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育儿专家说得好:“无论你送给孩子什么样的美食,都不如送给孩子一副好肠胃”。道理很简单,孩子吃什么都消化,才能吃什么都香,身体才发育得好。
何谓好肠胃呢?肠胃的天职在于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为身体发育提供需要的能量,排出废物。因此,好肠胃应有以下表现:
*胃口好,不厌食,不挑食。
*排便规律,粪便成形,不拉稀,不便秘。
*发育好,体重正常增长。如出生后4~5个月,体重可达出生时的2倍,1岁时可达出生的3倍或稍多,1~2岁内全年体重增长约2~2.5公斤,2~3岁全年增长约2公斤。
*免疫功能正常,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不易过敏,季节交替或冬春季少受或不受呼吸道与胃肠道感染之害。
孩子的好肠胃从何而来呢?
首先靠发育。肠胃发育的大致规律是:刚出娘胎时尚未成熟,一直持续到生后4个月,加上肠道酵素分泌不足,只能接受水、奶等流体食物。4个月以后,肠胃功能发育到可以接纳水、奶以外的食物,包括半流体以及部分固体食物。周岁以后胃肠功能已经相当强大了,足以对付普通食物。所以,育儿专家提醒妈妈,1岁左右可以断奶,逐渐代之以普通膳食了。
其次靠磨练。孩子的肠胃功能虽然有其自身的发育进程,但来自于外部的援手也是必不可少的,法宝之一就是科学喂养,利用不同性质的食物锻炼肠胃功能,促进其发育。
以下是专家建议的方案,供参考:
母乳打头阵
小宝宝一旦离开娘胎,就脱离了脐带的营养供给,需要动嘴“自力更生”了。从吸入第一口奶起,肠胃就开始运转投入工作,母乳是最适合的食物。如母乳的成分与温度都是孩子最容易消化的,用母乳喂养很少出现消化道问题;母乳喂养的孩子肠内环境呈酸性,有利于钙、磷等营养素的吸收。所以母乳是保护孩子肠胃的最佳食品,应作为首选,只有当母乳不足或缺乏时,方可选择专为小宝宝设计的配方奶。
妈妈的口味杂些再杂些
医学研究发现,新生宝宝从母乳中即能“品尝”到母亲的“食谱”,且对味道有“记忆”。幼时“品尝”到的味道越是多样,对食品味道的记忆库存就越丰富,将来长大了对不同“食谱”的接受能力就会增强。换言之,母亲的口味越杂,孩子的口味也就越多样化,日后形成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适时添加半固体与固体食物
妈妈要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果断与胆略,及时、大胆地给孩子添加半固体与固体食物。以4、5个月的宝宝为例,除了乳类等流质食物外,可开始尝试半固体食物,如米糊、菜泥之类。不要担心这些食物会“磨坏”宝宝娇嫩的肠胃,实际上是让宝宝锻炼自己肠胃的最好时机。5个月后闻着五谷的香气会流口水,出现对固体食物的强烈“口欲”,此时固体食物的“加盟”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固体食物的营养素含量和密度与奶水大不相同,可为孩子的发育(包括胃肠发育)提供奶水较少或没有的养分,防止种种营养缺乏症临身。从食物性质看,固体食物比乳类粗糙,而食物越是粗糙,对孩子口腔、胃肠壁的力学刺激就越强,肠壁肌肉的推动力也就越大,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发展强有力的消化道推动力,练就一副好肠胃。
不过,给几个月大的孩子吃粗、吃硬,可能出现吃什么样就拉什么,大便中带着整片的菜叶、整瓣的橘子,或者半干不稀,次数忽多忽少等情况,你会怀疑宝宝是不是吃坏肚子了,于是立即改变方针。其实大可不必,只要孩子不哭不闹,照吃照玩,大便的次数并不重要,食物未经消化就整个地拉出来了也算正常,只是食物没有起到添加营养的作用,但它还是充当了锻炼肠胃的“训练器械”,慢慢地孩子就在“训练”中适应了,大便性状也会随之好转。如果你退缩了,孩子也就失去了肠胃锻炼的黄金时机,肠道的推动力及适应能力便会停滞不前,只要食物的冷热、硬度、数量略有变化,胃肠道都会难以适应,出现恶心、呕吐、拉稀等症状,成为一个难养的孩子,时间一长可能引起营养亏损,导致身高、体重、智力等发育指标落后。
规律进食
周岁以后,孩子的胃肠功能进一步强大,是告别母乳享受大自然丰富多彩的三餐美味时候了,谷类、鱼肉、板栗、苹果、酸奶以及各种蔬菜,或含有丰富的多种碳水化合物,能增加肠道糖类消化酶的含量;或能刺激对蛋白质和肽类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或能保持胃肠道正常的酸碱度;或直接提供有益菌,都是锻炼胃肠的好食物。这个年龄段的重点应是规律进食,养成按顿吃饭的习惯,使肠胃得到规律的“信号”,形成自身的“生物钟”,确保每天都能有条不紊地运转。
控制好零食
孩子3岁以后,大人能吃的东西他几乎都能吃,零食、饮料可选择的余地也大了许多,一定要控制好。奥妙在于胃有一个规律,吃下的东西每3~4个小时就要排空,如果零食不断,胃里老有东西,没有饥饿感,到了吃正餐的时候就没有食欲,这便是时下一些孩子不好好吃饭,“餐桌大战”频发的症结所在。更糟糕的是长此以往,会使得孩子的胃肠功能紊乱,进而诱发营养不良,引起体格瘦小甚至株连智力。所以,掌控好吃零食的数量与频度,保护好肠胃的“生物钟”也是势在必行。
养护并举
孩子的肠胃尚处于发育之中,养护措施也要跟上,清淡、富含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易消化的食物应成为食谱的主角,且要注意保温。以维生素A为例,对上皮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维护孩子胃肠粘膜的完整性,增强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防止消化不良、腹泻等疾患发生,所以胡萝卜、菠菜、柑橘等黄绿色蔬果皆在必吃之列。另外,多用以水为传热介质的烹饪方法,如汤、羹、糕等;少用煎、烤等以油为介质的烹调方法,以利于孩子脾胃的消化吸收。也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实施穴位调理,如按摩足三里(位于膝眼下三寸的胫骨外大筋内)、中脘(位于肚脐上4寸)等穴位,收到强壮胃肠功能之效。
食谱举例:
①苹果羹。苹果1个,去掉皮与核,用匀浆机打碎,加少量水,小火熬制,略呈透明状,加冰糖适量调味,以不酸为宜。适合6个月以上孩子。
②板栗蒸糕。板栗10个煮熟,去皮捣泥,与自发粉一起和成软面团,加入适量红糖和牛奶,醒发20分钟,制成漂亮形状蒸熟食用。适合1岁以上孩子。
③酸奶香米粥。香米50克煮粥,晾凉后加入酸奶50毫升搅匀食用。适合1岁半以上孩子。
④肉汁黄豆萝卜汤。白萝卜、胡萝卜各50克,切成小丁,在滚水中焯一下,加盐后捞出。黄豆肉汤1碗烧开,放入萝卜丁后拌匀,小火炖30分钟即可。适合2岁以上孩子。
⑤鱼肉松粥。大米100克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倒入清水用大火煮开,改小火熬至粘稠。菠菜50克择洗干净,用开水烫一下,切成碎末,放入粥内,加入鱼肉松30克,精盐适量调味,用小火熬几分钟即成。适合3岁以上孩子。
何谓好肠胃呢?肠胃的天职在于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为身体发育提供需要的能量,排出废物。因此,好肠胃应有以下表现:
*胃口好,不厌食,不挑食。
*排便规律,粪便成形,不拉稀,不便秘。
*发育好,体重正常增长。如出生后4~5个月,体重可达出生时的2倍,1岁时可达出生的3倍或稍多,1~2岁内全年体重增长约2~2.5公斤,2~3岁全年增长约2公斤。
*免疫功能正常,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不易过敏,季节交替或冬春季少受或不受呼吸道与胃肠道感染之害。
孩子的好肠胃从何而来呢?
首先靠发育。肠胃发育的大致规律是:刚出娘胎时尚未成熟,一直持续到生后4个月,加上肠道酵素分泌不足,只能接受水、奶等流体食物。4个月以后,肠胃功能发育到可以接纳水、奶以外的食物,包括半流体以及部分固体食物。周岁以后胃肠功能已经相当强大了,足以对付普通食物。所以,育儿专家提醒妈妈,1岁左右可以断奶,逐渐代之以普通膳食了。
其次靠磨练。孩子的肠胃功能虽然有其自身的发育进程,但来自于外部的援手也是必不可少的,法宝之一就是科学喂养,利用不同性质的食物锻炼肠胃功能,促进其发育。
以下是专家建议的方案,供参考:
母乳打头阵
小宝宝一旦离开娘胎,就脱离了脐带的营养供给,需要动嘴“自力更生”了。从吸入第一口奶起,肠胃就开始运转投入工作,母乳是最适合的食物。如母乳的成分与温度都是孩子最容易消化的,用母乳喂养很少出现消化道问题;母乳喂养的孩子肠内环境呈酸性,有利于钙、磷等营养素的吸收。所以母乳是保护孩子肠胃的最佳食品,应作为首选,只有当母乳不足或缺乏时,方可选择专为小宝宝设计的配方奶。
妈妈的口味杂些再杂些
医学研究发现,新生宝宝从母乳中即能“品尝”到母亲的“食谱”,且对味道有“记忆”。幼时“品尝”到的味道越是多样,对食品味道的记忆库存就越丰富,将来长大了对不同“食谱”的接受能力就会增强。换言之,母亲的口味越杂,孩子的口味也就越多样化,日后形成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适时添加半固体与固体食物
妈妈要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果断与胆略,及时、大胆地给孩子添加半固体与固体食物。以4、5个月的宝宝为例,除了乳类等流质食物外,可开始尝试半固体食物,如米糊、菜泥之类。不要担心这些食物会“磨坏”宝宝娇嫩的肠胃,实际上是让宝宝锻炼自己肠胃的最好时机。5个月后闻着五谷的香气会流口水,出现对固体食物的强烈“口欲”,此时固体食物的“加盟”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固体食物的营养素含量和密度与奶水大不相同,可为孩子的发育(包括胃肠发育)提供奶水较少或没有的养分,防止种种营养缺乏症临身。从食物性质看,固体食物比乳类粗糙,而食物越是粗糙,对孩子口腔、胃肠壁的力学刺激就越强,肠壁肌肉的推动力也就越大,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发展强有力的消化道推动力,练就一副好肠胃。
不过,给几个月大的孩子吃粗、吃硬,可能出现吃什么样就拉什么,大便中带着整片的菜叶、整瓣的橘子,或者半干不稀,次数忽多忽少等情况,你会怀疑宝宝是不是吃坏肚子了,于是立即改变方针。其实大可不必,只要孩子不哭不闹,照吃照玩,大便的次数并不重要,食物未经消化就整个地拉出来了也算正常,只是食物没有起到添加营养的作用,但它还是充当了锻炼肠胃的“训练器械”,慢慢地孩子就在“训练”中适应了,大便性状也会随之好转。如果你退缩了,孩子也就失去了肠胃锻炼的黄金时机,肠道的推动力及适应能力便会停滞不前,只要食物的冷热、硬度、数量略有变化,胃肠道都会难以适应,出现恶心、呕吐、拉稀等症状,成为一个难养的孩子,时间一长可能引起营养亏损,导致身高、体重、智力等发育指标落后。
规律进食
周岁以后,孩子的胃肠功能进一步强大,是告别母乳享受大自然丰富多彩的三餐美味时候了,谷类、鱼肉、板栗、苹果、酸奶以及各种蔬菜,或含有丰富的多种碳水化合物,能增加肠道糖类消化酶的含量;或能刺激对蛋白质和肽类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或能保持胃肠道正常的酸碱度;或直接提供有益菌,都是锻炼胃肠的好食物。这个年龄段的重点应是规律进食,养成按顿吃饭的习惯,使肠胃得到规律的“信号”,形成自身的“生物钟”,确保每天都能有条不紊地运转。
控制好零食
孩子3岁以后,大人能吃的东西他几乎都能吃,零食、饮料可选择的余地也大了许多,一定要控制好。奥妙在于胃有一个规律,吃下的东西每3~4个小时就要排空,如果零食不断,胃里老有东西,没有饥饿感,到了吃正餐的时候就没有食欲,这便是时下一些孩子不好好吃饭,“餐桌大战”频发的症结所在。更糟糕的是长此以往,会使得孩子的胃肠功能紊乱,进而诱发营养不良,引起体格瘦小甚至株连智力。所以,掌控好吃零食的数量与频度,保护好肠胃的“生物钟”也是势在必行。
养护并举
孩子的肠胃尚处于发育之中,养护措施也要跟上,清淡、富含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易消化的食物应成为食谱的主角,且要注意保温。以维生素A为例,对上皮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维护孩子胃肠粘膜的完整性,增强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防止消化不良、腹泻等疾患发生,所以胡萝卜、菠菜、柑橘等黄绿色蔬果皆在必吃之列。另外,多用以水为传热介质的烹饪方法,如汤、羹、糕等;少用煎、烤等以油为介质的烹调方法,以利于孩子脾胃的消化吸收。也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实施穴位调理,如按摩足三里(位于膝眼下三寸的胫骨外大筋内)、中脘(位于肚脐上4寸)等穴位,收到强壮胃肠功能之效。
食谱举例:
①苹果羹。苹果1个,去掉皮与核,用匀浆机打碎,加少量水,小火熬制,略呈透明状,加冰糖适量调味,以不酸为宜。适合6个月以上孩子。
②板栗蒸糕。板栗10个煮熟,去皮捣泥,与自发粉一起和成软面团,加入适量红糖和牛奶,醒发20分钟,制成漂亮形状蒸熟食用。适合1岁以上孩子。
③酸奶香米粥。香米50克煮粥,晾凉后加入酸奶50毫升搅匀食用。适合1岁半以上孩子。
④肉汁黄豆萝卜汤。白萝卜、胡萝卜各50克,切成小丁,在滚水中焯一下,加盐后捞出。黄豆肉汤1碗烧开,放入萝卜丁后拌匀,小火炖30分钟即可。适合2岁以上孩子。
⑤鱼肉松粥。大米100克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倒入清水用大火煮开,改小火熬至粘稠。菠菜50克择洗干净,用开水烫一下,切成碎末,放入粥内,加入鱼肉松30克,精盐适量调味,用小火熬几分钟即成。适合3岁以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