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的校园文化,主要表现为校园教育环境的和谐与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其中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给师生带来精神的愉悦、带来工作学习的活力与创造力,更给师生创造了一个浸润文明教养的生活学习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师生健康成长。明确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和谐师生关系的构成基础、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主要途径,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及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要素。
一、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
1.教育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核心
师生教育关系的建立,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教育技能和人格力量,另一方面取决于师生的共同参与和双向交流。良好的师生教育关系不再是教育经验的单向灌输,而是教育活动中师生两个主体的良性互动,能有效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2.心理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桥梁
通常情况下,学生先从感情上接纳教师,才愿意从理性上接受教师所提供的教育。因师生情感的交往和交流而形成的良好心理关系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在创设教学活动融洽展开的心理背景的同时,能大幅提高教学效果。
3.伦理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
学生的道德观念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得的,师生间朝夕相处构成的特殊道德共同体组成了伦理关系的主要内容。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感染力在潜移默化中伴随学生的成长,“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古人对良好师生伦理关系的形象表述。
二、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1.内心的热爱
很多词语,如理解、宽容、民主、平等、信任等都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因为爱是教育的出发点。而现在有部分学生是物质生活上的富翁,精神生活上的乞丐,所以,正像任小艾所说的,你要让你所爱的学生也爱你,这是爱的能力,教师应具有爱的能力。比如说教师应该喜欢学生,只有喜欢才能去爱,才能用心爱。只有你爱的学生反过头来也爱你了,这个教育的奇效才会发生,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因为喜欢某个教师而喜欢他的课,因为爱某个教师而奋发向上。所以能够被学生喜欢和爱也是教师的一种能力。
2.彻底的平等
平等首先源于教师拥有一颗尊重学生的公正之心,不论成绩好坏、家境贫富、长相美丑,如果学生能看到教师一视同仁的态度,自然而然就会获得安全感,产生暖人心脾的温度感,远离孤独与自卑,结伴快乐与自信。平等更源于教师拥有一颗尊重差异的人性之心,学生的独特性就在于他的差异性,所以我们提倡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差异。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使他们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使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而不是拿一把僵硬的尺去衡量个性迥异的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不仅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和心理负担的需要,更是彰显教育的人性化需要。
3.坚实的信任
在师生关系中我们常常听到学生说:我喜欢这个教师,因为教师对我很好;我愿意听这个教师的话,因为教师对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教师对我真关心!比我父母还理解我……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只有感到被信任、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后,才愿意去接受教师的教育。师生彼此间的信任是双方情感共鸣的过程,学生对教师的关心接纳了,才能接纳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我们看到,几乎每个教师对学生的期望都出自良好的愿望,是出于对学生的好心。但是,有时却不能被学生所接受,好心得不到好报,或者说,不同的教师即使对学生有同样的教育要求和愿望,被学生接受的程度也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用信任的目光注视学生成长,用真挚的爱心浇灌学生内心深处的美德。
4.良好的沟通
我们认识到,教师对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与学生沟通,而师生沟通的质量又首先取决于教师对师生关系的理解和理念。首先要学会了解,进入学生的内心,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以他的思考方式来思考他的一切。其次要学会倾听学生,耐心而专注地聆听,不急于对事情下结论,听取学生自己对事情的理解、思考、判断和感悟,鼓励他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发现。另外要学会发现,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潜在能力,不斤斤计较既有的过失,容忍学生表达不同的观点和行为,用帮助和鼓励取代言语和眼神的指责。
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
1.丰富活动
活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助燃剂,师生关系在活动中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要统筹学校的教育活动,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活动的组织水平和活动价值。以凝聚学生在活动中的发展力为目标,重新规划和建立德育的系列活动,更加丰富学校各种德育活动在新时期的内涵价值。整合各种社会资源,邀请各类专家人群到学校进行讲座,做兼任辅导员,与孩子进行零距离的接触。通过与专家、家长、同龄人面对面的交流,将德育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落到实处。讲座可分为学科拓展类、文体兴趣类、生活百科类、励志成才类。学科拓展类有文学欣赏、朗读训练、学科知识介绍、中考作文指导等;文体兴趣类邀请文化艺术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辅导;生活百科类有各种生活知识的介绍,主要借助家长和社区的资源组织讲座;励志成才类为邀请高校的优秀学子前来交流学习经验,组织心理辅导讲座。
2.课堂艺术
课堂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主阵地,学生在校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师生的交流与沟通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实现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在课堂中形成的。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重视一堂课的开端和知识之间的转折与衔接。他们总是精心设计开头,讲究导入的艺术,这样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为一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3.闲暇交往
师生之间除了正式交往外,还存在非正式交往,可称为“闲暇交往”。闲暇交往是课堂交流等师生间正式交往的有效补充,而且由于在闲暇交往中淡化了彼此的角色身份,因此师生间的交往也就比较随便和活跃,有着较多的感情色彩。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与学生的闲暇交往,经常与学生接触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和需求并主动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加学生的各项活动,从而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比如走廊上的宽松交谈,放学后的闲聊,或就某一热门话题的讨论等。
4.方法指导
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乐学好学,努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感、幸福感与成就感;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善学会学,指导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及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持久、终身学习,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只有建立在平等、信任、沟通之上的师生关系才能形成亦师亦友的关心,才能真正走近学生的心灵世界,教育教学才有坚实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基础,也是和谐学校文化的最直接、最本质的体现。
(责任编辑 黄 晓)
一、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
1.教育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核心
师生教育关系的建立,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教育技能和人格力量,另一方面取决于师生的共同参与和双向交流。良好的师生教育关系不再是教育经验的单向灌输,而是教育活动中师生两个主体的良性互动,能有效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2.心理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桥梁
通常情况下,学生先从感情上接纳教师,才愿意从理性上接受教师所提供的教育。因师生情感的交往和交流而形成的良好心理关系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在创设教学活动融洽展开的心理背景的同时,能大幅提高教学效果。
3.伦理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
学生的道德观念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得的,师生间朝夕相处构成的特殊道德共同体组成了伦理关系的主要内容。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感染力在潜移默化中伴随学生的成长,“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古人对良好师生伦理关系的形象表述。
二、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1.内心的热爱
很多词语,如理解、宽容、民主、平等、信任等都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因为爱是教育的出发点。而现在有部分学生是物质生活上的富翁,精神生活上的乞丐,所以,正像任小艾所说的,你要让你所爱的学生也爱你,这是爱的能力,教师应具有爱的能力。比如说教师应该喜欢学生,只有喜欢才能去爱,才能用心爱。只有你爱的学生反过头来也爱你了,这个教育的奇效才会发生,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因为喜欢某个教师而喜欢他的课,因为爱某个教师而奋发向上。所以能够被学生喜欢和爱也是教师的一种能力。
2.彻底的平等
平等首先源于教师拥有一颗尊重学生的公正之心,不论成绩好坏、家境贫富、长相美丑,如果学生能看到教师一视同仁的态度,自然而然就会获得安全感,产生暖人心脾的温度感,远离孤独与自卑,结伴快乐与自信。平等更源于教师拥有一颗尊重差异的人性之心,学生的独特性就在于他的差异性,所以我们提倡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差异。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使他们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使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而不是拿一把僵硬的尺去衡量个性迥异的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不仅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和心理负担的需要,更是彰显教育的人性化需要。
3.坚实的信任
在师生关系中我们常常听到学生说:我喜欢这个教师,因为教师对我很好;我愿意听这个教师的话,因为教师对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教师对我真关心!比我父母还理解我……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只有感到被信任、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后,才愿意去接受教师的教育。师生彼此间的信任是双方情感共鸣的过程,学生对教师的关心接纳了,才能接纳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我们看到,几乎每个教师对学生的期望都出自良好的愿望,是出于对学生的好心。但是,有时却不能被学生所接受,好心得不到好报,或者说,不同的教师即使对学生有同样的教育要求和愿望,被学生接受的程度也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用信任的目光注视学生成长,用真挚的爱心浇灌学生内心深处的美德。
4.良好的沟通
我们认识到,教师对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与学生沟通,而师生沟通的质量又首先取决于教师对师生关系的理解和理念。首先要学会了解,进入学生的内心,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以他的思考方式来思考他的一切。其次要学会倾听学生,耐心而专注地聆听,不急于对事情下结论,听取学生自己对事情的理解、思考、判断和感悟,鼓励他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发现。另外要学会发现,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潜在能力,不斤斤计较既有的过失,容忍学生表达不同的观点和行为,用帮助和鼓励取代言语和眼神的指责。
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
1.丰富活动
活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助燃剂,师生关系在活动中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要统筹学校的教育活动,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活动的组织水平和活动价值。以凝聚学生在活动中的发展力为目标,重新规划和建立德育的系列活动,更加丰富学校各种德育活动在新时期的内涵价值。整合各种社会资源,邀请各类专家人群到学校进行讲座,做兼任辅导员,与孩子进行零距离的接触。通过与专家、家长、同龄人面对面的交流,将德育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落到实处。讲座可分为学科拓展类、文体兴趣类、生活百科类、励志成才类。学科拓展类有文学欣赏、朗读训练、学科知识介绍、中考作文指导等;文体兴趣类邀请文化艺术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辅导;生活百科类有各种生活知识的介绍,主要借助家长和社区的资源组织讲座;励志成才类为邀请高校的优秀学子前来交流学习经验,组织心理辅导讲座。
2.课堂艺术
课堂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主阵地,学生在校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师生的交流与沟通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实现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在课堂中形成的。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重视一堂课的开端和知识之间的转折与衔接。他们总是精心设计开头,讲究导入的艺术,这样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为一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3.闲暇交往
师生之间除了正式交往外,还存在非正式交往,可称为“闲暇交往”。闲暇交往是课堂交流等师生间正式交往的有效补充,而且由于在闲暇交往中淡化了彼此的角色身份,因此师生间的交往也就比较随便和活跃,有着较多的感情色彩。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与学生的闲暇交往,经常与学生接触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和需求并主动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加学生的各项活动,从而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比如走廊上的宽松交谈,放学后的闲聊,或就某一热门话题的讨论等。
4.方法指导
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乐学好学,努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感、幸福感与成就感;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善学会学,指导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及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持久、终身学习,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只有建立在平等、信任、沟通之上的师生关系才能形成亦师亦友的关心,才能真正走近学生的心灵世界,教育教学才有坚实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基础,也是和谐学校文化的最直接、最本质的体现。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