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海宁临平新城区块行政上属于海宁地界,区位上属于临平中心位置,随着临平新城和“双铁”中心的快速推进,本区的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对于临平而言是城市的心脏位置,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城市,对于海宁而言是接轨杭州的前沿阵地,是带动海宁西部地块整体发展的战略要地,因此,今年年初以来两地政府对于海宁临平新城区块都非常重视,多次进行了高层领导的对接,一致认为海宁、余杭进行全方位合作是十分必要的,需要尽快落实组合发展规划编制和运营机制研究两件大事。
关键词: 海宁临平区域发展意义规划设计
1项目发展背景分析
1.1基地概况
海宁临平新城区块指位于海宁市的最西面、许村镇的西南部,与余杭区临平新城接壤的区域,主要涉及许村镇胜利村和前进村的西部区域,规划范围为东至规划运河二通道,西至海宁临平边界,南至沪杭高速高路,北至余杭区交界处,可开发土地总面积约为2000亩,涉及拆迁农户约300户,企业国有土地征收近300亩。
1.2基地条件分析
1、地块价值得天独厚
(1)区位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
按照新一轮城市规划,本区从临平与乔司的边缘地带变成了临平的城市中心。
(2)交通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
高铁站、地铁、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等重大交通设施已经或即将建成,对本区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
(3)临平新城建设的快速推进
临平新城从成立到现在不到一年时间,已经完成了规划编制、行动计划制定,目前正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农居拆迁安置等前期工程,即将进入新城建设的实质性阶段。
2、戰略地位至关重要
从区位条件上看海宁临平新城区块地处临平新城核心区的心脏位置,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从两地政府不同的需求来看,临平需要一个完整的城市,海宁需要接轨杭州,因此,海宁临平新城区块不仅仅是海宁接轨杭州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临平新城的核心组成部分。
3、整合发展迫在眉睫
两地政府多年来一直努力于海宁、临平联动发展问题,2009年以前海宁临平新城区块,属于临平的边缘地区,发展条件还不到时机,但现在临平新城已经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急需进行整合发展。
1.3问题与难点分析
1、行政区与经济区的矛盾难解决
(1)行政区是国家实施政治控制和社会管理的特定地域单元,具有比较稳定的地理界限和刚性的法律约束。行政区经济是指在既定的行政区划范围内,由于行政区域对区域经济的刚性约束而产生的经济现象。
(2)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活动区域,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广泛的内外经济联系为纽带的开放型经济地域,具有中心相对稳定、边界模糊、对外开放、对内紧密联系的特征。
从国际国内的发展看,从行政区经济走向经济区经济是必然的途径。从行政区经济走向经济区经济,这是欧美工业化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国内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现象。
(3)矛盾与体制
由于行政壁垒,资源 、市场与行政区划存在矛盾,产业发展与行政区划存在矛盾,因此,急需研究跨行政区域的开发运营机制,包括产业如何整合、行政管理框架如何建立、合作制度层面如何突破、利益分配如何平衡
2.1海宁与余杭的规划整合难
(1)海宁方面问题
1)海宁西部地区远离海宁县城
虽然海宁西部地区的发展条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临平新城快速启动以后,许村区块的区位优势已经更加明显了,但是海宁西部地区毕竟远离县城,不是海宁城市发展的主战场,在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很难的到有效支持。
2)海宁西部地区的开发体制没有最终理顺
虽然已经成立了连杭经济开发区,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接轨杭州,形成海宁西部的城市发展极,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是以乡镇模式为主,缺乏统领全局的发展框架。
(2)余杭方面问题
1)临平城市的发展腹地在西、北
对于临平副城而言,东面是海宁行政边界,城市空间发展的拓展重点肯定是向北和向西,从临平副城总体规划的意图就可以说明这一点,东面沿规划运河二通道安排的是村镇建设用地,从临平角度看运河二通道沿线地区作为城市边缘是合理的,但是恰恰相反对于海宁而言则是接轨临平的战略地区。
2)整合发展没有土地上的直接受益。
多年来临平的发展受制于行政边界的限制,向东一直无法打开空间,如果海宁、余杭整合发展,那么临平东面的发展势必会有巨大的想象空间,但是一旦向东打开发展空间,土地上的最大的受益者是海宁,临平基本没有土地。
3.1海宁临平新城区块的发展定位难
(1)从海宁方面考虑
从海宁方面考虑,如果是乡镇模式运作,那么最有可能的是房地产开发;如果是城市模式运作,那么本区块至少应当承担两大职能,一是通道职能,尤其是要留出连杭、临平对接的重要交通通道,比如世纪大道、城际铁路、站前路、临东路等区际城市主要交通;二是轴线职能,通过东西向现代服务业轴的打造,串联、带动城市联动发展。
(2)从余杭方面考虑
从余杭方面考虑,最希望能够做到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品质,无论什么方式开发,必须与临平新城的城市品质相匹配;二是功能复合,不能简单的居住功能,必须承担临平新城公共中心的部分公共配套,以减少临平新城配套压力。
(3)从许村镇方面考虑
虽然可以考虑战略方面的要求,留出交通通道,安排公共功能,但是,毕竟是乡镇级别,有些重大问题很难进行协调。
2区域发展态势分析
1、临平副城发展态势分析
按照新一轮城市规划,临平副城已经形成了以“临平新城”为核心,向北、向南、向西三个方向的“扇形”发展态势,向南乔司板块主要以市场、物流为主,向西星桥主要以居住为主,向北开发区主要以制造业基地为主,临平新城主要以商业金融、商务办公为主的城市CBD,虽然从城市发展框架上看城市CBD位于相对几何中心是比较合理的,但是也存在先天不足,主要是发展腹地问题,因此,从这点上看,海宁临平新城区块对于临平而言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2、连杭经济开发区发展态势分析
按照目前的规划布局框架看,海宁西部地区的发展存在两个方面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体制没有真正统一起来,还是以多主体的乡镇发展模式为主;第二个问题是发展方向选择存在矛盾,尤其是在接轨下沙还是接轨临平问题上存在犹豫。
3、临平新城发展态势分析
临平新城是杭州市最有潜力的20大新城之一,是余杭区实施“城市化引领”战略的重点区域之一,于2010年7月10日正式启动建设。在地理位置上,临平新城位于杭州主城区东部,临平副城南部,是杭州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门户和枢纽。
3联动发展的必要性与意义
3.1提升海宁、余杭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对于余杭三面拱围杭州主城区,发展腹地具有长度,没有广度,从城市发展框架上很难形成相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区域;而对于海宁而言,同属于嘉兴城市密集区、杭州城市密集区两个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容易成为两个城市密集区的边缘地带,因此,通过两地的组合发展有利于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发展“极”,形成杭州主城的反磁力新城,从而提升两地的综合竞争力。
3.2培育海宁西部城市发展极的需要
海宁西部地区涉及许村、长安两个乡镇,远离海宁县城,不是海宁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如果不推进海宁、余杭联动发展,那么最有可能的是浪费优越的区位优势,各自为政的乡镇模式,无法形成合力,因此,联动发展对于海宁西部地区意义重大。
3.3创建高品质临平新城的需要
海宁临平新城区块位于临平新城的心脏为主,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如果海宁临平新城区块不纳入临平新城的城市发展框架,那么临平新城的城市中心是不完整的,也就无法保证能够建设成为与杭州20大新城之一相匹配的城市品质了。
4总体策略
4.1总体策略
策略一:共绘组合规划,共建组合城市
临平、连杭要组合发展实现双赢,首先必须规划先行,以战略的眼光,全局的视角,进行统一规划;其次是临平或者连杭两地政府必须形成合力,合力打造一个在长三角地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发展极。
策略二:创新运营机制,创建城市联盟
经济区与行政区的矛盾是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障碍,全国各地都在探求突破行政界线的发展体制,目前为止跨地区的开发体制比较有操作意义的是城市联盟机制,因此我们建议海宁与余杭应该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创建城市联盟战略合作,围绕“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兴、品质共享、合作双赢”的原则,进行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
4.2具体措施
1、创建城市联盟
通过城市联盟的方式构建一个海宁、余杭联动发展的决策机构,协调解决海宁、余杭联动发展的政策处理、发展框架、合作机制等等宏观问题。
2、共绘组合城市规划
联动发展首先需要规划先行,通过共绘组合城市规划,调整优化海宁西部地区和临平的总体发展格局,共同构建一个在长三角地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城市发展极。
3、成立实施机构和主体
成立组合城市合作开发建设的常设机构,同时成立股份制开发公司,形成“政府+市场”模式的实施机构和主体,并建议封闭運作。
5发展框架思考
5.1、发展模式思考
(1)发展模式类别
模式一(主次结构):是许村与临平新城合作,仅仅把海宁临平新城区块纳入临平城市框架,从城市结构上看是完整的临平副城。
模式二(主次结构):临杭开发区与临平新城合作,从城市框架上看是杭甬高速以北形成以运河为轴的临平与临杭组合城市。
模式三(并列结构):并列结构模式是理想模式,是海宁连杭开发区与临平副城合作,形成以运河为轴的临平与连杭组合城市。
(2)发展模式建议
第一种情况,仅仅许村与临平新城合作虽然操作性较强,但是过于考虑短期利益,可能会导致临平副城以运河二通道为边界封闭发展,无法起到向东带动连杭经济开发区整体发展的目的;
第二种情况,临平与临杭合作形成组合城市,相对具有操作性,不需要近期调整行政区划,但需要近期合并许村与临杭新区的管理机构;
第三种情况,并列结构模式是理想模式,如果能实施自然是最合理的,但是需要海宁方面下较大的决心,尤其是要调整行政区划,合并许村和长安,从目前来看难度较大。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发展模式上建议分阶段思考,近期由于海宁方面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建议采用“模式一”,把许村的运河二通道以西部分作为海宁、余杭合作的先行区,一方面通过海宁临平新城区块的开发,有利于带动连杭经济开发区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为海宁、余杭两地合作积累经验和资金。
5.2空间发展框架构想
(1)规划强调的四个重点
重点一:重视运河景观轴,不能把运河二通道沿线地区作为城市郊区,相反应该把运河二通道沿线地区作为城市重点地区,把运河沿线地区打造成集休闲娱乐、特色居住、临港产业于一体的城市功能带,或许能成为未来城市向心发展的城市触媒。
重点二:重视东西向城市发展轴。打通世纪大道、临东路、站前大道三条通道,建议强化世纪大道沿线功能,打造一世纪大道为主,人民路和连杭路为辅的城市发展轴,轴线功能建议临平新城中心适度向东延伸,在世纪大道沿线运河以东规划海宁临杭新城中心,世纪大道建议东西向拉直向东延伸至长安镇;临东路路建议改造东湖路与临东路交叉口为立交,同时建议向东延伸接海宁东西大道,城际铁路通道可以结合临东路延伸,接东西大道后串联长安、海宁;站前路建议向东延伸,使临杭开发区更加便捷的接受高铁地铁交通枢纽的辐射;海宁东西大道建议调整线性至杭浦高速公路沿线,形成外围过境交通通道。
重点三:重视连杭经济开发区开发体制研究,建议组合成一个真正意义的连杭新城,梳理发展框架,合理安排片区功能,建议临杭区块重点发展居住和现代服务业,长安区块重点发展科教、研发、高新产业;盐仓区块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
重点四:重视公共交通同城化,尤其是要充分发挥临平“双铁”枢纽优势,构建以地铁和快速公交为主导的大运量公共交通体系,依托东西向城市发展轴,规划海宁、余杭联动发展的城际轻轨、快速公交,形成以“TOD”模式为主导的城市开发框架,从而逐步推进临平、连杭整体发展。
(2)空间发展框架
1)总体空间框架
以运河二通道为轴,西面为临平城,东面为连杭城,东面城市主中心为临平新城中心,西面连杭城主中心为临杭板块中心,两个中心组合形成双核结构城市中心,同时整合路网框架,形成组合城市。
2)连杭城空间框架
从连杭城的区位特点看,建议采用组团式空间发展框架,其中盐仓板块距离下沙城较近,以接轨下沙为重点;临杭板块靠近临平,以接轨临平为重点;长安板块相对处于独立位置,建议以卫星城模式发展;农发区位于连杭城的几何中心,建议打造成“城市绿心”,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三大组团联动发展的粘合剂;三大组团之间强化轴向交通,东西向轴强化临平与连杭的联动发展,南北向强化连杭与下沙的联动发展,通过交通框架的整合,最终形成“三大组团+绿心”的连杭城总体发展框架。
5.3海宁临平新城区块构思
1、功能定位
功能定位为临平新城公共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宁连杭新城的门户地区,是集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商务办公、居住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城区。
2、职能要求
本区承担两大任务,一是承担交通通道职能,保证临平与连杭在未来能够形成符合整体发展要求的城市框架,比如望梅路和东湖路等框架道路;二是城市门户职能,是临平、连杭联动发展的城市先行区。
3、规划布局建议
以东湖路为界分成东西两片,西片建议望梅路和南大街沿线重点安排现代服务业功能,形成片区公共中心,东湖路以东安排次级公共中心。总体结构为“一主一次,两轴两片”结构。
4、 交通组织方面建议
建议改造东湖路与临东路交叉口,形成立交,同时建议东湖路主线连接临东路,望梅路(临东路)建议向西延伸接海宁东西大道至海宁,与世纪大道共同形成连接杭州主城区的两条快速通道。
6、规划建设的领导协调机制
1、统一管理。
规划建设领导小组例会建议每月举行一次工作协调会议,解决联动发展的日常事务,研究决定海宁临平新城区块建设的重大事项,协调推进联动发展和抱团发展。划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一名副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2、统一规划。
由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衔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总体规划、概念性规划,审定产业、交通等专项规划,履行好上位规划对下位规划的引导、协调和衔接职能,指导规划部门编制控制性详规,构筑完整科学的城市规划体系。 3、统一配套。由规划建设领导小组,整体布局海宁临平新城区块内的重大基础设施,统筹推进临平与连杭两地的联动建设,避免重复建设,确保共建共享。统筹协调组合城市与杭州及周边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4、统一政策。由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整合临平新城与许村的招商、税费、用地、投融资、审批、引才等方面的政策标准。对海宁临平新城区块的建设和功能培育有重大推动作用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的政策。 5、统一品牌。海宁临平新城区块虽然行政上属于海宁,但对外允许使用海宁临平新城的名称,统筹利用临平新城的区位条件、资源环境、产业优势、形象设计、传播推广、招商平台,实现新城品牌共树共享。
关键词: 海宁临平区域发展意义规划设计
1项目发展背景分析
1.1基地概况
海宁临平新城区块指位于海宁市的最西面、许村镇的西南部,与余杭区临平新城接壤的区域,主要涉及许村镇胜利村和前进村的西部区域,规划范围为东至规划运河二通道,西至海宁临平边界,南至沪杭高速高路,北至余杭区交界处,可开发土地总面积约为2000亩,涉及拆迁农户约300户,企业国有土地征收近300亩。
1.2基地条件分析
1、地块价值得天独厚
(1)区位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
按照新一轮城市规划,本区从临平与乔司的边缘地带变成了临平的城市中心。
(2)交通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
高铁站、地铁、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等重大交通设施已经或即将建成,对本区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
(3)临平新城建设的快速推进
临平新城从成立到现在不到一年时间,已经完成了规划编制、行动计划制定,目前正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农居拆迁安置等前期工程,即将进入新城建设的实质性阶段。
2、戰略地位至关重要
从区位条件上看海宁临平新城区块地处临平新城核心区的心脏位置,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从两地政府不同的需求来看,临平需要一个完整的城市,海宁需要接轨杭州,因此,海宁临平新城区块不仅仅是海宁接轨杭州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临平新城的核心组成部分。
3、整合发展迫在眉睫
两地政府多年来一直努力于海宁、临平联动发展问题,2009年以前海宁临平新城区块,属于临平的边缘地区,发展条件还不到时机,但现在临平新城已经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急需进行整合发展。
1.3问题与难点分析
1、行政区与经济区的矛盾难解决
(1)行政区是国家实施政治控制和社会管理的特定地域单元,具有比较稳定的地理界限和刚性的法律约束。行政区经济是指在既定的行政区划范围内,由于行政区域对区域经济的刚性约束而产生的经济现象。
(2)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活动区域,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广泛的内外经济联系为纽带的开放型经济地域,具有中心相对稳定、边界模糊、对外开放、对内紧密联系的特征。
从国际国内的发展看,从行政区经济走向经济区经济是必然的途径。从行政区经济走向经济区经济,这是欧美工业化国家实现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国内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现象。
(3)矛盾与体制
由于行政壁垒,资源 、市场与行政区划存在矛盾,产业发展与行政区划存在矛盾,因此,急需研究跨行政区域的开发运营机制,包括产业如何整合、行政管理框架如何建立、合作制度层面如何突破、利益分配如何平衡
2.1海宁与余杭的规划整合难
(1)海宁方面问题
1)海宁西部地区远离海宁县城
虽然海宁西部地区的发展条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临平新城快速启动以后,许村区块的区位优势已经更加明显了,但是海宁西部地区毕竟远离县城,不是海宁城市发展的主战场,在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很难的到有效支持。
2)海宁西部地区的开发体制没有最终理顺
虽然已经成立了连杭经济开发区,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接轨杭州,形成海宁西部的城市发展极,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是以乡镇模式为主,缺乏统领全局的发展框架。
(2)余杭方面问题
1)临平城市的发展腹地在西、北
对于临平副城而言,东面是海宁行政边界,城市空间发展的拓展重点肯定是向北和向西,从临平副城总体规划的意图就可以说明这一点,东面沿规划运河二通道安排的是村镇建设用地,从临平角度看运河二通道沿线地区作为城市边缘是合理的,但是恰恰相反对于海宁而言则是接轨临平的战略地区。
2)整合发展没有土地上的直接受益。
多年来临平的发展受制于行政边界的限制,向东一直无法打开空间,如果海宁、余杭整合发展,那么临平东面的发展势必会有巨大的想象空间,但是一旦向东打开发展空间,土地上的最大的受益者是海宁,临平基本没有土地。
3.1海宁临平新城区块的发展定位难
(1)从海宁方面考虑
从海宁方面考虑,如果是乡镇模式运作,那么最有可能的是房地产开发;如果是城市模式运作,那么本区块至少应当承担两大职能,一是通道职能,尤其是要留出连杭、临平对接的重要交通通道,比如世纪大道、城际铁路、站前路、临东路等区际城市主要交通;二是轴线职能,通过东西向现代服务业轴的打造,串联、带动城市联动发展。
(2)从余杭方面考虑
从余杭方面考虑,最希望能够做到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品质,无论什么方式开发,必须与临平新城的城市品质相匹配;二是功能复合,不能简单的居住功能,必须承担临平新城公共中心的部分公共配套,以减少临平新城配套压力。
(3)从许村镇方面考虑
虽然可以考虑战略方面的要求,留出交通通道,安排公共功能,但是,毕竟是乡镇级别,有些重大问题很难进行协调。
2区域发展态势分析
1、临平副城发展态势分析
按照新一轮城市规划,临平副城已经形成了以“临平新城”为核心,向北、向南、向西三个方向的“扇形”发展态势,向南乔司板块主要以市场、物流为主,向西星桥主要以居住为主,向北开发区主要以制造业基地为主,临平新城主要以商业金融、商务办公为主的城市CBD,虽然从城市发展框架上看城市CBD位于相对几何中心是比较合理的,但是也存在先天不足,主要是发展腹地问题,因此,从这点上看,海宁临平新城区块对于临平而言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2、连杭经济开发区发展态势分析
按照目前的规划布局框架看,海宁西部地区的发展存在两个方面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体制没有真正统一起来,还是以多主体的乡镇发展模式为主;第二个问题是发展方向选择存在矛盾,尤其是在接轨下沙还是接轨临平问题上存在犹豫。
3、临平新城发展态势分析
临平新城是杭州市最有潜力的20大新城之一,是余杭区实施“城市化引领”战略的重点区域之一,于2010年7月10日正式启动建设。在地理位置上,临平新城位于杭州主城区东部,临平副城南部,是杭州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门户和枢纽。
3联动发展的必要性与意义
3.1提升海宁、余杭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对于余杭三面拱围杭州主城区,发展腹地具有长度,没有广度,从城市发展框架上很难形成相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区域;而对于海宁而言,同属于嘉兴城市密集区、杭州城市密集区两个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容易成为两个城市密集区的边缘地带,因此,通过两地的组合发展有利于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发展“极”,形成杭州主城的反磁力新城,从而提升两地的综合竞争力。
3.2培育海宁西部城市发展极的需要
海宁西部地区涉及许村、长安两个乡镇,远离海宁县城,不是海宁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如果不推进海宁、余杭联动发展,那么最有可能的是浪费优越的区位优势,各自为政的乡镇模式,无法形成合力,因此,联动发展对于海宁西部地区意义重大。
3.3创建高品质临平新城的需要
海宁临平新城区块位于临平新城的心脏为主,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如果海宁临平新城区块不纳入临平新城的城市发展框架,那么临平新城的城市中心是不完整的,也就无法保证能够建设成为与杭州20大新城之一相匹配的城市品质了。
4总体策略
4.1总体策略
策略一:共绘组合规划,共建组合城市
临平、连杭要组合发展实现双赢,首先必须规划先行,以战略的眼光,全局的视角,进行统一规划;其次是临平或者连杭两地政府必须形成合力,合力打造一个在长三角地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发展极。
策略二:创新运营机制,创建城市联盟
经济区与行政区的矛盾是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障碍,全国各地都在探求突破行政界线的发展体制,目前为止跨地区的开发体制比较有操作意义的是城市联盟机制,因此我们建议海宁与余杭应该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创建城市联盟战略合作,围绕“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兴、品质共享、合作双赢”的原则,进行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
4.2具体措施
1、创建城市联盟
通过城市联盟的方式构建一个海宁、余杭联动发展的决策机构,协调解决海宁、余杭联动发展的政策处理、发展框架、合作机制等等宏观问题。
2、共绘组合城市规划
联动发展首先需要规划先行,通过共绘组合城市规划,调整优化海宁西部地区和临平的总体发展格局,共同构建一个在长三角地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城市发展极。
3、成立实施机构和主体
成立组合城市合作开发建设的常设机构,同时成立股份制开发公司,形成“政府+市场”模式的实施机构和主体,并建议封闭運作。
5发展框架思考
5.1、发展模式思考
(1)发展模式类别
模式一(主次结构):是许村与临平新城合作,仅仅把海宁临平新城区块纳入临平城市框架,从城市结构上看是完整的临平副城。
模式二(主次结构):临杭开发区与临平新城合作,从城市框架上看是杭甬高速以北形成以运河为轴的临平与临杭组合城市。
模式三(并列结构):并列结构模式是理想模式,是海宁连杭开发区与临平副城合作,形成以运河为轴的临平与连杭组合城市。
(2)发展模式建议
第一种情况,仅仅许村与临平新城合作虽然操作性较强,但是过于考虑短期利益,可能会导致临平副城以运河二通道为边界封闭发展,无法起到向东带动连杭经济开发区整体发展的目的;
第二种情况,临平与临杭合作形成组合城市,相对具有操作性,不需要近期调整行政区划,但需要近期合并许村与临杭新区的管理机构;
第三种情况,并列结构模式是理想模式,如果能实施自然是最合理的,但是需要海宁方面下较大的决心,尤其是要调整行政区划,合并许村和长安,从目前来看难度较大。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发展模式上建议分阶段思考,近期由于海宁方面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建议采用“模式一”,把许村的运河二通道以西部分作为海宁、余杭合作的先行区,一方面通过海宁临平新城区块的开发,有利于带动连杭经济开发区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为海宁、余杭两地合作积累经验和资金。
5.2空间发展框架构想
(1)规划强调的四个重点
重点一:重视运河景观轴,不能把运河二通道沿线地区作为城市郊区,相反应该把运河二通道沿线地区作为城市重点地区,把运河沿线地区打造成集休闲娱乐、特色居住、临港产业于一体的城市功能带,或许能成为未来城市向心发展的城市触媒。
重点二:重视东西向城市发展轴。打通世纪大道、临东路、站前大道三条通道,建议强化世纪大道沿线功能,打造一世纪大道为主,人民路和连杭路为辅的城市发展轴,轴线功能建议临平新城中心适度向东延伸,在世纪大道沿线运河以东规划海宁临杭新城中心,世纪大道建议东西向拉直向东延伸至长安镇;临东路路建议改造东湖路与临东路交叉口为立交,同时建议向东延伸接海宁东西大道,城际铁路通道可以结合临东路延伸,接东西大道后串联长安、海宁;站前路建议向东延伸,使临杭开发区更加便捷的接受高铁地铁交通枢纽的辐射;海宁东西大道建议调整线性至杭浦高速公路沿线,形成外围过境交通通道。
重点三:重视连杭经济开发区开发体制研究,建议组合成一个真正意义的连杭新城,梳理发展框架,合理安排片区功能,建议临杭区块重点发展居住和现代服务业,长安区块重点发展科教、研发、高新产业;盐仓区块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
重点四:重视公共交通同城化,尤其是要充分发挥临平“双铁”枢纽优势,构建以地铁和快速公交为主导的大运量公共交通体系,依托东西向城市发展轴,规划海宁、余杭联动发展的城际轻轨、快速公交,形成以“TOD”模式为主导的城市开发框架,从而逐步推进临平、连杭整体发展。
(2)空间发展框架
1)总体空间框架
以运河二通道为轴,西面为临平城,东面为连杭城,东面城市主中心为临平新城中心,西面连杭城主中心为临杭板块中心,两个中心组合形成双核结构城市中心,同时整合路网框架,形成组合城市。
2)连杭城空间框架
从连杭城的区位特点看,建议采用组团式空间发展框架,其中盐仓板块距离下沙城较近,以接轨下沙为重点;临杭板块靠近临平,以接轨临平为重点;长安板块相对处于独立位置,建议以卫星城模式发展;农发区位于连杭城的几何中心,建议打造成“城市绿心”,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三大组团联动发展的粘合剂;三大组团之间强化轴向交通,东西向轴强化临平与连杭的联动发展,南北向强化连杭与下沙的联动发展,通过交通框架的整合,最终形成“三大组团+绿心”的连杭城总体发展框架。
5.3海宁临平新城区块构思
1、功能定位
功能定位为临平新城公共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宁连杭新城的门户地区,是集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商务办公、居住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城区。
2、职能要求
本区承担两大任务,一是承担交通通道职能,保证临平与连杭在未来能够形成符合整体发展要求的城市框架,比如望梅路和东湖路等框架道路;二是城市门户职能,是临平、连杭联动发展的城市先行区。
3、规划布局建议
以东湖路为界分成东西两片,西片建议望梅路和南大街沿线重点安排现代服务业功能,形成片区公共中心,东湖路以东安排次级公共中心。总体结构为“一主一次,两轴两片”结构。
4、 交通组织方面建议
建议改造东湖路与临东路交叉口,形成立交,同时建议东湖路主线连接临东路,望梅路(临东路)建议向西延伸接海宁东西大道至海宁,与世纪大道共同形成连接杭州主城区的两条快速通道。
6、规划建设的领导协调机制
1、统一管理。
规划建设领导小组例会建议每月举行一次工作协调会议,解决联动发展的日常事务,研究决定海宁临平新城区块建设的重大事项,协调推进联动发展和抱团发展。划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一名副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2、统一规划。
由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衔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总体规划、概念性规划,审定产业、交通等专项规划,履行好上位规划对下位规划的引导、协调和衔接职能,指导规划部门编制控制性详规,构筑完整科学的城市规划体系。 3、统一配套。由规划建设领导小组,整体布局海宁临平新城区块内的重大基础设施,统筹推进临平与连杭两地的联动建设,避免重复建设,确保共建共享。统筹协调组合城市与杭州及周边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4、统一政策。由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统一整合临平新城与许村的招商、税费、用地、投融资、审批、引才等方面的政策标准。对海宁临平新城区块的建设和功能培育有重大推动作用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的政策。 5、统一品牌。海宁临平新城区块虽然行政上属于海宁,但对外允许使用海宁临平新城的名称,统筹利用临平新城的区位条件、资源环境、产业优势、形象设计、传播推广、招商平台,实现新城品牌共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