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性

来源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NUMBER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属性。从动态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推动力量;从静态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建构原则。在要素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性包括了三个方面:中华民族总体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主体,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工具,中国现代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客体。当前,遵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性要素,需要大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其他文献
产业集群是一种以经济分工理论为基础,充分发挥当地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模式,依次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西藏已经具备参与经济分工的基本条件,认为西藏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发展各种产业
结合高地应力、复合顶板等复杂地质条件,研究深井条件下煤巷锚索采用小孔径、施加高预应力的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是解决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大断面交岔
通过对祁南煤矿349机巷瓦斯涌出和煤壁瓦斯涌出强度的测定,分析了祁南矿3号煤层巷道掘进时瓦斯涌出规律,对于指导矿井的通风设计和采掘部署,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煤巷掘进瓦斯灾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从整体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了八个基本关系,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八大规律: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