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正在逐步建立与完善,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建立和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迫在眉睫。一个科学又高效的内部控制能够深化企业的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所在,而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因此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增强竞争力和提高经营绩效的必要条件,是保护所有者及其他利害相关者,保证现代市场体系有序、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
近年来,由于内部控制的无力导致了公司倒闭的数量不少,内部控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一个科学高效的内部控制是需要建立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之下,笔者认为应从公司治理的高度认识内部控制的本质属性,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促进公司治理完善。
一、相关理论基础
1.公司治理的内涵
国内学者对公司治理普遍接受的定义是:根据契约理论,所谓公司治理就是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涉及指挥、控制、激励等方面的活动内容。
2.内部控制的内涵
2008年6月,财政部联合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审计署五部委共同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提出内部控制的如下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合乎法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真实完整及相关信息的可靠,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从而推动企业发展。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只有在研究内部控制时置于公司治理环境中考虑,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有效地结合,才能使企业有效的防范风险,才能使一个企业立于不败之地,避开了破产的经营风险。公司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就需要凭借一个强有力的内部控制系统来约束控制,进一步说,内部控制活动是公司治理的延续,是公司治理的具体化活动,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是建立在内部控制活动的基础上的,否则则是空中楼阁,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公司治理结构也同样影响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失去了一个科学而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失去了高层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设计再好的内部控制只是流于形式,不能达到预期的实施效果,最后只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管理者发生的道德风险和舞弊仍然现实存在着,无法防范和杜绝。
三、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由于内部控制的缺陷,致使经济领域违法犯罪现象增多,从实践看,由于内部控制失效所导致的财务丑闻甚至破产的案例时有发生,中航油巨額亏损案、四川长虹巨额应收款欠款案,伊利股份高管被拘风波,无不显示出那些出现内部控制无力或失效的企业一般都在企业管理上比较薄弱,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
1.大股东“侵权”严重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总经理层权利和义务的分配,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的运转,是否具有竞争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国企业大体存在的问题:股权结构结构不合理,股东大会及董事常常会被拥有公司足够数量股份的大股东所操控,众多的小股东的权利微乎其微,很难达到对公司的控制,企业面临着“一股独大”的局面,仅仅只被大股东所控制,一个公司的决策只有大股东才说得算,大股东的经营理念,经营策略行为直接影响到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实施强度。
2.风险控制弱化
在公司活动中,缺乏正确业务流程的指导和风险管理体系的保障,缺乏风险意识,风险的事前管理缺位,事中和事后管理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缺乏对风险进行定期复核和再评估。
现阶段,很多企业对于风险认识不足,另外,从我国企业现状看,企业在风险控制活动实施上也存在问题,而一旦风险控制出现漏洞,其所造成的后果可能是相当严重的。这样的例子也不再少数,如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中国国航、东航、中国远洋等。随着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更多的涉足金融产品市场,企业必须加强风险控制力度,防范风险控制方面的漏洞。
3.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监督评审机构主要是由内部审计部门来担任,我国企业审计发展起步较晚,尽管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至今仍存在很多的缺陷,比如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在我国,存在很多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门是一套人班人马,只是不同的名称而已,所以内审部门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财务人员既做会计,又当审计,自己审自己,失去了审计的意义,内审部门形同虚设,不能充分发挥内审的职能。
四、加强内部控制、促进公司治理完善
1.优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在优化其内部环境时应使企业内部的权责利得到制衡。独立董事是公司完善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一个独立性强、公平公正的独立董事对于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是不可言喻的,加强董事会的建设,加大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减少董事会与经理层的重合,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和管理者自主决策的客观性。
2.强化企业风险管理文化
面对频频发生的风险管理失控事件,企业必须开展全面、综合的风险管理,而最重要的应当是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管理文化,把风险管理上升至企业文化层次,超越目前的风险管理理念,把各种风险管理手段全面整合,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智慧,以实现风风险管理文化是由知识、精神和制度所构成的整个风险管理方式。具体来说,它包括公司对在风险一收益上的权衡艺术及各种风险的辨识能力、评估能力、对风险管理模型拓展运用的技术能力等。在风险检测方面, 应建立风险检测预警机制, 持续开展全面系统的风险预警工作。同时,制订风险预警应急预案, 确保监测预警系统有效运行。
3.建立和健全监督检查机构
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对审计人员客观公正的监督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企业应提高内审部门的独立性,才能确保审计部门监督的公平与公正性。另外,为了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企业可设立审计委员会,与经理层相对独立,直接受董事会的控制,涉及到经理层的事项可直接反映到董事会,董事会再对内部审计所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采取相应的措施,然而,内部审计仅有独立性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应不断的强大其内部审计队伍,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严格管制。对审计人员的招聘上要严格把关,要选拔出人品耿直,专业技能强的人员,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胡洁.关于企业集团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的探析.经济师,2009,2:245~246
[2]黄伟文.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探讨.现代经济信息,2010:50~51
作者简介:吴雯(1987.09—),女,汉族,江西九江人,助教,硕士,现就职于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会计系,研究方向: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
近年来,由于内部控制的无力导致了公司倒闭的数量不少,内部控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一个科学高效的内部控制是需要建立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之下,笔者认为应从公司治理的高度认识内部控制的本质属性,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促进公司治理完善。
一、相关理论基础
1.公司治理的内涵
国内学者对公司治理普遍接受的定义是:根据契约理论,所谓公司治理就是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涉及指挥、控制、激励等方面的活动内容。
2.内部控制的内涵
2008年6月,财政部联合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审计署五部委共同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提出内部控制的如下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合乎法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真实完整及相关信息的可靠,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从而推动企业发展。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只有在研究内部控制时置于公司治理环境中考虑,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有效地结合,才能使企业有效的防范风险,才能使一个企业立于不败之地,避开了破产的经营风险。公司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就需要凭借一个强有力的内部控制系统来约束控制,进一步说,内部控制活动是公司治理的延续,是公司治理的具体化活动,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是建立在内部控制活动的基础上的,否则则是空中楼阁,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公司治理结构也同样影响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失去了一个科学而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失去了高层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设计再好的内部控制只是流于形式,不能达到预期的实施效果,最后只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管理者发生的道德风险和舞弊仍然现实存在着,无法防范和杜绝。
三、公司治理视角下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由于内部控制的缺陷,致使经济领域违法犯罪现象增多,从实践看,由于内部控制失效所导致的财务丑闻甚至破产的案例时有发生,中航油巨額亏损案、四川长虹巨额应收款欠款案,伊利股份高管被拘风波,无不显示出那些出现内部控制无力或失效的企业一般都在企业管理上比较薄弱,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
1.大股东“侵权”严重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总经理层权利和义务的分配,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的运转,是否具有竞争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国企业大体存在的问题:股权结构结构不合理,股东大会及董事常常会被拥有公司足够数量股份的大股东所操控,众多的小股东的权利微乎其微,很难达到对公司的控制,企业面临着“一股独大”的局面,仅仅只被大股东所控制,一个公司的决策只有大股东才说得算,大股东的经营理念,经营策略行为直接影响到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实施强度。
2.风险控制弱化
在公司活动中,缺乏正确业务流程的指导和风险管理体系的保障,缺乏风险意识,风险的事前管理缺位,事中和事后管理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缺乏对风险进行定期复核和再评估。
现阶段,很多企业对于风险认识不足,另外,从我国企业现状看,企业在风险控制活动实施上也存在问题,而一旦风险控制出现漏洞,其所造成的后果可能是相当严重的。这样的例子也不再少数,如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中国国航、东航、中国远洋等。随着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更多的涉足金融产品市场,企业必须加强风险控制力度,防范风险控制方面的漏洞。
3.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监督评审机构主要是由内部审计部门来担任,我国企业审计发展起步较晚,尽管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至今仍存在很多的缺陷,比如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在我国,存在很多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门是一套人班人马,只是不同的名称而已,所以内审部门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财务人员既做会计,又当审计,自己审自己,失去了审计的意义,内审部门形同虚设,不能充分发挥内审的职能。
四、加强内部控制、促进公司治理完善
1.优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在优化其内部环境时应使企业内部的权责利得到制衡。独立董事是公司完善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一个独立性强、公平公正的独立董事对于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是不可言喻的,加强董事会的建设,加大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减少董事会与经理层的重合,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和管理者自主决策的客观性。
2.强化企业风险管理文化
面对频频发生的风险管理失控事件,企业必须开展全面、综合的风险管理,而最重要的应当是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管理文化,把风险管理上升至企业文化层次,超越目前的风险管理理念,把各种风险管理手段全面整合,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智慧,以实现风风险管理文化是由知识、精神和制度所构成的整个风险管理方式。具体来说,它包括公司对在风险一收益上的权衡艺术及各种风险的辨识能力、评估能力、对风险管理模型拓展运用的技术能力等。在风险检测方面, 应建立风险检测预警机制, 持续开展全面系统的风险预警工作。同时,制订风险预警应急预案, 确保监测预警系统有效运行。
3.建立和健全监督检查机构
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对审计人员客观公正的监督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企业应提高内审部门的独立性,才能确保审计部门监督的公平与公正性。另外,为了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企业可设立审计委员会,与经理层相对独立,直接受董事会的控制,涉及到经理层的事项可直接反映到董事会,董事会再对内部审计所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采取相应的措施,然而,内部审计仅有独立性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应不断的强大其内部审计队伍,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严格管制。对审计人员的招聘上要严格把关,要选拔出人品耿直,专业技能强的人员,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胡洁.关于企业集团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的探析.经济师,2009,2:245~246
[2]黄伟文.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探讨.现代经济信息,2010:50~51
作者简介:吴雯(1987.09—),女,汉族,江西九江人,助教,硕士,现就职于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会计系,研究方向: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