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桂北山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利用秋冬闲稻田大力发展油菜生产,油菜年种植面积达3万亩,占秋冬闲田面积的1/3,有效地利用了秋冬季的温、光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不仅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培肥了地力,同时,也美化了旅游景区的环境,拉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但是,该县种植油菜仍然沿袭传统种植方式,种植的也主要是农家老品种,单产不高,效益低下,农民增收不明显。为此,笔者根据近两年来的生产实践体会,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该县的生产实际,提出提高秋冬种油菜产量的如下7项措施:
1. 推广“双低”优质良种 推广“双低”(低芥酸、低硫葡萄糖苷)良种是提高油菜产量既经济又有效的措施之一。“双低”优质油菜良种分为常规种和杂交种,常规种有中双系列的4个品种:中双4号、中双5号、中双6号和中双7号;杂交种在三江县具有推广价值的有史力丰、南油9号、德油5号、得油16号、早油王(川油18号)、中油杂8号、H165以及黔油系列品种等。一般推广“双低”油菜常规种能增产5%左右,推广“双低”杂交种能增产10%以上。
2. 适当早播,育苗移栽 农谚说:“油菜要丰收,全靠年前发好蔸。”油菜适时早播,可以充分利用秋冬温、光资源,制造养分促进发育,为春后茎秆粗壮、分枝多、角果多、产量高打下基础。应于9月15日左右播种(海拔每升高或降低100米,播期相应推迟或提前2~3天),并做到精播稀留苗,苗床与大田的比例为1∶4~5,每平方米留苗120~140株,以培育壮苗。稻田腾茬后(即中稻或再生稻收割后),立即整地移栽,力争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移栽完毕,使油菜苗到12月底前达到“冬壮”标准,即有9~10片绿叶,开盘直径达30厘米以上,以防止早播造成早花减产和迟播造成生长量不足而减产。据观察,在三江县种植“双低”油菜南油9号,9月中下旬播种的单产可达到200~250千克,而推迟到10月中旬播种的单产在150千克以下。
3. 化控育壮苗防倒伏 化学调控是油菜培育壮苗、控制旺长、防止倒伏的重要手段。“双低”油菜生长势强,特别在三熟制栽培条件下容易形成高脚苗,直接影响油菜的早发。多(烯)效唑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延缓剂,能有效防止高脚苗,修饰株型,提高抗逆能力,从而有助于产量的提高。研究证明,“双低”杂交油菜在3叶1心期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克(或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0克)对水50千克均匀喷洒(不重喷,不漏喷),可使移栽苗素质明显提高,单株绿叶数比对照多30.8%,根颈增粗15.2%,根干重增加15.4%,叶绿素含量高44.1%,最大叶柄长控长率为48.1%,移栽后的分枝数、角果数、角粒数、粒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单产显著提高。特别是暖冬年份可能在年前出现旺长或早薹早花现象的,或追肥过量的田块在越冬及春后可能发生旺长的,可在12月下旬喷施多(烯)效唑,调控植株生长。1月中下旬对长势过旺田块不再施蕾薹肥,而是在薹高10~20厘米时喷施多(烯)效唑抑制旺长防止倒伏。
4. 覆草增温保墒 稻草覆盖具有增温、保墒、增产效应,有利于油菜生长,确保苗齐苗全。据试验,直播油菜施肥播种后,亩用稻草200~350千克(即1亩田的稻草覆盖1~2亩油菜)抖散均匀铺盖(以不见田土为宜),能提早2~3天出苗,且出苗率高,抽薹期提早3天,对增加有效角果数十分有利,且冬至节前叶片浓绿宽大,绿叶数增加0.3叶,根颈增粗0.6厘米,油菜苗素质明显提高,增产4%~10%。
5. 高垄双行稀植 油菜高垄双行稀植栽培,就是于水稻收获后,及早将地翻耕炕垡,在油菜移栽前整地,按80厘米宽开沟起垄,垄高20厘米,同时开好腰沟、围沟。然后,将肥料集中施于栽植穴内,每垄栽两行油菜,小行距25厘米、株距40厘米,折亩栽苗4000株左右。这样可从根本上解决过去常规油菜生产中存在的前期发苗慢,后期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易受渍害,病害较重,高产时容易倒伏等问题。经多年试验示范证明,采用该技术比常规平作密植栽培一般可增产20%左右,多雨年份增产幅度甚至高达30%以上,不仅适宜在水田推广,而且在旱地也有很好的增产效果。
6. 年前重施肥 有关研究表明,三熟制稻田油菜亩产菜籽150千克,需施用纯氮15~20千克,并配施磷、钾肥。其中,年前肥(即在移栽时施用的底肥、栽后施用的提苗肥以及在12月底以前施用的腊肥)应占总施肥量的70%~80%,以促进发棵越冬。据试验,重施底肥(底肥占总施肥量的70%)比重施薹肥(薹肥占总施肥量的70%)的增产5.7%,施足底肥(占总施肥量的50%)比不施底肥(全氮的50%做薹肥)的增产16.7%。
7. 注重施硼肥 甘蓝型油菜对硼敏感,而甘蓝型“双低”油菜对硼更为敏感(硼元素主要影响性器官、花器官的发育)。多年多点试验证明,在缺硼地区种植“双低”油菜施用硼肥一般可增产10%~20%,甚至高达30%以上。但“双低”油菜硼肥的施用应做到底施与喷施(薹肥)相结合,如到开花期才喷施硼肥就起不到防止“花而不实”的作用了,因此,可在亩底施硼肥0.5~1千克的基础上,在薹高3厘米左右时再亩喷施0.2%的硼砂溶液50千克。
(作者联系地址: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农技推广中心 邮编:545500)
1. 推广“双低”优质良种 推广“双低”(低芥酸、低硫葡萄糖苷)良种是提高油菜产量既经济又有效的措施之一。“双低”优质油菜良种分为常规种和杂交种,常规种有中双系列的4个品种:中双4号、中双5号、中双6号和中双7号;杂交种在三江县具有推广价值的有史力丰、南油9号、德油5号、得油16号、早油王(川油18号)、中油杂8号、H165以及黔油系列品种等。一般推广“双低”油菜常规种能增产5%左右,推广“双低”杂交种能增产10%以上。
2. 适当早播,育苗移栽 农谚说:“油菜要丰收,全靠年前发好蔸。”油菜适时早播,可以充分利用秋冬温、光资源,制造养分促进发育,为春后茎秆粗壮、分枝多、角果多、产量高打下基础。应于9月15日左右播种(海拔每升高或降低100米,播期相应推迟或提前2~3天),并做到精播稀留苗,苗床与大田的比例为1∶4~5,每平方米留苗120~140株,以培育壮苗。稻田腾茬后(即中稻或再生稻收割后),立即整地移栽,力争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移栽完毕,使油菜苗到12月底前达到“冬壮”标准,即有9~10片绿叶,开盘直径达30厘米以上,以防止早播造成早花减产和迟播造成生长量不足而减产。据观察,在三江县种植“双低”油菜南油9号,9月中下旬播种的单产可达到200~250千克,而推迟到10月中旬播种的单产在150千克以下。
3. 化控育壮苗防倒伏 化学调控是油菜培育壮苗、控制旺长、防止倒伏的重要手段。“双低”油菜生长势强,特别在三熟制栽培条件下容易形成高脚苗,直接影响油菜的早发。多(烯)效唑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延缓剂,能有效防止高脚苗,修饰株型,提高抗逆能力,从而有助于产量的提高。研究证明,“双低”杂交油菜在3叶1心期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克(或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0克)对水50千克均匀喷洒(不重喷,不漏喷),可使移栽苗素质明显提高,单株绿叶数比对照多30.8%,根颈增粗15.2%,根干重增加15.4%,叶绿素含量高44.1%,最大叶柄长控长率为48.1%,移栽后的分枝数、角果数、角粒数、粒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单产显著提高。特别是暖冬年份可能在年前出现旺长或早薹早花现象的,或追肥过量的田块在越冬及春后可能发生旺长的,可在12月下旬喷施多(烯)效唑,调控植株生长。1月中下旬对长势过旺田块不再施蕾薹肥,而是在薹高10~20厘米时喷施多(烯)效唑抑制旺长防止倒伏。
4. 覆草增温保墒 稻草覆盖具有增温、保墒、增产效应,有利于油菜生长,确保苗齐苗全。据试验,直播油菜施肥播种后,亩用稻草200~350千克(即1亩田的稻草覆盖1~2亩油菜)抖散均匀铺盖(以不见田土为宜),能提早2~3天出苗,且出苗率高,抽薹期提早3天,对增加有效角果数十分有利,且冬至节前叶片浓绿宽大,绿叶数增加0.3叶,根颈增粗0.6厘米,油菜苗素质明显提高,增产4%~10%。
5. 高垄双行稀植 油菜高垄双行稀植栽培,就是于水稻收获后,及早将地翻耕炕垡,在油菜移栽前整地,按80厘米宽开沟起垄,垄高20厘米,同时开好腰沟、围沟。然后,将肥料集中施于栽植穴内,每垄栽两行油菜,小行距25厘米、株距40厘米,折亩栽苗4000株左右。这样可从根本上解决过去常规油菜生产中存在的前期发苗慢,后期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易受渍害,病害较重,高产时容易倒伏等问题。经多年试验示范证明,采用该技术比常规平作密植栽培一般可增产20%左右,多雨年份增产幅度甚至高达30%以上,不仅适宜在水田推广,而且在旱地也有很好的增产效果。
6. 年前重施肥 有关研究表明,三熟制稻田油菜亩产菜籽150千克,需施用纯氮15~20千克,并配施磷、钾肥。其中,年前肥(即在移栽时施用的底肥、栽后施用的提苗肥以及在12月底以前施用的腊肥)应占总施肥量的70%~80%,以促进发棵越冬。据试验,重施底肥(底肥占总施肥量的70%)比重施薹肥(薹肥占总施肥量的70%)的增产5.7%,施足底肥(占总施肥量的50%)比不施底肥(全氮的50%做薹肥)的增产16.7%。
7. 注重施硼肥 甘蓝型油菜对硼敏感,而甘蓝型“双低”油菜对硼更为敏感(硼元素主要影响性器官、花器官的发育)。多年多点试验证明,在缺硼地区种植“双低”油菜施用硼肥一般可增产10%~20%,甚至高达30%以上。但“双低”油菜硼肥的施用应做到底施与喷施(薹肥)相结合,如到开花期才喷施硼肥就起不到防止“花而不实”的作用了,因此,可在亩底施硼肥0.5~1千克的基础上,在薹高3厘米左右时再亩喷施0.2%的硼砂溶液50千克。
(作者联系地址: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农技推广中心 邮编:54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