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大学生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工作之一。本文针对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东北石油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经验认为,首先应该让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然后再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爱好,通过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学科竞赛、研究室、实验室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创新培养 计算机类专业 学科竞赛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
当前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对大学生的培养必须体现这个思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我校计算机类专业一直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在加快学科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行业特色的前提下,不断深化教育理念、强化战略举措、整合多方资源,打破一元主体的教育格局,充分扩展创新教育的空间范围,努力增强创新教育的专业性、实践性和时效性,在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创新的根本保障
创新不是想出来的,而是脚踏实地做出了的。为了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创新能力,打好基础是最重要的。这其中适合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良好的辅助教学体系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基础。
1.建设适合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保证理论教学水平
通过十几年坚持不懈的改革,在不同时期都保证有体现时代特色的课程体系。共进行20多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层次化课程体系”、“一体五化”教学模式、“从精品课程到网络课程的改革与实践”等教学成果成为不同时期指导我校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的基础。目前,我们又申请到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计算机类专业‘阶梯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及“大众化教育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教学改革项目,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及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路,使得我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处于一个更高的水平上。
2.良好的辅助教学体系能保证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
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的大多数课程都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因此建设良好的实践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经过多年的建设,克服学校资金投入有限的困难,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的支持资金,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硬件环境,并且还针对目前IT业最新的发展需求,购置了物联网、手机和数字媒体等设备,使得课程实验和创新实验环境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除了硬件建设外,为了保证学生立体化学习的需求,建设了比较充实的网络资源。2005年以来建设了3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校级和院级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还有大量的课程建设了网络课件和其他的网络素材,使得所有的主干课程都有网上教学资源。
3.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任何改革成功的根本保障
任何教学改革都是由教师完成的,而所有的改革成果都需要教师去具体践行,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我们永远的追求。目前我院的教师队伍中有一位省级教学名师、3位校级教学名师以及许多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十佳青年教师等荣誉的教师。除此之外,更多的教师具有责任心和爱心,能够忠诚于教师职业,爱岗敬业,在具体的教学和教研活动体现着自己的价值。2010年东北三省计算机青年教师赛课中,我校参赛的青年教师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一等奖,体现了我校青年教师的水平。这些教师不仅工作在教学一线,而且还一直参与或者承担省部级和校级教改项目,参与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和教学课件等研制工作。在网络教学中更是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在为学生答疑中,不仅坚持每周现场答疑的传统,而且还应用网络答疑系统、QQ群、微博、邮件、论坛等各种方式,保证学生有疑问能够及时解决。教师们努力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
二、丰富的科技活动是创新的力量源泉
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创新活动提供了保证,而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提供丰富的活动项目和方式,则为具有各种能力的学生提供了创新的途径和机会。
1.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学生创新的很好舞台
从2007年开始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具有不同才能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展示舞台。经过最初的磨合和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仅2010年,我院就申请到4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其中三维校园漫游项目采用VRP软件实现,学生经过8个月的努力完成了全部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其工作量达到120万面,效果得到了专家的好评。基于物联网的视频监控项目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目前已经应用到实验室的监控中。而基于智能手机的软件开发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方向,很多项目都在进行中,这些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已经深入人心,我院参与这类工作的学生超过百人。
2.组织和引导大学生参加高水平的IT竞赛
目前国内外各种竞赛名目繁多,首先要求教师熟悉这些大赛,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组织和引导,防止学生盲目参加,浪费人力物力和精力。这些年,我们引导学生重点参加ACM/ICPC程序设计大赛、电子大赛、全国软件大赛、物联网创新大赛等竞赛,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2年来,共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12项、二等奖32项。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校内的挑战杯、创新杯和程序设计大赛等。可以说,通过这样的大赛,让一部分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让另外一部分学生看到了差距,有了努力的方向。在我院形成了良好的科技氛围,上网吧游戏的少了,参与到创新活动中的学生增加了。
3.创造条件让本科生进入到研究室参与科研项目
我院有20个研究室,每年教师的科研项目超过一千万,引导本科生在上学期间就参与到具体的科研项目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科生由于知识和能力还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进入研究室需要有一个培养的过程,这需要教师的耐心鼓励和长期辅导。但是一旦能够上手,他们的聪明才智就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经过这些年的摸索,已经有一批学生在研究室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有的学生直接保研或考研,甚至进一步读博,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另外我们也一直鼓励和引导学生从低年级开始进入到研究室学习和研究,并且根据学生能力设计课题,目前形成了良性循环。2009级和2010级软工的学生有超过四分之一都进入到研究室,并且以这些学生为主力的一些项目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4.现有实验室对学生实行全天开放
经过几年的更新换代,我院实验室设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质的提高,为了更好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实验室对学生全天开放,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耗材,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免费的指导。为了减少教师业余值班的工作量,我们在实验室安装了网络摄像头,可以通过网络对实验室进行监控,同时进行录像,学生进出实验室进行必要的登记,这样基本上可以实现“无人值守”的管理,学生可以随时到实验室进行学习,使实验室发挥了最大的作用。学生进行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挑战杯、创新杯项目都是在实验室完成的。
三、良好的激励政策是创新的有源之水
学校非常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制定了创新奖励学分政策,对于大赛获奖的学生还有物质奖励和综合测评加分奖励,对于突出的学生还有优先保研的政策等。我们充分利用好这样的政策,对学生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宣传,并且在二级学院也制定了激励政策。这些政策可以保证学生在收获创新成果的同时还得到精神及物质上的满足,能够有效地保证创新动力的源远流长。
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就进行相关宣传和动员工作,并且让新生参观往届学生创新成果,充分利用好传帮带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创新氛围,让创新成为一种风气更成为一种传统,一个年级一个年级地传递下去。
创新并非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更需要学生艰苦地付出。通过典型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在学生人生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创新实践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黑龙江大庆)
[关键词]创新培养 计算机类专业 学科竞赛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
当前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对大学生的培养必须体现这个思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我校计算机类专业一直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在加快学科体系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行业特色的前提下,不断深化教育理念、强化战略举措、整合多方资源,打破一元主体的教育格局,充分扩展创新教育的空间范围,努力增强创新教育的专业性、实践性和时效性,在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创新的根本保障
创新不是想出来的,而是脚踏实地做出了的。为了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创新能力,打好基础是最重要的。这其中适合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良好的辅助教学体系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基础。
1.建设适合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保证理论教学水平
通过十几年坚持不懈的改革,在不同时期都保证有体现时代特色的课程体系。共进行20多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层次化课程体系”、“一体五化”教学模式、“从精品课程到网络课程的改革与实践”等教学成果成为不同时期指导我校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的基础。目前,我们又申请到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计算机类专业‘阶梯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及“大众化教育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教学改革项目,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及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路,使得我校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处于一个更高的水平上。
2.良好的辅助教学体系能保证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
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的大多数课程都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因此建设良好的实践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经过多年的建设,克服学校资金投入有限的困难,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的支持资金,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硬件环境,并且还针对目前IT业最新的发展需求,购置了物联网、手机和数字媒体等设备,使得课程实验和创新实验环境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除了硬件建设外,为了保证学生立体化学习的需求,建设了比较充实的网络资源。2005年以来建设了3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校级和院级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还有大量的课程建设了网络课件和其他的网络素材,使得所有的主干课程都有网上教学资源。
3.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任何改革成功的根本保障
任何教学改革都是由教师完成的,而所有的改革成果都需要教师去具体践行,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我们永远的追求。目前我院的教师队伍中有一位省级教学名师、3位校级教学名师以及许多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十佳青年教师等荣誉的教师。除此之外,更多的教师具有责任心和爱心,能够忠诚于教师职业,爱岗敬业,在具体的教学和教研活动体现着自己的价值。2010年东北三省计算机青年教师赛课中,我校参赛的青年教师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一等奖,体现了我校青年教师的水平。这些教师不仅工作在教学一线,而且还一直参与或者承担省部级和校级教改项目,参与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和教学课件等研制工作。在网络教学中更是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在为学生答疑中,不仅坚持每周现场答疑的传统,而且还应用网络答疑系统、QQ群、微博、邮件、论坛等各种方式,保证学生有疑问能够及时解决。教师们努力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
二、丰富的科技活动是创新的力量源泉
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创新活动提供了保证,而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提供丰富的活动项目和方式,则为具有各种能力的学生提供了创新的途径和机会。
1.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学生创新的很好舞台
从2007年开始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具有不同才能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展示舞台。经过最初的磨合和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热情空前高涨。仅2010年,我院就申请到4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其中三维校园漫游项目采用VRP软件实现,学生经过8个月的努力完成了全部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其工作量达到120万面,效果得到了专家的好评。基于物联网的视频监控项目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目前已经应用到实验室的监控中。而基于智能手机的软件开发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方向,很多项目都在进行中,这些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已经深入人心,我院参与这类工作的学生超过百人。
2.组织和引导大学生参加高水平的IT竞赛
目前国内外各种竞赛名目繁多,首先要求教师熟悉这些大赛,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组织和引导,防止学生盲目参加,浪费人力物力和精力。这些年,我们引导学生重点参加ACM/ICPC程序设计大赛、电子大赛、全国软件大赛、物联网创新大赛等竞赛,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2年来,共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12项、二等奖32项。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校内的挑战杯、创新杯和程序设计大赛等。可以说,通过这样的大赛,让一部分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让另外一部分学生看到了差距,有了努力的方向。在我院形成了良好的科技氛围,上网吧游戏的少了,参与到创新活动中的学生增加了。
3.创造条件让本科生进入到研究室参与科研项目
我院有20个研究室,每年教师的科研项目超过一千万,引导本科生在上学期间就参与到具体的科研项目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科生由于知识和能力还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进入研究室需要有一个培养的过程,这需要教师的耐心鼓励和长期辅导。但是一旦能够上手,他们的聪明才智就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经过这些年的摸索,已经有一批学生在研究室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有的学生直接保研或考研,甚至进一步读博,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另外我们也一直鼓励和引导学生从低年级开始进入到研究室学习和研究,并且根据学生能力设计课题,目前形成了良性循环。2009级和2010级软工的学生有超过四分之一都进入到研究室,并且以这些学生为主力的一些项目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4.现有实验室对学生实行全天开放
经过几年的更新换代,我院实验室设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质的提高,为了更好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实验室对学生全天开放,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耗材,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免费的指导。为了减少教师业余值班的工作量,我们在实验室安装了网络摄像头,可以通过网络对实验室进行监控,同时进行录像,学生进出实验室进行必要的登记,这样基本上可以实现“无人值守”的管理,学生可以随时到实验室进行学习,使实验室发挥了最大的作用。学生进行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挑战杯、创新杯项目都是在实验室完成的。
三、良好的激励政策是创新的有源之水
学校非常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制定了创新奖励学分政策,对于大赛获奖的学生还有物质奖励和综合测评加分奖励,对于突出的学生还有优先保研的政策等。我们充分利用好这样的政策,对学生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宣传,并且在二级学院也制定了激励政策。这些政策可以保证学生在收获创新成果的同时还得到精神及物质上的满足,能够有效地保证创新动力的源远流长。
在新生入学的时候就进行相关宣传和动员工作,并且让新生参观往届学生创新成果,充分利用好传帮带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创新氛围,让创新成为一种风气更成为一种传统,一个年级一个年级地传递下去。
创新并非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更需要学生艰苦地付出。通过典型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在学生人生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创新实践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黑龙江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