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中“问”“导”“学”不仅是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的作用的体现,也是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方式、方法及相互关系作用的优化组合的具体体现。经过对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子课题《小学数学“以问导学”四步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与摸索,我们总结出“以问导趣——以问导疑——以问导思——以问导创”的四步教学模式。采用此教学模式,对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加以说明。
一、以问导趣——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问题,特别是精巧的问题,能吸引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触动感情,提高兴趣。因此,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不仅要以知识点的落实为依据,还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提出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导入新课,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的以问导趣:
1 游戏引入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基于《数学课程标准》这一理念,课始,用“猜图形”的游戏,“大家提供信息一人猜”这样一个形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学习的起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学生熟悉的,因此提供的信息既准确又充分,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学生描述起来就有些困难,这样学生对要学习的问题就能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起了学生求知欲望,自然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 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概念的建立,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对比认识的方法,感悟、理解并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已有感性认识,但要用语言准确表述定义,对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为此,先观察猜测这两种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最先感知的观察到的是“这两种图形都是四边形”;第二,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进一步感知到这两组图形都有“对边平行”这一共同点,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以问导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问是学生学习的动力;问是学生学习的起点;问是点燃智慧的火花。巧妙设障布疑,把学生置身于研究数学问题的氛围中,能诱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我是这样以问导疑的:电脑验证不同形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初步验证,感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以后,电脑验证不同形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其特征,确定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通过各种有效的提问方法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从记忆型教学向思维型、创造型教学转变,引导学生变“死学”为“活学”。
三、以问导思——内化提高,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提问,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如比较法、联想法、类比法、图示法、转化法等多种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技能,变“学会”为“会学”。我这样设计以问导思:
1 通过观察——学生动手验证——电脑验证不同形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直观地理解并归纳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概念的建立,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猜想、验证、归纳自主建构概念。变教师单纯的“教数学”为学生创造性的“学数学”。
2 确立关系。在让学生判断、分类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概念加以巩固、总结、辨析、掌握,又借助电脑的动画演示,顺势导入,让学生在争论中自己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几者关系进行了梳理。同學们头脑中不是一个一个孤立的图形,而是一个相互有关系的知识网,使学生对这几个图形相互的联系有一个比较清晰地认识,在头脑中形成了知识系统。
四、以问导创——拓展延伸,启迪智慧。教师在引导学生乐学、活学、会学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品质,使其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为了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富魅力,使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可安排延伸猜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拓展思维。
《课标》中指出:“教师应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学习创造的空间。”从这一理念出发,通过猜图形、小组交流等方式,将知识进行适当的迁移和拓展。学生从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认知起点出发,发挥“再创造”的作用,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创造者。
“以问导趣——以问导疑——以问导思——以问导创”的小学数学四步教学模式的运用与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精神相吻合,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富有个性化,对情感的体验、科学态度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也大有帮助。
(责任编校:白水)
一、以问导趣——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问题,特别是精巧的问题,能吸引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触动感情,提高兴趣。因此,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不仅要以知识点的落实为依据,还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提出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导入新课,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这样的以问导趣:
1 游戏引入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基于《数学课程标准》这一理念,课始,用“猜图形”的游戏,“大家提供信息一人猜”这样一个形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学习的起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学生熟悉的,因此提供的信息既准确又充分,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学生描述起来就有些困难,这样学生对要学习的问题就能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起了学生求知欲望,自然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 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概念的建立,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了对比认识的方法,感悟、理解并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已有感性认识,但要用语言准确表述定义,对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为此,先观察猜测这两种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最先感知的观察到的是“这两种图形都是四边形”;第二,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进一步感知到这两组图形都有“对边平行”这一共同点,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以问导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问是学生学习的动力;问是学生学习的起点;问是点燃智慧的火花。巧妙设障布疑,把学生置身于研究数学问题的氛围中,能诱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我是这样以问导疑的:电脑验证不同形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初步验证,感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以后,电脑验证不同形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其特征,确定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通过各种有效的提问方法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从记忆型教学向思维型、创造型教学转变,引导学生变“死学”为“活学”。
三、以问导思——内化提高,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提问,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如比较法、联想法、类比法、图示法、转化法等多种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技能,变“学会”为“会学”。我这样设计以问导思:
1 通过观察——学生动手验证——电脑验证不同形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直观地理解并归纳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概念的建立,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猜想、验证、归纳自主建构概念。变教师单纯的“教数学”为学生创造性的“学数学”。
2 确立关系。在让学生判断、分类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概念加以巩固、总结、辨析、掌握,又借助电脑的动画演示,顺势导入,让学生在争论中自己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几者关系进行了梳理。同學们头脑中不是一个一个孤立的图形,而是一个相互有关系的知识网,使学生对这几个图形相互的联系有一个比较清晰地认识,在头脑中形成了知识系统。
四、以问导创——拓展延伸,启迪智慧。教师在引导学生乐学、活学、会学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品质,使其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为了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富魅力,使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可安排延伸猜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知识,拓展思维。
《课标》中指出:“教师应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学习创造的空间。”从这一理念出发,通过猜图形、小组交流等方式,将知识进行适当的迁移和拓展。学生从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认知起点出发,发挥“再创造”的作用,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创造者。
“以问导趣——以问导疑——以问导思——以问导创”的小学数学四步教学模式的运用与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精神相吻合,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富有个性化,对情感的体验、科学态度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也大有帮助。
(责任编校: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