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28位音乐表演专业研究生的访谈调查,重点考察了音乐作为一种情绪调节方式的有效性及特点。通过内容分析和扎根理论的方法进行资料分析发现:首先,音乐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情绪调节方式;其次,音乐作为一种情绪调节方式其效用优度超过躯体调节情绪的方式和认知调节情绪的方式;第三,可以有效用于情绪调节的音乐类型主要有舒缓型音乐、欢快愉悦型音乐和悲情音乐三类;第四,音乐的情绪调节方式适用于多种情绪状态,主要有压力、焦虑、悲伤、疲劳、浮躁等。第五,舒缓型的音乐具有较为广泛的调节适用范围,即焦虑、情绪低落、疲劳、浮躁等;第六,具有情绪调节效用的音乐类型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九种要素上,即节奏、旋律、曲词内容、曲风、音频、配器、曲调、音色、间奏等;第七,有效适用于不同情绪状态的音乐其各要素中含有共享成分。音乐情绪调节方式的心理机制研究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音乐;情绪调节;访谈调查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是大学生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音乐作为一种情绪调节方式的价值也逐渐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在中国知网以“音乐的情绪调节”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每年的相关文章为六十篇左右。但是,专注于音乐的情绪调节功能并探索其可应用可操作的研究并不多——在中国知网以“音乐的情绪调节”为关键词,以篇名检索会发现每年不足五篇。显然,这种普遍自然萌发的关注度所体现出来的理论成果的需求与自觉研究的程度显然是不对称的且相差悬殊。另外,就现有相关文献看,思辨论述较多,实证研究较少,实证研究较少。
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试图为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音乐这种情绪调节方式进行初步的探索。本研究不论是从方法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是对现有研究领域的一个补充。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采取理论抽样的方法进行取样,本研究以音乐学院音乐表演学科下各专业方向上的研究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一方面为在读学生,因而其主要的生活和学习问题和其他各学科类别的大学生有相通相似性;另一方面他们一般都从三四岁左右就开始进入专业学习,至今普遍有一二十年的与音乐朝夕相处的经历,对有关音乐的各种相关有着深刻的领悟和感受。约谈邀请得到了全部回应,共有28位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访谈。涉及的专业方向有歌唱表演和乐器演奏两大类,具体有音乐剧、美声、民声、电子管风琴、唢呐、爵士钢琴、二胡、柳琴、古典吉他、笙、手风琴、阮、古筝、扬琴、钢琴、小提、中提琴、电子音乐、西洋打击乐、合唱指挥等专业。访谈提纲根据研究需要自拟题目并约请一位学生预访谈,在预访谈中对访谈提纲中的题目询问了反馈意见,并根据访谈的情况及反馈意见对原来的访谈题目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形成了正式的访谈提纲。研究内容主要涉及:(1)常用的有效情绪调节方式及其效果;(2)是否存在某种音乐类型对应适用于某种情绪调节及其效果的汇报;(3)音乐中的情绪调节要素及其特点。资料分析采用质性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和扎根理论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音乐是一种有效的及有待进一步推广的情绪调节方式
本研究以“心境不好的时候会怎么做(这个问题不考慮是不是音乐专业的学生),反思起来,有哪些是有效的,有哪些是无效的?”通过这些问题来了解访谈对象在不考虑音乐学生身份时所采用的情绪调节方法。一方面可以考察调查对象的常用情绪调节方式及特点,另一方面可以比较某种或某几种情绪调节方式的有效性和使用的广泛度。
资料分析发现,调查对象常用的有效情绪调节方式主要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分别为:音乐调节方式(27人,占96%)、躯体调节方式(18人,占64%)和认知调节方式(16人,57%)。具体分析如下。
(一)音乐调节是有效的情绪调节方式
首先以“是否认可音乐的情绪调节价值”的题目对调查对象进行了了解。结果发现,除了一人表述未曾思考过这个问题,其余同学全部表示了对“音乐具有情绪调节价值”毋庸置疑的认可(27人,96.4%)。
另,为了进一步考察音乐调节的有效性,在与调查对象的访谈中要求其根据自己的经验回忆其在情绪调节中的有效方式。从调查对象回应的结果汇总归纳分析来看,音乐相关调节方式几乎成了调查对象中所有人都在使用并认可的有效情绪调节方式,人数高达96%(具体方式涉及:听音乐、练琴、唱歌、影视剧、综艺节目或电台等)。音乐调节方式成为调查对象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情绪调节方式的结果虽在意料之中,但近乎全部认可的数据又在意料之外。这个数据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音乐作为一种情绪调节方式的有效性及时间轴上的适用性。
(二)音乐调节的效用优于躯体调节方式和认知调节方式
从以上资料分析的结果来看,除了音乐的情绪调节方式外,还有两种超过半数在广泛使用和广泛得到认可的情绪调节方式,即躯体调节方式(64%)和认知调节方式(57%)。
躯体调节方式在本文中主要指通过放松躯体来调节情绪,涵盖了运动、按摩、逛街等调查对象提到的具体调节方式。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情绪应对方式并被广泛验证其有效性。心理咨询中的放松疗法就是一种以躯体调节来带动情绪调节的躯体调节方式,[2]这一方式是调查对象第二大广泛采用的调节方式。
认知调节方式在本文中主要指通过摄取信息、处理问题等来通过调节认知进而对情绪进行调节。涵盖的具体方式有与朋友交流、看咨讯文章、解决问题等。这一类情绪调节方式是近年来逐渐受到广泛重视的一个领域。从这些具体调节方式上来看,调查对象普遍采用了被广泛证实了的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1]
除了上述三种主要的情绪调节方式外,调查对象还拥有另外的五种调节方式:(1)独自相处、放空的方式(8人),具体包括睡觉、走进自然、打坐等;(2)吃好吃的(5人);(3)文字抒发(2人),具体有练字、写随笔;(4)与小动物接触(1人);(5)积极心理暗示(2人)。除了睡觉、吃好吃的这两种较为低级的情绪调节方式外,其余的情绪调节方式都可归属为积极向上、理智成熟的情绪调节方式。 总体来看,调查对象所采用的这些情绪调节方式呈现出积极高效的属性,充分显示出音乐专业学生在情绪调节方面的理智和成熟。同时应该注意到,这些在情绪调节方面具有异常优异表现的调查对象所选择的情绪调节方式中的最多的是音乐的调节方式,一定程度上显示了音乐——作为一种情绪调节方式会更优于当今社会上目前在普遍推崇的躯体情绪调节和认知调节方式。
二、音乐作为情绪调节方式其有效性的具体表现
本研究进一步以“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就是听某种音乐能改善某种不佳的心境?具体说说当时是什么情况”“你会不会主动去寻找某种音乐来缓解紧张、焦虑、压力等不良情绪或心境?效果怎么样”等问题和一系列追问,收集了调查对象在以往应用音乐进行不良情绪调节的情况进行了资料收集,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一)音乐的情绪调节效果主要集中表现在负面情绪的调节方面
从收集的资料来看,音乐可以有效进行情绪调节的具体情绪状态主要涉及十种情形,依次是压力(12人次)、焦虑(7人次)、悲伤(6人次)、情绪低落(5人次)、缓解疲劳(4人次)、为接下来的工作蓄势(3人次)、用于催眠(3人次)、缓解浮躁(2人次)、应对独处(2人次)、应对失恋(1人次)。
从中可以看出,音乐可以有效进行调节的情绪状态主要是压力状态,也是音乐调节适用性最强的一种情绪状态。同时,也应看到,有3位调查对象提到了“为接下来的工作蓄势”,这说明,音乐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负性情绪的调节方式,更可以作为一种心理能量的管理工具,调动更多的积极能量来应对现实的问题和挑战。
具有情绪调节作用的音乐主要为三类:舒缓类、欢快类、悲情类。
对访谈资料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调查对象所谈到的有情绪调节功能的所有音乐可以汇总为三个类别,分别是舒缓安静类的音乐(33人次,如“心境不好的时候经常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欢快愉悦类的音乐(21人次,如“听一些欢快轻松的曲目可以缓解压力,如莫扎特的作品”)和悲情类的音乐(3人次,如“会听一些感同身受的悲情歌曲,发泄一下”)。
从中可以看出,选择次数最多的音乐类别是舒缓安静类的音乐,其使用频次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欢快愉悦类的音乐,从其使用的频次来看也是一种重要的具有情绪调节效用的音乐类型;第三,除了以上两种音乐类型外,悲情的音乐也在具有情绪调节作用的音乐类型之列,虽然应用面不广,但作为一种情绪宣泄式的疏导型音乐显示出其一定的存在意义和有效性。
(三)舒缓型的音乐适用面最广
进一步分析适用于各种情绪状态的音乐类型可以看出,舒缓型的音乐其适用的情绪类别最多,显示出了一定的广适性特点。同时,不同情绪类型对应的音乐类型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1.对于压力和悲伤等情绪,其对应的音乐类型复杂多样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适用于缓解压力情绪状态的音乐类型涉及三类:一种是舒缓的音乐(8人次);另一种是轻松欢快的音乐(3人次),第三种是节奏感强或带有发泄性的音乐(2人次)。这一结果显示,应对压力环境,会因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具体情况而有不同,当然,可能还存在更多的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探究。
适用于缓解悲伤情绪的音乐类型涉及两类:一类是情感积极阳光,旋律优美动听(3人次);另一类是悲情的(3人次)。这一调查结果显示:在形式上,情绪表达相反的两种音乐类型却发挥了相同功效的情绪调节作用,即欢快的音乐可以以情绪带动的方式调节人的情绪状态,同时,悲情的音乐可以以替代宣泄的方式同样起到情绪调节的作用。体现了音乐在悲伤情绪调节上的独特特点。
2.对于焦虑、情绪低落、疲劳、浮躁等情绪,对应的音乐类型明确、单一
资料分析发现,适用于缓解焦虑情绪的音乐类型可归纳为一种:安静平静舒缓的、叙述性的(7人次);适用于缓解情绪低落的音乐类型也为一种:欢快愉悦的音乐(5人次);适用于缓解疲劳的音乐类型为一种:节奏舒缓、音响简洁(4人次);适用于缓解浮躁情緒的音乐类型为一种:沉重大线条的音乐(2人次)。以上情形共同显示出的是相反情绪能量的平衡作用和特点。同时,也可以看到舒缓型音乐对于不同情绪类型的一定程度的广适性。另外,有3位访谈对象提到了“可以为接下来的工作蓄势”的音乐类型,主要为一种:欢快、活剥节奏鲜明的音乐;还有人将音乐应用于“催眠”,主要涉及的音乐类型为一种:舒缓音乐类型(3人次);调查中所涉及的适用于独处的音乐类型为一种:舒缓、抒情慢速(2人次);最后,有一位调查对象提到了在应对失恋时的音乐类型,为一种:励志的歌曲。
综合来看,对于焦虑等情绪而言,对应的音乐类型较为明确单一,虽然不同的情绪类型对不同音乐有不同诉求,但舒缓的音乐类型显示出一定的广适性。
三、音乐进行有效情绪调节的要素模型
本研究通过“你觉得能缓解你不良心境的曲目是同一类型的么?具体属于什么类型?这些曲目都有哪些共同的特性?希望能给出专业上的一些描述”“什么样的音乐能让你在什么状态下感到放松愉悦?请从专业上描述这种音乐”、“说说你认为的音乐中的有心理保健价值的因素都有什么”等访谈题目及其追问,探究了音乐在情绪调节中发挥作用的要素及其特点。分析如下。
(一)九种音乐要素体现了音乐对情绪的不同调节作用
通过对访谈对象所描述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归纳为九个音乐要素,分别是节奏(17人次),旋律(11人次)、曲词内容(9人次),曲风(7人次),音频(4人次)、配器(3人次)、曲调(3人次)、音色(2人次),间奏(1人次)。即音乐作为一种情绪调节方式应用于各种不同的情绪情形中,其效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上九个要素方面。其中,最为主要的前三位因素为节奏、旋律、曲词内容。这一结果也可以作为区分具有不同的情绪调节作用的音乐类型的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 (二)有效进行情绪调节的音乐存在共享要素
从九种要素角度,对可以有效进行情绪调节的音乐分析如下:在“节奏”要素方面,音乐的特点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舒缓的慢节奏(5人次)如舒缓轻柔的节奏四拍子居多;第二类是适中(1人次),如速度适中;第三类是欢快的快节奏(11人次),如节奏欢快、动感积极、活力四射的快节奏。在“旋律”要素方面,音乐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旋律优美”;在“曲词内容”要素方面,音乐的主要特点有两类,一类是叙事性强(6人次);另一类是励志正能量(3人次);在“曲风”要素方面,音乐的主要特点有两类,一类是激昂阳光(2人次),如情绪略激昂;另一类是舒缓愉快(5人次)如舒缓的、起伏不要过大;在“音频”要素方面,音乐的主要特点为:低音频,如音频不要过高;在“配器”要素方面,音乐的主要特点为简单化,如配器方面并不会过于丰富;在“曲调”要素方面,音乐的主要特点为旋律优美。如曲调优美有强弱;在“音色”要素方面,音乐的主要特点为主要有一种质感;在“间奏”要素方面,音乐的主要特点为通俗。
由此可以看出,具有情绪调节功能的音乐共享有某些要素,而这些共同要素主要是舒缓型音乐的要素上的特点,故而表现出趋于一致的特点,这也与之前的舒緩型音乐表现出的对多种不同情绪状态的广泛而有效的情绪调节作用相呼应。
四、小结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首先,音乐是一种有效的情绪调节方式;其次,音乐作为一种情绪调节方式其效用优度超过躯体调节情绪的方式和认知调节情绪的方式及有待进一步推广;第三,可以有效用于情绪调节的音乐类型主要有三类,即舒缓型音乐、欢快愉悦型音乐和悲情音乐。这一结论使得舒缓型的音乐可以作为一种普通的可广泛推广的音乐形式以帮助大学生的情绪适应和生活适应;第四,音乐的情绪调节方式适用于多种情绪状态,主要有压力、焦虑、悲伤、疲劳、浮躁等;第五,舒缓型的音乐具有较为广泛的调节适用范围,即焦虑、情绪低落、疲劳、浮躁等;第六,具有情绪调节效用的音乐类型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九种要素上,即节奏、旋律、曲词内容、曲风、音频、配器、曲调、音色、间奏等。根据这一结论,可以从这九个要素方面对不同的音乐曲目进行初步的认识和分类,从而使得选择上更有目的性;第七,有效适用于不同情绪状态的音乐含有共享成分。
(二)不足和未来展望
首先,本研究的结论基于对音乐表演学科下的各专业的研究生的访谈资料得来,虽然在探究音乐作为一种情绪调节方式的价值及其特点上既方便又高效,但研究结论的可推广范围目前仅限于对音乐有偏好或有过专业训练的人群,是否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学科下的普通大学生有待于未来的进一步研究。
其次,从上面的研究结论来看,音乐的情绪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于对负性情绪的调节方面,但音乐的情绪调节作用却不仅仅局限于此,音乐更可以作为一种情绪能量的调节者,调动更多的积极能量为现实目的服务。
第三,目前音乐的情绪调节相关科学研究仍然较少,本研究只是一个起步式探究,本研究的结论也只是未来研究的基础。音乐的情绪调节的心理机制等更多的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入。
魏晋诗人阮籍曾说:“乐者,使人精神平和,衰气不入,天地交泰,远物来集,故谓之乐也。”音乐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千百年来我们一直在自发地应用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由自发转变为自觉,使其可以有目的地为个人成长、社会生产服务,有待更多的关注和探究。
参考文献
[1]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李晓凤,佘双好.质性研究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付祉云(1983—),女,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青年心理健康。
【关键词】音乐;情绪调节;访谈调查
【中图分类号】J61 【文献标识码】A
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是大学生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音乐作为一种情绪调节方式的价值也逐渐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在中国知网以“音乐的情绪调节”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每年的相关文章为六十篇左右。但是,专注于音乐的情绪调节功能并探索其可应用可操作的研究并不多——在中国知网以“音乐的情绪调节”为关键词,以篇名检索会发现每年不足五篇。显然,这种普遍自然萌发的关注度所体现出来的理论成果的需求与自觉研究的程度显然是不对称的且相差悬殊。另外,就现有相关文献看,思辨论述较多,实证研究较少,实证研究较少。
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试图为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音乐这种情绪调节方式进行初步的探索。本研究不论是从方法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是对现有研究领域的一个补充。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采取理论抽样的方法进行取样,本研究以音乐学院音乐表演学科下各专业方向上的研究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一方面为在读学生,因而其主要的生活和学习问题和其他各学科类别的大学生有相通相似性;另一方面他们一般都从三四岁左右就开始进入专业学习,至今普遍有一二十年的与音乐朝夕相处的经历,对有关音乐的各种相关有着深刻的领悟和感受。约谈邀请得到了全部回应,共有28位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访谈。涉及的专业方向有歌唱表演和乐器演奏两大类,具体有音乐剧、美声、民声、电子管风琴、唢呐、爵士钢琴、二胡、柳琴、古典吉他、笙、手风琴、阮、古筝、扬琴、钢琴、小提、中提琴、电子音乐、西洋打击乐、合唱指挥等专业。访谈提纲根据研究需要自拟题目并约请一位学生预访谈,在预访谈中对访谈提纲中的题目询问了反馈意见,并根据访谈的情况及反馈意见对原来的访谈题目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形成了正式的访谈提纲。研究内容主要涉及:(1)常用的有效情绪调节方式及其效果;(2)是否存在某种音乐类型对应适用于某种情绪调节及其效果的汇报;(3)音乐中的情绪调节要素及其特点。资料分析采用质性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和扎根理论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音乐是一种有效的及有待进一步推广的情绪调节方式
本研究以“心境不好的时候会怎么做(这个问题不考慮是不是音乐专业的学生),反思起来,有哪些是有效的,有哪些是无效的?”通过这些问题来了解访谈对象在不考虑音乐学生身份时所采用的情绪调节方法。一方面可以考察调查对象的常用情绪调节方式及特点,另一方面可以比较某种或某几种情绪调节方式的有效性和使用的广泛度。
资料分析发现,调查对象常用的有效情绪调节方式主要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分别为:音乐调节方式(27人,占96%)、躯体调节方式(18人,占64%)和认知调节方式(16人,57%)。具体分析如下。
(一)音乐调节是有效的情绪调节方式
首先以“是否认可音乐的情绪调节价值”的题目对调查对象进行了了解。结果发现,除了一人表述未曾思考过这个问题,其余同学全部表示了对“音乐具有情绪调节价值”毋庸置疑的认可(27人,96.4%)。
另,为了进一步考察音乐调节的有效性,在与调查对象的访谈中要求其根据自己的经验回忆其在情绪调节中的有效方式。从调查对象回应的结果汇总归纳分析来看,音乐相关调节方式几乎成了调查对象中所有人都在使用并认可的有效情绪调节方式,人数高达96%(具体方式涉及:听音乐、练琴、唱歌、影视剧、综艺节目或电台等)。音乐调节方式成为调查对象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情绪调节方式的结果虽在意料之中,但近乎全部认可的数据又在意料之外。这个数据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音乐作为一种情绪调节方式的有效性及时间轴上的适用性。
(二)音乐调节的效用优于躯体调节方式和认知调节方式
从以上资料分析的结果来看,除了音乐的情绪调节方式外,还有两种超过半数在广泛使用和广泛得到认可的情绪调节方式,即躯体调节方式(64%)和认知调节方式(57%)。
躯体调节方式在本文中主要指通过放松躯体来调节情绪,涵盖了运动、按摩、逛街等调查对象提到的具体调节方式。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情绪应对方式并被广泛验证其有效性。心理咨询中的放松疗法就是一种以躯体调节来带动情绪调节的躯体调节方式,[2]这一方式是调查对象第二大广泛采用的调节方式。
认知调节方式在本文中主要指通过摄取信息、处理问题等来通过调节认知进而对情绪进行调节。涵盖的具体方式有与朋友交流、看咨讯文章、解决问题等。这一类情绪调节方式是近年来逐渐受到广泛重视的一个领域。从这些具体调节方式上来看,调查对象普遍采用了被广泛证实了的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1]
除了上述三种主要的情绪调节方式外,调查对象还拥有另外的五种调节方式:(1)独自相处、放空的方式(8人),具体包括睡觉、走进自然、打坐等;(2)吃好吃的(5人);(3)文字抒发(2人),具体有练字、写随笔;(4)与小动物接触(1人);(5)积极心理暗示(2人)。除了睡觉、吃好吃的这两种较为低级的情绪调节方式外,其余的情绪调节方式都可归属为积极向上、理智成熟的情绪调节方式。 总体来看,调查对象所采用的这些情绪调节方式呈现出积极高效的属性,充分显示出音乐专业学生在情绪调节方面的理智和成熟。同时应该注意到,这些在情绪调节方面具有异常优异表现的调查对象所选择的情绪调节方式中的最多的是音乐的调节方式,一定程度上显示了音乐——作为一种情绪调节方式会更优于当今社会上目前在普遍推崇的躯体情绪调节和认知调节方式。
二、音乐作为情绪调节方式其有效性的具体表现
本研究进一步以“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就是听某种音乐能改善某种不佳的心境?具体说说当时是什么情况”“你会不会主动去寻找某种音乐来缓解紧张、焦虑、压力等不良情绪或心境?效果怎么样”等问题和一系列追问,收集了调查对象在以往应用音乐进行不良情绪调节的情况进行了资料收集,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一)音乐的情绪调节效果主要集中表现在负面情绪的调节方面
从收集的资料来看,音乐可以有效进行情绪调节的具体情绪状态主要涉及十种情形,依次是压力(12人次)、焦虑(7人次)、悲伤(6人次)、情绪低落(5人次)、缓解疲劳(4人次)、为接下来的工作蓄势(3人次)、用于催眠(3人次)、缓解浮躁(2人次)、应对独处(2人次)、应对失恋(1人次)。
从中可以看出,音乐可以有效进行调节的情绪状态主要是压力状态,也是音乐调节适用性最强的一种情绪状态。同时,也应看到,有3位调查对象提到了“为接下来的工作蓄势”,这说明,音乐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负性情绪的调节方式,更可以作为一种心理能量的管理工具,调动更多的积极能量来应对现实的问题和挑战。
具有情绪调节作用的音乐主要为三类:舒缓类、欢快类、悲情类。
对访谈资料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调查对象所谈到的有情绪调节功能的所有音乐可以汇总为三个类别,分别是舒缓安静类的音乐(33人次,如“心境不好的时候经常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欢快愉悦类的音乐(21人次,如“听一些欢快轻松的曲目可以缓解压力,如莫扎特的作品”)和悲情类的音乐(3人次,如“会听一些感同身受的悲情歌曲,发泄一下”)。
从中可以看出,选择次数最多的音乐类别是舒缓安静类的音乐,其使用频次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欢快愉悦类的音乐,从其使用的频次来看也是一种重要的具有情绪调节效用的音乐类型;第三,除了以上两种音乐类型外,悲情的音乐也在具有情绪调节作用的音乐类型之列,虽然应用面不广,但作为一种情绪宣泄式的疏导型音乐显示出其一定的存在意义和有效性。
(三)舒缓型的音乐适用面最广
进一步分析适用于各种情绪状态的音乐类型可以看出,舒缓型的音乐其适用的情绪类别最多,显示出了一定的广适性特点。同时,不同情绪类型对应的音乐类型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1.对于压力和悲伤等情绪,其对应的音乐类型复杂多样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适用于缓解压力情绪状态的音乐类型涉及三类:一种是舒缓的音乐(8人次);另一种是轻松欢快的音乐(3人次),第三种是节奏感强或带有发泄性的音乐(2人次)。这一结果显示,应对压力环境,会因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具体情况而有不同,当然,可能还存在更多的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探究。
适用于缓解悲伤情绪的音乐类型涉及两类:一类是情感积极阳光,旋律优美动听(3人次);另一类是悲情的(3人次)。这一调查结果显示:在形式上,情绪表达相反的两种音乐类型却发挥了相同功效的情绪调节作用,即欢快的音乐可以以情绪带动的方式调节人的情绪状态,同时,悲情的音乐可以以替代宣泄的方式同样起到情绪调节的作用。体现了音乐在悲伤情绪调节上的独特特点。
2.对于焦虑、情绪低落、疲劳、浮躁等情绪,对应的音乐类型明确、单一
资料分析发现,适用于缓解焦虑情绪的音乐类型可归纳为一种:安静平静舒缓的、叙述性的(7人次);适用于缓解情绪低落的音乐类型也为一种:欢快愉悦的音乐(5人次);适用于缓解疲劳的音乐类型为一种:节奏舒缓、音响简洁(4人次);适用于缓解浮躁情緒的音乐类型为一种:沉重大线条的音乐(2人次)。以上情形共同显示出的是相反情绪能量的平衡作用和特点。同时,也可以看到舒缓型音乐对于不同情绪类型的一定程度的广适性。另外,有3位访谈对象提到了“可以为接下来的工作蓄势”的音乐类型,主要为一种:欢快、活剥节奏鲜明的音乐;还有人将音乐应用于“催眠”,主要涉及的音乐类型为一种:舒缓音乐类型(3人次);调查中所涉及的适用于独处的音乐类型为一种:舒缓、抒情慢速(2人次);最后,有一位调查对象提到了在应对失恋时的音乐类型,为一种:励志的歌曲。
综合来看,对于焦虑等情绪而言,对应的音乐类型较为明确单一,虽然不同的情绪类型对不同音乐有不同诉求,但舒缓的音乐类型显示出一定的广适性。
三、音乐进行有效情绪调节的要素模型
本研究通过“你觉得能缓解你不良心境的曲目是同一类型的么?具体属于什么类型?这些曲目都有哪些共同的特性?希望能给出专业上的一些描述”“什么样的音乐能让你在什么状态下感到放松愉悦?请从专业上描述这种音乐”、“说说你认为的音乐中的有心理保健价值的因素都有什么”等访谈题目及其追问,探究了音乐在情绪调节中发挥作用的要素及其特点。分析如下。
(一)九种音乐要素体现了音乐对情绪的不同调节作用
通过对访谈对象所描述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归纳为九个音乐要素,分别是节奏(17人次),旋律(11人次)、曲词内容(9人次),曲风(7人次),音频(4人次)、配器(3人次)、曲调(3人次)、音色(2人次),间奏(1人次)。即音乐作为一种情绪调节方式应用于各种不同的情绪情形中,其效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上九个要素方面。其中,最为主要的前三位因素为节奏、旋律、曲词内容。这一结果也可以作为区分具有不同的情绪调节作用的音乐类型的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 (二)有效进行情绪调节的音乐存在共享要素
从九种要素角度,对可以有效进行情绪调节的音乐分析如下:在“节奏”要素方面,音乐的特点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舒缓的慢节奏(5人次)如舒缓轻柔的节奏四拍子居多;第二类是适中(1人次),如速度适中;第三类是欢快的快节奏(11人次),如节奏欢快、动感积极、活力四射的快节奏。在“旋律”要素方面,音乐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旋律优美”;在“曲词内容”要素方面,音乐的主要特点有两类,一类是叙事性强(6人次);另一类是励志正能量(3人次);在“曲风”要素方面,音乐的主要特点有两类,一类是激昂阳光(2人次),如情绪略激昂;另一类是舒缓愉快(5人次)如舒缓的、起伏不要过大;在“音频”要素方面,音乐的主要特点为:低音频,如音频不要过高;在“配器”要素方面,音乐的主要特点为简单化,如配器方面并不会过于丰富;在“曲调”要素方面,音乐的主要特点为旋律优美。如曲调优美有强弱;在“音色”要素方面,音乐的主要特点为主要有一种质感;在“间奏”要素方面,音乐的主要特点为通俗。
由此可以看出,具有情绪调节功能的音乐共享有某些要素,而这些共同要素主要是舒缓型音乐的要素上的特点,故而表现出趋于一致的特点,这也与之前的舒緩型音乐表现出的对多种不同情绪状态的广泛而有效的情绪调节作用相呼应。
四、小结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首先,音乐是一种有效的情绪调节方式;其次,音乐作为一种情绪调节方式其效用优度超过躯体调节情绪的方式和认知调节情绪的方式及有待进一步推广;第三,可以有效用于情绪调节的音乐类型主要有三类,即舒缓型音乐、欢快愉悦型音乐和悲情音乐。这一结论使得舒缓型的音乐可以作为一种普通的可广泛推广的音乐形式以帮助大学生的情绪适应和生活适应;第四,音乐的情绪调节方式适用于多种情绪状态,主要有压力、焦虑、悲伤、疲劳、浮躁等;第五,舒缓型的音乐具有较为广泛的调节适用范围,即焦虑、情绪低落、疲劳、浮躁等;第六,具有情绪调节效用的音乐类型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九种要素上,即节奏、旋律、曲词内容、曲风、音频、配器、曲调、音色、间奏等。根据这一结论,可以从这九个要素方面对不同的音乐曲目进行初步的认识和分类,从而使得选择上更有目的性;第七,有效适用于不同情绪状态的音乐含有共享成分。
(二)不足和未来展望
首先,本研究的结论基于对音乐表演学科下的各专业的研究生的访谈资料得来,虽然在探究音乐作为一种情绪调节方式的价值及其特点上既方便又高效,但研究结论的可推广范围目前仅限于对音乐有偏好或有过专业训练的人群,是否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学科下的普通大学生有待于未来的进一步研究。
其次,从上面的研究结论来看,音乐的情绪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于对负性情绪的调节方面,但音乐的情绪调节作用却不仅仅局限于此,音乐更可以作为一种情绪能量的调节者,调动更多的积极能量为现实目的服务。
第三,目前音乐的情绪调节相关科学研究仍然较少,本研究只是一个起步式探究,本研究的结论也只是未来研究的基础。音乐的情绪调节的心理机制等更多的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入。
魏晋诗人阮籍曾说:“乐者,使人精神平和,衰气不入,天地交泰,远物来集,故谓之乐也。”音乐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千百年来我们一直在自发地应用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由自发转变为自觉,使其可以有目的地为个人成长、社会生产服务,有待更多的关注和探究。
参考文献
[1]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李晓凤,佘双好.质性研究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付祉云(1983—),女,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青年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