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不同的新聞现场,面对千变万化的拍摄对象,总会有拍摄感人的艺术作品的激情。当摄影者确定了要表现的主题后,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安排和处理摄影画面的构图。每个摄影者都知道构图是多么重要、多么关键。因为在很大的程度上构图决定着作品是否能实现作者的构思,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情感。
构图(Composition)是造型艺术的术语,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也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要求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与物的关系和位置,把各个部分的形象组成、结合、配置,最后成为艺术的整体。构图概念的内涵包括:艺术形象在空间位置和大小的确定、自身各部分与主体形象以及陪体形象之间的组合关系及分隔形式以及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和美感。摄影构图从美术的构图转化而来,指把要表现的客观对象有机地安排在一幅摄影画面中,使其产生一定的艺术形式,摄影者通过它把自己的意图和观念表达出来。
新闻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
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讲究的主要是: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
1.关于均衡与对称
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其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均衡指布局上的等量不等形的平衡、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均衡与对称本是相互冲突的两个概念,但两者在构图中对于视觉却有着相同的力量——稳定,可以说,画面的稳定感是摄影构图的第一要素。稳定感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念,画面稳定与否,不仅对整体结构有影响,还与观众的欣赏心理紧密地联系着。大量被摄静态物体(包括部分动态对象)在新闻摄影中表现出的稳定感可以给人以宁静、安全的感觉,而不稳定的画面无论是从视觉上还是心理上,都会带给人不安、痛苦的心理暗示。画面里各个局部的配置、色调的明暗、色彩的饱和度都应给人以稳定和完整的感觉,不能轻重失衡,也不要机械地对称。对称给人庄重严肃、安稳平静的感觉,但容易显得呆板而缺乏动感。均衡富有变化而生动活泼,因而均衡的形式用得更多,另外,在摄影构图中讲究“品”字形和三七律。品字形构图和三七律构图的方式就是人们常说黄金构图法,也叫做永衡的三角构图法,它们都是相对均衡而言。“品”字形构图是在画面上同时出现三个物体的时候按照品字的结构方式安排物体位置,把它们等距离放在不同的线上,形成稳定的美感,比如自然中的大山、人类奇迹金字塔,都是由三角形构成;“三七律”构图是画面的比例按照三七分配,将画面的上下左右各平分为三等份,它们的四条等份分割线相交成四个点,这四个点都分别是安排作品趣味中心的最佳位置。当一个物体位于趣味点上时,就能获得动势,有着生动的表现,在中国画中这种三七开构图的布局被称为是最佳的构图布局比例关系。
2.关于对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包豪斯的构图理论就基于对比这一原则。摄影构图中不同因素之间都存在对比、主次、对立、突破的状态,对比是强有力的表现手段,它可以突出主题,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造成不同的节奏感,能更好地为作品主题、内容服务。构图中的对比可以通过多方面来表现,如形状的对比有大与小、长与短、高与低、粗和细,视觉效果上形状的差异会产生了一种夸张的感觉;又如色彩的对比,明度、饱和度、色相的对比,都可加强色彩视觉的冲击。在构图时对比必须和均衡相结合,达到既有变化又统一协调的效果,否则就会显得过于突兀不自然,限制作品美感的表达。
3.关于视点
视点是透视学中的术语,也称灭点,绘画中把画家观察物体时所处的位置叫做视点。在摄影中视点是指镜头观察被摄体的角度和距离。日常生活中,我们观察物体时常是三种角度:等高的是平视,较高的是仰视,较低的是俯视。拍摄时角度的选择体现在照片画面上就是地平线之高低和被摄对象平面结构的变化,可以确定拍摄方位在垂直线上的高度,以适应塑造主体形象和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水平视点拍摄可以形成庄严、肃穆、平稳的构图效果,但同时平稳的线条、对称的结构往往易使作品平淡,因缺乏透视感而显得呆板,也很难表现物体的立体感,这时可以从观者的逆反心理去重新认识物体的正、侧、背面,拍摄时尽量避开正面的视点,而从背后取景,力求全新的视觉印象。仰视拍摄通常能产生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构图,仰视拍摄时景物本身向上汇聚的线条会产生更为强烈的冲击力,构成图案效果,并通过变形和夸张获得异常鲜明的视党效果。仰视的画面本身就有了积极向上的昂扬情绪,是抒发情感、写意情怀的极佳选择,相反,寻找一个较高的视点俯视拍摄,能创造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尤其是拍摄景物时,俯视构图能使景物得以充分的展现,表现地面的延伸线,明确各种景物的地理位置,使画面构图的空间深度得到最大限度的铺展。
新闻摄影构图中的形式因素——明暗与线条
1.明暗。视觉艺术中的“明暗”是指视觉艺术作品中一个部分或局部的形象与另一部分或局部的形象因明度上的差异而形成的一种关系或效果。明暗在摄影艺术中不仅具有模仿和表现功能同时还是摄影构图的基本要素之一。首先控制画面中的明暗关系可以引导观者的视觉产生特别的观图效果,以突出主体或主题来传达意义。第二是运用明暗在人的视觉感受上有不同重量这一特性,用不同明暗程度创造出处于平衡状态的画面构图。最后,作品的明暗可以创造富有简化特征的形状以增强作品的构图形式。黑与白作为明暗的两个极端在视觉艺术中的运用极富象征意味,强烈的明暗对比给人一种冲突、不安的感受;而反差较小的明暗配置可以造成一种亲近、柔和、相融的气氛。暗调令人感到忧伤、抑郁、寂静、神秘,暗到极点则让人感受到虚无,常用来表现庄重、恐怖、极端的主题;明调给人轻松、明快、消融、光明之感,多用于表现快乐、宁静、积极的主题,而介于暗调与明调之间的中间色调是最富有变化、运用最为广泛的色调。丰富多变的中间色调更适合表现人们生活与活动的环境,从视觉上更容易引起观者的共鸣。
画面明暗对比处理有多种形式:一是为暗的背景衬托明亮的主体——各种形式对突出主体物很有效果,是常被采用的一种形式。例如艺术大师杰利·尤斯曼经典摄影作品《手和房屋前的人体》,以深暗的背景把明亮的手、房屋、人物衬托出来,效果单纯、集中、强烈;二是为明亮的背景(或环境)衬托较暗的主体——明亮的背景,使画面爽朗,主体物也非常突出。托马斯1967年的作品《超越视觉》就是采用这种明暗处理方式,加强视觉冲击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线条。线条是构图中另一重要的形式因素。英国摄影家克里斯·瑟曼将线条称为构图辅助物,他说:“每当我能把这些线条纳入一幅照片的画面中时,我就会兴奋起来,因为我感到很有可能获得一个有趣的图案。”线条的特征之一就是描绘客观对象的形状,但线条除了具有丰富的表现性特征外同时还能引起人们许多象征性联想,这与它在画面构图中的地位很大的关系,这样的线条有时并不是眼睛直观看到的,它隐藏在某个形体的内部,一般是作品中某个形体的“中轴线”或是主导整个作品的结构线。结构线可以分割、均衡画面,表现结构、轮廓,也可以达到引导观众视线集中到作品主题中心去的目的,它本身也具有自己的表现力和美感。
大师爱德华·韦斯顿说过,好的构图就是观看事物的最好方式。研究新闻摄影构图的实质有助于我们从丰富多彩的新闻现场中选择出典型的生活素材,并赋予它以鲜明的造型形式创作出具有深刻思想内容与完美形式的摄影艺术作品。培养摄影构图意识,将新闻场景和摄影元素慢慢沉淀在大脑内存中,最终变成属于自己的可以随时调用的习惯思维,遇到实际新闻拍摄现场时便能形成得心应手的构图。
|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编校:王 姣
构图(Composition)是造型艺术的术语,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也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要求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与物的关系和位置,把各个部分的形象组成、结合、配置,最后成为艺术的整体。构图概念的内涵包括:艺术形象在空间位置和大小的确定、自身各部分与主体形象以及陪体形象之间的组合关系及分隔形式以及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和美感。摄影构图从美术的构图转化而来,指把要表现的客观对象有机地安排在一幅摄影画面中,使其产生一定的艺术形式,摄影者通过它把自己的意图和观念表达出来。
新闻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
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讲究的主要是: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
1.关于均衡与对称
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其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均衡指布局上的等量不等形的平衡、对称指图形或物体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均衡与对称本是相互冲突的两个概念,但两者在构图中对于视觉却有着相同的力量——稳定,可以说,画面的稳定感是摄影构图的第一要素。稳定感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念,画面稳定与否,不仅对整体结构有影响,还与观众的欣赏心理紧密地联系着。大量被摄静态物体(包括部分动态对象)在新闻摄影中表现出的稳定感可以给人以宁静、安全的感觉,而不稳定的画面无论是从视觉上还是心理上,都会带给人不安、痛苦的心理暗示。画面里各个局部的配置、色调的明暗、色彩的饱和度都应给人以稳定和完整的感觉,不能轻重失衡,也不要机械地对称。对称给人庄重严肃、安稳平静的感觉,但容易显得呆板而缺乏动感。均衡富有变化而生动活泼,因而均衡的形式用得更多,另外,在摄影构图中讲究“品”字形和三七律。品字形构图和三七律构图的方式就是人们常说黄金构图法,也叫做永衡的三角构图法,它们都是相对均衡而言。“品”字形构图是在画面上同时出现三个物体的时候按照品字的结构方式安排物体位置,把它们等距离放在不同的线上,形成稳定的美感,比如自然中的大山、人类奇迹金字塔,都是由三角形构成;“三七律”构图是画面的比例按照三七分配,将画面的上下左右各平分为三等份,它们的四条等份分割线相交成四个点,这四个点都分别是安排作品趣味中心的最佳位置。当一个物体位于趣味点上时,就能获得动势,有着生动的表现,在中国画中这种三七开构图的布局被称为是最佳的构图布局比例关系。
2.关于对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包豪斯的构图理论就基于对比这一原则。摄影构图中不同因素之间都存在对比、主次、对立、突破的状态,对比是强有力的表现手段,它可以突出主题,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造成不同的节奏感,能更好地为作品主题、内容服务。构图中的对比可以通过多方面来表现,如形状的对比有大与小、长与短、高与低、粗和细,视觉效果上形状的差异会产生了一种夸张的感觉;又如色彩的对比,明度、饱和度、色相的对比,都可加强色彩视觉的冲击。在构图时对比必须和均衡相结合,达到既有变化又统一协调的效果,否则就会显得过于突兀不自然,限制作品美感的表达。
3.关于视点
视点是透视学中的术语,也称灭点,绘画中把画家观察物体时所处的位置叫做视点。在摄影中视点是指镜头观察被摄体的角度和距离。日常生活中,我们观察物体时常是三种角度:等高的是平视,较高的是仰视,较低的是俯视。拍摄时角度的选择体现在照片画面上就是地平线之高低和被摄对象平面结构的变化,可以确定拍摄方位在垂直线上的高度,以适应塑造主体形象和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水平视点拍摄可以形成庄严、肃穆、平稳的构图效果,但同时平稳的线条、对称的结构往往易使作品平淡,因缺乏透视感而显得呆板,也很难表现物体的立体感,这时可以从观者的逆反心理去重新认识物体的正、侧、背面,拍摄时尽量避开正面的视点,而从背后取景,力求全新的视觉印象。仰视拍摄通常能产生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构图,仰视拍摄时景物本身向上汇聚的线条会产生更为强烈的冲击力,构成图案效果,并通过变形和夸张获得异常鲜明的视党效果。仰视的画面本身就有了积极向上的昂扬情绪,是抒发情感、写意情怀的极佳选择,相反,寻找一个较高的视点俯视拍摄,能创造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尤其是拍摄景物时,俯视构图能使景物得以充分的展现,表现地面的延伸线,明确各种景物的地理位置,使画面构图的空间深度得到最大限度的铺展。
新闻摄影构图中的形式因素——明暗与线条
1.明暗。视觉艺术中的“明暗”是指视觉艺术作品中一个部分或局部的形象与另一部分或局部的形象因明度上的差异而形成的一种关系或效果。明暗在摄影艺术中不仅具有模仿和表现功能同时还是摄影构图的基本要素之一。首先控制画面中的明暗关系可以引导观者的视觉产生特别的观图效果,以突出主体或主题来传达意义。第二是运用明暗在人的视觉感受上有不同重量这一特性,用不同明暗程度创造出处于平衡状态的画面构图。最后,作品的明暗可以创造富有简化特征的形状以增强作品的构图形式。黑与白作为明暗的两个极端在视觉艺术中的运用极富象征意味,强烈的明暗对比给人一种冲突、不安的感受;而反差较小的明暗配置可以造成一种亲近、柔和、相融的气氛。暗调令人感到忧伤、抑郁、寂静、神秘,暗到极点则让人感受到虚无,常用来表现庄重、恐怖、极端的主题;明调给人轻松、明快、消融、光明之感,多用于表现快乐、宁静、积极的主题,而介于暗调与明调之间的中间色调是最富有变化、运用最为广泛的色调。丰富多变的中间色调更适合表现人们生活与活动的环境,从视觉上更容易引起观者的共鸣。
画面明暗对比处理有多种形式:一是为暗的背景衬托明亮的主体——各种形式对突出主体物很有效果,是常被采用的一种形式。例如艺术大师杰利·尤斯曼经典摄影作品《手和房屋前的人体》,以深暗的背景把明亮的手、房屋、人物衬托出来,效果单纯、集中、强烈;二是为明亮的背景(或环境)衬托较暗的主体——明亮的背景,使画面爽朗,主体物也非常突出。托马斯1967年的作品《超越视觉》就是采用这种明暗处理方式,加强视觉冲击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线条。线条是构图中另一重要的形式因素。英国摄影家克里斯·瑟曼将线条称为构图辅助物,他说:“每当我能把这些线条纳入一幅照片的画面中时,我就会兴奋起来,因为我感到很有可能获得一个有趣的图案。”线条的特征之一就是描绘客观对象的形状,但线条除了具有丰富的表现性特征外同时还能引起人们许多象征性联想,这与它在画面构图中的地位很大的关系,这样的线条有时并不是眼睛直观看到的,它隐藏在某个形体的内部,一般是作品中某个形体的“中轴线”或是主导整个作品的结构线。结构线可以分割、均衡画面,表现结构、轮廓,也可以达到引导观众视线集中到作品主题中心去的目的,它本身也具有自己的表现力和美感。
大师爱德华·韦斯顿说过,好的构图就是观看事物的最好方式。研究新闻摄影构图的实质有助于我们从丰富多彩的新闻现场中选择出典型的生活素材,并赋予它以鲜明的造型形式创作出具有深刻思想内容与完美形式的摄影艺术作品。培养摄影构图意识,将新闻场景和摄影元素慢慢沉淀在大脑内存中,最终变成属于自己的可以随时调用的习惯思维,遇到实际新闻拍摄现场时便能形成得心应手的构图。
|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编校:王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