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_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对高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046-03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建于1995年。该专业建立初期,培养的学生属于中职层次,主要为广梅汕铁路公司、粤海铁路公司培养铁道车辆空调、发电车方面的检修技术人才以及民用小型制冷装置的安装维修技术人才,学生的就业层次比较低,稳定性较差,2001年提升为高职。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的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广州、深圳地铁的发展急需大批地铁环控系统的检修维护高技能人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珠三角”地区智能大厦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其规模和技术逐渐与国际接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周围环境舒适性的要求不断增强。现代建筑发展速度的加快,现代化建筑设备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都需要暖通空调方面的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维护的高级技术人员。
  教育部文件明确指出:“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了解行业发展动态,预测人才需求状况,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的重要依据。据此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才更符合高职教育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的要求,毕业的学生才能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与技能型人才。
  为了能够更好地融入“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紧跟市场的就业需求,培养紧贴行业、企业急需的高技能型人才,对我院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专业定位与办学思路
  立足轨道交通行业,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 围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提出的“广州及珠三角打造轨道交通一体化、重点发展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电子信息等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人才需求,结合《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调研和实施意见》、《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进行专业调整组合的意见》(广铁职院发〔2008〕134号)等文件精神,我院的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积极纳入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群的建设,以职教集团的组建为契机,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深入开展专业调研,制定了以就业为导向、能适应区域经济需求、对接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专业调整与专业群的建设,使空调专业建设逐渐由外延扩展,转向内涵拓展,逐步形成与区域产业对接的专业结构,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珠三角”地区,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及服务意识,能在轨道交通行业企业从事地铁环控系统检修维护、车辆空调检修与维护保养、工程施工等工作,能在珠三角地区制冷空调生产企业、工程公司、设计部门等从事制冷空调的生产、设计、施工、监理、检修及维护保养工作的高素质与高技能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学做一体,校企合一 多途径探索“学做一体,校企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开展人才的培养。在空调专业实训室成立教师工作室,并以此为切入点,集中优势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技术咨询、产品研发等服务,同时,为学生的专业实践创造良好条件。例如,与广州焱科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列车快速开水机的项目研发;组织空调专业的学生,配合花都结合示范园区的“家电维修中心”开展制冷空调方面的检修服务;与广州雨森空调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花都王老吉企业的空调安装、维护保养等工作;与深圳设计院第三分院设计一所合作,开展空调工程系统子项目的设计承接等。建立了广州车辆段、广州地铁、深圳地铁、广冷华旭空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铁路车辆空调冰箱生产企业)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实现了“产学对接、实践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实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与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群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及技能鉴定。例如,为广州地铁、深圳地铁、香港地铁、省铁投等订单班开展《车辆空调》专业课程授课;为广铁集团公司开展高级发电车乘务员的技能鉴定培训与考证等服务。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实现校企共赢 我院建立了“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邀请多家制冷空调行业、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各专业教师亦成为委员之一。空调专业定期组织召开专业指导研讨会,共同就企业的用人需求、人才培养、学生实习等进行深入研讨,同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反复修订,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与此同时,积极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入校开展专业讲座、课程授课及校园招聘等,多途径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专业知识和就业空间,形成在校学生与行业企业专家的良好互动,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创造条件。目前,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每年都有学生被广州地铁、深圳地铁等录用,形成了良好的校企共赢局面。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观念,适时调整本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与布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加强课程建设,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在课程体系方面 根据制冷空调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制冷维修中、高级工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制冷空调岗位(如施工员、预算员、资料员、质量员、安全员等)的需求设置课程体系、选择教学内容。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上,力求突出高职教育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等特点。在教学设计上,以真实工作过程为导向,合理设计学习情境,使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更加贴合工作岗位需求。
  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 从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结合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群的建设,构建模块化课程群,整合课程体系,重组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之间的交叉融合。积极设置《车辆空调》等优质核心共享课程,为铁路订单班的人才培养创造条件。
  在课程整合方面 将原《流体力学》与《热工学基础》课程整合为《流体与热工基础》,采用项目教学法,选用典型的雷诺实验、伯努利方程实验等实训项目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原《房屋构造》与《工程制图》课程整合为《建筑概论及工程制图》,使房屋的结构原理、空调系统的平面布置等知识与工程制图的知识紧密结合,通过机房的上机练习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最终为中央空调系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好基础。将原《制冷与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与《空调系统调试与运行控制》课程整合为《空调系统调试运行与自动控制》,将制冷空调系统的电控元件的动作原理与系统的控制原理进行全面综合,使制冷空调系统控制的知识体系更为完善。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设计 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上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常用的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自学辅导法等。教学讲求实效性,采用过程考核法、“考证合一”考核法、现场实操考核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例如,将制冷上岗证与制冷中级维修证的技能鉴定考核标准融入《小型制冷空调装置》课程,教研室与企业共同开发实用型的一体化教材《小型制冷装置维修与职业资格证考核指导》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模块化设计,根据工作过程合理设计出制冷系统的抽真空、检漏、充注、故障检修等多个学习情境,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同时,积极推行以证代考的考核评价制度。其他课程也积极探索考核方式,注重对学生的过程考核。《安装工程预算与施工组织管理》课程采用来源于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任课教师与广州易达建信科技开发公司、广州银洲空调净化设备有限公司合作编写了《安装工程预算与施工组织管理》案例集,并在CAD机房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手段,用项目教学法训练学生实际编制安装工程预结算的能力,为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践教学方面的设计 在实践教学设计方面,邀请来自企业的专家进行研讨,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合理设置相关的实践项目及学时,力求实践内容真实,符合岗位工作技能要求。以制冷空调行业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建立起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力求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统一。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实践类课程的学时占总学时的50%以上。专业实训包括钳工、焊工、电工、制冷空调综合实训、中央空调课程设计、毕业顶岗实习等,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可考取电工、制冷等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
  技能竞赛方面 以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或项目为竞赛内容,校企联合定期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并以此推动学生的技能训练,同时,通过竞赛为企业培养和发掘实用型人才。例如,以实习单位现场空调系统的施工安装作为技能竞赛的内容,实行现场竞赛,将真实的工作岗位任务与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实现“学做一体,校企合一”。
  社会培训方面 利用专业资源的优势,与广铁集团工务检测所合作开展高级发电车乘务员技能培训与鉴定,目前,已完成多期人员培训,为所有学员颁发了相关高级资格证书。同时,配合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群做好车辆空调专业课程及专业实训的工作。
  教学资源及手段方面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积极开发《中央空调多媒体教学系统》、《空调水系统及应用》等多媒体课件,并利用学院的网络平台建立《通风与空调工程》院级精品课程,同时积极开发《建筑概论与工程识图》、《制冷技术应用》、《车辆空调》等网络课程,学生的专业课程多数可在实训室采用多媒体进行一体化教学,也可利用空调专业的网站和学院的网站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到目前为止,学生所有的必修课程100%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实践教学条件改革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空调专业现有供热通风与空调实训室多间,面积329平方米,实训设备总资产约120万元。实训设备包括汽车空调、车辆空调、家用冰箱、家用空调、小型中央空调、小型冷库、制冷空调综合实训装置等,可满足常规教学及学生实训考证需求。同时,在花都工学结合示范园,还可共享园区内的钳工、电工、焊工等实训场所和设备,可满足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学习及考证需要,并可为地铁订单班、汽车专业学生提供实训服务,兴趣小组亦可借此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此外,还拥有专用的设计机房,配置60台电脑,总价值50多万元,可借此开展课程设计、工程预结算软件的应用、建筑绘图等一体化教学。为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教学团队还积极开发了《中央空调多媒体教学系统》、《空调水系统及应用》、《空调工程施工预算》等多媒体教学软件并应用于一体化教学中。通过合理的管理及应用,空调实训室的业余时间开放利用率已达100%。在学院政策及广州地铁、广州雨森空调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支持下,我院的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还成立了教师工作室,将企业真实的空调检修、空调工程设计等项目作为实习任务让学生参与完成,真正做到“学做一体,校企合一”。例如,深圳设计院第三分院设计一所经常将空调工程设计项目拿到学校教师工作室,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真实空调工程项目的设计,使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我院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与广州地铁等多家企业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建立了多家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具体如表1所示),每年可提供200人左右的顶岗实习岗位,可保证学生专业实训和毕业顶岗实习的需要。同时,还将与广州中车轨道交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广冷华旭空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铁路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在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群未来三年的建设规划中,学院和企业还将计划拨出150万元用于与广州地铁、广州车辆段、广州中车轨道交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合作建立空调检修检测实训基地、为企业员工开展培训服务。
  我院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依托轨道交通行业,以培养轨道交通行业及珠三角地区所需的空调检修、工程施工技术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基础开展专业建设,以校企深度融合丰富专业建设内涵,通过顶岗实习、项目研发等形式实现了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全力打造符合自身专业特点的“学做一体,校企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两翼并进,工程引领”的专业发展思路(两翼分别指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及地方行业企业)。
  参考文献:
  [1]王丽.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方案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9,(12):71-73.
  [2]朱立,等.《制冷与空调》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J].消费导刊,2009,(2):256.
  [3]王丽.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J].科技风,2010,(1):2-3.
  [4]廖惠卿.高职院校提高社会服务功能策略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0,(12):21-23.
  [5]刘冬香,等.“工学交替”模式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18):25-27.
  [6]张国东,等.高职制冷空调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制冷与空调,2010,(6):81-83.
  [7]王韶清,等.试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J].教育与职业,2010,(11):16-18.
  作者简介:
  刘桂兰(1972—),女,湖南涟源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机械与电子学院空调教研室专业教师,研究方向为制冷空调。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其他文献
摘要:利用网页抽取技术,可以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平台获取馆藏数据库信息,通过GPRS MODEN自动向读者手机发送短信,并可根据读者的需求,提供文献定制、催还提醒、书目信息查询等服务,提高信息资源的流通率和利用率。据此实现信息资源的主动推送服务、个性化服务以及实时服务,可进一步提高图书馆服务的水平。  关键词:GPRS;馆藏信息;手机短信;信息推送;网页抽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知识、环境行为、对环境素质教育的需求及高职院校环境素质教育开展情况等方面,对南通地区部分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的环境素质状况进行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就如何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环境素质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南能地区;高职学生;环境素质;调查;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037-03  随着
期刊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观察、文献资料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根据工作(劳动)姿势及体育教学规律与原则进行职业分类,本文对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22个专业614名顶岗实习生所从事职业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特殊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实用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同时,也阐述了实用性体育训练内容的教学安排与实施方法。  关键词:高职;坐姿;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
期刊
摘要:台湾地区社区大学评估制度的运作模式分为地方政府对所创建的社区大学的校务评估、“教育部”对地方政府创建的社区大学的业务评估、“教育部”补助及奖励的社区大学审查和社区大学“全国”促进会推动的社区大学认证四类,台北市的社区大学评估机制的运作与台湾众多地区的评估相比,其做法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与示范性,对内地社区学院的评估也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台湾地区;台北;社区大学;评估模式  中图分类号:G7
期刊
摘要: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科学分析,揭示出苏州农学院人文系一年级学生学业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原因剖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学院各级学生工作者的工作方法,旨在为学生个人的发展及学院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规划;自我满意度;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086-
期刊
摘要:研究发现,学生的性格倾向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性格因素是如何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90后”学生群体的性格倾向又是如何呢?本文探讨了性格类型倾向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从而在“因材施教”原则下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学生;性格倾向;英语学习;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144-02  “因材
期刊
摘要:从专业课程教材不适应中职教学的三个方面出发,本文指出了教学资源重构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也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一环。以中职《建设工程计价应用》专业课程资源重构和课程实施为例,探讨了创新、重构课程单元教学,可以为中职专业技能教学构建一个生动、开放的课堂环境。  关键词:中职教育;内涵建设;课程资源重构;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
期刊
摘要:在全面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背景下,各种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是,对高职学生的学习风格的研究却不多见。采用VARK 量表(7.0版)对某骨干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2008、2009级近千名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对高职课程改革进行反思,对学生学习方法引导提出建议,对于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贯彻因材施教教学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VAR
期刊
摘要:为使天津滨海新区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更好地为滨海新区服务,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本文从精益思想的角度,阐述了精益思想在滨海新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中的重大作用,提出了精益思想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应用建议。  关键词:天津滨海新区;精益思想;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148-02    数据显示
期刊
摘要:高职旅游类课程因知识庞杂、理论枯燥等原因,其教学效果一直难有质的飞跃。以能力导向为研究路径,以旅游市场营销课程为载体,以教师的能力获得与转化为重点,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标,在对同行经验进行总结提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实施“岗位驱动”教学模式、“大赛驱动”实践教学、“课程大阅兵”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有望突破高职旅游类课程的教学“瓶颈”,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旅游课程;教学效果;路径与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