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及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近几年来,国家和地方引导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在此背景下,广西高校越南语本科教学也面临转型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主要对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广西越南语本科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越南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广西高校实际,提出广西高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越南语专业本科教学应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制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创新实习实践方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越南语专业人才。
关键词:转型发展 越南语本科教学 机遇与挑战 广西
广西与越南毗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得广西成为全国开设越南语本科专业学校较多,招生学校相对稳定,在校生数量较多的地区。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增多,质量要求提高,2015年10月国家教育部等三部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转型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配套措施,这些开设越南语本科专业的院校面临转型发展问题。
一、广西越南语本科专业教学转型的基本现状
根据本课题调研获息,目前广西开设越南语本科专业的院校有8所,根据地域划分,其中南宁市5所,桂林市1 所,百色市1所,崇左市1所,除广西大学为211大学外,其它均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或独立学院。2015年以来,广西招收越南语本科专业的高校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修改人才培养的定位。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实践教学学分课时。创新课程设置,增加创新课程。优化师资结构,培养双师型人才。更新更换教材,加强校本教材的编写与使用。
(一)广西高校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应用型定位
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学院把越南语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扎实的越南语语言文化基本理论和一定的科学文化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越南语听、说、读、写、交流与沟通能力、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的应用翻译能力,能够在外事、外经贸、文化、教育、旅游等部門从事越南语翻译、教学、管理方面工作,具有国家情怀、国际视野、社会担当、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实践教学学分课时
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广西民族大学是国内第一家与越南合作办学的学校,1993年,率先与越南河内外语师范大学进行合作办学,实行了“3+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国内学习3年,到越南高校学习与实践1年)。近来来各学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三)完善课程设置,增加创新课程
广西越南语本科专业招生院校在课程设置上着重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重点培养学生对各种知识的运用能力。改革主要课程的教学内容,继续加强课程群建设,由单一课程逐步建设成为系列课程群。广西外国语学院根据特定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设置的柔性专业模块课程,设置了3个相对完整而又成系列的模块课程,每个模块设置4-5门课程。学生依据个人兴趣和发展需要选定其中一个模块进行学习提高,体现因材施教、分流培养。
(四)优化师资结构,培养双师型人才
广西外国语学院越南语专业师资队伍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充实,现已基本形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教授、副高职称教师领衔,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实力较为雄厚的师资队伍。目前,越南语教研室共有教师11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人,占教师人数的18%;副高级职称教师2人,占教师人数的18%;讲师6人,占教师人数的55%;外教1人,占教师人数的9%。教师中1人具有博士学历,占教师人数的9%;8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占教师人数的73%;从年龄结构看, 30岁至40岁教师9人,占82%;50岁至60岁3人,占27%;60岁以上1人,占9%。专业教师队伍中,所有教师均具有较深厚的越南语语言文化专业背景,且都有在越南学习或工作的经历,部分教师还具有法律、管理、经贸、历史等其他专业知识背景。
(五)更新更换教材,加强校本教材的编写与使用
教材是学生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师备课、实施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的重要凭据,教材质量影响到教学效果。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教师为了评职称、评奖等多重视科研,而对教材的研究与编写重视不足。与英语、日语、泰国等学科不同,越南语开设的院校比较少,相应的教材也较少。在编写教材时,较佳的方式是商务专业教师、旅游管理教师与越南语教师相互配合,共同编写中越双语商贸教材和中越双语旅游教材,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越旅游、贸易无论是交易规则还是产品营销、宣传方式有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在编写教材过程中,应增加新的交易规则,以及跨境电商的专业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二、广西应用型高校越南语本科专业教学转型面临的挑战
2015年以来,广西招收越南语本科专业的高校在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转型的过程中,存在双师型人才缺乏,实践教学条件有限,应用型专业与课程建设不完善,应用型教学质量管理机制滞后,应用型教学质量评估标准体系不明确的问题,高校这些问题的存在,使越南语本科专业教学转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而制约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双师型人才占比较低,是越南语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主要障碍
双师型教师是应用型越南语本科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广西越南语本科专业教学的迫切需要。双师型教师是既要求具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已具备企业、行业工作实践能力。然而目前,高校多数教师从学校毕业到学校就业,实践经验缺乏,尽管老师们在课堂上举现实案例,但是由于未能亲身经历,所以讲解深度不足,尤其是商贸谈判知识和纠纷解决等复杂问题,导致学生到工作岗位后,发现所学的知识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一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明确企业挂职教师的待遇,另一方面要分批次地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培养双师型教师除了要教师们到企业挂职的“走出去”策略;部分高校还采取“请进来”措施,如通过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以企业为培养基地,老师带领学生到企业见习一个月或者三个月等方式,采取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双师型教师不足问题。 (二)实践教学条件有限,影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
广西越南语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亟待完善,实验教学指导队伍建人员缺少,部分新建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也不完善,学校对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规律认识需进一步深化,需要加深产教融合。推动试点高校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不断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完善,案例式、项目式教学更为普遍,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发展,校企合作更加深入。
(三)应用型教学质量管理机制滞后,制约教学水平的提升
教学质量管理关系到教师质量,目前,多数学校采取教学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综合的方式对教学进行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然而,如此的评价管理机制由于缺乏监督机制,往往流于形式,未能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对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及学生评价的监督和检查,每一个月反馈评价结果,对每一项进行详细评价,有助于教师发现自身不足及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广西越南语本科专业教学转型的建议
(一)构建有利于越南语本科专业特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式
在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各个高校应构建有利于越南语本科专业特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式。当前广西外国语学院、百色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等本科院校均开设越南语专业,这些高校在发展越南专业过程中,如何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专业是许多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广西本科院校开设的越南语课程大同小异,因此,一些地方院校由于未能突出自身优势,培养的学生竞争力不足,这制约到地方高校越南语专业的发展。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广西各个高校应该立足于自身资源优势。
(二)越南语本科教学加强与企业合作,构建产教融合发展长效机制
在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校企合作是高校重要的培养方式,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越贸易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扩大,大量的深圳、重庆、广西等地企业越南投资,中国因为良好的投资环境也吸引越南企业到国内投资,这些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转型发展背景下,高校以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为导向,校企合作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在我国许多高校中,也已经有校企合作培养基地,企业订单班等校企合作方式。然而,对于越南语教育来说,目前的校企合作有的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合作。有的高校尽管开展了较为深入地合作,学生也到企业实习,但是往往专业不对口,技能培训与语言培训分开。有的高校与高校进行多年的较为深入地,但是合作效果不显著。针对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未来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应不断优化校企合作方式,构建产教融合发展长效机制,明确实习课时、课程和质量监督,与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听取企业意见,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深度、有效地与企业合作,培养出企业需要、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越南语人才。
课题来源: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7JGA347,项目名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越南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曾瑞莲,刘志强,广西越南语专业发展之现状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5(11)
[2].石宝洁.越南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J].广东外贸大学学报,2007(5).
关键词:转型发展 越南语本科教学 机遇与挑战 广西
广西与越南毗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得广西成为全国开设越南语本科专业学校较多,招生学校相对稳定,在校生数量较多的地区。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增多,质量要求提高,2015年10月国家教育部等三部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转型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配套措施,这些开设越南语本科专业的院校面临转型发展问题。
一、广西越南语本科专业教学转型的基本现状
根据本课题调研获息,目前广西开设越南语本科专业的院校有8所,根据地域划分,其中南宁市5所,桂林市1 所,百色市1所,崇左市1所,除广西大学为211大学外,其它均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或独立学院。2015年以来,广西招收越南语本科专业的高校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修改人才培养的定位。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实践教学学分课时。创新课程设置,增加创新课程。优化师资结构,培养双师型人才。更新更换教材,加强校本教材的编写与使用。
(一)广西高校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应用型定位
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学院把越南语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扎实的越南语语言文化基本理论和一定的科学文化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越南语听、说、读、写、交流与沟通能力、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的应用翻译能力,能够在外事、外经贸、文化、教育、旅游等部門从事越南语翻译、教学、管理方面工作,具有国家情怀、国际视野、社会担当、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实践教学学分课时
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广西民族大学是国内第一家与越南合作办学的学校,1993年,率先与越南河内外语师范大学进行合作办学,实行了“3+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国内学习3年,到越南高校学习与实践1年)。近来来各学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三)完善课程设置,增加创新课程
广西越南语本科专业招生院校在课程设置上着重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重点培养学生对各种知识的运用能力。改革主要课程的教学内容,继续加强课程群建设,由单一课程逐步建设成为系列课程群。广西外国语学院根据特定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设置的柔性专业模块课程,设置了3个相对完整而又成系列的模块课程,每个模块设置4-5门课程。学生依据个人兴趣和发展需要选定其中一个模块进行学习提高,体现因材施教、分流培养。
(四)优化师资结构,培养双师型人才
广西外国语学院越南语专业师资队伍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充实,现已基本形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教授、副高职称教师领衔,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实力较为雄厚的师资队伍。目前,越南语教研室共有教师11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人,占教师人数的18%;副高级职称教师2人,占教师人数的18%;讲师6人,占教师人数的55%;外教1人,占教师人数的9%。教师中1人具有博士学历,占教师人数的9%;8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占教师人数的73%;从年龄结构看, 30岁至40岁教师9人,占82%;50岁至60岁3人,占27%;60岁以上1人,占9%。专业教师队伍中,所有教师均具有较深厚的越南语语言文化专业背景,且都有在越南学习或工作的经历,部分教师还具有法律、管理、经贸、历史等其他专业知识背景。
(五)更新更换教材,加强校本教材的编写与使用
教材是学生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师备课、实施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的重要凭据,教材质量影响到教学效果。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教师为了评职称、评奖等多重视科研,而对教材的研究与编写重视不足。与英语、日语、泰国等学科不同,越南语开设的院校比较少,相应的教材也较少。在编写教材时,较佳的方式是商务专业教师、旅游管理教师与越南语教师相互配合,共同编写中越双语商贸教材和中越双语旅游教材,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教学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越旅游、贸易无论是交易规则还是产品营销、宣传方式有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在编写教材过程中,应增加新的交易规则,以及跨境电商的专业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二、广西应用型高校越南语本科专业教学转型面临的挑战
2015年以来,广西招收越南语本科专业的高校在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转型的过程中,存在双师型人才缺乏,实践教学条件有限,应用型专业与课程建设不完善,应用型教学质量管理机制滞后,应用型教学质量评估标准体系不明确的问题,高校这些问题的存在,使越南语本科专业教学转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而制约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一)双师型人才占比较低,是越南语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主要障碍
双师型教师是应用型越南语本科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广西越南语本科专业教学的迫切需要。双师型教师是既要求具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已具备企业、行业工作实践能力。然而目前,高校多数教师从学校毕业到学校就业,实践经验缺乏,尽管老师们在课堂上举现实案例,但是由于未能亲身经历,所以讲解深度不足,尤其是商贸谈判知识和纠纷解决等复杂问题,导致学生到工作岗位后,发现所学的知识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一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明确企业挂职教师的待遇,另一方面要分批次地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培养双师型教师除了要教师们到企业挂职的“走出去”策略;部分高校还采取“请进来”措施,如通过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以企业为培养基地,老师带领学生到企业见习一个月或者三个月等方式,采取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双师型教师不足问题。 (二)实践教学条件有限,影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
广西越南语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亟待完善,实验教学指导队伍建人员缺少,部分新建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也不完善,学校对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规律认识需进一步深化,需要加深产教融合。推动试点高校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不断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完善,案例式、项目式教学更为普遍,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发展,校企合作更加深入。
(三)应用型教学质量管理机制滞后,制约教学水平的提升
教学质量管理关系到教师质量,目前,多数学校采取教学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综合的方式对教学进行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然而,如此的评价管理机制由于缺乏监督机制,往往流于形式,未能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对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及学生评价的监督和检查,每一个月反馈评价结果,对每一项进行详细评价,有助于教师发现自身不足及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广西越南语本科专业教学转型的建议
(一)构建有利于越南语本科专业特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式
在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各个高校应构建有利于越南语本科专业特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式。当前广西外国语学院、百色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等本科院校均开设越南语专业,这些高校在发展越南专业过程中,如何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专业是许多高校需要思考的问题。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广西本科院校开设的越南语课程大同小异,因此,一些地方院校由于未能突出自身优势,培养的学生竞争力不足,这制约到地方高校越南语专业的发展。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广西各个高校应该立足于自身资源优势。
(二)越南语本科教学加强与企业合作,构建产教融合发展长效机制
在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校企合作是高校重要的培养方式,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越贸易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扩大,大量的深圳、重庆、广西等地企业越南投资,中国因为良好的投资环境也吸引越南企业到国内投资,这些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转型发展背景下,高校以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为导向,校企合作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在我国许多高校中,也已经有校企合作培养基地,企业订单班等校企合作方式。然而,对于越南语教育来说,目前的校企合作有的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合作。有的高校尽管开展了较为深入地合作,学生也到企业实习,但是往往专业不对口,技能培训与语言培训分开。有的高校与高校进行多年的较为深入地,但是合作效果不显著。针对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未来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应不断优化校企合作方式,构建产教融合发展长效机制,明确实习课时、课程和质量监督,与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听取企业意见,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深度、有效地与企业合作,培养出企业需要、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越南语人才。
课题来源: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7JGA347,项目名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越南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曾瑞莲,刘志强,广西越南语专业发展之现状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5(11)
[2].石宝洁.越南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J].广东外贸大学学报,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