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格”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它是指人成为人的品质和格调,是人的精神面貌的总体特征。而审美人格则是美学意义上的人格,指人的风格和格调。具体而言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征,达到了美的境界,表现出和谐、个性、自由 、超越和创造等基本特征。
关键词:语文 审美 人格
审美人格的建构是一种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学校教育,也涉及其他社会因素,当然还涉及个体自身。其中学校教育将奠定审美人格的基础,确立审美人格的建构。
而当前的学校教育不利于审美人格的建构。在现代社会,学生要在学校度过许多年,其中中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发展最快的时期,它既是各年龄阶段中的最佳时期,也是人的世界观由萌芽到初步形成的时期,故称人生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生活状况,会影响他们整个一生的生活和命运。学校生活理应成为人们一生中最值得珍视和留恋,最值得回忆的一段美好时光,而不是在有些人的记忆中留下,学校生活单调沉闷、空虚无聊、毫无生趣;甚至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学校无疑是块伤心地,成功与欢乐从来跟他们无缘,与他们相伴的只是挫折、孤独、烦恼、失望甚至痛苦,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他们对学校的恐惧、疏远、厌恶甚至憎恨。由此看来,只有合理的教育才能达到建构审美人格的目标。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
下面我想谈谈中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建构审美人格。我认为培养审美人格的主要阵地在课堂,而课堂的基本要素有三个:文本、学生、教师。那么建构审美人格的策略必然与之有关。
一、借助文本教学进行人格熏陶
语文教科书所选的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这些课文脍炙人口,有口皆碑,从内容到形式无不闪烁着作者智慧的光芒。选文是作者心灵世界的反映,其中所展示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审美人格心理建构也能起到重要作用。那么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掘选文所表现的人格美。
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对官场厌恶、对弃官归家的清贫清静的喜悦,展现了洁身自好的人格美;《爱莲说》中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格美;玛丽、居里《我的信念》中展现的为科学为理想献出毕生心血的人格美,对学生的精神境界和人生理想都是一种提升。
吴晗的杂文《谈骨气》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不吃“嗟来之食”的齐人和“拍案而起”的闻一多为事例,借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曲、此之为大丈夫”作意旨阐发了“大丈夫”的人格美。
《逍遥遊》中表现的摆脱一切世俗羁绊,精神上获得绝对自由的物我两忘的人格美;毛泽东诗词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和“起宏图”“截断巫山云雨”的洒脱乐观、豁达大度的胸襟和风度;《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二人谦虚坦诚、虚怀若谷的美德;《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情怀;《宽容》序言告诉我们宽容的可贵和可敬。
荀子说“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与琢磨也……为天下烈士”《荀子、大略》就是说文学可以塑造人的品格,可以把凡人变成不平凡的人。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的特点和优势,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格精神的教育,帮助学生建构起审美人格。
二、教师自身人格对学生审美人格建构的影响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身教”的特殊功能。传统的师德强调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品质、性格的形成阶段,他们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往往会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有的甚至能够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而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常常比其他教师更大。因为学习语文离不开谈志论道,教书一阵子,也许就会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首先要不做。
实质上,教师帮助学生建构审美人格,首先自身人格应具有审美人格的特点:在个人品格上,应谦虚谨慎、正直善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在治学精神上,应好学不厌,勤于进取,敢于探索,坚韧不拔;在文明习惯上,应穿着整洁,朴素大方,仪表端庄,彬彬有礼,谈吐文雅,幽默风趣,遵守秩序,讲究卫生等等。一句话,语文教师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三、教师对學生的正确评价有利于学生审美人格的培养
学生是教师教育和引导的对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在教育中应当努力发现他们积极与优秀的一面,而不能只看到他们消极的一面。德国哲学家鲁道夫、奥伊肯说的好:“倘若教育工作者不相信在每个人的心灵中都有某种正在沉睡而可以唤醒的真与善的成分的话,教育工作如何能进行,它又如何能要求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忠诚呢?”在教师的意识中学生是龙,于是他们就成了龙;在教师的意识中学生是虫,他们也许真的就成了虫。
多萝茜·洛·诺尔特说的好: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对于儿童来说,自我肯定首先依赖成人,尤其是教师的评价。教师的积极评价对他们形成自我认可、自我肯定、自我欣赏的人格特征,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鼓励学生将优点从他们身上挑出来,以赞美的方式进行展览,让他们认识和发现自己的价值。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学校是每个儿童在其精神发展过程中所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场景。因此,它必须能够满足健康的精神成长的要求。只有当学校与健康的精神发展的必然性保持和谐,我们才说这是一个好的学校。只有这样的学校才能被认作是社会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学校。”我们应当努力追求阿德勒所说的这种“好的学校”,我们语文教师理当为学生的审美人格的建构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 审美 人格
审美人格的建构是一种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学校教育,也涉及其他社会因素,当然还涉及个体自身。其中学校教育将奠定审美人格的基础,确立审美人格的建构。
而当前的学校教育不利于审美人格的建构。在现代社会,学生要在学校度过许多年,其中中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发展最快的时期,它既是各年龄阶段中的最佳时期,也是人的世界观由萌芽到初步形成的时期,故称人生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生活状况,会影响他们整个一生的生活和命运。学校生活理应成为人们一生中最值得珍视和留恋,最值得回忆的一段美好时光,而不是在有些人的记忆中留下,学校生活单调沉闷、空虚无聊、毫无生趣;甚至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学校无疑是块伤心地,成功与欢乐从来跟他们无缘,与他们相伴的只是挫折、孤独、烦恼、失望甚至痛苦,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他们对学校的恐惧、疏远、厌恶甚至憎恨。由此看来,只有合理的教育才能达到建构审美人格的目标。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
下面我想谈谈中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建构审美人格。我认为培养审美人格的主要阵地在课堂,而课堂的基本要素有三个:文本、学生、教师。那么建构审美人格的策略必然与之有关。
一、借助文本教学进行人格熏陶
语文教科书所选的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这些课文脍炙人口,有口皆碑,从内容到形式无不闪烁着作者智慧的光芒。选文是作者心灵世界的反映,其中所展示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审美人格心理建构也能起到重要作用。那么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掘选文所表现的人格美。
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对官场厌恶、对弃官归家的清贫清静的喜悦,展现了洁身自好的人格美;《爱莲说》中出污泥而不染的人格美;玛丽、居里《我的信念》中展现的为科学为理想献出毕生心血的人格美,对学生的精神境界和人生理想都是一种提升。
吴晗的杂文《谈骨气》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不吃“嗟来之食”的齐人和“拍案而起”的闻一多为事例,借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曲、此之为大丈夫”作意旨阐发了“大丈夫”的人格美。
《逍遥遊》中表现的摆脱一切世俗羁绊,精神上获得绝对自由的物我两忘的人格美;毛泽东诗词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和“起宏图”“截断巫山云雨”的洒脱乐观、豁达大度的胸襟和风度;《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二人谦虚坦诚、虚怀若谷的美德;《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情怀;《宽容》序言告诉我们宽容的可贵和可敬。
荀子说“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与琢磨也……为天下烈士”《荀子、大略》就是说文学可以塑造人的品格,可以把凡人变成不平凡的人。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的特点和优势,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格精神的教育,帮助学生建构起审美人格。
二、教师自身人格对学生审美人格建构的影响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身教”的特殊功能。传统的师德强调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品质、性格的形成阶段,他们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往往会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有的甚至能够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而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常常比其他教师更大。因为学习语文离不开谈志论道,教书一阵子,也许就会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首先要不做。
实质上,教师帮助学生建构审美人格,首先自身人格应具有审美人格的特点:在个人品格上,应谦虚谨慎、正直善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在治学精神上,应好学不厌,勤于进取,敢于探索,坚韧不拔;在文明习惯上,应穿着整洁,朴素大方,仪表端庄,彬彬有礼,谈吐文雅,幽默风趣,遵守秩序,讲究卫生等等。一句话,语文教师要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三、教师对學生的正确评价有利于学生审美人格的培养
学生是教师教育和引导的对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在教育中应当努力发现他们积极与优秀的一面,而不能只看到他们消极的一面。德国哲学家鲁道夫、奥伊肯说的好:“倘若教育工作者不相信在每个人的心灵中都有某种正在沉睡而可以唤醒的真与善的成分的话,教育工作如何能进行,它又如何能要求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忠诚呢?”在教师的意识中学生是龙,于是他们就成了龙;在教师的意识中学生是虫,他们也许真的就成了虫。
多萝茜·洛·诺尔特说的好: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对于儿童来说,自我肯定首先依赖成人,尤其是教师的评价。教师的积极评价对他们形成自我认可、自我肯定、自我欣赏的人格特征,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鼓励学生将优点从他们身上挑出来,以赞美的方式进行展览,让他们认识和发现自己的价值。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学校是每个儿童在其精神发展过程中所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场景。因此,它必须能够满足健康的精神成长的要求。只有当学校与健康的精神发展的必然性保持和谐,我们才说这是一个好的学校。只有这样的学校才能被认作是社会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学校。”我们应当努力追求阿德勒所说的这种“好的学校”,我们语文教师理当为学生的审美人格的建构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