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路进到村头,便民路修到院头,家家新盖了小洋楼,室内贴上了地板砖,添置了新家具,厕所新安了洁白的便盆,自来水进到厨房、厕所,沼气炉火正旺……这是日前记者在连平县中村村采访时所见的一幕。村民谢大娘乐哈哈地告诉记者,蜜桃就是他们的“致富果”,“自从种上鹰嘴蜜桃后,我们这里的农民都过上了好日子,家家盖了新房子,很多农民都装修了新房。”据悉她家的装修就花了近5万元。
据了解,连平县上坪镇中村村,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村,又是边远山区村。全村546户,山地面积21892亩。2001年该村还是一个特困村,人均收入只有1676元,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户达198户,占44.5%。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提出加强县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格局以来,中村村在政府大力扶持下,结合自身的地理优势和气候特点,将发展蜜桃作为村特色主导产业,开发旅游经济,村民逐渐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希望在山,致富在桃
沿着105国道,距连平县城约25公里路程,记者一行到达中村鹰嘴蜜桃基地,村党支部书记谢明玖已早早等候,尽管蜜桃已下市,但大家一边在散发着浓郁桃香的果园中畅游,一边呼吸着泛着山野清新味道的新鲜空气,不禁心旷神怡。
谢明玖介绍,因为中村的土壤呈酸性,冬天不太冷且不长,这种环境比较适合蜜桃生长。该镇根据这种自然资源优势,与当地农民群众有种蜜桃的习惯结合起来,提出了“希望在山,致富在桃”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鹰嘴蜜桃以其果大、清甜、爽脆、有蜜味闻名,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和省、市农科专家的调研,证实了上坪镇中村的蜜桃是全省少有的优良品种。于是政府大力推广蜜桃种植,把蜜桃生产定为连平县“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从2002年开始,中村村民兴起了鹰嘴蜜桃的种植热潮。种植面积从原来的500亩,发展到现在的6500亩,成为名副其实的蜜桃专业村。
为有效提高鹰嘴蜜桃的产业化水平,政府指导农户统一育苗,为果农提供优质果苗。对部分果园退化的品种,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提纯复壮、优化品种,保证果苗质量。同时县科委会同县关工委、县老促会每年举办一、二期蜜桃技术培训班,聘请华农专家、教授进行技术指导。蜜桃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后,按照村民自愿互利的原则成立桃农协会,并为会员的生产、经营提供物质、技术、销售、信息等指导服务。
为保证桃子品质,帮助果农实现增产增收目标,今年,连平县科技、农业等有关部门和上坪镇政府就多次邀请省专家到该镇一些桃园调研,指导农户给桃树杀虫、治病、施肥。加上果农们经过多年种桃,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而且今年天气好,蜜桃挂果量明显提高,产量达到60多万斤,户均种桃收入达5万元。
在蜜桃销售方面,除举办蜜桃推介会、路边摆摊、进园采摘、电话派送外,从2007年起,村里几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合力创办了销售网站,帮助家乡桃农销售鹰嘴蜜桃,实现销售形式多样化。
桃农谢朝汉告诉记者,由于政府近年来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种植技术,他家的桃子又大又清甜爽口,5万多斤的桃子足不出户一下子就卖光了,单靠种桃这一产业就为他家赚取了30多万元的纯收入。
发展旅游,形成经济循环圈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连平的鹰嘴蜜桃产业带来的不仅是产业效益,还有“蜜桃效益”带来的旅游收入和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宣传效应。连平旅游局负责人表示,连平鹰嘴蜜桃基地周边有连绵的青山,清澈的溪流,神奇岩洞,宽阔的田野,古老的客家围屋……这些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世外桃源”。鹰嘴蜜桃作为旅游热点产品对连平的旅游业影响很大,光是“三月赏花、七月品桃”期间,旅游总人数可突破30万人次,旅游收入可达2.2亿元,连平无形中就增加了5-6个旅游黄金周。
“鹰嘴蜜桃产业还带动了当地的饮食业。”中村村主任谢文修高兴地告诉记者,村民开饭店,将剩饭剩菜喂猪,猪粪猪尿育桃树,桃树结出品质好的桃子,好桃子送给顾客品尝,真正做到“一条龙”生产和服务。顾客来了,还可吃到农家养的猪,以及鸡、鸭、鹅、四大家鱼和种的新鲜蔬菜等,所以在这方面,使中村的经济收入翻了一番。
注重民生,
建美丽宜居新乡村
为构建美丽宜居新乡村,中村加快建设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了解决行路难,2005年完成了2.1公里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建设;投资20万元建自来水工程,解决全村人饮水安全问题;由村集体为村民垫资参合费用,实现了全村100%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村委根据各个村民小组的实际,具体实施村容村貌整治、道路建设、田间沟渠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
“村民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文明也要跟上,这样的中村人才是幸福的。”谢明玖介绍,为了提高村民的素质,中村在教育方面加大投入,如设立专项教育基金,创办各种培训班,改善学校环境,形成“家家户户进课堂、全村村民学习忙”的氛围。如今中村已经建成了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村民文化休闲活动中心,每个自然村都有户外健身走廊和篮球场。
如今,中村街道宽阔、干净卫生,小楼鳞次栉比,市场繁荣,商业网点星罗棋布,崭新的村容村貌、一流的基础设施,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群山腹部,被人们诙谐地称为“深山都市”。中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小康村”、“和谐村”,成为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村。
据了解,连平县上坪镇中村村,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村,又是边远山区村。全村546户,山地面积21892亩。2001年该村还是一个特困村,人均收入只有1676元,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户达198户,占44.5%。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提出加强县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格局以来,中村村在政府大力扶持下,结合自身的地理优势和气候特点,将发展蜜桃作为村特色主导产业,开发旅游经济,村民逐渐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希望在山,致富在桃
沿着105国道,距连平县城约25公里路程,记者一行到达中村鹰嘴蜜桃基地,村党支部书记谢明玖已早早等候,尽管蜜桃已下市,但大家一边在散发着浓郁桃香的果园中畅游,一边呼吸着泛着山野清新味道的新鲜空气,不禁心旷神怡。
谢明玖介绍,因为中村的土壤呈酸性,冬天不太冷且不长,这种环境比较适合蜜桃生长。该镇根据这种自然资源优势,与当地农民群众有种蜜桃的习惯结合起来,提出了“希望在山,致富在桃”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鹰嘴蜜桃以其果大、清甜、爽脆、有蜜味闻名,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和省、市农科专家的调研,证实了上坪镇中村的蜜桃是全省少有的优良品种。于是政府大力推广蜜桃种植,把蜜桃生产定为连平县“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从2002年开始,中村村民兴起了鹰嘴蜜桃的种植热潮。种植面积从原来的500亩,发展到现在的6500亩,成为名副其实的蜜桃专业村。
为有效提高鹰嘴蜜桃的产业化水平,政府指导农户统一育苗,为果农提供优质果苗。对部分果园退化的品种,及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提纯复壮、优化品种,保证果苗质量。同时县科委会同县关工委、县老促会每年举办一、二期蜜桃技术培训班,聘请华农专家、教授进行技术指导。蜜桃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后,按照村民自愿互利的原则成立桃农协会,并为会员的生产、经营提供物质、技术、销售、信息等指导服务。
为保证桃子品质,帮助果农实现增产增收目标,今年,连平县科技、农业等有关部门和上坪镇政府就多次邀请省专家到该镇一些桃园调研,指导农户给桃树杀虫、治病、施肥。加上果农们经过多年种桃,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而且今年天气好,蜜桃挂果量明显提高,产量达到60多万斤,户均种桃收入达5万元。
在蜜桃销售方面,除举办蜜桃推介会、路边摆摊、进园采摘、电话派送外,从2007年起,村里几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合力创办了销售网站,帮助家乡桃农销售鹰嘴蜜桃,实现销售形式多样化。
桃农谢朝汉告诉记者,由于政府近年来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种植技术,他家的桃子又大又清甜爽口,5万多斤的桃子足不出户一下子就卖光了,单靠种桃这一产业就为他家赚取了30多万元的纯收入。
发展旅游,形成经济循环圈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民增收。连平的鹰嘴蜜桃产业带来的不仅是产业效益,还有“蜜桃效益”带来的旅游收入和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宣传效应。连平旅游局负责人表示,连平鹰嘴蜜桃基地周边有连绵的青山,清澈的溪流,神奇岩洞,宽阔的田野,古老的客家围屋……这些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世外桃源”。鹰嘴蜜桃作为旅游热点产品对连平的旅游业影响很大,光是“三月赏花、七月品桃”期间,旅游总人数可突破30万人次,旅游收入可达2.2亿元,连平无形中就增加了5-6个旅游黄金周。
“鹰嘴蜜桃产业还带动了当地的饮食业。”中村村主任谢文修高兴地告诉记者,村民开饭店,将剩饭剩菜喂猪,猪粪猪尿育桃树,桃树结出品质好的桃子,好桃子送给顾客品尝,真正做到“一条龙”生产和服务。顾客来了,还可吃到农家养的猪,以及鸡、鸭、鹅、四大家鱼和种的新鲜蔬菜等,所以在这方面,使中村的经济收入翻了一番。
注重民生,
建美丽宜居新乡村
为构建美丽宜居新乡村,中村加快建设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了解决行路难,2005年完成了2.1公里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建设;投资20万元建自来水工程,解决全村人饮水安全问题;由村集体为村民垫资参合费用,实现了全村100%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村委根据各个村民小组的实际,具体实施村容村貌整治、道路建设、田间沟渠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
“村民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文明也要跟上,这样的中村人才是幸福的。”谢明玖介绍,为了提高村民的素质,中村在教育方面加大投入,如设立专项教育基金,创办各种培训班,改善学校环境,形成“家家户户进课堂、全村村民学习忙”的氛围。如今中村已经建成了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村民文化休闲活动中心,每个自然村都有户外健身走廊和篮球场。
如今,中村街道宽阔、干净卫生,小楼鳞次栉比,市场繁荣,商业网点星罗棋布,崭新的村容村貌、一流的基础设施,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群山腹部,被人们诙谐地称为“深山都市”。中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小康村”、“和谐村”,成为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