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情期间,中国企业的成功“跨界”之举引发关注,不止制造业企业“跨界”转产抗疫物资,其他领域企业也迈出本身所属领域各出奇招,为抗疫尽心尽力。
需要什么,就造什么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這是仅用三天就打通全产业链完成口罩生产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给全国人民的承诺,从短时间内联动供应商和经销商,快速完成无尘车间的改造和生产线调试,第一批防护口罩于2月13日下线至今,其口罩日产量从50万只增至200万只,火力全开的产能为抗击疫情的各方提供了有力支持。
事实上,这只是中国企业“跨界”转行一系列卓越表现的缩影。为尽快解决供需矛盾,国家在大力推动和扶持医疗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积极号召其他行业转产扩产。据统计,自疫情发生以来,已有超过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抗疫必要物资的生产业务,而它们本来自于汽车、家电、化工、母婴、服装、纸品、酒业、地铁、手机等领域,其中有很多本就是各自业内的头部存在。
援产口罩和消毒液的比亚迪自2月8日开始转产口罩和消毒液,2月17日时口罩产能即已高达每天500万只,消毒液每日5万瓶,并表态将这样的产能保持至疫情缓解和消除,而其腾挪出来的生产力,原本是生产汽车、手机等高值产品。而据中国服装协会统计,在2月26日时,服装行业转产防护服、隔离服的企业已超过109家,防护服、隔离服产能达到97.5万件/日左右。其他领域“跨界”而来的企业也各显硬核本色,以机械装备研发与制造为主体业务的国机集团用9天就研制出医用防护服压条机,破解防护服生产瓶颈。机器人公司翼菲自动化工厂在一周之内研造出全自动口罩生产机,“这种口罩机每小时生产大约6000只左右,从口罩的生产、包装,甚至是灭菌,都可以通过自动化设备来实现,也就是中间任何环节都不需要人工操作,生产效率已达到国内一线水平。”家电行业中,秉持“战疫需要,我们就造”的格力同样“跨界”生产口罩,一批美妆企业“跨界”转产抑菌洗手液。有了样板,“跨界”风潮顺势燃至海外。比如路易威登、迪奥、娇兰、纪梵希的母公司路威酩轩集团就将品牌旗下的香水生产厂改为生产酒精洗手液,免费供应给法国医疗部门。
“智造”是跨界的根底
“跨界转行”有多快?这不止是一个态度问题,更是企业的技术实力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完整的制造体系方可支撑阶段性的高需求,完善的产业集群才能在最需要的时候调整出应对产能。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指出,完整而灵活的供应链是我国制造业实现“随机应变”的底气,也是应对挑战、抵御风险的关键,“我国拥有最完整的制造体系,也沉淀积累了很强的供应链。”
应对时势充分发挥优势本就是成功企业的标配。人们在讶异车企为何能迅速“跨界”转产口罩甚至是高级别医用口罩时,有业内人士解惑,本身车企是技术链顶端的存在,且产能巨大,车企的涂装车间就是标准的无尘车间,完全能够满足生产口罩的要求。最重要的是,车企并不会为原料所困,汽车的隔音材料——隔音棉的一层和三层的主要原料为聚丙烯无纺布,其正是医用口罩和N95口罩的滤材之一。
各行业企业的“跨界”展示出中国制造的另一种速度,也让企业间的协同作战更具现实意义。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表示,“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意识到,智能不仅代表着效率,更是对冲风险的有效手段。”“工信部已部署推动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合作,支持运用云计算大力推动企业上云;下一步,将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保障供应链的完整,做好生产协同。”
花式“跨界”,成效斐然,其实很多企业的“跨界”之举看似仓促,实则有其考量与收获。设备怎么来、生产线怎么建、工人怎么招、产品怎么设计、原材料运输怎么保障……没有准备与目标的“跨界”无异于不务正业。企业“跨界”进入一个陌生领域不是一拍脑袋做了决策就能获得成果,有太多的细节需要厘清,有太多的流程需要重建,毅然选择跨界的企业,每一家都下了不小的决心,甚至于它们并没有考虑成本与收益。
成功的“跨界”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让原有的战略布局加速。2月20日,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口罩生产线正式投产,5条生产线同时开启,日产能达到25万个。在自己的汽车主业上,广汽新能源实现“埃安过滤杀毒一体式”防病毒级健康座舱的成功研制,具备“超N95级滤防”与“远程一键杀毒”双重保障;广汽传祺迅速为旗下车型的“病毒防护罩“进行技术升级,推出N95级别防护能力的滤芯技术,赋予旗下全部车型N95级别的病毒防护能力,令车内成为堪比家的安全“生态空间”。石化巨头中石化的打法也有稳步推进之意,中石化在疫情期间“跨界”做起了电商,2月末时其已有450座加油站开展卖菜业务,日销量在3000单左右。这是中石化“非油品”战略的顺利延展,既应对疫情影响,提高客户体验感,又开拓了渠道,实现了销售开源。
需要什么,就造什么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這是仅用三天就打通全产业链完成口罩生产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给全国人民的承诺,从短时间内联动供应商和经销商,快速完成无尘车间的改造和生产线调试,第一批防护口罩于2月13日下线至今,其口罩日产量从50万只增至200万只,火力全开的产能为抗击疫情的各方提供了有力支持。
事实上,这只是中国企业“跨界”转行一系列卓越表现的缩影。为尽快解决供需矛盾,国家在大力推动和扶持医疗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积极号召其他行业转产扩产。据统计,自疫情发生以来,已有超过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抗疫必要物资的生产业务,而它们本来自于汽车、家电、化工、母婴、服装、纸品、酒业、地铁、手机等领域,其中有很多本就是各自业内的头部存在。
援产口罩和消毒液的比亚迪自2月8日开始转产口罩和消毒液,2月17日时口罩产能即已高达每天500万只,消毒液每日5万瓶,并表态将这样的产能保持至疫情缓解和消除,而其腾挪出来的生产力,原本是生产汽车、手机等高值产品。而据中国服装协会统计,在2月26日时,服装行业转产防护服、隔离服的企业已超过109家,防护服、隔离服产能达到97.5万件/日左右。其他领域“跨界”而来的企业也各显硬核本色,以机械装备研发与制造为主体业务的国机集团用9天就研制出医用防护服压条机,破解防护服生产瓶颈。机器人公司翼菲自动化工厂在一周之内研造出全自动口罩生产机,“这种口罩机每小时生产大约6000只左右,从口罩的生产、包装,甚至是灭菌,都可以通过自动化设备来实现,也就是中间任何环节都不需要人工操作,生产效率已达到国内一线水平。”家电行业中,秉持“战疫需要,我们就造”的格力同样“跨界”生产口罩,一批美妆企业“跨界”转产抑菌洗手液。有了样板,“跨界”风潮顺势燃至海外。比如路易威登、迪奥、娇兰、纪梵希的母公司路威酩轩集团就将品牌旗下的香水生产厂改为生产酒精洗手液,免费供应给法国医疗部门。
“智造”是跨界的根底
“跨界转行”有多快?这不止是一个态度问题,更是企业的技术实力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完整的制造体系方可支撑阶段性的高需求,完善的产业集群才能在最需要的时候调整出应对产能。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指出,完整而灵活的供应链是我国制造业实现“随机应变”的底气,也是应对挑战、抵御风险的关键,“我国拥有最完整的制造体系,也沉淀积累了很强的供应链。”
应对时势充分发挥优势本就是成功企业的标配。人们在讶异车企为何能迅速“跨界”转产口罩甚至是高级别医用口罩时,有业内人士解惑,本身车企是技术链顶端的存在,且产能巨大,车企的涂装车间就是标准的无尘车间,完全能够满足生产口罩的要求。最重要的是,车企并不会为原料所困,汽车的隔音材料——隔音棉的一层和三层的主要原料为聚丙烯无纺布,其正是医用口罩和N95口罩的滤材之一。
各行业企业的“跨界”展示出中国制造的另一种速度,也让企业间的协同作战更具现实意义。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表示,“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意识到,智能不仅代表着效率,更是对冲风险的有效手段。”“工信部已部署推动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合作,支持运用云计算大力推动企业上云;下一步,将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保障供应链的完整,做好生产协同。”
花式“跨界”,成效斐然,其实很多企业的“跨界”之举看似仓促,实则有其考量与收获。设备怎么来、生产线怎么建、工人怎么招、产品怎么设计、原材料运输怎么保障……没有准备与目标的“跨界”无异于不务正业。企业“跨界”进入一个陌生领域不是一拍脑袋做了决策就能获得成果,有太多的细节需要厘清,有太多的流程需要重建,毅然选择跨界的企业,每一家都下了不小的决心,甚至于它们并没有考虑成本与收益。
成功的“跨界”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让原有的战略布局加速。2月20日,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口罩生产线正式投产,5条生产线同时开启,日产能达到25万个。在自己的汽车主业上,广汽新能源实现“埃安过滤杀毒一体式”防病毒级健康座舱的成功研制,具备“超N95级滤防”与“远程一键杀毒”双重保障;广汽传祺迅速为旗下车型的“病毒防护罩“进行技术升级,推出N95级别防护能力的滤芯技术,赋予旗下全部车型N95级别的病毒防护能力,令车内成为堪比家的安全“生态空间”。石化巨头中石化的打法也有稳步推进之意,中石化在疫情期间“跨界”做起了电商,2月末时其已有450座加油站开展卖菜业务,日销量在3000单左右。这是中石化“非油品”战略的顺利延展,既应对疫情影响,提高客户体验感,又开拓了渠道,实现了销售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