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新疆双语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分析新疆双语教学的特点、双语教师能力结构,结合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总结、归纳新疆双语教师在信息意识、知识、能力和道德4个方面的信息素养特征。
关键词 双语教学;双语教师;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4-0027-03
双语教学作为提高新疆少数民族教育水平的有效措施,一直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得到广泛的推广。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是双语教学研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双语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在双语教学的发展中,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优秀教师。双语教师一方面必须具备很好的双语表达能力,同时必须具备过硬的学科教学能力。除此之外,双语教师必须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具备有效利用信息化环境开展教学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双语教师跟其他教师一样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促使双语教师把学科知识、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培养信息素养应成为新疆双语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重要内容。
1 新疆双语教学概述
1.1 双语教学概述
新疆的双语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近15年在国家和自治区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广义的新疆双语教育,是指少数民族学校中使用民、汉两种语言的教育;狭义的新疆双语教育,是指少数民族中小学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教授非语言类(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内容的教育,即新疆少数民族中实行的用少数民族语言和国家通用语言等两种语言进行的教育。在双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考虑到新疆各地区经济发展、教育基础和语言环镜的差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主要有3种类型:一是母语授课,加授国家通用语言的教学模式;二是部分课程使用母语授课,部分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授课的教学模式;三是国家通用语言授课,加授母语的教学模式。
1.2 双语教师能力
双语教师作为双语教育中的核心资源,是双语教学最直接的实施者。双语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主要依靠双语教师,高质量的双语教师是保证高质量双语教学的关键。所谓双语教师,通常是指那些能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师。本文中提的双语教师即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特指能够熟练运用两种语言(一种语言为学生的母语或本族语,另一种语言为第二语汉语)进行非语言学科教学的教师。很显然,双语教师承担着双层任务:1)向学生传授非语言学科(物理、化学、数学等)的内容;2)提高学生第二语言或母语的水平。但是,其教学重点首先是学科内容,其次是语言。双语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与其他一般教师的不同。他们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双语表达能力、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双语教学实施能力等。其中双语表达能力是基础,双语教学设计、实施能力是核心。
2 教师信息素养概述
2.1 信息素养概述
信息素养这个概念,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于1974年首先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近年来,我国对信息素养的讨论和研究也非常活跃。王吉庆教授认为:“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知识和能力以及信息伦理道德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何克抗教授从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方面,提出信息素养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他将与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有关的知识简称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相应的能力简称为“信息能力”。除此之外,在信息社会中生存所必需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等,也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李克东教授于2001年提出:“信息素养包含着三个最基本的要点: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运用信息,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
从上述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信息素养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信息素养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一方面是对信息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对人类信息活动的认识和把握。虽然各位学者对信息素养的理解有所差异,但可以看出,他们的表述中都强调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能力、信息道德等4个要素。这4个要素构成了信息素养的完整概念体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其中,信息意识是基础,信息知识和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正确的导向。
2.2 教师信息素养
现代信息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具备信息素养。教师作为信息社会的一员,除了具有一般公民所具备的信息素养特征之外,还应具有有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专业信息素养特征。结合信息素养4个核心要素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可以把教师信息素养结构和内容归纳为4个方面。
1)教师应有积极的信息意识。首先,教师应深刻地意识到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其次,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树立现代教学观,正确理解和积极投身到教育信息化工作;最后,应该具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善教学和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意识和态度。
2)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信息知识。首先,教师应掌握信息科学、计算机和网络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知识,包括教育技术的概念、功能、作用、理论基础等基础知识;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知识。
3)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首先,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以及信息设备操作的基本能力,能够熟练使用电子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等教学环境;其次,教师应掌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软件和工具的使用,如Office软件、多媒体素材处理工具、课件制作工具等,具备一定的课件开发能力;最后,教师具有对信息收集、判断、分析、处理和应用的能力,能够灵活、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和发布信息;同时,在获取到信息后,能适当分析与认识,能为自己的教学和学习所用。 4)教师应遵循信息道德。教师信息道德应该体现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辨别各类信息,从中选择出有用、有益的信息,具有追求真理的精神,遵守信息文化相关的文化、法律法规和道德,并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3 新疆双语教师信息素养特征
新疆双语教师信息素养内涵具有一般教师信息素养的共性,也具有民族和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在对教师信息素养内涵4个方面的理解基础上,将新疆双语教师信息素养概括为4个方面的特征。
3.1 信息意识
教师应该能意识到信息在信息化社会的重大作用,时刻感受到信息的重要性,知道哪些信息能促进教学,有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对自己的教学有价值的信息的意识。对于双语教师还应该有特殊要求:首先,平等对待本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正确认识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具备有效应用多元文化信息服务于双语教学,培养“双文化”人才的意识和态度;其次,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既能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能分析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树立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观,具备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开展双语教学,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意识和态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避免不良和不法信息侵蚀少数民族学生,影响学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最后,为了能够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和提升专业发展,双语教师应该具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学、研究的意识和态度。
3.2 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教师信息素养的基础。对双语教师来说,信息知识主要是指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双语教学时应具备的知识。
1)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包括教育技术的概念、理论基础、功能和作用等。
2)信息技术与双语教学整合的理论与方法。首先,双语教师应深刻理解双语教学的本质、目的,掌握双语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具备分析信息技术手段的优缺点、进行媒体选择的理论与方法等知识,并且形成信息化教学理念,熟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策略。
3)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如汉字输入技术,会操作Windows、Word、Excel等;信息检索知识,掌握从网络检索信息的方法。
3.3 信息能力
双语教师的信息能力不仅仅指狭义的信息操作能力,而是广义上的信息能力,包括信息判断、收集、交流、处理、生成能力。信息操作能力是基础,双语教师应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影碟机、幻灯、投影仪等教学媒体设备和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
1)双语教师的信息判断能力是指教师在信息海洋里判断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它包含能识别信息问题、根据己知联系问题、提炼问题、判断信息需要种类、考虑可能的信息资源、判断关键词等。
2)双语教师的信息收集能力是指教师根据自身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收集必要的双语教学信息的能力。
3)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双语教师对所获得的信息或素材,为了适应双语教学的需要进行加工、翻译、变换控制、合成、保存的能力。尤其是对现阶段中缺乏双语教学资源的现状,双语教师应该具备把汉语教学资源根据双语教学的需求翻译、转换为双语教学资源的能力。
4)信息交流能力是最能体现双语教师特殊性的能力范畴,也是双语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双语教师应成为“双语者”,即熟练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双语教师的信息交流能力中应该注重交流效果,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双语教师应该具备有效使用“双语”的能力,即从双语教学的教学实际出发,应该明确教学用语使用的时机、时长、对象等问题,而决不能为了“双语”而“双语”。
5)双语教师的信息生成能力是指教师通过对诸多信息的归纳,抽象出新的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得出新的结论的能力。
双语教师作为信息的吸收者和传递者,其信息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水平的高低。
3.4 信息道德
双语教师信息道德是指在判断、获取、应用、生成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遵循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不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不危害社会、不违反道德规范,建立的道德要求。一方面,双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辨别分裂国家、影响民族团结的信息,消除民汉学生文化群体歧视、敌对心态;教师应选择有益于社会、学生、自己的信息,并能作学生的道德榜样。另一方面,双语教师在处理信息的时候,可能会遇到许多良莠不齐的信息,对于有负面影响的信息应坚决加以抵制、排除,同时对于具有明显的宗教和民族文化、习惯的信息,需要指导学生学会尊重和包容宗教、民族差异,尊重不同的多元文化。
参考文献
[1]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梁云.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及对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7(6):3.
[3]周庆莲.新疆中小学双语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刍议[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6):23-26.
[4]吐尔地·买买提.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维吾尔族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 双语教学;双语教师;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4-0027-03
双语教学作为提高新疆少数民族教育水平的有效措施,一直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得到广泛的推广。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是双语教学研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双语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在双语教学的发展中,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优秀教师。双语教师一方面必须具备很好的双语表达能力,同时必须具备过硬的学科教学能力。除此之外,双语教师必须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具备有效利用信息化环境开展教学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双语教师跟其他教师一样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促使双语教师把学科知识、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培养信息素养应成为新疆双语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重要内容。
1 新疆双语教学概述
1.1 双语教学概述
新疆的双语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最近15年在国家和自治区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广义的新疆双语教育,是指少数民族学校中使用民、汉两种语言的教育;狭义的新疆双语教育,是指少数民族中小学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教授非语言类(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学科内容的教育,即新疆少数民族中实行的用少数民族语言和国家通用语言等两种语言进行的教育。在双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考虑到新疆各地区经济发展、教育基础和语言环镜的差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主要有3种类型:一是母语授课,加授国家通用语言的教学模式;二是部分课程使用母语授课,部分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授课的教学模式;三是国家通用语言授课,加授母语的教学模式。
1.2 双语教师能力
双语教师作为双语教育中的核心资源,是双语教学最直接的实施者。双语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主要依靠双语教师,高质量的双语教师是保证高质量双语教学的关键。所谓双语教师,通常是指那些能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师。本文中提的双语教师即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特指能够熟练运用两种语言(一种语言为学生的母语或本族语,另一种语言为第二语汉语)进行非语言学科教学的教师。很显然,双语教师承担着双层任务:1)向学生传授非语言学科(物理、化学、数学等)的内容;2)提高学生第二语言或母语的水平。但是,其教学重点首先是学科内容,其次是语言。双语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与其他一般教师的不同。他们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双语表达能力、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双语教学实施能力等。其中双语表达能力是基础,双语教学设计、实施能力是核心。
2 教师信息素养概述
2.1 信息素养概述
信息素养这个概念,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于1974年首先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
近年来,我国对信息素养的讨论和研究也非常活跃。王吉庆教授认为:“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知识和能力以及信息伦理道德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何克抗教授从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方面,提出信息素养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他将与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有关的知识简称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相应的能力简称为“信息能力”。除此之外,在信息社会中生存所必需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等,也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李克东教授于2001年提出:“信息素养包含着三个最基本的要点: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运用信息,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
从上述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信息素养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信息素养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一方面是对信息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对人类信息活动的认识和把握。虽然各位学者对信息素养的理解有所差异,但可以看出,他们的表述中都强调了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能力、信息道德等4个要素。这4个要素构成了信息素养的完整概念体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其中,信息意识是基础,信息知识和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正确的导向。
2.2 教师信息素养
现代信息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具备信息素养。教师作为信息社会的一员,除了具有一般公民所具备的信息素养特征之外,还应具有有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专业信息素养特征。结合信息素养4个核心要素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可以把教师信息素养结构和内容归纳为4个方面。
1)教师应有积极的信息意识。首先,教师应深刻地意识到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其次,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树立现代教学观,正确理解和积极投身到教育信息化工作;最后,应该具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善教学和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意识和态度。
2)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信息知识。首先,教师应掌握信息科学、计算机和网络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知识,包括教育技术的概念、功能、作用、理论基础等基础知识;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知识。
3)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首先,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以及信息设备操作的基本能力,能够熟练使用电子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等教学环境;其次,教师应掌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软件和工具的使用,如Office软件、多媒体素材处理工具、课件制作工具等,具备一定的课件开发能力;最后,教师具有对信息收集、判断、分析、处理和应用的能力,能够灵活、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和发布信息;同时,在获取到信息后,能适当分析与认识,能为自己的教学和学习所用。 4)教师应遵循信息道德。教师信息道德应该体现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辨别各类信息,从中选择出有用、有益的信息,具有追求真理的精神,遵守信息文化相关的文化、法律法规和道德,并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3 新疆双语教师信息素养特征
新疆双语教师信息素养内涵具有一般教师信息素养的共性,也具有民族和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在对教师信息素养内涵4个方面的理解基础上,将新疆双语教师信息素养概括为4个方面的特征。
3.1 信息意识
教师应该能意识到信息在信息化社会的重大作用,时刻感受到信息的重要性,知道哪些信息能促进教学,有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对自己的教学有价值的信息的意识。对于双语教师还应该有特殊要求:首先,平等对待本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正确认识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具备有效应用多元文化信息服务于双语教学,培养“双文化”人才的意识和态度;其次,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既能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能分析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树立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观,具备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开展双语教学,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意识和态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避免不良和不法信息侵蚀少数民族学生,影响学校和社会的安全稳定;最后,为了能够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和提升专业发展,双语教师应该具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学、研究的意识和态度。
3.2 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教师信息素养的基础。对双语教师来说,信息知识主要是指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双语教学时应具备的知识。
1)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包括教育技术的概念、理论基础、功能和作用等。
2)信息技术与双语教学整合的理论与方法。首先,双语教师应深刻理解双语教学的本质、目的,掌握双语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具备分析信息技术手段的优缺点、进行媒体选择的理论与方法等知识,并且形成信息化教学理念,熟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与策略。
3)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如汉字输入技术,会操作Windows、Word、Excel等;信息检索知识,掌握从网络检索信息的方法。
3.3 信息能力
双语教师的信息能力不仅仅指狭义的信息操作能力,而是广义上的信息能力,包括信息判断、收集、交流、处理、生成能力。信息操作能力是基础,双语教师应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影碟机、幻灯、投影仪等教学媒体设备和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
1)双语教师的信息判断能力是指教师在信息海洋里判断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它包含能识别信息问题、根据己知联系问题、提炼问题、判断信息需要种类、考虑可能的信息资源、判断关键词等。
2)双语教师的信息收集能力是指教师根据自身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收集必要的双语教学信息的能力。
3)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双语教师对所获得的信息或素材,为了适应双语教学的需要进行加工、翻译、变换控制、合成、保存的能力。尤其是对现阶段中缺乏双语教学资源的现状,双语教师应该具备把汉语教学资源根据双语教学的需求翻译、转换为双语教学资源的能力。
4)信息交流能力是最能体现双语教师特殊性的能力范畴,也是双语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双语教师应成为“双语者”,即熟练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双语教师的信息交流能力中应该注重交流效果,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双语教师应该具备有效使用“双语”的能力,即从双语教学的教学实际出发,应该明确教学用语使用的时机、时长、对象等问题,而决不能为了“双语”而“双语”。
5)双语教师的信息生成能力是指教师通过对诸多信息的归纳,抽象出新的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得出新的结论的能力。
双语教师作为信息的吸收者和传递者,其信息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水平的高低。
3.4 信息道德
双语教师信息道德是指在判断、获取、应用、生成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遵循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不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不危害社会、不违反道德规范,建立的道德要求。一方面,双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辨别分裂国家、影响民族团结的信息,消除民汉学生文化群体歧视、敌对心态;教师应选择有益于社会、学生、自己的信息,并能作学生的道德榜样。另一方面,双语教师在处理信息的时候,可能会遇到许多良莠不齐的信息,对于有负面影响的信息应坚决加以抵制、排除,同时对于具有明显的宗教和民族文化、习惯的信息,需要指导学生学会尊重和包容宗教、民族差异,尊重不同的多元文化。
参考文献
[1]王吉庆.信息素养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梁云.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及对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7(6):3.
[3]周庆莲.新疆中小学双语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刍议[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6):23-26.
[4]吐尔地·买买提.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维吾尔族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