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校、企共建,产学研合作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最近十几年在过去产学研合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参与方面更多、联系更为紧密、效果也更好的一种新形式。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实现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只有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生产、科研等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使人才培养处于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环境之中,才可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近年来,我国产学研合作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其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新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就明确提出: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因此深入探索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模式、机制等的问题,正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贯彻和落实。政校企共建、产学研合作是技工类院校发展的必经之路。技工类院校“政校企共建,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创新了技工类院校人才培养理论,丰富了技工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也在提高技工类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积极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实践,探索综合课程建设的新思路,建立具有技工类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企业共同确定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校企紧密合作,共同开发符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在实践教学环节,强调学生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掌握融合于实践行动中的新知识、新技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以产品生产项目为课程载体,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变原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独立的教学模式, 以实训作品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载体, 将实训项目依据教学内容划分成相对独立的教学任务。把教学融于生产过程中,教师将教学项目任务下达给学生,在教师、技师指导下,学生以真实工作过程来共同完成设计,制定工作计划、生产任务,实施“理论、实践、产品”三位一体化教学,以项目带动教学,以产品检验教学,在“真题真做”或“假题真做”实践中,使学生获得对专业设计思想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语言交际、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教师精讲, 学生多练, 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技术方法与技术资料, 要求学生以工作任务的方式进行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例如教师在讲授《公差》这门理论基础课中,在讲授“测量技术基础”时,可导入在标准温度下,对“减速器”中某一实际输出轴上某处直径尺寸进行了多次等精度测量的案例。案例要求对测得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测量该处直径尺寸的测量结果。让学生知道,要完成本案例所提出的任务,需要掌握本章所述内容。学生学完一门课程, 即完成一项或几项产品生产工作, 并掌握了该产品的生产过程与工艺。在项目教学中,要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能力组织不同的项目小组,由课程包(群)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从项目导入,分组合作,市场、行业考察和企业调研,到案例分析、设计制作、综合测评、修改完善、先校内模拟提案,后客户提案,让学生在工作室仿真的职业环境和企业完整的设计流程中,完成项目或课题方案,努力缩短教学与生产实践第一线的距离。
2.合作开发课程。校企双方共同编写工学结合校本教材与实训指导书.参与从校本教材名称确定、市场调研、大纲编写与审定、教材体例设计、教材编写、案例提供、审稿、论证的全过程。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指导学生各项实训的具体操作和自主学习。参与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建设、指导学生技能实训、指导学生参观企业、生产性實训和顶岗实习等具体工作,为专业的建设发展和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提供师资保障。
二、与企业、行业、产业园区联动,实施点线面结合,促进校企之间的全面互动,拓宽工学结合途径,创新和实践产学研结合模式。
1.订单式培养
企业置身于市场经济的最前沿,最了解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在科技创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主体位。高校通过对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企业提供各类型人才,是孵化科技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以企业和市场为主导形成“订单式”培养模式,统筹企业需求和高校优势形成培养方案,以为企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将产学研结合模式穿插在教育培养的各个环节,以新兴产业为启发建立独具特色的院系和专业,组织学生和老师与企业进行调研和交流,课程教学中利用企业为平台,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和实习,企业代表参与学生毕业环节的选题、答辩、挑选优秀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顶岗实习,建设产学研生产性实训基地。 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进行。具体操作为:在学生毕业前的一年内,将学生根据不同的专业安排到相应岗位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检验所学理论知识,增强实践操作技能,夯实进入企业必需必备的工作能力。实习期满后由所在岗位的师傅及企业做出实习鉴定,然后返校参加毕业考试、论文答辩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成为企业欢迎的合格员工。
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技工类院校学生生源的差异,如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重中之重。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在知识的传授上注重知识的应用,在能力的培养上注重实践能力。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符合技工类教育规律,也是技工教育发展趋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其未来蓬勃发展的智力支持与不竭源泉。因此,在专业教学上应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借助企业和高校的合作平台,通过市场通道,按市场规律去实现产学资源的互补,建立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双赢模式,真正实现为社会所“用”,这也是当下与今后一段时期我们技工类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的前进方向与追随的目标所在。
一、积极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实践,探索综合课程建设的新思路,建立具有技工类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企业共同确定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校企紧密合作,共同开发符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在实践教学环节,强调学生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掌握融合于实践行动中的新知识、新技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以产品生产项目为课程载体,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变原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独立的教学模式, 以实训作品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载体, 将实训项目依据教学内容划分成相对独立的教学任务。把教学融于生产过程中,教师将教学项目任务下达给学生,在教师、技师指导下,学生以真实工作过程来共同完成设计,制定工作计划、生产任务,实施“理论、实践、产品”三位一体化教学,以项目带动教学,以产品检验教学,在“真题真做”或“假题真做”实践中,使学生获得对专业设计思想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语言交际、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教师精讲, 学生多练, 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技术方法与技术资料, 要求学生以工作任务的方式进行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例如教师在讲授《公差》这门理论基础课中,在讲授“测量技术基础”时,可导入在标准温度下,对“减速器”中某一实际输出轴上某处直径尺寸进行了多次等精度测量的案例。案例要求对测得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测量该处直径尺寸的测量结果。让学生知道,要完成本案例所提出的任务,需要掌握本章所述内容。学生学完一门课程, 即完成一项或几项产品生产工作, 并掌握了该产品的生产过程与工艺。在项目教学中,要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能力组织不同的项目小组,由课程包(群)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从项目导入,分组合作,市场、行业考察和企业调研,到案例分析、设计制作、综合测评、修改完善、先校内模拟提案,后客户提案,让学生在工作室仿真的职业环境和企业完整的设计流程中,完成项目或课题方案,努力缩短教学与生产实践第一线的距离。
2.合作开发课程。校企双方共同编写工学结合校本教材与实训指导书.参与从校本教材名称确定、市场调研、大纲编写与审定、教材体例设计、教材编写、案例提供、审稿、论证的全过程。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指导学生各项实训的具体操作和自主学习。参与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建设、指导学生技能实训、指导学生参观企业、生产性實训和顶岗实习等具体工作,为专业的建设发展和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提供师资保障。
二、与企业、行业、产业园区联动,实施点线面结合,促进校企之间的全面互动,拓宽工学结合途径,创新和实践产学研结合模式。
1.订单式培养
企业置身于市场经济的最前沿,最了解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在科技创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主体位。高校通过对学生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企业提供各类型人才,是孵化科技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以企业和市场为主导形成“订单式”培养模式,统筹企业需求和高校优势形成培养方案,以为企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将产学研结合模式穿插在教育培养的各个环节,以新兴产业为启发建立独具特色的院系和专业,组织学生和老师与企业进行调研和交流,课程教学中利用企业为平台,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和实习,企业代表参与学生毕业环节的选题、答辩、挑选优秀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顶岗实习,建设产学研生产性实训基地。 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进行。具体操作为:在学生毕业前的一年内,将学生根据不同的专业安排到相应岗位进行为期半年的实习,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检验所学理论知识,增强实践操作技能,夯实进入企业必需必备的工作能力。实习期满后由所在岗位的师傅及企业做出实习鉴定,然后返校参加毕业考试、论文答辩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成为企业欢迎的合格员工。
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技工类院校学生生源的差异,如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重中之重。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在知识的传授上注重知识的应用,在能力的培养上注重实践能力。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符合技工类教育规律,也是技工教育发展趋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其未来蓬勃发展的智力支持与不竭源泉。因此,在专业教学上应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借助企业和高校的合作平台,通过市场通道,按市场规律去实现产学资源的互补,建立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双赢模式,真正实现为社会所“用”,这也是当下与今后一段时期我们技工类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的前进方向与追随的目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