来激活,就只能停留在“文化观念”领域,而不能成为一个“产业”。例如中国功夫和熊猫是中国文化的两个符号,把“功夫”和“熊猫”嫁接在一起,讲述一个“功夫熊猫”的故事,这就是创意。
创意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创意是对文化资源的二次阐释,它不仅是激活文化资源的力量,也获得了某种文化“话语权”,赋予了文化资源某种意义。在这种方式的阐释下,文化资源变成一种符号,而“意义”却具有强烈的现代性,能够迎合市场需求,所以,创意是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的桥梁和中介。要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一是要建立适合新鲜创意产生的制度环境,给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以自由想象的空间;二是大力引进和储备既有文化涵养,又有市场眼光的高端创意人才;三是建立相应的文化创意产业基金,为创意项目落地给予第一推动;四是加强传统文化产业(广电、出版等)的内容创新能力,提高内容的赢利能力。
(二)加强制度创新,降低创意产业融资成本,开拓融资渠道
一个好的创意,只有和资本相结合才能落地为一个项目。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来源除了自身积累外,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但是文化创意产业一般无法提供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物,而自身在银行的信用记录很短,更无缘信用贷款。虽然我国的创业投资近几年发展很快(已经接近GDP的0.1%),但是风险投资多青睐比较成熟、有上市前景的企业,一般的文化创意产业很难得到这类资金。能获得投资的基本上是一些有市场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拥有强大创意团队和众多创意人才。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参考这些著名文化创业企业的融资模式,建立起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创意企业融资体系。一是通过财政出资,成立政府主导的担保集团,为金融机构对文化创意企业贷款提供增信和分险服务;二是建立银行、担保公司、资产评估公司“三位一体”的风险分担模式,降低银行贷款风险,也解决了银行文化创意价值评估能力不足的问题;三是建立健全各类权利质押登记制度,以提高文化创意企业融资能力,如公司股权、知识产权、景点门票收费权、应收账款等权利质押。
(三)开发既有文化资源,加快文化资源的资本化进程
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共同努力:一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动,变项目推进型为创意拉动型,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激活既有的文化资源,并对这类文化创意产业给予财政支持。一部《大长今》不仅通过版权交易和广告赚得盆满钵溢,还拉动了韩国旅游、韩国服饰、韩国饮食等产业的繁荣。二是通过特许权方式,鼓励企业投资开发文化资源,如对于开发文化资源的企业给予周边土地的开发权等。三是进行结构性减税,降低文化产业以及投资开发文化资源企业税负。四是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利润增长点,尤其是具有垄断地位的广播电视、出版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市场竞争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已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例如华谊兄弟在进行影视制作的同时,大力投资院线建设。
作者单位: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
(责编/郭建民)
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对文化资源和产业链条的创新(整合)能力,前者体现了文化产业的“文化”特色,表现为对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能力以及文化产品的创新能力;后者体现了文化产业的“产业”特色,表现为用市场方式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并取得经济效益的能力。任何国家或地区文化产业的发达都表现在这两个方面,所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区域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也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一、当前影响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的制约因素
(一)观念陈旧,认识落后。最明显的标志是:人们把“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当成一组并列的概念,还在纠缠“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区别和联系之类的问题。其实,文化事业或者文化产业只是为了管理方便而进行的模糊划分,并不是同一位阶的概念,更不是对立的概念。如果还要纠缠这两种概念的差异的话,那就是“文化事业”的投资者和购买者是同一个人:政府。政府投资兴办各类“文化事业”,生产出的文化产品由政府购买,然后提供给全民。我国的文化产业之所以不发达,就与这种僵化的思维模式有关,人为地划出一部分文化产业当成“文化事业”,用行政的方式去投资、管理,并使之成为政府部门的延伸,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市场不公。
(二)产业链条没有形成,有“项目”,有“企业”,但是没有“产业”,许多文化企业尚处于孤军奋战状态。文化产业形成的逻辑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创意(经过商业化运作)——项目(资金投入)——企业(延伸)——产业。只有各个企业之间通过优势互补形成一个产业链条,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才能强大,而且才能保证稳定的经济效益,才能形成区域比较优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全国文化产业集团化潮流,各省(区、市)也相继组建了广电集团、出版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但是这种组合多是通过行政力量的推动,其目的多是为了管理的方便,而不是应对市场的需求。
(三)文化产业的发展驱动力还停留在投资驱动阶段,而不是创意拉动。从全国来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与整体经济形势是一致的,都是投资驱动,投资贡献了文化产业增加值的60%左右。文化产业(其实更应该叫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部分是创意产业,而创意正是文化产业之所以是文化产业的原因。发展文化产业当然需要资金,但是资金只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资金不能保证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保证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发挥。资金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创意,如果没有良好的创意,仅仅是文化资源和资金的简单相加,这样的文化产业(企业)不会长久。
(四)营利模式单一,难以对冲市场风险。目前,核心文化产业中的营利大户主要是广播影视和新闻出版,这属于最传统的文化产业(版权业),但其营利渠道以增值服务(尤其是广告)为主,出售版权获得的利润很少,即使效益最好的华谊兄弟,其票房收入也不到收入总额的30%。尤其是广播电视,其收入主要依赖广告,出售节目版权获得的收入极少,而且主要依赖自身垄断地位所获得的覆盖面吸引广告商。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广电、出版的垄断地位将被逐步打破,其广告的吸引力也必然会随之降低。
(五)体制不顺,制约了文化产业从业者的创作活力。文化产业是由一系列文化企业组成的有机整体,如果同一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不能执行同样的管理体制,则会造成文化产业的畸形发展:一部分非正常繁荣,一部分萎缩发展。例如对文学创作、电影电视剧制作的管理是市场方式,而对出版社和电台、电视台的管理完全是行政的方式。出版业及电台、电视台的营利不依赖著作者的作品,仅依靠自身的垄断地位就能获得超额利润,创作者的利润都被渠道商剥夺了。在这种体制下,优秀的创意人才无意埋头创作,而转向了回报率高的渠道商。企业创意水平的降低,直接导致了文化产业竞争力的下降。
二、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变文化资源优势为文化产业优势
发展文化产业,创意是核心,产业链是关键,资金是推动力,制度是保障。
(一)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激活文化资源
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各地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变文化资源优势为文化产业优势,这是许多地区文化战略的一个恒定目标。这里面隐含一个前提:似乎文化资源是建设文化大省的必要条件。其实,丰富的区域文化资源仅仅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可能,并不必然带来这个区域的文化繁荣,或者只能带动一些资源依赖型文化产业(如文博旅游业)的发展。文化资源只是客观存在的一些观念、风俗、传说以及自然风景、古建筑物等,这些文化资源如果没有创意和资本来激活,就只能停留在“文化观念”领域,而不能成为一个“产业”。例如中国功夫和熊猫是中国文化的两个符号,把“功夫”和“熊猫”嫁接在一起,讲述一个“功夫熊猫”的故事,这就是创意。
创意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创意是对文化资源的二次阐释,它不仅是激活文化资源的力量,也获得了某种文化“话语权”,赋予了文化资源某种意义。在这种方式的阐释下,文化资源变成一种符号,而“意义”却具有强烈的现代性,能够迎合市场需求,所以,创意是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的桥梁和中介。要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一是要建立适合新鲜创意产生的制度环境,给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以自由想象的空间;二是大力引进和储备既有文化涵养,又有市场眼光的高端创意人才;三是建立相应的文化创意产业基金,为创意项目落地给予第一推动;四是加强传统文化产业(广电、出版等)的内容创新能力,提高内容的赢利能力。
(二)加强制度创新,降低创意产业融资成本,开拓融资渠道
一个好的创意,只有和资本相结合才能落地为一个项目。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来源除了自身积累外,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但是文化创意产业一般无法提供符合银行要求的抵押物,而自身在银行的信用记录很短,更无缘信用贷款。虽然我国的创业投资近几年发展很快(已经接近GDP的0.1%),但是风险投资多青睐比较成熟、有上市前景的企业,一般的文化创意产业很难得到这类资金。能获得投资的基本上是一些有市场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拥有强大创意团队和众多创意人才。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参考这些著名文化创业企业的融资模式,建立起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创意企业融资体系。一是通过财政出资,成立政府主导的担保集团,为金融机构对文化创意企业贷款提供增信和分险服务;二是建立银行、担保公司、资产评估公司“三位一体”的风险分担模式,降低银行贷款风险,也解决了银行文化创意价值评估能力不足的问题;三是建立健全各类权利质押登记制度,以提高文化创意企业融资能力,如公司股权、知识产权、景点门票收费权、应收账款等权利质押。
(三)开发既有文化资源,加快文化资源的资本化进程
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共同努力:一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动,变项目推进型为创意拉动型,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激活既有的文化资源,并对这类文化创意产业给予财政支持。一部《大长今》不仅通过版权交易和广告赚得盆满钵溢,还拉动了韩国旅游、韩国服饰、韩国饮食等产业的繁荣。二是通过特许权方式,鼓励企业投资开发文化资源,如对于开发文化资源的企业给予周边土地的开发权等。三是进行结构性减税,降低文化产业以及投资开发文化资源企业税负。四是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利润增长点,尤其是具有垄断地位的广播电视、出版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市场竞争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已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例如华谊兄弟在进行影视制作的同时,大力投资院线建设。
作者单位: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
(责编/郭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