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

来源 :中国农村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m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认为,从中国的现实矛盾出发,要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赋予农民作为公民所必需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给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要以人为本,优先解决广大农民最基本的生存、发展的保障问题。而农村最基本的救济体系、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农村义务教育等问题事实上就属于非常重要的公共产品,是农村发展的根基。本文就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问题提出了多条建议。
其他文献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土地管理学院前身为华中农学院农经系,1952年由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等院校的农经系合并设置。现有教职5112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3人,教授18人,副教授31人。在职教师中,有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名,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名,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名,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名。
本文结合海南农业的实际探讨了当代农业的多功能性,认为其产业经济功能主要体现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为农民提供收入;其生态功能主要体现为农业本身就是治理国土、保护生态的基本方式,而且农业发展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其文明承载与继承功能主要体现为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推动“三农”工作的一项战略举措。本文初步分析了现阶段京郊建设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明确建设发展思路,依据不同的情况确定不同的新农村发展类型和模式,力求达到十个方面的标准。本文最后指出,在政府政策措施的引导、规范下,京郊新农村可实现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本文以农业踏车理论为基础,根据农业科技投入引起农业技术进步,进而产生价格效应和分配效应的逻辑关系,对中国农业科技投入的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提高政府农业科技投入不能从整体上使农民收入提高,其主要受益者是非农居民,因而政府农业科技投入具有扩大城乡福利差距的效果。本研究建议,政府适度提供农业科技投入,控制其价格效应和分配效应的强度,同时配套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提高农民福利的其它农业支持政策。
期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不仅得到亿万农民的衷心拥护,而且在全社会引起极大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离退休同志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围绕新农村建设问题先后进行了多次讨论,发表了一些见解和政策建议。大家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村的方方面面,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和近期的一些研究成果,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但是,新农村建设所涉及的某些问题,无论是在理论探讨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将讨论的内容归纳整理如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于2000年7月由原西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西北林学院经济管理系,陕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三个教学、研究机构合并组建,其前身为1936年组建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农业经济组。
本文对16个省(区、市)25个县(市、区)4686个农户采用旱耕水整、旱育秧、干湿交替灌溉及全程节水等水稻节水技术情况的调查和分析表明:农户人均收入、种稻规模、所在区域等特征因素以及年降雨量、灌溉费等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明显影响稻农采用节水技术;灌溉费与年降雨量存在显著的交互影响;灌溉收费机制对稻农采用节水技术有显著影响。因此,构建与用水量挂钩的收费机制,可有效促进稻农采用节水技术。
本文以西北A省、B自治区两个贫困县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中国贫困地区农民的粮食安全状况。通过分析发现:农户粮食自给不足的情况比较严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多地少和农户出于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导致的种植行为市场化;农户在选择解决家庭粮食自给不足的手段时,市场购买成为主导性手段,贫困地区农户呈现出明显的粮食消费市场化的特征;通过生产、就业、交换和转移四大手段后,绝大部分农户都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但也有一小部分农户仍然存在粮食不安全问题,这部分家庭中存在阿玛蒂亚·森意义上的“家庭内部剥夺”现象。在此
北京市图文印刷厂隶属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在京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定点印刷厂,是经市新闻出版局和保密局验收评定的省市级书刊和文件定点印刷企业,具有企业法人资质,经营性质为国有独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