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人格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的呼唤,在塑造人的心灵秩序和人格结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未来,而目前青少年学生道德人格的部分缺失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因此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找到对青少年进行人格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青少年 道德人格 教育
中图分类号:B82-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209-01
一、道德人格的内涵
道德人格是指人格的道德规定性,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就个人尊严而言,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规定性。每个人不论其人种的差别、文明的程度如何,也不论其职位的高低、财富的多寡、相貌的美丑和健康状况的好坏,都应该是平等的,都应当在社会中享受到做人的权利、履行做人的义务,以显示人之所以为人的社会规定性,这种规定性由于受到生产力和社会缺席的制约,其实现程度具有差异性。从狭义上讲,人格主要是指个人的品格,是个人的价值和品格的总和。因此,道德人格是表明一个人的整体道德素质和道德面貌的概念,它标志着人的道德责任、道德标准和文明行为的水平和层次。
二、现阶段青少年道德人格現状
目前,不少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不尽人意,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青少年学生道德人格的部分缺失。
1. 人格定位低,没有确立较高的道德理想和人生追求
人生价值观是道德人格系统的核心。青少年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人生观,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鲜明地反映了社会思潮的变迁。这一轨迹折射出青少年学生在迷茫中寻找“自我”到个体追求实用功利化的变动。部分青少年学生认识不到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义务、游戏人生、对自己也不负责任。有的人只追求享乐,将“人生在世,吃喝玩乐”、“及时行乐”作为人生追求的信条。近几年来,经商热有所减退、校园恢复了相对平静,但青少年学生人生价值追求的实用化、功利化已越来越明显。这是市场经济发育初期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使然。
2. 责任意识不明,对社会道德价值认同度较低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及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革。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学生道德人格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有些青少年学生缺失最基本的道德人格,迷失了人生的目的、意义、理想、信仰和追求。在许多校园里,部分青少年学生对人生追求缺乏内在动力,社会责任感缺失、个体人格尊严与民族荣誉感脱节,把极端个人主义与颓废享乐人生观奉为处世信条,对社会道德价值认同度低。
3. 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脱离,言行不一
在我国,虽然道德教育很受党和国家的重视,但一些家长和学校所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所关注的是实际的效益、利润,很少有人去思考人生的许多精神问题,也不再关心自己的灵魂,至于道德修养也就变得无关紧要了,人的良知、情操、人格日益贬值和失落。这种对于道德教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以及善恶不分、正反混杂的生活状态导致青少年学生心灵的困惑和迷茫,使青少年学生言行脱离。也就是说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但是实际上却没有那样做,知与行是分离的。
三、现阶段青少年学生道德人格部分缺失的原因
1.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人格理论与西方人格理论的冲突
中国的传统人格是以道德为主要标准的道德人格。中国传统人格,儒家、道家、佛家都认为完美的人格是由完美的道德所组成,而这种完美人格的实现则有赖于对个体欲望的压抑和克制,强调的是整体的需要。由此也往往形成道德对宗教或人格对上帝的外求信仰或理想寄托。同时,他们也鼓吹个人自由、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观念。这些对青少年学生道德人格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使他们的人生观的价值取向有了一个逆发式的变动,就是从绝对集体主义走向“自我奋斗”的绝对个人主义,一切都不可信,唯有“自我”才是最真实的,在集体与个人冲突中,青少年道德人格出现了部分丧失。
2. 革命传统道德的优秀人格与市场经济下趋利性人格的冲突
革命传统道德的优秀人格高度集中地反映了共产党人应有的道德人格。我国正在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它对青少年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培养及教育提供了社会心理氛围和精神资源,但也带来负效应。第一、市场经济推崇自主、独立地判断、选择与行动,它催生着主体性道德人格的个体的生成与确立,但却淡化了整体的意识,导致个人主义。第二、市场经济崇尚平等,它有助于个人平等地获得发展的机会,但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侵蚀到道德生活领域,影响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第三、市场经济鼓励自由竞争,它有助于培养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但由于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实质是优胜劣汰。逐利是市场行为的根本目的,使得竞争者放弃对道德原则的坚持和遵守,出现不道德行为,对青少年学生道德人格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3.道德教育一元化与全球化网络时代下思想多元化的冲突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是典型的一元化社会。社会早已为人们“预设”了一整套道德律令,道德价值目标是一元化的,道德评价标准是不容置疑的。这种顺从型的道德人格直接导致青少年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缺失。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为我们的学习、生活、科学研究和交往带来极大的方便,这是不容怀疑的,但由于网络为上网学生提供数字化、形式化和虚拟化的虚拟环境,在某种程度上掩盖现实和真实,它容易使部分学生回避现实矛盾,整天沉溺于网络,消极地对待充满缺陷的现实世界,对身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从而形成虚拟人格。
四、青少年道德人格教育的路径
1.要重视道德人格的认知教育
加强认知教育是道德人格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要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现代德育课程体系,开展道德人格知识学习活动,抓好德育教材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好德育课堂教学,使道德人格知识进学生的头脑;另一方面,道德人格认知教育应该建设在心育基础上,也就是说:道德人格认知教育必须与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和道德发展水平相适应,注重开发和调动学生的心理潜能,从而实现德育内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现实道德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实事求是地引导学生看待社会,从而培养学生对道德问题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判断能力。
2.强化校园文化中的道德人格教育功能
校园文化对道德人格培养有重要影响。在校园文化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挖掘其道德教育功能。第一、民族文化归属感的教育。民族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真正纽带,是产生民族凝聚力的本质。校园文化必须以民族文化为根基,充分重视并开发其民族浓厚的民族人文校园氛围,孕育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荣誉感。从而奠定耻于重复、勇于创新的精神基础,实现人文与科学精神的高度统一。第二、规章制度教育。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教育道德伦理的集中体现。它们都应建立在教育的道德基础上,并应遵循道德人格教育规律,否则就会丧失其功能,甚至走向反面。在这种特定对象环境里,学校的一切制度规定,都应当遵循先扫一屋然后扫天下,先道德人格然后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规律来制定,为青年学生提供良好的道德关怀制度环境。
3.道德人格教育必须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统一起来。
如果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标准不统一,则会使受教育者产生许多不必要的道德心理冲突,增加混乱性,从而影响道德人格的养成。因此,必须尽可能地优化德育环境,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才兼备,人格健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M].厂西出版社,1997.
[2]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
[3] 教师博览[M].2000年第二期.
[关键词]青少年 道德人格 教育
中图分类号:B82-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209-01
一、道德人格的内涵
道德人格是指人格的道德规定性,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就个人尊严而言,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规定性。每个人不论其人种的差别、文明的程度如何,也不论其职位的高低、财富的多寡、相貌的美丑和健康状况的好坏,都应该是平等的,都应当在社会中享受到做人的权利、履行做人的义务,以显示人之所以为人的社会规定性,这种规定性由于受到生产力和社会缺席的制约,其实现程度具有差异性。从狭义上讲,人格主要是指个人的品格,是个人的价值和品格的总和。因此,道德人格是表明一个人的整体道德素质和道德面貌的概念,它标志着人的道德责任、道德标准和文明行为的水平和层次。
二、现阶段青少年道德人格現状
目前,不少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不尽人意,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青少年学生道德人格的部分缺失。
1. 人格定位低,没有确立较高的道德理想和人生追求
人生价值观是道德人格系统的核心。青少年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人生观,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鲜明地反映了社会思潮的变迁。这一轨迹折射出青少年学生在迷茫中寻找“自我”到个体追求实用功利化的变动。部分青少年学生认识不到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义务、游戏人生、对自己也不负责任。有的人只追求享乐,将“人生在世,吃喝玩乐”、“及时行乐”作为人生追求的信条。近几年来,经商热有所减退、校园恢复了相对平静,但青少年学生人生价值追求的实用化、功利化已越来越明显。这是市场经济发育初期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使然。
2. 责任意识不明,对社会道德价值认同度较低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及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革。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学生道德人格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有些青少年学生缺失最基本的道德人格,迷失了人生的目的、意义、理想、信仰和追求。在许多校园里,部分青少年学生对人生追求缺乏内在动力,社会责任感缺失、个体人格尊严与民族荣誉感脱节,把极端个人主义与颓废享乐人生观奉为处世信条,对社会道德价值认同度低。
3. 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脱离,言行不一
在我国,虽然道德教育很受党和国家的重视,但一些家长和学校所关心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所关注的是实际的效益、利润,很少有人去思考人生的许多精神问题,也不再关心自己的灵魂,至于道德修养也就变得无关紧要了,人的良知、情操、人格日益贬值和失落。这种对于道德教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以及善恶不分、正反混杂的生活状态导致青少年学生心灵的困惑和迷茫,使青少年学生言行脱离。也就是说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但是实际上却没有那样做,知与行是分离的。
三、现阶段青少年学生道德人格部分缺失的原因
1.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人格理论与西方人格理论的冲突
中国的传统人格是以道德为主要标准的道德人格。中国传统人格,儒家、道家、佛家都认为完美的人格是由完美的道德所组成,而这种完美人格的实现则有赖于对个体欲望的压抑和克制,强调的是整体的需要。由此也往往形成道德对宗教或人格对上帝的外求信仰或理想寄托。同时,他们也鼓吹个人自由、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观念。这些对青少年学生道德人格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使他们的人生观的价值取向有了一个逆发式的变动,就是从绝对集体主义走向“自我奋斗”的绝对个人主义,一切都不可信,唯有“自我”才是最真实的,在集体与个人冲突中,青少年道德人格出现了部分丧失。
2. 革命传统道德的优秀人格与市场经济下趋利性人格的冲突
革命传统道德的优秀人格高度集中地反映了共产党人应有的道德人格。我国正在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它对青少年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培养及教育提供了社会心理氛围和精神资源,但也带来负效应。第一、市场经济推崇自主、独立地判断、选择与行动,它催生着主体性道德人格的个体的生成与确立,但却淡化了整体的意识,导致个人主义。第二、市场经济崇尚平等,它有助于个人平等地获得发展的机会,但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侵蚀到道德生活领域,影响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第三、市场经济鼓励自由竞争,它有助于培养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但由于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实质是优胜劣汰。逐利是市场行为的根本目的,使得竞争者放弃对道德原则的坚持和遵守,出现不道德行为,对青少年学生道德人格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3.道德教育一元化与全球化网络时代下思想多元化的冲突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是典型的一元化社会。社会早已为人们“预设”了一整套道德律令,道德价值目标是一元化的,道德评价标准是不容置疑的。这种顺从型的道德人格直接导致青少年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缺失。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为我们的学习、生活、科学研究和交往带来极大的方便,这是不容怀疑的,但由于网络为上网学生提供数字化、形式化和虚拟化的虚拟环境,在某种程度上掩盖现实和真实,它容易使部分学生回避现实矛盾,整天沉溺于网络,消极地对待充满缺陷的现实世界,对身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从而形成虚拟人格。
四、青少年道德人格教育的路径
1.要重视道德人格的认知教育
加强认知教育是道德人格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面要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现代德育课程体系,开展道德人格知识学习活动,抓好德育教材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好德育课堂教学,使道德人格知识进学生的头脑;另一方面,道德人格认知教育应该建设在心育基础上,也就是说:道德人格认知教育必须与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和道德发展水平相适应,注重开发和调动学生的心理潜能,从而实现德育内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现实道德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实事求是地引导学生看待社会,从而培养学生对道德问题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判断能力。
2.强化校园文化中的道德人格教育功能
校园文化对道德人格培养有重要影响。在校园文化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挖掘其道德教育功能。第一、民族文化归属感的教育。民族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真正纽带,是产生民族凝聚力的本质。校园文化必须以民族文化为根基,充分重视并开发其民族浓厚的民族人文校园氛围,孕育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荣誉感。从而奠定耻于重复、勇于创新的精神基础,实现人文与科学精神的高度统一。第二、规章制度教育。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教育道德伦理的集中体现。它们都应建立在教育的道德基础上,并应遵循道德人格教育规律,否则就会丧失其功能,甚至走向反面。在这种特定对象环境里,学校的一切制度规定,都应当遵循先扫一屋然后扫天下,先道德人格然后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规律来制定,为青年学生提供良好的道德关怀制度环境。
3.道德人格教育必须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统一起来。
如果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标准不统一,则会使受教育者产生许多不必要的道德心理冲突,增加混乱性,从而影响道德人格的养成。因此,必须尽可能地优化德育环境,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才兼备,人格健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M].厂西出版社,1997.
[2]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
[3] 教师博览[M].2000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