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班级管理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会拖班级的后腿,我们把这部分学生称为学困生。学困生得不到老师的青睐,也得不到同学的肯定,因此,他们的心理多是脆弱而痛苦的。我从事班主任工作30余年,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有一点体会,那就是用“心”温暖他们的心灵。
一、多一份关心
学困生大多是自卑的,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中的学困生。多数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常年不归,缺少家庭温暖,生活和学习习惯不好,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冷落,容易形成孤僻自闭的性格。面对这样的学困生,我们应该多一些关心和爱护,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温暖,为他们增加信心。
班里曾经有个学生叫小林,他的父母离异后各自出远门打工。小林平日有些喜怒无常,对同学和老师都有抵触情绪。我几次试着与他谈心,都以失败告终。后来我亲自到小林家,正好他一个人在家,于是我给他做了顿饭,跟他聊了聊他的父母。他两眼泪花,说:“他们都出去打工了,不要我了。”我给小林讲在外打工的种种不易,又想办法与他父母联系,让他们平时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渐渐地,小林学习成绩赶上来了,我又及时对他表扬和鼓励。两年下来,他的成绩居然在全班名列前茅。所以,我认为没有什么天生的学困生,一份真诚的关心就可能使一个学困生脱胎换骨。
二、多一点爱心
不可否认,我们总是过多地关注优秀的学生,因为他们成绩好,又听话。但要知道的是,班级里的学困生也同样是渴望关注和认可的。因此,在学习上、生活上,班主任都要留出与学困生交流的时间,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简单的问候,都会使学生感到温暖。
我去年担任班主任时,班上有一个女生,性格内向,不爱发言,课下也总是与同学离得远远的,成绩自然不理想。开学初,我找她谈了几次话,效果不明显。有一天中午发营养餐时,她去抬饭菜,不小心打翻了汤菜,脚被烫伤了。我马上与学生一起送她去医院,上药,打针,我都陪着她。之后,我不时问她恢复的情况,还去家访。过了一段时间,她开朗了许多,上我的课也敢发言了。这些变化,使我格外高兴。我的关心使她感到老师对她的重视,从而让她能打开心扉,融入集体。
三、多一点诚心
在一个班级里,学困生多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批评和指责的对象。特别是有的学困生“屡教不改”,教师做思想工作也总是无功而返,于是就认为“孺子不可教也”,不由得态度粗暴起来,或者敷衍塞责了事。学困生也就更加体会不到教师对自己的付出,对教师“敬而远之”了。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不利于班级的和谐进步。
说到底,对待学困生,班主任要怀着一颗非常真诚的心,比对待其他学生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我平时会多关注学困生的成绩,帮他们查漏补缺,对他们思想上的问题也很在意,帮他们解除苦恼、疏通心情,为他们明确前进的方向。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诚意和包容,很自然就产生了向上的动力。
四、多一些细心
班主任平时要与学困生多接触、常交流,细致观察,留心学困生的一言一行,特别是班级里其他学生反映的相关问题,不能不闻不问。要及时发现学困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帮助他们解决。同时,我们还要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鼓励表扬,让学困生也能找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产生改进愿望。这样可以大大拉近学困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
有一次,学校马上要举行运动会了,班上还差一名长跑选手,体育委员怎么也找不出人来。这时,我想起了王勇同学。他成绩不够好,平时有点懒散。他爸爸经常数落他,说他放学满山跑,捉兔子,摘果子,管也管不住。这么想来,这孩子的体力一定不错。于是,我找到王勇鼓励他报名参加长跑。后来的长跑比赛中,王勇夺得第一名,为班级赢得了荣誉。从此,我从体育方面来激励王勇,让他慢慢找到了学习的信心和劲头,学习成绩进步了不少。
五、多一些耐心
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必须有耐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困难不是短时间内造成的,因此改变现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对学困生学习上、行为上问题的反复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找准时机,耐心地帮助他们,不能一时看不到效果就干脆听之任之。只有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真正改掉坏习惯。
这学期,我班上有个李小江同学。他爸爸早逝,母亲痴呆,生活条件不好,学习习惯差,成绩就不用说了。开学后,我还是例行公事找他谈了几次话。他除了没有再迟到、旷课外,对于学习,还是没心思投入。我一边密切关注着,一边找他的兴趣点。但凡有老师、同学反映他不好的情况,我都找他单独谈话。有一次他和别班同学打架,我和他谈了两节课。还有一次,他顶撞英语老师,我硬是和他谈了一个下午……可能是看出了我的认真和执着,他的态度在那之后端正了一些。我趁热打铁,隔三岔五地找他。在他没违反什么纪律时,我就找他谈人生、谈理想。慢慢地,他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检测时,成绩也明显进步。
总之,只要我们做班主任的用“心”去温暖后进生的心灵,帮他们重树信心,陪他们勇敢前行,就一定能到达教育的彼岸。
(责 编 莫 荻)
一、多一份关心
学困生大多是自卑的,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中的学困生。多数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常年不归,缺少家庭温暖,生活和学习习惯不好,经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冷落,容易形成孤僻自闭的性格。面对这样的学困生,我们应该多一些关心和爱护,让他们的心灵得到温暖,为他们增加信心。
班里曾经有个学生叫小林,他的父母离异后各自出远门打工。小林平日有些喜怒无常,对同学和老师都有抵触情绪。我几次试着与他谈心,都以失败告终。后来我亲自到小林家,正好他一个人在家,于是我给他做了顿饭,跟他聊了聊他的父母。他两眼泪花,说:“他们都出去打工了,不要我了。”我给小林讲在外打工的种种不易,又想办法与他父母联系,让他们平时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渐渐地,小林学习成绩赶上来了,我又及时对他表扬和鼓励。两年下来,他的成绩居然在全班名列前茅。所以,我认为没有什么天生的学困生,一份真诚的关心就可能使一个学困生脱胎换骨。
二、多一点爱心
不可否认,我们总是过多地关注优秀的学生,因为他们成绩好,又听话。但要知道的是,班级里的学困生也同样是渴望关注和认可的。因此,在学习上、生活上,班主任都要留出与学困生交流的时间,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简单的问候,都会使学生感到温暖。
我去年担任班主任时,班上有一个女生,性格内向,不爱发言,课下也总是与同学离得远远的,成绩自然不理想。开学初,我找她谈了几次话,效果不明显。有一天中午发营养餐时,她去抬饭菜,不小心打翻了汤菜,脚被烫伤了。我马上与学生一起送她去医院,上药,打针,我都陪着她。之后,我不时问她恢复的情况,还去家访。过了一段时间,她开朗了许多,上我的课也敢发言了。这些变化,使我格外高兴。我的关心使她感到老师对她的重视,从而让她能打开心扉,融入集体。
三、多一点诚心
在一个班级里,学困生多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批评和指责的对象。特别是有的学困生“屡教不改”,教师做思想工作也总是无功而返,于是就认为“孺子不可教也”,不由得态度粗暴起来,或者敷衍塞责了事。学困生也就更加体会不到教师对自己的付出,对教师“敬而远之”了。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不利于班级的和谐进步。
说到底,对待学困生,班主任要怀着一颗非常真诚的心,比对待其他学生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我平时会多关注学困生的成绩,帮他们查漏补缺,对他们思想上的问题也很在意,帮他们解除苦恼、疏通心情,为他们明确前进的方向。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诚意和包容,很自然就产生了向上的动力。
四、多一些细心
班主任平时要与学困生多接触、常交流,细致观察,留心学困生的一言一行,特别是班级里其他学生反映的相关问题,不能不闻不问。要及时发现学困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帮助他们解决。同时,我们还要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鼓励表扬,让学困生也能找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产生改进愿望。这样可以大大拉近学困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
有一次,学校马上要举行运动会了,班上还差一名长跑选手,体育委员怎么也找不出人来。这时,我想起了王勇同学。他成绩不够好,平时有点懒散。他爸爸经常数落他,说他放学满山跑,捉兔子,摘果子,管也管不住。这么想来,这孩子的体力一定不错。于是,我找到王勇鼓励他报名参加长跑。后来的长跑比赛中,王勇夺得第一名,为班级赢得了荣誉。从此,我从体育方面来激励王勇,让他慢慢找到了学习的信心和劲头,学习成绩进步了不少。
五、多一些耐心
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必须有耐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困难不是短时间内造成的,因此改变现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对学困生学习上、行为上问题的反复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找准时机,耐心地帮助他们,不能一时看不到效果就干脆听之任之。只有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真正改掉坏习惯。
这学期,我班上有个李小江同学。他爸爸早逝,母亲痴呆,生活条件不好,学习习惯差,成绩就不用说了。开学后,我还是例行公事找他谈了几次话。他除了没有再迟到、旷课外,对于学习,还是没心思投入。我一边密切关注着,一边找他的兴趣点。但凡有老师、同学反映他不好的情况,我都找他单独谈话。有一次他和别班同学打架,我和他谈了两节课。还有一次,他顶撞英语老师,我硬是和他谈了一个下午……可能是看出了我的认真和执着,他的态度在那之后端正了一些。我趁热打铁,隔三岔五地找他。在他没违反什么纪律时,我就找他谈人生、谈理想。慢慢地,他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检测时,成绩也明显进步。
总之,只要我们做班主任的用“心”去温暖后进生的心灵,帮他们重树信心,陪他们勇敢前行,就一定能到达教育的彼岸。
(责 编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