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急性胰腺炎;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04-01
急性胰腺炎中医称之为“胰瘅”,属“胃脘痛”、“脾心痛”等范畴。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轻型易于治疗,重型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是目前外科急腹症中最棘手的疾病之一。多年来,经过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对急性胰腺炎的认识加深,疗效显著提高。
1诊断
1.1疾病诊断
参照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8月,第2版)[1]。
(1)发病前暴饮、暴食或高脂餐史,部分病人有胆石病史。突發性上腹疼痛,上腹有压痛、肌紧张、反跳痛。
(2)血、尿淀粉酶测定增高。
(3)B超检查:可发现胰腺水肿和胰周液体的积聚,还可了解胆囊、胆管情况。
(4)CT检查 :CT是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了解胰腺外形、大小、密度、被膜和周围的关系,判断是否发生坏死、是否合并胆道病变。
1.2症候诊断
参照《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2]拟定中医诊断依据如下:
1.2.1肝郁气滞化火症状:突然发作的腹部剧痛、常在中上腹,走窜两胁、腰背,伴发热、咽干、口苦、暧气、恶心、呕吐、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1.2.2肝胆湿热内蕴症状:持续的腹部、两胁钻痛或剧痛、阵发性加剧,胸闷、恶心、呕吐、发热或寒热往来,口音、目黄、身黄、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
1.2.3瘀热留滞肠胃症状:腹痛持续不解、痛如刀割、走窜两胁、腰背,腹胀满、按之痛,高热寒战,恶心呕吐,口渴烦躁,大便秘结,或见腹部、脐周瘀斑。舌质紫黯,苔黄燥,脉洪数。
2 治疗
2.1西医治疗
(1)、禁食、胃肠减压:可防止呕吐,减轻腹胀,增加回心血量;(2)、补液、防治休克:静脉输液,补充电介质,纠正酸中毒,预防治疗低血压,维持循环稳定,改善为循环; (3)、阵痛、解痉:诊断明确后使用; (4)、抑制胰腺分泌:使用抑酸和抑胰酶制剂; (5)、营养支持: 禁食期靠全肠外营养; (6)、抗生素应用:对重症胰腺炎,静脉使用广谱抗生素;(7)对重型胰腺炎患者经积极保守治疗效果不显时及时转手术治疗,以抢救生命。
2.2中医治疗
辩证分型治疗:
2.2.1 肝郁气滞化火:
治则:疏肝解郁,清热泻火。
方药:清胰汤加减。
柴胡6克摈榔9克木香6克延胡索9克枳壳12克川楝子9克黄芩9克黄连3克金银花12克连翘9克生大黄9克芒硝15克随症加减:暧气、恶心、呕吐者,加竹茹9克,以降逆止呕;口渴者,加芦根30克,以生津止渴。
2.2.2 肝胆湿热内蕴:
治则:疏肝利胆,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茵陈蒿汤加减。
柴胡6克龙胆草6克黄芩9克黄连3克茵陈15克栀子9克车前子30克泽泻12克木通6克生大黄6克白芍20克甘草3克随症加减: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槟榔各9克,以理气止痛;胆结石引发者,加金钱草30克、海金砂12克、郁金12克,以疏肝利胆;胆道蛔虫引发者,加乌梅丸9克,以安蛔。
2.2.3 瘀热留滞肠胃:
治则:逐瘀行血,清热通腑。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大承气汤加减。
生地9克当归9克赤芍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6克生大黄9克芒硝15克枳实12克厚朴9克败酱草30克红藤30克地了草12克随症加减:高热寒战、口渴 烦躁者,加石膏30克、知母9克,以清热泻火;高热过程兼见汗出肢冷、面色脉微者,加人参9克、附子6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以益气回阳救逆。
3 疗效评价标准
3.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血、尿淀粉酶正常,如经手术引流,伤口愈合,无术后并发症。
3.2好转:症状体征改善,血、尿淀粉酶降低,如经手术引流,引流量减少。
3.3未愈:症状体征未改善,血、尿淀粉酶降低不明显,如经手术引流,引流量多,合并胰瘘。
参考文献:
[1] 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661-665.
[2] 中医研究院.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550-570.
【中图分类号】R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04-01
急性胰腺炎中医称之为“胰瘅”,属“胃脘痛”、“脾心痛”等范畴。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轻型易于治疗,重型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是目前外科急腹症中最棘手的疾病之一。多年来,经过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对急性胰腺炎的认识加深,疗效显著提高。
1诊断
1.1疾病诊断
参照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8月,第2版)[1]。
(1)发病前暴饮、暴食或高脂餐史,部分病人有胆石病史。突發性上腹疼痛,上腹有压痛、肌紧张、反跳痛。
(2)血、尿淀粉酶测定增高。
(3)B超检查:可发现胰腺水肿和胰周液体的积聚,还可了解胆囊、胆管情况。
(4)CT检查 :CT是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了解胰腺外形、大小、密度、被膜和周围的关系,判断是否发生坏死、是否合并胆道病变。
1.2症候诊断
参照《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2]拟定中医诊断依据如下:
1.2.1肝郁气滞化火症状:突然发作的腹部剧痛、常在中上腹,走窜两胁、腰背,伴发热、咽干、口苦、暧气、恶心、呕吐、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1.2.2肝胆湿热内蕴症状:持续的腹部、两胁钻痛或剧痛、阵发性加剧,胸闷、恶心、呕吐、发热或寒热往来,口音、目黄、身黄、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
1.2.3瘀热留滞肠胃症状:腹痛持续不解、痛如刀割、走窜两胁、腰背,腹胀满、按之痛,高热寒战,恶心呕吐,口渴烦躁,大便秘结,或见腹部、脐周瘀斑。舌质紫黯,苔黄燥,脉洪数。
2 治疗
2.1西医治疗
(1)、禁食、胃肠减压:可防止呕吐,减轻腹胀,增加回心血量;(2)、补液、防治休克:静脉输液,补充电介质,纠正酸中毒,预防治疗低血压,维持循环稳定,改善为循环; (3)、阵痛、解痉:诊断明确后使用; (4)、抑制胰腺分泌:使用抑酸和抑胰酶制剂; (5)、营养支持: 禁食期靠全肠外营养; (6)、抗生素应用:对重症胰腺炎,静脉使用广谱抗生素;(7)对重型胰腺炎患者经积极保守治疗效果不显时及时转手术治疗,以抢救生命。
2.2中医治疗
辩证分型治疗:
2.2.1 肝郁气滞化火:
治则:疏肝解郁,清热泻火。
方药:清胰汤加减。
柴胡6克摈榔9克木香6克延胡索9克枳壳12克川楝子9克黄芩9克黄连3克金银花12克连翘9克生大黄9克芒硝15克随症加减:暧气、恶心、呕吐者,加竹茹9克,以降逆止呕;口渴者,加芦根30克,以生津止渴。
2.2.2 肝胆湿热内蕴:
治则:疏肝利胆,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茵陈蒿汤加减。
柴胡6克龙胆草6克黄芩9克黄连3克茵陈15克栀子9克车前子30克泽泻12克木通6克生大黄6克白芍20克甘草3克随症加减: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槟榔各9克,以理气止痛;胆结石引发者,加金钱草30克、海金砂12克、郁金12克,以疏肝利胆;胆道蛔虫引发者,加乌梅丸9克,以安蛔。
2.2.3 瘀热留滞肠胃:
治则:逐瘀行血,清热通腑。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大承气汤加减。
生地9克当归9克赤芍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红花6克生大黄9克芒硝15克枳实12克厚朴9克败酱草30克红藤30克地了草12克随症加减:高热寒战、口渴 烦躁者,加石膏30克、知母9克,以清热泻火;高热过程兼见汗出肢冷、面色脉微者,加人参9克、附子6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以益气回阳救逆。
3 疗效评价标准
3.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血、尿淀粉酶正常,如经手术引流,伤口愈合,无术后并发症。
3.2好转:症状体征改善,血、尿淀粉酶降低,如经手术引流,引流量减少。
3.3未愈:症状体征未改善,血、尿淀粉酶降低不明显,如经手术引流,引流量多,合并胰瘘。
参考文献:
[1] 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661-665.
[2] 中医研究院.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550-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