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项目中课题组成员关系的差序格局探析

来源 :新世纪图书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to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研究中国乡村结构时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用以说明中国传统社会不同于西方社会“团体格局”的特点。差序格局的形成受到以下因素影响:血缘、地缘、经济水平、政治地位、知识文化水平。本研究以2005—2010年图情文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别从地缘、业缘和学缘三个方面探讨了研究项目课题组成员中反映出的关系和结构,探究并验证在课题研究中是否存在“差序结构”,并分析这种差序格局对学术研究的影响。
  关键词 学缘关系 社会网络分析 差序格局 地缘关系 业缘关系
  分类号 G250
  Sequence Pattern of the Project Group Membership:Taking th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 Philology Project in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as an Example
  Zhu Chengling, Yuan Xilin
  Abstract Fei Xiaotong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pattern of difference sequence on his study about Chinese rural in 1940s,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group pattern in western society. Pattern of Difference Sequence affected by consanguinity, geography, economic, political status, education level, etc. This study collected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project in Library, Information&Bibiography Class from 2005 to 2010.Using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this study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structures in the project team members from three aspects of geographical relationship, relationship of colleague and consanguinity of scholarships, verified whether there is a structure of difference sequence in academic research and analyzed the impact to academic research.
  Keywords Consanguinity of Scholarship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Pattern of Difference Sequence. Geographical Relationship. Relationship of Colleague.
  费孝通先生在上世纪40年代对中国乡村结构进行实地研究后,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乡土社会具有独特的“差序结构”,并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
  费孝通先生将其定义为:“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1]
  这一概念的提出对研究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结构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因此,自其提出伊始就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并发现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差序格局”在“血缘”和“地缘”关系的基础上,逐渐渗入了“业缘”关系、“拟血缘”关系、“利益”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这也使其所包含的社会关系范围不断扩大[2]。这一理论不仅可以用来分析乡村,还可以用于其他社会群落结构的分析上。
  在进入大科学时代的今天,任何一个科研项目都不可能由一个人完成,项目研究需要团队合作,需要课题组研究成员之间的协同努力。因此,围绕一个研究项目,就生成了一个以学术研究为职责的研究群落,其核心无疑是项目的负责人。将“差序格局”理论引入研究项目中,探析研究项目中课题组成员间关系结构的特征,验证其是否存在“差序结构”,正是本研究所关注、并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1 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对象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金研究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代表了我国人文社科类研究的水平,能否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历来被全国社科界同仁视为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科研水平、科研成果和科研发展实力的重要标志[3]。国家社科基金于1994年开始资助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领域的项目,统计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http://www.npopss-cn.gov.cn,以下称“社科规划办公室”)[4]发布的历年来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立项的情况,截至目前共资助约1 018项图情文类课题,对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文献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高校作为国家教育的滩头阵地,科研和教学两大任务相互依存,这也使其成为最能反映学术群落结构的机构。选择高校图情文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探明这一领域中的研究项目合作群落的结构,及其科研合作规律。
  1.2 研究方法
  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技术应用于科研合作领域,通过研究合著现象来反映科研合作现象,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许多社会网络分析软件也已经出现并被应用,如Ucinet即是一款集成了多种社会网络分析功能的软件。   通过分析合著现象,能够聚合各个作者,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考察其间的疏密关系,甚至可以探究是否形成“派系”。这对发现学术共同体的交流频率、交流特点,以及揭示相关学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需要解释以下几个概念[5]:
  距离:是指社会网络图中连接两个节点间的最短路径的长度,即两个节点间最少连线数,也称为“捷径”。在一个学术网络图中,成员节点间的距离决定了他们之间合作关系的亲疏,并通过“中心度”来反映某一成员在网络中的地位。
  节点的“度”及“中心度”:“度”的定义是社会网络图中某节点的邻接点的个数。网络中的某成员与越多的成员存在直接连线,则表示其在此网络图中具有的影响力越大,就越处于中心位置。在无向网络图中,中心度即是节点的“度”。
  网络的“密度”:密度是由网络中实际存在的连线数比可能存在的连线总数得到的。密度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网络群体结构形态指标,被用来反映网络中各点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通常情况下,网络的规模对网络的密度影响很大。
  1.3 研究路径
  差序格局的形成受以下因素影响:血缘、地缘、经济水平、政治地位、知识文化水平。地缘愈接近就愈易形成差序圈子。而经济水平、政治地位和文化知识的高低是圈子形成最重要的因素,它们象征着权力支配的大小。圈子的形成可能是一种因素的结果,也可能是几种因素的综合。圈子的大小和上述因素的大小强弱成正比。对于一个研究项目而言,其项目所在地区、项目所在单位、项目负责人及参与人等都是一个项目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分析研究项目的这些属性,可以揭示出项目或其成员的地缘、业缘、学缘关系。
  地缘关系,顾名思义,是指以地理位置为纽带,由于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共同生活、活动而交往产生的人际关系。在这一层次上,通过统计项目的分布地区,划分出中心区域和非中心区域,以此反映项目申请人,即项目负责人所属机构的地缘关系,及其对项目申请的影响。
  业缘关系是指在原有血缘和地缘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人们由职业或行业的活动需要而结成的人际关系[6]。它是随着人类社会职业分工而产生一种关系。在机构内部,不同的研究者会有不同的研究方向,而研究方向相近或相同的研究者会走到一起,共同参与到本机构内的各个研究项目中,进而组成一个个针对不同课题的学术团体。因此,以机构为边界来研究其内部的学术网络可以揭示研究者间的业缘关系。
  学缘关系是指一些社会成员在教育和科学研究中由于共同的学习经历而产生的关系,是以师徒、同学与同门师兄弟姐妹等关系为纽带而组建的利益共同体。
  有关学缘关系的研究近年来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研究中关注的热点,国外尤甚。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探讨学缘关系中的“近亲繁殖”对于大学发展的危害;其二,重点分析学缘关系对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特别是职称晋升的影响;第三,探讨防止学缘关系“近亲繁殖”的对策[7]。
  此类研究大多选择大学这一学术机构作为研究对象,从学缘关系及结构对大学的教学与科研的影响这一角度切入;而以研究项目为研究对象,考察学缘关系及其结构对学术研究的影响则较为少见。在此层次上,通过对研究项目中师生合作的数量、疏密关系等的发掘,可以发现以研究项目为中心的学术群落中的学缘关系。本研究拟通过调查分析,实现上述由远及近地呈现出研究项目中学术群落的结构特征。进而探究在科研领域,特别是以研究项目为中心的学术群落中是否存在“差序结构”。
  1.4 数据来源
  对于科研合作研究的数据选择,本研究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样本,收集获取相应的论文成果,以此分析科研合作现象同样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社科规划办公室网站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建设的官方网站,并建有项目数据库,提供立项查询与成果查询两项功能,为学者申请国家社科基金和进行研究提供相关数据。其中立项查询的检索入口包括项目批准号(即项目编号)、项目类别、学科分类、项目名称、立项时间、项目负责人、工作单位、单位类别、所在省区市,以及所属系统等。成果查询的检索入口包括成果名称、成果形式、成果等级、结项时间、结项证书号、出版社、出版时间、作者和获奖情况等。
  由于社科项目成果数据库中并没有收录所有的基金论文,因此需要在中国知网(CNKI)中进行论文数据的采集。项目编号是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唯一标识,以项目编号为入口进行论文检索是一种方便有效的途径。考虑到研究项目的时间通常为2~3年,以及实效性要求,因此本研究所选取的社科基金项目年限设定为2005—2010年,并以国家社科基金图情类项目编号为检索点,通过检索社科规划办公室网站和CNKI两个网站的数据库获得所需数据。具体步骤如下:
  (1)在社科规划办公室网站中通过立项时间和学科分类两个检索途径检索出2005—2010年图情文类项目课题,共385项。选择其中高校申请的课题,共328项,并得到这些课题的立项信息,包括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申请人等信息。
  (2)以高校课题的项目编号为检索词,在CNKI中分别检索各项目成员发表的期刊论文,共得到文献1 124篇。CNKI提供文献书目信息的批量下载服务,可以方便得到检出文献的书目信息,包括题名、作者、关键词、单位等。
  (3)在CNKI的博硕士论文库中,以论文作者为检索词分别检索其作为导师和学生两个角色的博硕士论文,来发现合著关系中的师生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仅对以论文形式作为项目成果的课题进行分析。某些项目的成果是以软件或专著等形式结项,由于涉及版权等其他问题,在CNKI中未做收录。此外,在所有五种成果形式(系列论文、专著、研究报告、软件、其他如专利等)中,以论文集形式作为项目成果的课题数量仅次于研究报告。统计结果显示,2005—2010年间,以论文(集)形式作为项目成果的课题共有154项,占总立项数的40%。一般而言,研究报告、专著中的相当部分内容会先期在论文中报告和体现,因此选择论文作为分析数据的来源,对于本研究而言是较为恰当的。   2 数据结果分析
  2.1 图情文类立项项目的地缘关系
  对各高校立项数进行统计,依立项数降序排列得到立项排名前10的高校,如表1。这10所高校共申请到了108个项目课题,占所有项目课题数的32.9%。依据布拉德福定律,这些高校属于第一个区域,可以看作是图情文类项目研究的核心机构。
  表1 图情文类国家社科基金机构获得立项情况
  注:此统计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办公室发布的项目立项数,包括发表期刊论文与未发表期刊论文的项目。后节中以发表期刊论文的项目数为依据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10所高校所在区域进一步划分,可以发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要集中在几个中心区域。在这些区域中,两湖地区(湖北、湖南)立项数最多,共40项,占总体的37%;其次是京津地区(北京、天津),共31项,占28.7%;之后为沪宁地区(上海、江苏),共20项,占18.5%。其余各地区(广东、河南、辽宁)共17项,占15.7%。由此可以划分出图情文类立项中的3个中心区域,即两湖地区、京津地区和沪宁地区。
  在上述三大中心区域中,尤以两湖和京津地区立项数最多,这两地的立项数超过总项目数的六成以上。
  一般认为,处于学术中心区域的学术群落与处于非中心区域的学术群落相比,其群落规模比较大、学术氛围比较活跃、学者间的交流比较频繁、群落内部成员的合作机会更多,因此更加容易形成规模较大、较为紧密的学术派系。那么,通过对两湖和京津地区的学术关系网络进行分析,应能够大致推测其他地区学术关系的一般特征。
  2.2 机构内部的业缘关系
  据前所述,社会网络分析对合著者的合著关系已经有过一些研究,相关学者在研究这一问题时通常只选择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作者的文献进行分析。但是在项目合作中,成果发表人与项目申请人之间必然具有合作关系。因此,在建立关系矩阵时,本研究将申请人与成果发表人之间的合作关系看作广义的合著关系。由此,在某一项目中就只存在两种关系,即广义的合著关系和微观的师生关系。
  为了对两湖地区和京津地区各高校中可能存在的学术团体进行划分,需要先围绕社科立项项目描述出这两地高校的学术关系网络。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构建“作者矩阵”,矩阵中的数值表示两作者间合著论文数量。然后将“作者矩阵”导入Ucinet软件进行分析。
  由于CNKI中下载的数据是引文格式,其中存在多个作者合著一篇论文的情况,可以用下列函数公式R=(T,A1,A2,A3···An)来表示。其中,T代表某篇论文,A1~An代表该论文的各个作者。
  这种方式无法清晰地反映一篇论文中各作者间的合著关系,也不便于计算机进行处理。因此,为了得到更加清晰的学术关系网络,需要将一个“作者1-作者2-作者3···作者n”这样的多重关系转换成多个“作者X-作者Y”的一对一的关系,用函数公式来表示即为:R=(T,X,Y),据此制成“作者二元关系表”。
  而后通过“作者二元关系表”制作“作者矩阵”。
  第三步,将各高校的“作者矩阵”导入Ucinet软件,利用其可视化功能分别得到两湖地区和京津地区六所高校的学术关系网络图。图1即为武汉大学在国家社科项目中的学术关系网络。其中,节点A1~A200代表200位作者,连线的粗细代表节点作者间合著论文的数量多少。
  分析武汉大学的学术关系网络,可以发现,其网络中除了A133一个孤立点外,存在10个大小不一、相互绝缘的研究团体,其彼此间没有连线连接,这样就各自形成了10个具有一定边界的“圈子”,即圈子甲—癸。这些圈子的内部成员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连线连接,可以看作存在一定的联系;而不同圈子之间的成员则相互绝缘,即表示在科研项目上并没有合作关系。
  在上文中介绍过节点的“度”和中心度的概念。此时即可以通过计算各节点的“度”来找到学术网络中的中心成员。
  计算武汉大学学术网络中的各成员节点的度并予以排序,其中靠前的成员即为其学术网络中的中心成员,如表2所示。围绕这些中心成员,参与研究项目的成员会形成一个个“圈子”。
  表2 度排名前14位的成员
  图1反映出研究项目的课题组成员大多是以项目负责人为中心相互联系。但也存在一些非项目负责人的“度”值较高的情况,如A114、A96、A93等人。分析这些成员在整个学术网络中的位置可以发现,他们与项目负责人都有直接连线,并且相对其他成员其连线更粗,说明其联系程度更加密切。由此可认为,这些高“度”值非项目负责人与项目负责人共同组成了圈子的中心。
  比较圈子甲~癸的中心及所有成员规模,“度”值排在前14位的成员全在“圈子—甲”中;同时比较其他7个圈子的中心及成员规模可以发现,圈子的中心成员越多,中心势力越大,围绕这些中心形成的圈子规模也较大,这也正符合上述对“差序格局”的描述。
  “差序格局”理论的另一核心观点是“同心圆”结构,即每位学者都以“己”为中心,象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并不象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象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形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同心圆[1]。而这些不同中心的同心圆相互交叠,又共同形成了整个学术网络。
  针对这一特征,分析以A3为中心的学术团体,即图1中的圈子—甲,共有135个节点。运用Ucinet软件计算各圈的网络密度,其中只包含第一圈波纹时的网络密度为0.255,随着波纹的不断扩大,网络密度也在不断减小,当包含所有成员节点时的网络密度降低到0.063。可见,随着波纹向外扩大,成员间关系的强弱程度由中心向远端逐渐削减。
  从A3这一节点出发,沿图中连线向外推衍,首先会到达第一圈“波纹”,包括A114、A93、A33、A96、A82等34名成员,其大约占图中节点总数的三分之一。第一圈波纹由距离A3最近的节点形成,他们与中心具有最紧密的联系。   沿着这些成员的继续向外推衍,又会到达第二圈“波纹”,这一圈上的成员与中心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是通过第一圈上的成员与中心产生间接联系,如A40、A124、A146、A21、A90等33名成员。其与第一圈成员个数相当,但是由于其与中心距离更远,因此其网络密度更小,所以其与中心的联系程度变得更弱了。依此类推,可以绘制出以A3为圆心的一个个成员节点的“同心圆”,直至将图中所有节点都包含进去。
  至此可以认为,在图情文类社科基金研究项目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序结构”,利用“差序格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上述科研合作现象。
  2.3 项目内部的学缘关系
  差序格局是针对中国传统社会提出的,根据上节的分析,这一格局在现代社会的研究项目中依然存在。上文曾述,差序格局是受地缘、业缘等因素的影响。那么,学缘关系是否也是造成这种“差序”的一个原因呢?
  为了探究这一问题,本研究在上节建立的以A3为中心的学术网络图基础上,对各圈“波纹”上成员中存在的师生关系进行揭示,目的是分析这一层面上的学缘关系对差序结构是否产生影响。相对于同学、同门等其他关系而言,师生关系比较容易发现和界定,本文界定师生关系的来源主要通过学位论文。
  以A3为中心的学术网络中所有成员中存在的师生关系情况是:共存在13对师生关系,涉及23名成员,他们共合著了25篇文献;其中导师共有10名,学生13名。图2为师生合著关系网络,其中实线代表合著关系,箭头代表师生关系(老师指向学生),虚线代表无合著的师生。
  图2 以A3为中心的学术网络中的师生合著关系
  虽然这些师生关系同所有成员间的关系相比,其所占比例并不太大,人数仅占11.5%,文献数仅占13.02%。但是在依据各个项目中心成员划分出的“同心圆”内,所有存在师生关系的成员全都处于第一圈“波纹”上,即项目中的核心位置。
  同样,统计两湖和京津地区六所高校的师生合著情况,可得表3。分析发现,除华中师范大学的师生合著论文比例到达57.01%外,其他5所高校的合著比例并不高,说明师生关系对学术研究的贡献尚属有限。但是,无一例外地是这些学生都处于以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导师为中心的学术“同心圆”的第一圈“波纹”上,处于项目的核心位置。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这种紧密关系使得学生更有机会参与研究项目的核心部分。这也是研究项目中师生关系的一种突出特征。
  表3 两湖和京津地区图情文类社科基金项目
  师生合著情况
  3 结果讨论
  从上文的分析不难看出,学术圈中也表现出较强的“关系意识”和“差序结构”。在图情文类社科项目中,获得项目机构的地缘关系表现出一定的差序结构,即以两湖、京津、沪宁地区为中心,立项数由远及近地向外递减。而在项目合作中,学者间的业缘和学缘关系也表现出一定差序结构。学者并非选择最符合课题研究需要和知识结构以及研究能力互补的学术同行作为合作者,而是更多从自身出发,依靠自身的人力资本,围绕研究课题建构学术研究网络。
  首先是学生或老师占据网络的中心区域,然后是同学、校友成为网络的中间区域,而网络的外围则由同事、同行等组成。这一形成的学缘关系在后续的研究合作过程中,加深了彼此间的紧密联系,从而使这一学缘关系网络不断扩大和更新,甚至形成派系。
  这种“差序结构”的学术关系网络对项目研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地缘关系方面,学术中心区域通常是学术泰斗和知名学者的集中地,拥有深厚的学术传统和底蕴;而且研究设备等其他资源也较为丰富。因此,研究项目集中于这些区域可以充分发挥学术中心区域的学科优势,使项目投入得到更大的产出。但同时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项目的集中分布对其他非中心地区的学术发展造成壁垒;此外,项目过于集中也有可能造成学术中心地区的研究者产生因依赖家底而锐意进取不足的现象。
  对于机构及研究团队而言,有利的一面是,作为研究项目负责人的导师可以高效率地管理研究团队,培养得力助手;而作为课题组研究成员的学生也由此可以参与课题的核心部分,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获得科研所需的仪器设备,提升研究能力,获得研究经验。这些都使得“导师——学生”之间的合作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还具有凝聚情感的功能。
  然而,创新是学术的必然要求,以“关系”为导向的学术合作容易导致学术思维的“同质”,来源于同一导师,同一学术派系的弟子,其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方法,难免一脉相承,不易产生不同学术思想的碰撞火花,也不太可能对导师的观点提出质疑,从而实现真正的学术创新和超越。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研究仅选取了部分高校在图情文类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对其中的科研合作结构及其存在的“差序结构”进行了个案研究,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显得单薄;此外,在数据采集方面由于局限于CNKI,因此在数据样本的获取方面也可能存在遗漏和偏差,因而本研究的结果仅能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科研项目中的科研合作规律及其合作关系,更深入的研究有待后续跟进。
其他文献
摘 要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有利于带动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地区发展了有利于促进地区的安定和谐与民族团结。论文结合云南省各民族自治州内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情况,利用SWOT分析法对民族自治州内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会和挑战进行分析,根据SWOT分析结果讨论民族地州内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对策。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SWOT分析  分类
期刊
摘 要 论文调查了“985”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及所提供的具体服务类型,发现“985”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信息服务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但从整体上看,在微信平台的基本建设、提供服务的内容和质量等方面尚有不足之处,而各馆微信平台的建设程度也参差不齐。对高校图书馆加强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提出了三点建议:加强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管理、拓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加大微信平台的宣传力度。  
期刊
摘 要 论文利用高校图书馆网站以及相关文献,对国内“985”高校移动图书馆的建立时间、服务模式、服务内容以及版权申明等进行统计。基于统计结果分析国内“985”高校移动图书馆的发展特点,根据目前信息技术发展动态,提出高校移动图书馆创新服务发展的看法。  关键词 移动图书馆 移动服务 无线通讯协议 客户端服务 移动学习社区 基于位置的服务  分类号 G252  Analysis of the Dome
期刊
摘 要 论文以湖南图书馆开展科研管理工作的实例为切入点,探讨公共图书馆开展科研管理工作的支撑点,指出公共图书馆开展科研管理工作的策略有:机构建设、制度建设、项目建设和人才建设。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科研管理 人才建设 学术研究 湖南图书馆  分类号 G251  Study o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of the Public Libraries:
期刊
摘 要 作者在2013年度有关好书榜和畅销书榜单的基础上,主导师生遴选出了36种优选图书,作为2014—2015阅读年度的校园推广读物。论文介绍了书目的来由,分析了该书目的基本内涵,并提出了依据本书目如何进行校园读物推广的基本建议。  关键词 好书榜 校园读物推广 推荐书目 阅读年度  分类号 G252.1  Elegant Books Last forever, Reading Enriches
期刊
摘 要 论文在对2013年度各大好书榜单做统一归纳、整理的基础上,总结年度好书榜单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并探讨好书榜单在全民阅读活动进程中的未来图景。  关键词 好书榜单 推荐书目 全民阅读推广  分类号 G252.1  Review of Top Ten Books in 2013  Nie Lingrui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collecting and inve
期刊
摘 要 论文总结了全媒体时代图书馆用户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娱乐性特点,发掘了感验营销对图书馆推广的意义,并从感官满意策略、情感满意策略、娱乐满意策略、行动满意策略和文化满意策略等方面对感验营销在图书馆推广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分析、归纳。  关键词 感验营销 图书馆营销 全媒体 图书馆用户 用户满意  分类号 G252.1  Empathic Marketing:Marketing Trend of t
期刊
摘 要 真人图书馆在国内的发展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专门而系统地研究国内外真人图书馆案例的文献并不多。论文首先对真人图书馆在国内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并采用案例研究法和访谈法,以上海交通大学“鲜悦living library”真人图书馆活动为例,分别从活动缘起、运作模式、活动效果及发展规划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地分析。在对案例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高校图书馆真人图书馆活动的启示。  关键词 真
期刊
11月7日至9日,2013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举办。本届年会由文化部主办,文化部公共文化司、文化产业司、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共同承办,是我国图书馆界最高层次、最大规模的行业盛会,汇集国内外图书馆领域的从业人员、管理者、专家学者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参会总人数超过3 000人。  7日上午,年会开幕式在上海浦
期刊
摘 要 论文总结了苏州图书馆历年来开展读者活动的情况,着重介绍了苏州图书馆读者活动的品牌化和品牌化的读者活动;通过对一个具体案例:“秀书秀自己”——青少年阅读视频大赛策划开展过程的介绍和分析,强调了活动创新的重要性。  关键词 读者活动 阅读推广 全民阅读  分类号 G252  The Branding and Innovation:Key Points in the Library Reade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