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类固醇致接触性过敏研究进展

来源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ony2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质类固醇广泛用于治疗皮肤病,导致接触性皮炎亦日益增多.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各种类之间可发生交叉反应,其机制和规律正在进一步研究中.如何有效地应用斑贴试验等诊断手段已引起广泛重视.对国外近几年来对皮质类固醇致接触性过敏研究新进展做一概述.
其他文献
系统性硬皮病的发病机制不明,治疗困难.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具有深度识别能力,可获得高反差、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二维图像,利用三维重建显示样本各部分的空间关系.利用激
自然杀伤T细胞是一种通过分泌一些可溶性细胞因子来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平衡的免疫细胞,具有特殊的免疫功能,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文中就自然杀伤T细胞
一氧化氮作为一种重要的信使和效应分子,参与了恶性黑素瘤发生、发展、转移等过程。目前的研究表明一氧化氮合酶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活性均有所上调,其合成的一氧化氮在不同
了解白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在隐球菌感染过程中的变化和作用,以及影响上述因子分泌的菌体成分或其他因素,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宿主抗隐球菌免疫反应机制以
核因子-кB是一个分布广泛的转录因子,可通过调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粘附分子等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细胞生长及凋亡等生理和(或)病理过程.
人疱疹病毒8型,又称为Kaposi肉瘤相关疱疹病毒,现已明确为一种DNA病毒,参与Kaposi肉瘤的发病机制,其病毒基因引发的细胞增殖,细胞因子的促生长作用及病毒对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均有助于Kaposi肉瘤的发生和发展.但目前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赵超先,1946年7月生,江苏苏州人,南京晓庄学院物理系教授。1969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物理系。1982年9月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声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1年9月
齐多夫定是治疗HIV的主要药物.该药除具有抗HIV作用外,对治疗HIV感染相关的银屑病及非HIV感染相关的银屑病也有一定疗效.概述了齐多夫定在银屑病方面的应用及可能的机制、疗效、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