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大庆地区饲料玉米在产量和品质上还不能适应畜牧业发展需要的实际情况,为了配合国家青贮玉米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的开展,抓好饲料玉米良种与良法的配套完善和示范推广,总结饲料玉米的栽培要点,指导农业生产。
关键词:饲料玉米栽培;技术模式;技术流程;效益
中图分类号:S5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110-1
1 饲料玉米栽培技术模式
对现有玉米种植模式进行技术改造。积极推进规模连片种植,建设千亩以上核心示范区三处,示范推广先进栽培技术。科学合理施肥,重点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有机肥资源综合利用和改土培肥三项技术。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亩施有机肥达到2立方米。开展最佳栽培密度的研究、最佳的肥料营养成分配比及施肥量试验示范,总结出在密度上,以株距20cm为最佳密度,在施肥上以亩施氮磷钾纯量12公斤,配比为氮:磷:钾为3:3:2;在栽培模式上以65cm小垄直播最好。项目区良种统供率、种子包衣率、测土配方施肥率、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率都达到了100%。
2 饲料玉米栽培技术流程
2.1 种子处理
在玉米播种前可通过晒种、浸种和药剂拌种等方法,增加种子的生活力,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减轻病虫危害,以达到苗早和苗齐、苗壮的目的。晒种播前选择晴天,连续曝晒2~3天,并使种子晒匀,可提高出苗率;药剂拌种用硫酸铜等拌种能减轻玉米黑粉病等的发生,用辛硫磷等拌种能防治地下害虫;种子包衣。包衣能防病治虫和促进生长发育。
2.2 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
根据平衡施肥原理,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在确定目标产量的基础上,通过测土化验,掌握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做到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合理搭配,优质农肥2~3t/亩,测土配方专用肥40kg/亩,尿素20kg/亩。
2.3 适时播种
饲料玉米播种必须适时抢前抓早,一般在4月20~30日为最佳播期,采取催芽坐水种的方法,达到一次播种出全苗。也可以采用覆膜、育苗移栽等保护地栽培方法,可以抢早上市10~15天。种植密度以亩保苗3300~3500株为宜,即70cm垄,株距26~29cm。播后镇压一次。
3 田间管理
3.1 及时间苗、定苗、补苗
在玉米三叶期做到一次间苗定苗,定向等距留苗。间苗、定苗时间要因地、因苗、因具体条件确定,可适期早进行,宜3叶间苗,5叶定苗;干旱条件下应适当早间苗、定苗;病虫害严重时应适当推迟间、定苗。定苗时应做到去弱苗,留壮苗;去过大苗和弱小苗,留大小一致的苗;去病残苗,留健苗;去杂苗,留纯苗;缺株时适当保留双株,缺株过多时要补苗。为确保收获密度和提高群体整齐度及补充田间伤苗,定苗时要多留计划密度的5%左右,其后在田间管理中拔除病弱株。
3.2 及时中耕、除草、蹲苗促壮
中耕是玉米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作用在于破除板结,疏松土壤,保墒散湿,提高地温,消灭杂草,减少水分、养分的消耗以及病虫害的中间寄主,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促进根系生长,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要求。玉米苗期中耕一般可进行两三次,中耕深度以3~5厘米为宜。玉米苗期根系生长较快,为了促进根系向纵深发展,形成强大的根系,为玉米后期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苗期可在底墒充足的情况下,控制灌水进行蹲苗。
3.3 虫害防治
主要采取农业防治,封秸秆垛,烧根茬减少虫源;物理防治,用黑光灯、高压汞灯诱杀成虫;生物防治,施用BT乳剂或放赤眼蜂来杀幼虫和虫卵,使产品提高品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3.4 追肥
玉米6~8叶期每公顷追施尿素130~150kg,11~13叶期追施尿素70~100kg。追肥部位距玉米株7cm,深度10cm。施用依施牌玉米长效复混专用肥的不用追肥。
3.5 化学除草
采取封闭灭草,每亩用86%的乙草胺50ml+2,4-D丁酯20ml进行土壤处理。
3.6 收获和利用
要适时收割,一般在霜前割完、贮完。乳熟期的青贮玉米要混贮及乳熟以后收割的玉米都不应擗下果穗单贮,果穗青贮可以顶精料用,能提高青贮饲料质量。
4 效益情况
项目区平均亩产量5933.22公斤,亩生物产量比非项目区玉米增加11.3%;平均亩产值711.99元,平均亩收入240.04元,比普通玉米每亩多收入100.69元;两年来,共推广示范青贮玉米6.2万亩,实现总产量36785.96公斤,总产值4414.34万元,总纯收1488.25万元,比非项目区增收624.28万元。经济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通过项目的实施,解决了以前饲料玉米生产中存在的品种、密度、施肥等方面的不合理问题,示范带动了饲料玉米的生产,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饲料保障,进一步调整优化了农业结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作者简介:张丽丽,女,黑龙江肇源人,肇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从事农业研究和农技推广工作。
关键词:饲料玉米栽培;技术模式;技术流程;效益
中图分类号:S5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110-1
1 饲料玉米栽培技术模式
对现有玉米种植模式进行技术改造。积极推进规模连片种植,建设千亩以上核心示范区三处,示范推广先进栽培技术。科学合理施肥,重点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有机肥资源综合利用和改土培肥三项技术。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亩施有机肥达到2立方米。开展最佳栽培密度的研究、最佳的肥料营养成分配比及施肥量试验示范,总结出在密度上,以株距20cm为最佳密度,在施肥上以亩施氮磷钾纯量12公斤,配比为氮:磷:钾为3:3:2;在栽培模式上以65cm小垄直播最好。项目区良种统供率、种子包衣率、测土配方施肥率、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率都达到了100%。
2 饲料玉米栽培技术流程
2.1 种子处理
在玉米播种前可通过晒种、浸种和药剂拌种等方法,增加种子的生活力,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减轻病虫危害,以达到苗早和苗齐、苗壮的目的。晒种播前选择晴天,连续曝晒2~3天,并使种子晒匀,可提高出苗率;药剂拌种用硫酸铜等拌种能减轻玉米黑粉病等的发生,用辛硫磷等拌种能防治地下害虫;种子包衣。包衣能防病治虫和促进生长发育。
2.2 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
根据平衡施肥原理,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在确定目标产量的基础上,通过测土化验,掌握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做到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合理搭配,优质农肥2~3t/亩,测土配方专用肥40kg/亩,尿素20kg/亩。
2.3 适时播种
饲料玉米播种必须适时抢前抓早,一般在4月20~30日为最佳播期,采取催芽坐水种的方法,达到一次播种出全苗。也可以采用覆膜、育苗移栽等保护地栽培方法,可以抢早上市10~15天。种植密度以亩保苗3300~3500株为宜,即70cm垄,株距26~29cm。播后镇压一次。
3 田间管理
3.1 及时间苗、定苗、补苗
在玉米三叶期做到一次间苗定苗,定向等距留苗。间苗、定苗时间要因地、因苗、因具体条件确定,可适期早进行,宜3叶间苗,5叶定苗;干旱条件下应适当早间苗、定苗;病虫害严重时应适当推迟间、定苗。定苗时应做到去弱苗,留壮苗;去过大苗和弱小苗,留大小一致的苗;去病残苗,留健苗;去杂苗,留纯苗;缺株时适当保留双株,缺株过多时要补苗。为确保收获密度和提高群体整齐度及补充田间伤苗,定苗时要多留计划密度的5%左右,其后在田间管理中拔除病弱株。
3.2 及时中耕、除草、蹲苗促壮
中耕是玉米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作用在于破除板结,疏松土壤,保墒散湿,提高地温,消灭杂草,减少水分、养分的消耗以及病虫害的中间寄主,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促进根系生长,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要求。玉米苗期中耕一般可进行两三次,中耕深度以3~5厘米为宜。玉米苗期根系生长较快,为了促进根系向纵深发展,形成强大的根系,为玉米后期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苗期可在底墒充足的情况下,控制灌水进行蹲苗。
3.3 虫害防治
主要采取农业防治,封秸秆垛,烧根茬减少虫源;物理防治,用黑光灯、高压汞灯诱杀成虫;生物防治,施用BT乳剂或放赤眼蜂来杀幼虫和虫卵,使产品提高品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3.4 追肥
玉米6~8叶期每公顷追施尿素130~150kg,11~13叶期追施尿素70~100kg。追肥部位距玉米株7cm,深度10cm。施用依施牌玉米长效复混专用肥的不用追肥。
3.5 化学除草
采取封闭灭草,每亩用86%的乙草胺50ml+2,4-D丁酯20ml进行土壤处理。
3.6 收获和利用
要适时收割,一般在霜前割完、贮完。乳熟期的青贮玉米要混贮及乳熟以后收割的玉米都不应擗下果穗单贮,果穗青贮可以顶精料用,能提高青贮饲料质量。
4 效益情况
项目区平均亩产量5933.22公斤,亩生物产量比非项目区玉米增加11.3%;平均亩产值711.99元,平均亩收入240.04元,比普通玉米每亩多收入100.69元;两年来,共推广示范青贮玉米6.2万亩,实现总产量36785.96公斤,总产值4414.34万元,总纯收1488.25万元,比非项目区增收624.28万元。经济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通过项目的实施,解决了以前饲料玉米生产中存在的品种、密度、施肥等方面的不合理问题,示范带动了饲料玉米的生产,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饲料保障,进一步调整优化了农业结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作者简介:张丽丽,女,黑龙江肇源人,肇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从事农业研究和农技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