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我国,控股股东侵犯中小股东权益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是资本多数决原则导致的必然结果。基于我国《公司法》和《证券法》对此方面的规定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本文参考各国公司法的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公司法》实施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讨论并建议《公司法》在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方面应当建立的相关制度。
[关键词] 中小股东 公司法 权益保护 独立董事
在公司制度不断发生变革、公司组织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公司大股东凭借其控股地位压制中小股东,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现象时常发生,尤其是在上市的股份制公司中表现更为突出,因此为提高作为股市基础的中小股东的投资信心,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应加强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完善。为此必须仔细分析公司制度中中小股东权益受侵害的现状,并对我国立法之不足做相关论述,进而提出改变这种弊端的对策。
一、研究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
1.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小股东作为我国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作为公司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我国证券市场与经济的发展。只有能够真正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市场,才能给投资者以信心和安全感,才能推动我国公司制度的发展,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
2.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是保护弱势群体的法治价值取向的要求。中小股东在我国现代公司制度中处于一种弱势群体的地位,因为我国实行资本多数决原则,势必导致控股股东权益的不断膨胀,致使中小股东成为大股东的附庸,大股东操纵公司,侵害它们的权益,这与我国的法治精神是相违背的,所以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已成为我国保护弱势群体法制价值的必然要求。
3.加强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是我国公司制度不断发展的要求和时代需求。我国第一部《公司法》确立十年以来,随着公司组织的迅速发展,新的公司组织形式的不断涌现和组织结构的复杂化,旧的公司法制度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特别是在《公司法》纵深发展之后才暴露凸显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问题,更应引起立法者的重视。
4.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必要条件。有效的公司治理才能保证公司盈利目标和社会责任的实现。现在的公司治理结构实质上关注的是一切利益相关者与股东之间,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一种利益协调与平衡。为了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成为必要。
二、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立法现状
因为我国证券市场建立的时间比较短,所以相关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方面的措施还不够完善,在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999年3月29日在中国证监会和经贸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应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规定。
2.2002年1月9日在中国证监会和经贸委联合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规定了上市公司在股东选举过程中,应充分反映中小股东的意见,股东大会在董事选举中应积极推行累积投票制度。并对采取累积投票制度的条件做了规定。
3.我国《公司法》第57—63条及第118、123、128条等规定了不得担任董事、监事、经理的情形及董事、监事、经理的义务和责任。《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29—39条及第88条、第59—68条也规定了董事、监事、经理的忠实善管义务,中小股东可以援引这些条款以保护自己和公司的权益免受侵害。
4.《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范意见》还对涉及关联交易的股东大会中股东表决排除权、股东大会的召集请求权、股东的知情权、质询权和提案权在相关条款做了规定,也体现了对中小股东的一种保护。对于股东大会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侵犯股东权益的,股东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我国中小股东权益受侵害的现状
在我国,上市公司绝大部分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有股东占控股地位,形成了“一股独大”的现象。大股东凭借其优势地位,通过各种手段掠夺小股东,侵害小股东的权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的资产。大股东往往凭借其在公司持股的优势地位,利用利益转移、分红掠夺、利润操纵和欺骗圈钱等手段来侵占公司资产,损害中小股东的权益。
2.不公平的关联交易。此种情形多发生在母公司与子公司或兄弟公司之间,交易大多数是以转移支付、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暗箱操作实施利润的转移和操控,来逃避中小股东和其他监管部门的监督,这样不但侵害了中小股东的知情权,更严重损害了它的收益。
3.间接持股。在我国,单一股东直接或间接持股总量超过5%,但未加披露的实例屡见不鲜,这种情况显然对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是极其不利的。
4.一致行动。一致行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协议(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达成一致,通过其中任何一个人取得对公司的投票权,以达到或者巩固控制公司目的的行为。对此我国尚未有明文条款加以约束,但这并不代表我国不存在大股东采取“一致行动”的方式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行为。所以我国应在此方面以立法的方式予以完善,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不受侵害。
四、加强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措施
1.完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股东代表诉讼权利,是在公司董事、监事、经理执行职务,不法损害公司利益时,如果公司怠于追究上述董事、监事、经理的责任,符合一定条件的股东能代表公司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要建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首先要有基本的立法保障,还要对股东代表的资格做出一定的限制,这样才能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免受大股东的侵害。
2.规范关联交易。为规范关联交易行为,应加强评估机构和审计机构在关联交易中的评估监督作用。首先,由评估公司对关联交易中的实物进行作价评估,以防止高买低卖转移资金的现象发生。其次,由审计机构在此过程中对公司的财务会计报表等进行有效监督。另外,在法律上增设大股东因关联交易而损害公司和其他中小股东利益的救济规定。
3.完善监事会制度。为了保障中小股东的利益,首先应增加中小股东在监事会所占人数的比例,以形成一种权力制衡机制。其次,还要完善监事会的职权,使监事会的权利更具体化,无论是在财务会计监督审查方面,聘请会计师、审计师的自由权方面,还是对董事、经理的监督职权方面。并赋予其在特殊情况下有召集股东大会的权利。
4.加强信息披露制度。为使中小股东更全面的了解公司的各项信息,我国应对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进一步修改与完善。首先,公司的信息披露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应该更加明确,即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公开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其次,要不断完善报告制度,在过去的报告中很少能达到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再次,应明确违反信息披露制度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5.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制度最早源于美国,在西方国家极其盛行,是一项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重要公司制度,其作用和影响正在不断的扩大。但是在我国,独立董事常受大股东的控制并不能真正的独立,而且在我国的《公司法》中也没有与独立董事有关的规定,因此我们应在《公司法》修改时加入相关条款,使独立董事制度立法明确化,以确实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
6.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为确保公司经营者谋求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对于经营者应给予适当的激励和约束。对于通过合法途径为公司创造显著效益的经营者,应给予时适当激励,使其能在公司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创造更大的效益。对于经营者通过自己的职权侵害公司和其他股东权益的应给予制裁,以起到相应的警戒作用,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
7.股东质询制度。股东适时地行使质询权,可以获得公司更多的信息,有助于其在股东大会上作出正确合理的表决,这对预防资本多数决之滥用有重要意义。
8.其他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措施。有条件时设立中小股东的权益保障中心和保障基金;明确大股东和董事对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忠诚义务和善管义务,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和财务会计制度,建立股东民事索赔机制。另外还应加强对中小股东的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使投资者具备一定的金融、证券、管理和法律知识,以保护自己的权益免受侵害。
五、结语
可见,我国目前无论是现实状况还是立法状况,在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方面都还相当薄弱。所以我们应当基于我国的现实情况,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和立法经验,积极加强中小企业保护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姚以林:《MBO,如何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J].《中国律师》,2004年6期
[2]顾肖荣胡均:《论对公司中小股东保护的救济》[J].《政治与法律》,2004年6期
[3]吴越:《企业集团与少数股东保护研究》[J].《河北法学》,2003年6期
[4]程功陆佳:《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与<公司法>的完善》,载于《财经科学》2002年增刊
[5]马贤明魏刚:《寻找小股东的权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P73
[6]刘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1月,P251
[关键词] 中小股东 公司法 权益保护 独立董事
在公司制度不断发生变革、公司组织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公司大股东凭借其控股地位压制中小股东,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现象时常发生,尤其是在上市的股份制公司中表现更为突出,因此为提高作为股市基础的中小股东的投资信心,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应加强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完善。为此必须仔细分析公司制度中中小股东权益受侵害的现状,并对我国立法之不足做相关论述,进而提出改变这种弊端的对策。
一、研究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
1.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小股东作为我国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作为公司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我国证券市场与经济的发展。只有能够真正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市场,才能给投资者以信心和安全感,才能推动我国公司制度的发展,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
2.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是保护弱势群体的法治价值取向的要求。中小股东在我国现代公司制度中处于一种弱势群体的地位,因为我国实行资本多数决原则,势必导致控股股东权益的不断膨胀,致使中小股东成为大股东的附庸,大股东操纵公司,侵害它们的权益,这与我国的法治精神是相违背的,所以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已成为我国保护弱势群体法制价值的必然要求。
3.加强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是我国公司制度不断发展的要求和时代需求。我国第一部《公司法》确立十年以来,随着公司组织的迅速发展,新的公司组织形式的不断涌现和组织结构的复杂化,旧的公司法制度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特别是在《公司法》纵深发展之后才暴露凸显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问题,更应引起立法者的重视。
4.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必要条件。有效的公司治理才能保证公司盈利目标和社会责任的实现。现在的公司治理结构实质上关注的是一切利益相关者与股东之间,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一种利益协调与平衡。为了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成为必要。
二、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立法现状
因为我国证券市场建立的时间比较短,所以相关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方面的措施还不够完善,在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999年3月29日在中国证监会和经贸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应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规定。
2.2002年1月9日在中国证监会和经贸委联合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规定了上市公司在股东选举过程中,应充分反映中小股东的意见,股东大会在董事选举中应积极推行累积投票制度。并对采取累积投票制度的条件做了规定。
3.我国《公司法》第57—63条及第118、123、128条等规定了不得担任董事、监事、经理的情形及董事、监事、经理的义务和责任。《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29—39条及第88条、第59—68条也规定了董事、监事、经理的忠实善管义务,中小股东可以援引这些条款以保护自己和公司的权益免受侵害。
4.《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范意见》还对涉及关联交易的股东大会中股东表决排除权、股东大会的召集请求权、股东的知情权、质询权和提案权在相关条款做了规定,也体现了对中小股东的一种保护。对于股东大会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侵犯股东权益的,股东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我国中小股东权益受侵害的现状
在我国,上市公司绝大部分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有股东占控股地位,形成了“一股独大”的现象。大股东凭借其优势地位,通过各种手段掠夺小股东,侵害小股东的权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的资产。大股东往往凭借其在公司持股的优势地位,利用利益转移、分红掠夺、利润操纵和欺骗圈钱等手段来侵占公司资产,损害中小股东的权益。
2.不公平的关联交易。此种情形多发生在母公司与子公司或兄弟公司之间,交易大多数是以转移支付、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暗箱操作实施利润的转移和操控,来逃避中小股东和其他监管部门的监督,这样不但侵害了中小股东的知情权,更严重损害了它的收益。
3.间接持股。在我国,单一股东直接或间接持股总量超过5%,但未加披露的实例屡见不鲜,这种情况显然对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是极其不利的。
4.一致行动。一致行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以协议(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达成一致,通过其中任何一个人取得对公司的投票权,以达到或者巩固控制公司目的的行为。对此我国尚未有明文条款加以约束,但这并不代表我国不存在大股东采取“一致行动”的方式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行为。所以我国应在此方面以立法的方式予以完善,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不受侵害。
四、加强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措施
1.完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股东代表诉讼权利,是在公司董事、监事、经理执行职务,不法损害公司利益时,如果公司怠于追究上述董事、监事、经理的责任,符合一定条件的股东能代表公司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权利。要建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首先要有基本的立法保障,还要对股东代表的资格做出一定的限制,这样才能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免受大股东的侵害。
2.规范关联交易。为规范关联交易行为,应加强评估机构和审计机构在关联交易中的评估监督作用。首先,由评估公司对关联交易中的实物进行作价评估,以防止高买低卖转移资金的现象发生。其次,由审计机构在此过程中对公司的财务会计报表等进行有效监督。另外,在法律上增设大股东因关联交易而损害公司和其他中小股东利益的救济规定。
3.完善监事会制度。为了保障中小股东的利益,首先应增加中小股东在监事会所占人数的比例,以形成一种权力制衡机制。其次,还要完善监事会的职权,使监事会的权利更具体化,无论是在财务会计监督审查方面,聘请会计师、审计师的自由权方面,还是对董事、经理的监督职权方面。并赋予其在特殊情况下有召集股东大会的权利。
4.加强信息披露制度。为使中小股东更全面的了解公司的各项信息,我国应对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进一步修改与完善。首先,公司的信息披露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应该更加明确,即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公开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其次,要不断完善报告制度,在过去的报告中很少能达到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再次,应明确违反信息披露制度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5.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制度最早源于美国,在西方国家极其盛行,是一项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重要公司制度,其作用和影响正在不断的扩大。但是在我国,独立董事常受大股东的控制并不能真正的独立,而且在我国的《公司法》中也没有与独立董事有关的规定,因此我们应在《公司法》修改时加入相关条款,使独立董事制度立法明确化,以确实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
6.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为确保公司经营者谋求公司利益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对于经营者应给予适当的激励和约束。对于通过合法途径为公司创造显著效益的经营者,应给予时适当激励,使其能在公司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创造更大的效益。对于经营者通过自己的职权侵害公司和其他股东权益的应给予制裁,以起到相应的警戒作用,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
7.股东质询制度。股东适时地行使质询权,可以获得公司更多的信息,有助于其在股东大会上作出正确合理的表决,这对预防资本多数决之滥用有重要意义。
8.其他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措施。有条件时设立中小股东的权益保障中心和保障基金;明确大股东和董事对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忠诚义务和善管义务,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和财务会计制度,建立股东民事索赔机制。另外还应加强对中小股东的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使投资者具备一定的金融、证券、管理和法律知识,以保护自己的权益免受侵害。
五、结语
可见,我国目前无论是现实状况还是立法状况,在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方面都还相当薄弱。所以我们应当基于我国的现实情况,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和立法经验,积极加强中小企业保护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姚以林:《MBO,如何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J].《中国律师》,2004年6期
[2]顾肖荣胡均:《论对公司中小股东保护的救济》[J].《政治与法律》,2004年6期
[3]吴越:《企业集团与少数股东保护研究》[J].《河北法学》,2003年6期
[4]程功陆佳:《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与<公司法>的完善》,载于《财经科学》2002年增刊
[5]马贤明魏刚:《寻找小股东的权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P73
[6]刘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1月,P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