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接近3000万的大学生中就约有2100万使用微博,比例高达7成。据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微博用户数量已经突破4亿,大学生用户数明显增加。所以,有业内人士指出,大学生微博用户占中国大学生比例远远高于7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6月,中国微博群体占全体网民总数的57.2%,其中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为72.3%。微博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影响越来越大,已渐渐成为大学生进行交流与获取信息资源的主流渠道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681.5万人,在校生2308.5万人,毕业生608.2万人。如果按照2010年大学生数量和2011年数量大致相等的情况算,大学生微博用户占大学生总人数的70%。
微博在高校兴起
微博在大学生中的普及,让它成为了一个了解大学生动态、传播高校信息、加强学校和学生交流的新平台。然而,和大学生相比,高校管理者对微博的接受和使用明显要滞后很多。
以新浪微博为例,2010年在新浪开通官方微博的高校寥寥无几。2011年,在新浪微博广场显示的国内高校官方微博只有170多个,包括大学院系、大学部处、学生社团、校园媒体和学生会在内的官方微博是1300多个。而截至2012年12月20日,新浪微博广场统计的数据显示,国内高校微博官方微博已经达到了487个,包括大学院系、大学部处、学生社团、校园媒体和学生会在内的官方微博则高达7269个;实名认证的高校校长微博有83个,高校教师微博数量则多达1116个。这些数据还仅仅是通过新浪VIP(新浪对于特定用户的身份认证)认证的官方微博,其他没有VIP认证的微博就不计其数了。这也表明,高校对于微博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视了。可以说,微博在高校中的应用既有其必要性,也有可行性。
上课:微博点名
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每天早上都要去操场练声,天一冷,出勤情况就不尽人意了。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播音主持学院书记王桂花说:“一到冬天,逃课的人就特别多。如果到宿舍去抓,肯定一抓一大把。”她也能理解学生行为。王桂花表示,南广学院的学生大多是北方人,到了南京来没有暖气,不适应南方湿冷的天气。
在学生管理方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采用与时俱进的方法,用当下很多大学生都能接受的方式,比如微博拍照点名和微博到课盘点。每天早上6点40分学生在操场上集合之后,老师们会给他们拍上一张集体照传上微博,不仅是点名,更是精神风貌的展示。每一周结束的时候,老师们还要坐在一起,总结出本周表现最好的学习小组,并且在微博上点名表扬。就像给小红花一样,和学生相处,也是不断年轻的过程!”王桂花表示。
“看来我院实施的‘微博拍照点名’学风整治措施还是相当给力的!”南广学院大一年级辅导员丁老师笑着说道。丁老师告诉《教育》旬刊记者,“微博拍照点名”主要分为三部分:拍照点名,短信汇报,一周微博盘点。“说白了,就是每天早上拍照点名,然后一周之后微博上做一个盘点。之所以威慑力这么大,我总结,关键是我们在微博上会毫不手软地@那些经常‘翘课’的学生,同时我们也会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思想教育,让他们知道‘翘课’的严重性。”据了解,自从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率先在学院里推行“微博拍照点名”措施一个月以来,该院学生“翘课率”与往常相比明显下降了不少。
互动交流变得更直接
“很早就去食堂了,为什么饭菜还是冷的?”“图书馆有人嬉笑打闹、有人接电话,还有人拉帮结派占位子,能管管吗?”“杂志阅览室的桌椅有摇晃甚至断裂现象,有什么解决措施?”……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学校的官方微博,并把“微博控”喜欢“吐槽”的习惯带到了那里。
上海外国语大学宣传部教师衣永刚是上外官方微博的管理者,他说:“微博开通让学校的信息更透明了。”在他印象里,最明显的案例是,学生寝室装空调一事。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空调已经周期性地成了学生关注的重点。于是,上外微博及时传递最新消息:“关于寝室装空调,现在关键的技术瓶颈是松江大学城的电缆容量不够。上学期期末7所高校已联合跟松江区政府沟通,由松江区政府向电力部门协商,单独另铺设电缆。”尽管只有几十字,但这个及时披露的信息,很快击碎了学生中流传的“学校不让装”的传闻。
上海外国语大学金贸学院大四学生抱怨学院突然修改学分规定,导致他措手不及。他在微博上写道:“口口声声说10分公选,最后变成11分,而且在大四最后时刻才说,都不知道找谁投诉!学生真的是弱势群体吗,可以这样被耍?”结果,仅隔一天,金贸学院院长章玉贵就给出了回应,他给出承诺:“了解情况后尽快解决。”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大学生对于学校的意见、建议甚至不满都可以发微博,并可以@上外官方微博。这些微博大都会被学校领导看见,这样的交流方式既避免了面对面交流带来的不便也消除了学校和学生天生的不平等性。章玉贵说:“用微博和学生交流更直接也更真实,他们在想什么我能知道,有什么突发事情我也能第一时间了解。开了微博之后,他们比以前更愿意找我沟通情况了。”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6月,中国微博群体占全体网民总数的57.2%,其中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为72.3%。微博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影响越来越大,已渐渐成为大学生进行交流与获取信息资源的主流渠道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681.5万人,在校生2308.5万人,毕业生608.2万人。如果按照2010年大学生数量和2011年数量大致相等的情况算,大学生微博用户占大学生总人数的70%。
微博在高校兴起
微博在大学生中的普及,让它成为了一个了解大学生动态、传播高校信息、加强学校和学生交流的新平台。然而,和大学生相比,高校管理者对微博的接受和使用明显要滞后很多。
以新浪微博为例,2010年在新浪开通官方微博的高校寥寥无几。2011年,在新浪微博广场显示的国内高校官方微博只有170多个,包括大学院系、大学部处、学生社团、校园媒体和学生会在内的官方微博是1300多个。而截至2012年12月20日,新浪微博广场统计的数据显示,国内高校微博官方微博已经达到了487个,包括大学院系、大学部处、学生社团、校园媒体和学生会在内的官方微博则高达7269个;实名认证的高校校长微博有83个,高校教师微博数量则多达1116个。这些数据还仅仅是通过新浪VIP(新浪对于特定用户的身份认证)认证的官方微博,其他没有VIP认证的微博就不计其数了。这也表明,高校对于微博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视了。可以说,微博在高校中的应用既有其必要性,也有可行性。
上课:微博点名
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每天早上都要去操场练声,天一冷,出勤情况就不尽人意了。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播音主持学院书记王桂花说:“一到冬天,逃课的人就特别多。如果到宿舍去抓,肯定一抓一大把。”她也能理解学生行为。王桂花表示,南广学院的学生大多是北方人,到了南京来没有暖气,不适应南方湿冷的天气。
在学生管理方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采用与时俱进的方法,用当下很多大学生都能接受的方式,比如微博拍照点名和微博到课盘点。每天早上6点40分学生在操场上集合之后,老师们会给他们拍上一张集体照传上微博,不仅是点名,更是精神风貌的展示。每一周结束的时候,老师们还要坐在一起,总结出本周表现最好的学习小组,并且在微博上点名表扬。就像给小红花一样,和学生相处,也是不断年轻的过程!”王桂花表示。
“看来我院实施的‘微博拍照点名’学风整治措施还是相当给力的!”南广学院大一年级辅导员丁老师笑着说道。丁老师告诉《教育》旬刊记者,“微博拍照点名”主要分为三部分:拍照点名,短信汇报,一周微博盘点。“说白了,就是每天早上拍照点名,然后一周之后微博上做一个盘点。之所以威慑力这么大,我总结,关键是我们在微博上会毫不手软地@那些经常‘翘课’的学生,同时我们也会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思想教育,让他们知道‘翘课’的严重性。”据了解,自从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率先在学院里推行“微博拍照点名”措施一个月以来,该院学生“翘课率”与往常相比明显下降了不少。
互动交流变得更直接
“很早就去食堂了,为什么饭菜还是冷的?”“图书馆有人嬉笑打闹、有人接电话,还有人拉帮结派占位子,能管管吗?”“杂志阅览室的桌椅有摇晃甚至断裂现象,有什么解决措施?”……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学校的官方微博,并把“微博控”喜欢“吐槽”的习惯带到了那里。
上海外国语大学宣传部教师衣永刚是上外官方微博的管理者,他说:“微博开通让学校的信息更透明了。”在他印象里,最明显的案例是,学生寝室装空调一事。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空调已经周期性地成了学生关注的重点。于是,上外微博及时传递最新消息:“关于寝室装空调,现在关键的技术瓶颈是松江大学城的电缆容量不够。上学期期末7所高校已联合跟松江区政府沟通,由松江区政府向电力部门协商,单独另铺设电缆。”尽管只有几十字,但这个及时披露的信息,很快击碎了学生中流传的“学校不让装”的传闻。
上海外国语大学金贸学院大四学生抱怨学院突然修改学分规定,导致他措手不及。他在微博上写道:“口口声声说10分公选,最后变成11分,而且在大四最后时刻才说,都不知道找谁投诉!学生真的是弱势群体吗,可以这样被耍?”结果,仅隔一天,金贸学院院长章玉贵就给出了回应,他给出承诺:“了解情况后尽快解决。”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大学生对于学校的意见、建议甚至不满都可以发微博,并可以@上外官方微博。这些微博大都会被学校领导看见,这样的交流方式既避免了面对面交流带来的不便也消除了学校和学生天生的不平等性。章玉贵说:“用微博和学生交流更直接也更真实,他们在想什么我能知道,有什么突发事情我也能第一时间了解。开了微博之后,他们比以前更愿意找我沟通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