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会计信息的真实度是会计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决定了其数据能否对企业的经营状态起到指导和预估作用。要想实现会计信息的监督职能,必须加强对其真实性的审核,确保会计信息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生存状况。本文重点讨论了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给出了一些参考建议,对提高会计审计水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会计信息;真实性;影响因素
1.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特点
从理论、实践及外部影响因素等诸多方面来权衡考虑,会计信息真实性包含两个方面的特地拿,即相对性和动态性。首先,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相对于企业的经营状况,会计信息在某个时间段内保持一致,或在某个误差范围内保持大致一致,其原因在于多方面,如计算失误、人员工作疏漏、数据收集方法错误、统计算法不合适等等,因此,不能苛求会计信息绝对符合企业经营状况,应当设置一容许范围,在该范围的数据都应当视作正常的会计信息。
其次,会计信息不是静止不变的,且有些企业经营的数据无法立即得到,可能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收集到,如企业的资金流动、固定资产的折旧等,可能在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会产生很大负面影响,虽然信息是真实的,但反而无法客观全面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对待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一定要以运动的视角来审视。
2.影响因素
在会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影响因素,不同的参考文献也给出了不同的分类标准,本文采取按照主观和客观的分类方式,将影响因素分成两大类。
2.1 主观因素
(1) 会计管理体制落后。我国企业会计业务采取分级管理的机制,分别向各自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企业内部的财会人员,一般有企业经主管部门审查后自行任命。在这种情况下,财政与会计分隔开来,彼此之间各自为政,无法做到有效的沟通,信息传递和共享也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延迟,管理难度增大;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的限制,通常财政和会计部门合二为一,会计人员既是执行者,又是监督者,这就使得其作为国家监督人员的作用被大大削弱了。
(2) 企业行为不规范。目前,部分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不规范,财务与会计职能分工不清,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当企业实际效益欠佳时,一些地方政府会默认企业弄虚作假,对于部门或外界的监督审查亦采取地方保护主义。个别地区或部门,由于某些领导功利思想严重,要求所属企业虚构经济业务或从事不等价交换,从而导致企业必须上报夸大的工作业绩,瞒报、漏报、夸大的数据时常出现在会计信息当中,这对真实性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2.2 客观因素
(1)会计处理方法。会计确认计量的假定和估计性是导致会计信息数据产生误差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即所有会计数据都保证绝对准确是几乎不可能的,如在会计核算中,各个会计部门都会设置一个约舍保留位数,即保留数据小数点后多少位,剩余部分按四舍五入进行约舍,这就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定的误差,而这种误差在大量数据计算的情况可能会出现累积效应,对最终的核算结果造成影响,再加上审计数据精度的标准不统一,更有可能造成审计结果同会计核算结果的不统一。
(2)会计目标的制约。这种对信息真实度的约束一般会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第一种因素是上文提到的会计信息的局限性,以点带面带来的动态误差,第二种因素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影响,这两种影响同样是动态变化的,但会计目标的设定却是稳定的,这样就存在相对稳定的会计目标和不断变化的会计信息和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最主要就表现在对相关性和真实性的要求上。
3.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对策
3.1 改革会计管理体制
(1)推行会计人员委派制。想要获得最符合真实值的会计信息,首先就要从会计人员的指派上入手,必须保证会计人员独立于被核算的单位,这样才能保证最基本的客观性,否则很难确保会计人员在核算过程中出于共同利益的考虑而故意疏漏。委派制的好处就在于此,被委派会计人员的考核、调整、任免和管理由委派机关负责,使会计人员在企业中能完全独立行使职责,不受企业负责人的制约,更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客观、公正。
(2)对会计核算机制进行优化,进一步确保真实性。采用动态性更好的数学算法,建立机制模型来对会计核算机制进行优化,如图1所示,采用自适应反馈策略模型来对会计核算机制进行优化,每轮核算的结果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将会影响下一轮的运行参数,从而保证在核算机制随着核算对象的改变而自适应调整,目前类此的核算机制已经被大多数会计核算机构所采用,有效的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图1 会计核算优化模型
3.2强化企业的内控机制。内控机制是企业对自身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必要手段,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内控机制,这是企业确保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同时也是确保企业资产不受侵蚀的有力工具。科学合理的内控机制可以产生强大的能效,使得会计信息出现差错的概率大大下降,为会计核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随着企业经营规模、业务模式等条件的改变,其自控机制也应做相应的调整,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状况,不断的对自控机制进行强化和健全,确保自控机制同企业的发展步调相协调,切忌僵化呆板、墨守成规。
3.3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会计人员作为会计核算工作的主体,既是执行者,又是责任承担者,因此会计人员本身的素质与会计信息失真之间的关联是绝对不能忽视的。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技术层面,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的培训,使其掌握各种先进的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尽可能的减低失误概率,为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打好基础;另一层面是道德层面,即从道德培养的角度提高会计人员的抗腐蚀力,在履行职责中坚持原则,遵纪守法,坚定立场、保持原则,不图谋私利、不迁就妥协。
4.结束语
随着政府对企业经济多样化的扶持力度的加强,国内企业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也导致了会计核算工作要面临更多更复杂的挑战, 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愈发明显,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只有通过企业和审计单位的共同努力,从各个影响环节多方面入手,采用更优秀的核算工具,进一步完善管理和监督体制,才能在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中始终保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作者单位: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王利萍.会计信息失真的分析及防范措施[J].国有资产管理,2008,20(10)
[2] 吴辉芸.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J].企业家天地,2008,19(10)
[3] 蔡传里,胡玉可,许家林. 会计信息的程序真实抑或结果真实[J] . 当代财经, 2009, (7)
[4] 吴水澎,黄彤.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内涵及判别标准-兼论会计界与法律界的视角差异[J] 当代财经,2004, (12)
关键词:会计信息;真实性;影响因素
1.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特点
从理论、实践及外部影响因素等诸多方面来权衡考虑,会计信息真实性包含两个方面的特地拿,即相对性和动态性。首先,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相对于企业的经营状况,会计信息在某个时间段内保持一致,或在某个误差范围内保持大致一致,其原因在于多方面,如计算失误、人员工作疏漏、数据收集方法错误、统计算法不合适等等,因此,不能苛求会计信息绝对符合企业经营状况,应当设置一容许范围,在该范围的数据都应当视作正常的会计信息。
其次,会计信息不是静止不变的,且有些企业经营的数据无法立即得到,可能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收集到,如企业的资金流动、固定资产的折旧等,可能在某一时间点的统计数据会产生很大负面影响,虽然信息是真实的,但反而无法客观全面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对待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一定要以运动的视角来审视。
2.影响因素
在会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影响因素,不同的参考文献也给出了不同的分类标准,本文采取按照主观和客观的分类方式,将影响因素分成两大类。
2.1 主观因素
(1) 会计管理体制落后。我国企业会计业务采取分级管理的机制,分别向各自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企业内部的财会人员,一般有企业经主管部门审查后自行任命。在这种情况下,财政与会计分隔开来,彼此之间各自为政,无法做到有效的沟通,信息传递和共享也存在一定的障碍和延迟,管理难度增大;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的限制,通常财政和会计部门合二为一,会计人员既是执行者,又是监督者,这就使得其作为国家监督人员的作用被大大削弱了。
(2) 企业行为不规范。目前,部分企业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不规范,财务与会计职能分工不清,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当企业实际效益欠佳时,一些地方政府会默认企业弄虚作假,对于部门或外界的监督审查亦采取地方保护主义。个别地区或部门,由于某些领导功利思想严重,要求所属企业虚构经济业务或从事不等价交换,从而导致企业必须上报夸大的工作业绩,瞒报、漏报、夸大的数据时常出现在会计信息当中,这对真实性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2.2 客观因素
(1)会计处理方法。会计确认计量的假定和估计性是导致会计信息数据产生误差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即所有会计数据都保证绝对准确是几乎不可能的,如在会计核算中,各个会计部门都会设置一个约舍保留位数,即保留数据小数点后多少位,剩余部分按四舍五入进行约舍,这就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定的误差,而这种误差在大量数据计算的情况可能会出现累积效应,对最终的核算结果造成影响,再加上审计数据精度的标准不统一,更有可能造成审计结果同会计核算结果的不统一。
(2)会计目标的制约。这种对信息真实度的约束一般会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第一种因素是上文提到的会计信息的局限性,以点带面带来的动态误差,第二种因素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影响,这两种影响同样是动态变化的,但会计目标的设定却是稳定的,这样就存在相对稳定的会计目标和不断变化的会计信息和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最主要就表现在对相关性和真实性的要求上。
3.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对策
3.1 改革会计管理体制
(1)推行会计人员委派制。想要获得最符合真实值的会计信息,首先就要从会计人员的指派上入手,必须保证会计人员独立于被核算的单位,这样才能保证最基本的客观性,否则很难确保会计人员在核算过程中出于共同利益的考虑而故意疏漏。委派制的好处就在于此,被委派会计人员的考核、调整、任免和管理由委派机关负责,使会计人员在企业中能完全独立行使职责,不受企业负责人的制约,更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客观、公正。
(2)对会计核算机制进行优化,进一步确保真实性。采用动态性更好的数学算法,建立机制模型来对会计核算机制进行优化,如图1所示,采用自适应反馈策略模型来对会计核算机制进行优化,每轮核算的结果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将会影响下一轮的运行参数,从而保证在核算机制随着核算对象的改变而自适应调整,目前类此的核算机制已经被大多数会计核算机构所采用,有效的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图1 会计核算优化模型
3.2强化企业的内控机制。内控机制是企业对自身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必要手段,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内控机制,这是企业确保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同时也是确保企业资产不受侵蚀的有力工具。科学合理的内控机制可以产生强大的能效,使得会计信息出现差错的概率大大下降,为会计核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随着企业经营规模、业务模式等条件的改变,其自控机制也应做相应的调整,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状况,不断的对自控机制进行强化和健全,确保自控机制同企业的发展步调相协调,切忌僵化呆板、墨守成规。
3.3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会计人员作为会计核算工作的主体,既是执行者,又是责任承担者,因此会计人员本身的素质与会计信息失真之间的关联是绝对不能忽视的。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技术层面,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的培训,使其掌握各种先进的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尽可能的减低失误概率,为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打好基础;另一层面是道德层面,即从道德培养的角度提高会计人员的抗腐蚀力,在履行职责中坚持原则,遵纪守法,坚定立场、保持原则,不图谋私利、不迁就妥协。
4.结束语
随着政府对企业经济多样化的扶持力度的加强,国内企业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也导致了会计核算工作要面临更多更复杂的挑战, 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愈发明显,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只有通过企业和审计单位的共同努力,从各个影响环节多方面入手,采用更优秀的核算工具,进一步完善管理和监督体制,才能在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中始终保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作者单位: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王利萍.会计信息失真的分析及防范措施[J].国有资产管理,2008,20(10)
[2] 吴辉芸.浅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J].企业家天地,2008,19(10)
[3] 蔡传里,胡玉可,许家林. 会计信息的程序真实抑或结果真实[J] . 当代财经, 2009, (7)
[4] 吴水澎,黄彤.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内涵及判别标准-兼论会计界与法律界的视角差异[J] 当代财经,2004,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