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后,由各侵略军派人联合成立了一个“都统衙门”,维护社会治安。1901年9月,清廷与各国签订《辛丑条约》,以丧权辱国与巨额赔款,保全政权。但各国并无将“都统衙门”交还的意愿。清廷任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承担起谈判重任。经多方谈判,最后达成在天津周围20里以内不能驻扎中国军队的条件下,袁世凯仅带300名侍卫亲兵,于1902年8月进入天津接收政权。
天津虽然收回,但城内有各国租界,在周围黄村、廊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滦州、昌黎、山海关等地还有各国驻军。在整个直隶( 今河北省) 地区,中国只能行使有限主权。在这样的背景下,1903年,营口
( 今辽宁省营口市)突发鼠疫, 与其有密切来往的天津北塘港也出现疫情。
近代西方各国已形成了较成熟的卫生检疫制度。在“都统衙门” 管治天津时,曾在城内设卫生局, 实行公共卫生管理,这是中国城市首次设立卫生局,在1902年已移交给天津当局。看到瘟疫流行,各国军队担心殃及自己,他们怀疑中国方面是否有能力进行防疫,法国提督雷福禄、德国提督裴策先后照会中方,要求派本国军医来主持防疫。
好在这时袁世凯手下有一支西医队伍。20多年前,直隶总督李鸿章批准并资助英国伦敦教会医师马
根济(1876—1935年)在天津建立“医学馆”,培养了三届学生,成为第一批中国自主培养的西医。其中佼佼者有首届的林联辉,第二届的屈永秋、徐清华等。1893 年,李鸿章正式开办我国首个官办西医学校,即北洋医学堂,林联辉为总办,但他不幸于1900年病逝。1902年,随袁世凯到天津的是屈永秋。
屈永秋,生于1862年,原籍广东番禺,后到香港读书,1881年考入医学馆,毕业后任北洋海军军医,经历了甲午战争,后回北洋医学堂任职。他在林联辉逝世后接任北洋医学堂总办。袁世凯从“ 都统衙门”接收回卫生局后,改名为天津卫生总局,屈永秋兼任总办。屈永秋主持在全市设三个卫生分局,先后出台《卫生办法》
《清洁办法》《时症医院办法》等,并雇佣中外巡捕80名,夫役200名,有效管理全城公共卫生事务。面对1903年的瘟疫,袁世凯决定“收回事权”,迅速让屈永秋“参酌西人防疫之法,厘订章程”,拟定《天津防疫章程》《大沽查船验疫章程》,对各国“示以章程,婉切驳阻”,表示中方已经有效开展防疫,毋须各国派人参与。
在屈永秋的带领下,天津全市开设4个传染病患者收容所,各卫生分局积极清扫街道、桥梁及沟渠,派出巡丁把守大沽海口码头和北塘、新河等车站,“查防所有车船,均不准载患者私往他
处”,对发现瘟疫的房屋、车船进行消毒, 病死者入葬时,“掘坑至七尺深,铺用白灰,再行掩埋”,严格执行防疫法, 有阳奉阴违者,必定“查出重究”。
天津的防疫措施相当成功。“数月之后,疫气渐息,全活( 救活)众多,津郡亦未流行。”袁世凯说,经此一役,“各国军队及领事各官,咸知中国于防疫一端,办理不遗余力,始终无可藉口, 遂亦枝节全消”,成功挽回了防疫主权。
今人常说伍连德主持防治东北鼠疫(1910—1911年),是我国首次应用西医防疫,且由于东北涉及日本和俄国势力,关系到主权问题,更令人瞩目。其实,1903年屈永秋主持的天津防疫,是时间更早、同样关乎主权的涉外防疫,中国官方首次应用西医防疫,同样值得后人铭记。在屈永秋的有力措施下,这次瘟疫很快被扑灭,所以影响不大。
1909年,京师大学堂拟筹办医科大学,屈永秋被荐任医科大学监督。鑒于他对防疫事业的贡献, 1912年,法国政府授予他骑士团勋章中的第三等司令勋章。民国后他任大总统府医官、陆军医监。1953 年,屈永秋在北京病逝。
天津虽然收回,但城内有各国租界,在周围黄村、廊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滦州、昌黎、山海关等地还有各国驻军。在整个直隶( 今河北省) 地区,中国只能行使有限主权。在这样的背景下,1903年,营口
( 今辽宁省营口市)突发鼠疫, 与其有密切来往的天津北塘港也出现疫情。
近代西方各国已形成了较成熟的卫生检疫制度。在“都统衙门” 管治天津时,曾在城内设卫生局, 实行公共卫生管理,这是中国城市首次设立卫生局,在1902年已移交给天津当局。看到瘟疫流行,各国军队担心殃及自己,他们怀疑中国方面是否有能力进行防疫,法国提督雷福禄、德国提督裴策先后照会中方,要求派本国军医来主持防疫。
好在这时袁世凯手下有一支西医队伍。20多年前,直隶总督李鸿章批准并资助英国伦敦教会医师马
根济(1876—1935年)在天津建立“医学馆”,培养了三届学生,成为第一批中国自主培养的西医。其中佼佼者有首届的林联辉,第二届的屈永秋、徐清华等。1893 年,李鸿章正式开办我国首个官办西医学校,即北洋医学堂,林联辉为总办,但他不幸于1900年病逝。1902年,随袁世凯到天津的是屈永秋。
屈永秋,生于1862年,原籍广东番禺,后到香港读书,1881年考入医学馆,毕业后任北洋海军军医,经历了甲午战争,后回北洋医学堂任职。他在林联辉逝世后接任北洋医学堂总办。袁世凯从“ 都统衙门”接收回卫生局后,改名为天津卫生总局,屈永秋兼任总办。屈永秋主持在全市设三个卫生分局,先后出台《卫生办法》
《清洁办法》《时症医院办法》等,并雇佣中外巡捕80名,夫役200名,有效管理全城公共卫生事务。面对1903年的瘟疫,袁世凯决定“收回事权”,迅速让屈永秋“参酌西人防疫之法,厘订章程”,拟定《天津防疫章程》《大沽查船验疫章程》,对各国“示以章程,婉切驳阻”,表示中方已经有效开展防疫,毋须各国派人参与。
在屈永秋的带领下,天津全市开设4个传染病患者收容所,各卫生分局积极清扫街道、桥梁及沟渠,派出巡丁把守大沽海口码头和北塘、新河等车站,“查防所有车船,均不准载患者私往他
处”,对发现瘟疫的房屋、车船进行消毒, 病死者入葬时,“掘坑至七尺深,铺用白灰,再行掩埋”,严格执行防疫法, 有阳奉阴违者,必定“查出重究”。
天津的防疫措施相当成功。“数月之后,疫气渐息,全活( 救活)众多,津郡亦未流行。”袁世凯说,经此一役,“各国军队及领事各官,咸知中国于防疫一端,办理不遗余力,始终无可藉口, 遂亦枝节全消”,成功挽回了防疫主权。
今人常说伍连德主持防治东北鼠疫(1910—1911年),是我国首次应用西医防疫,且由于东北涉及日本和俄国势力,关系到主权问题,更令人瞩目。其实,1903年屈永秋主持的天津防疫,是时间更早、同样关乎主权的涉外防疫,中国官方首次应用西医防疫,同样值得后人铭记。在屈永秋的有力措施下,这次瘟疫很快被扑灭,所以影响不大。
1909年,京师大学堂拟筹办医科大学,屈永秋被荐任医科大学监督。鑒于他对防疫事业的贡献, 1912年,法国政府授予他骑士团勋章中的第三等司令勋章。民国后他任大总统府医官、陆军医监。1953 年,屈永秋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