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在护理工作倦怠作为护理工作压力与护理工作应激的特殊表现形式,对护理工作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重要影响,对护理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等多种指标也有预测作用。因此,需要重视护理工作者职业倦怠的状况,并进一步分析其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等,以较好地解决护理工作者的职业倦怠问题。
关键词:护理;职业倦怠;缓解对策【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148-01
近年工作压力为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工作压力是由人的工作、生活环境要求与个人反应能力不均衡所引发的。[1]护理工作开展就是针对人工作压力所带来的潜在问题进行处理和协调,护理对象既包含正常的工作者,亦涵盖病人、家属等使得护理人员极易产生职业性倦怠。[2]
1职业倦怠理论基础
职业倦怠在国内医学领域亦会称为"职业枯竭",是与工作相关的症状,多发生在和病人、客户、顾客等进行频繁、较高强度接触的职业环境中。"职业倦怠"这概念最早多被形容药物长期滥用出现的症状,如情绪耗竭、动机丧失等。文章笔者主要针对医院护理工作者职业倦怠情况进行研究。2001年一项研究对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和苏格兰五哥国家医院展开,研究发现护理工作者职业倦怠情况严重,约4成的护士对工作不满意,美国医院护士约20%将在不久离职,而年轻的护士则高达33%表态近期辞职 [3]。
2护理工作者职业倦怠产生背景和环境
伴随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身体健康更加注重,进而使得对医疗护理水平要求愈发严格,护士从传统疾病护理提升至满足患者及家属身心要求,且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严重的医患纠纷。医学的进步促进医疗卫生产业的改革,同时改革的深入亦引发卫生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会为护理人员工作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迫使护理人员必须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思路方可应对改革带来的压力,一旦不能很好应对将会产生炎症的"职业倦怠"问题。职业倦怠会对护理人员的身心产生不利的影响,进而影响患者所受到护理的质量,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国内护理人员的紧缺情况非常严峻,与医学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护理人员明显紧缺,源自行业和患者方面的压力使得护理人员身心疲惫,工作、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职业倦怠"成为限制医疗机构护理事业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3护理工作者职业倦怠的表现和原因分析
护理人员每天的工作是与患者及家属打交道,这不仅要求他们具备高潮的医学护理技能,又要拥有极强的沟通交流的交际能力。职业倦怠严重打击护理工作者的热情,失去真心关怀、爱护患者的激情。因此,分析护理工作者职业倦怠复杂原因十分重要。李超平(2003)对218名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研究中,发现42.1%护理人员存在一定程度情绪衰竭,约22%护理人员存在不用程度的情感疏远 [4] 。引起医护人员产生"职业倦怠"原因源于多方面,工作压力、工作量、组织因素等引起护理工作者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压力是护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面对形形色色的病人、家属及不同的疾病,护理工作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给护理人员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但护士面对这种压力无能无力,长而久之就形成了"职业倦怠";工作负荷大是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与国外医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国内护理人员紧缺,不少医院的医护比例不足1:1,远远落后于医学发达国家的1:2,这导致护理人员工作任务重,护理人员不堪负重,使得护理队伍不能维持稳定状态,出现大量的人员流失现象和"职业倦怠"问题;除工作压力、工作负荷大外,组织因素亦会对职业倦怠出现产生影响。研究显示,护理人员出现"职业倦怠"与医院管理存在紧密的联系,医院管理愈人性化和科学化、领导越重视,护理人员工作的压力越小。因此,可通过加强医院领导层与护理人员沟通、关怀作为缓解"职业倦态"的重要策略和方法。
4缓解护理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对策及建议
4.1医院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护理工作者的职业倦怠问题:医院管理部门对护理工作者应加强技能培训,做好后勤保障,为护理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医院领导及护士长应多体谅护士,合理安排上班人员,避免超负荷工作现象的出现;明确任务分配,阐明角色和责任,在评定工作业绩时将员工的优点、贡献、失误、缺点都放在重要位置;在员工职位晋升方面实行公平、公开竞争及民主、综合考评;实行规范化、人性化、细节化管理,提供跟工作相关的训练和信息應更多地接纳护理工作者对工作流程和护理程序的意见,每月将护理工作者聚集在一起倾诉工作、生活中的烦恼,以减轻心理压力,有效降低护理工作者的职业倦怠感[7]。
4.2加强对护理工作者进行专业的心理保健和心理治疗:护理工作者是经过专业医学训练的人,但是盲目的自信同时也成为护理工作职业倦怠预防和治疗的障碍。在一项国外研究者对医护人员的跟踪调查中发现,28%的被调查者有抑郁的表现,但是只有一名医生寻求过抗抑郁治疗。由此可见,对医护人员倦怠的干预是非常不足的,需要转变观念,医生也需要专业的医学干预。为了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医护人员更要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4]。
4.3积极借鉴国内外职业倦怠研究的相关干预措施:随着研究者对职业倦怠情境影响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多,职业倦怠的外部干预也越加受到关注。相对于国外干预理论研究的发展,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只是刚刚起步,大部分是通过证实一些影响因素而间接地证明其有效性,我们需要借鉴国外已经实践证实了的有效防止护理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11:645-649.
[2]王晓春,甘怡群.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5):567-568.
[3]张铁山,李殿富.医务人员工作倦怠-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J].中国医院管理,2004,9:5-7.
[4]李超平,时堪,罗正学,等.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170-172.
[5]骆宏,叶志弘,冯莺.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领域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J].
关键词:护理;职业倦怠;缓解对策【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148-01
近年工作压力为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工作压力是由人的工作、生活环境要求与个人反应能力不均衡所引发的。[1]护理工作开展就是针对人工作压力所带来的潜在问题进行处理和协调,护理对象既包含正常的工作者,亦涵盖病人、家属等使得护理人员极易产生职业性倦怠。[2]
1职业倦怠理论基础
职业倦怠在国内医学领域亦会称为"职业枯竭",是与工作相关的症状,多发生在和病人、客户、顾客等进行频繁、较高强度接触的职业环境中。"职业倦怠"这概念最早多被形容药物长期滥用出现的症状,如情绪耗竭、动机丧失等。文章笔者主要针对医院护理工作者职业倦怠情况进行研究。2001年一项研究对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和苏格兰五哥国家医院展开,研究发现护理工作者职业倦怠情况严重,约4成的护士对工作不满意,美国医院护士约20%将在不久离职,而年轻的护士则高达33%表态近期辞职 [3]。
2护理工作者职业倦怠产生背景和环境
伴随社会平均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身体健康更加注重,进而使得对医疗护理水平要求愈发严格,护士从传统疾病护理提升至满足患者及家属身心要求,且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严重的医患纠纷。医学的进步促进医疗卫生产业的改革,同时改革的深入亦引发卫生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会为护理人员工作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迫使护理人员必须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思路方可应对改革带来的压力,一旦不能很好应对将会产生炎症的"职业倦怠"问题。职业倦怠会对护理人员的身心产生不利的影响,进而影响患者所受到护理的质量,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国内护理人员的紧缺情况非常严峻,与医学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护理人员明显紧缺,源自行业和患者方面的压力使得护理人员身心疲惫,工作、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职业倦怠"成为限制医疗机构护理事业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3护理工作者职业倦怠的表现和原因分析
护理人员每天的工作是与患者及家属打交道,这不仅要求他们具备高潮的医学护理技能,又要拥有极强的沟通交流的交际能力。职业倦怠严重打击护理工作者的热情,失去真心关怀、爱护患者的激情。因此,分析护理工作者职业倦怠复杂原因十分重要。李超平(2003)对218名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研究中,发现42.1%护理人员存在一定程度情绪衰竭,约22%护理人员存在不用程度的情感疏远 [4] 。引起医护人员产生"职业倦怠"原因源于多方面,工作压力、工作量、组织因素等引起护理工作者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压力是护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面对形形色色的病人、家属及不同的疾病,护理工作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给护理人员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但护士面对这种压力无能无力,长而久之就形成了"职业倦怠";工作负荷大是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与国外医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国内护理人员紧缺,不少医院的医护比例不足1:1,远远落后于医学发达国家的1:2,这导致护理人员工作任务重,护理人员不堪负重,使得护理队伍不能维持稳定状态,出现大量的人员流失现象和"职业倦怠"问题;除工作压力、工作负荷大外,组织因素亦会对职业倦怠出现产生影响。研究显示,护理人员出现"职业倦怠"与医院管理存在紧密的联系,医院管理愈人性化和科学化、领导越重视,护理人员工作的压力越小。因此,可通过加强医院领导层与护理人员沟通、关怀作为缓解"职业倦态"的重要策略和方法。
4缓解护理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对策及建议
4.1医院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护理工作者的职业倦怠问题:医院管理部门对护理工作者应加强技能培训,做好后勤保障,为护理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医院领导及护士长应多体谅护士,合理安排上班人员,避免超负荷工作现象的出现;明确任务分配,阐明角色和责任,在评定工作业绩时将员工的优点、贡献、失误、缺点都放在重要位置;在员工职位晋升方面实行公平、公开竞争及民主、综合考评;实行规范化、人性化、细节化管理,提供跟工作相关的训练和信息應更多地接纳护理工作者对工作流程和护理程序的意见,每月将护理工作者聚集在一起倾诉工作、生活中的烦恼,以减轻心理压力,有效降低护理工作者的职业倦怠感[7]。
4.2加强对护理工作者进行专业的心理保健和心理治疗:护理工作者是经过专业医学训练的人,但是盲目的自信同时也成为护理工作职业倦怠预防和治疗的障碍。在一项国外研究者对医护人员的跟踪调查中发现,28%的被调查者有抑郁的表现,但是只有一名医生寻求过抗抑郁治疗。由此可见,对医护人员倦怠的干预是非常不足的,需要转变观念,医生也需要专业的医学干预。为了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医护人员更要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4]。
4.3积极借鉴国内外职业倦怠研究的相关干预措施:随着研究者对职业倦怠情境影响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多,职业倦怠的外部干预也越加受到关注。相对于国外干预理论研究的发展,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只是刚刚起步,大部分是通过证实一些影响因素而间接地证明其有效性,我们需要借鉴国外已经实践证实了的有效防止护理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11:645-649.
[2]王晓春,甘怡群.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5):567-568.
[3]张铁山,李殿富.医务人员工作倦怠-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J].中国医院管理,2004,9:5-7.
[4]李超平,时堪,罗正学,等.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170-172.
[5]骆宏,叶志弘,冯莺.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领域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