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EARTHQUAKES IN NUCLEAR POWER PLANT SITING

来源 :地震地质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IamluyundongPP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On the basis of ten-years major expecrience in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earthquakes in nuclear power plant siting in our country, the stage and content associated with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are outlined in this paper.
其他文献
经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批准,地质科技期刊研究会于1992年10月23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立,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至同月26日闭幕。出席大会的代表来自17个省、市、自治区53个编辑部共70人。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期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何世源,中国地质学会期刊处处长罗正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赵鹏大、副校长杨巍然及湖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席栗陶生等同志出席了大
期刊
地震转换波测深法首次在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州地区进行地壳深部构造的探测,得出了该区地壳中的4个主要界面的构造形态图和沿北东方向穿越本区的地壳深部构造剖面图。查明闽江断裂由两条北西向产状较陡的超壳断裂组成,福州断陷盆地的深部上地壳G界面呈条带状下沉,下地壳C、C_1界面和M面及壳内低速层均相对上隆,这一结果为解释本区高地热异常提供了深部依据。
期刊
该固体围压介质高温高压岩石变形实验装置的应力和围压修正方法是从长春地质学院岩石变形实验室的三轴实验系统中经过实验总结出来的,简便易行,可应用于同类系统的实验设备。确定了该实验装置采用氯化钠传压介质时氯化钠的传压特性和内部摩擦力的大小,并进一步确定出样品实际所受的围压和应力与表观值间的关系,求出修正量,从而应用于具体的实验研究中。
期刊
应用震源波谱分析对红河断裂带深部震源环境介质力学性质和地质资料的研究,证明在弥渡以南的红河断裂深部存在有利于蠕滑活动的环境介质条件,从而对红河断裂地震活动的不均匀性提出了新的解释。
期刊
中国地震学会第5届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和岩石力学学会第3届高温高压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12月1日至7日在长沙召开。与会人员来自全国各地20多个单位,其中包括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壳应力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西南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大学,华东地质学院,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等。专业委员会主任马瑾教授致开幕词。全
期刊
采用我国华北地区1966~1984年原地应力测量数据49组,结合各测点附近主要活动断裂的几何要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地壳浅部断裂面上的有效正应力和剪应力的比值随时间变化与断裂附近地震活动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即使在同一断裂上同一时域内,由于不同地段地震活动性的差异,所对应的有效应力比值亦有不同的变化。分析认为,当断裂面上有效应力比值在0.5以下时,断裂附近地震活动微弱,断裂呈现稳态,大于此值时,地震活动增
期刊
采用双泊松模式更新过程研究华北的北部地区各级地震的两个发震速率,并对各速率进行检验,最后利用概率分配模式,求出各潜在震源区未来50a的发震概率。
期刊
盐关微地震群的活动局限在矿区内,地震都是微震和极微震。地震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微震活动,初动呈象限分布的双力偶滑动型震源机制,S波能量高于P波能量。另一种是极微震,初动几乎全负,P波能量高于S波能量,呈非双力偶的张破裂向内爆炸型的震源机制。两种地震的成因都是采矿诱发地震,不能做为仙女山断层向北延伸的证据。
期刊
该书由唐山工程技术学院王景明等编著,是作者和我国地震学专家多年来对地震灾害调查研究的成果,同时汇集、归纳了我国华北东部地区2000多年来的有关历史文献和最新资料。该书在地震地质、工程抗震、灾害防御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给读者以新的认识和新的启发,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好评,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图书,它将对华北乃至全国的防震减灾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期刊
《工程地震概论》是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蒋溥及戴丽思合著的新书。该书总结了近30年工程地震研究和实践,结合国内外工程地震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吸取多年来研究生教学经验而完成的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工程地震学原理、方法和实例的专著。工程地震学是一门涉及到地震学、地质学、工程地质和地质工程学、抗震学和地震工程学及减灾学等诸多学科的年轻的边缘科学。本书不仅基于这些学科,而且从工程环境评价角度沟通这些学科之间的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