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阶段是孩子性格、行为可塑性最强的阶段,也是幼儿形成良好品格的重要阶段。在该时期需要重视德育教育工作,将之融入幼儿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中,让幼儿在该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孩子的成长、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结合新时期下幼儿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对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给出德育教育策略,望为幼儿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德育;不足;对策
一、幼儿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是孩子形成优秀品德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年龄越小可塑性就越强,在该时期开展品德教育,对孩子的日后成长有重要影响。然而我国的学前教育在诸多领域相较而言仍比较薄弱,更重视的是对传统知识的灌输。而我国幼儿教育理论的起步相对较晚,在幼儿品德教育工作中仍然有很多不足,联系到当下越来越多的儿童问题,可以看出在幼儿品德教育中如何全面准确认识到品德教育的价值,并且将之与幼儿教育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全民素质教育的当下,幼儿品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不仅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于整个社会的建设都有着长远的影响。
二、幼儿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教育理念落后
在幼儿德育教育中,一些老师并没有品德教育的理念,没有将新时期下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到幼儿教育中。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很多老师所传授的内容都是非常常规的内容,如带着孩子做游戏,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讲解知识,但是却没有将品德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全过程。这主要是因为教师的理念较为落后,在幼儿德育教育中也缺乏相应的案例作为支持。
(二)缺乏联合教育支持
在幼儿德育教育中,需要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联合,也就是所谓的家园共育,这样可以更好地整合幼儿园资源和家庭教育资源,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合力。但是由于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脱节,使得幼儿品德教育受阻。在幼儿园中老师会认为一些基本的品德应当是在家庭教育中传授的,因此就没有重视幼儿的德育工作;家长也会认为孩子成长与发展的责任都在幼儿园,也没有重视幼儿日常的品德教育。老师和家长双方在教育内容上的不沟通,也会使得教育过程脱节,对幼儿品德的养成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三、实施有效幼儿德育策略
(一)培养幼儿自信心
在幼儿教育中,需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合适的环境来培养其自信心。比如适时地开展主题活动,通过亲子活动、海报制作、主题墙展示等让孩子逐渐认知自我,在大胆表現自己的同时能够达到其自身满意的效果,并且在一次次的活动中逐渐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在开展集体活动时,为幼儿构建一个相互协作的平台,如开展团队任务让孩子通过相互帮助、相互尊重,进而提升自己的团队能力。在幼儿园中幼儿也应当学会服务他人,并且逐渐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在开展艺术活动中,通过艺术创造来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自信心等,并且从中挖掘幼儿良好的品德。这种润物无声的品德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品德。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在幼儿教育中重点将幼儿的情感、社会能力培养渗透到各个活动中,进而引导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教育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才能够形成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一日生活来为孩子形成积极的影响。这个阶段的孩子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性格和行为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可以重点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能够用自己良好的言行来树立一个榜样,并且积极借用幼儿园中一些有利因素或者是偶然事件等来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只有教师把握其中的深刻内涵,才能够将自身塑造成幼儿良好的行为榜样。
(三)家校共育促进幼儿成长
学校与家庭需要做好新时期下的家校共育工作,通过二者形成合力来为孩子的成长、发展构建良好的平台。幼儿的品德形成过程中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都会使幼儿的行为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联合家长,共同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环境。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应当重视幼儿的品德培养工作,言行举止都要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教师与家长也应当进行充分的交流。教师要了解家庭教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这样才可以为家长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也可构建与家长之间交流的平台如微信群,这样才能够通过家校联手,共同助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要积极参与到家校互动中来,通过老师和家长双方合作,形成教育合力,进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家长要积极与老师沟通,构建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针对幼儿在成长发展中所需要的内容,进行改进不足,这样既可以加深家长对幼儿品德教育的认知,也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来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只有实现家校互动,响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提出的内容,才能够更好地获得双方的理解与支持,进而提高幼儿教育效果。
(四)丰富教育模式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幼儿在发展的阶段对于具体形象化的思维更加敏感,而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则较难理解。因此,需要结合幼儿在该方面的特点来对其进行言传身教,而这种过程不应该是枯燥的,而应当是将一些道理通过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师在进行品德教育时要善于运用直观教学法,尤其是将一些枯燥无味的品德教育内容编写成幼儿喜爱的形式,如有趣的故事和悦耳的儿歌都可以吸引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幼儿主动参与其中。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能够让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对优秀品德知识的认知,有助于孩子对直观现象的模仿。
幼儿的天性是爱玩,幼儿园的教学多以游戏为主,教师在进行品德培养时可以适当运用游戏教学法,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实现对幼儿的礼仪行为训练。例如,在超市中,店员见到客人要主动问好,客人如果有需要要说“请”,不能损坏超市里的物品,结账的时候要排队,学会说“谢谢”等,让幼儿在情境训练中体验文明礼仪行为带来的快乐。
(五)锻炼幼儿交际能力
幼儿品德教育可以提升孩子对社会角色的认知,引导孩子了解不同职业的活动内容。比如通过劳动教育可以让孩子去爱护他人的劳动成果;还可以借助生活机会以及角色机会带领幼儿去了解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让孩子对社会角色有更加深入的认知。
四、结语
幼儿品德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将德育内容渗透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明确当前幼儿德育工作存在的诸多不足,通过培养幼儿自信心,带领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联合家长实现家校共育等多种模式来开展德育工作,进而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瞿继香.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的途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
[2]刘志.德育教育在学前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7(06).
[3]郑丹茹.德育教育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融入[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
[4]张巍.幼儿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
[5]赵俊婷.德育教育,从小抓起[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1998(03).
关键词:幼儿教育;德育;不足;对策
一、幼儿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是孩子形成优秀品德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年龄越小可塑性就越强,在该时期开展品德教育,对孩子的日后成长有重要影响。然而我国的学前教育在诸多领域相较而言仍比较薄弱,更重视的是对传统知识的灌输。而我国幼儿教育理论的起步相对较晚,在幼儿品德教育工作中仍然有很多不足,联系到当下越来越多的儿童问题,可以看出在幼儿品德教育中如何全面准确认识到品德教育的价值,并且将之与幼儿教育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全民素质教育的当下,幼儿品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不仅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于整个社会的建设都有着长远的影响。
二、幼儿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教育理念落后
在幼儿德育教育中,一些老师并没有品德教育的理念,没有将新时期下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到幼儿教育中。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很多老师所传授的内容都是非常常规的内容,如带着孩子做游戏,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讲解知识,但是却没有将品德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全过程。这主要是因为教师的理念较为落后,在幼儿德育教育中也缺乏相应的案例作为支持。
(二)缺乏联合教育支持
在幼儿德育教育中,需要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联合,也就是所谓的家园共育,这样可以更好地整合幼儿园资源和家庭教育资源,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合力。但是由于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脱节,使得幼儿品德教育受阻。在幼儿园中老师会认为一些基本的品德应当是在家庭教育中传授的,因此就没有重视幼儿的德育工作;家长也会认为孩子成长与发展的责任都在幼儿园,也没有重视幼儿日常的品德教育。老师和家长双方在教育内容上的不沟通,也会使得教育过程脱节,对幼儿品德的养成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三、实施有效幼儿德育策略
(一)培养幼儿自信心
在幼儿教育中,需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合适的环境来培养其自信心。比如适时地开展主题活动,通过亲子活动、海报制作、主题墙展示等让孩子逐渐认知自我,在大胆表現自己的同时能够达到其自身满意的效果,并且在一次次的活动中逐渐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在开展集体活动时,为幼儿构建一个相互协作的平台,如开展团队任务让孩子通过相互帮助、相互尊重,进而提升自己的团队能力。在幼儿园中幼儿也应当学会服务他人,并且逐渐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在开展艺术活动中,通过艺术创造来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自信心等,并且从中挖掘幼儿良好的品德。这种润物无声的品德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品德。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在幼儿教育中重点将幼儿的情感、社会能力培养渗透到各个活动中,进而引导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教育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通过言传身教才能够形成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一日生活来为孩子形成积极的影响。这个阶段的孩子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性格和行为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可以重点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能够用自己良好的言行来树立一个榜样,并且积极借用幼儿园中一些有利因素或者是偶然事件等来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只有教师把握其中的深刻内涵,才能够将自身塑造成幼儿良好的行为榜样。
(三)家校共育促进幼儿成长
学校与家庭需要做好新时期下的家校共育工作,通过二者形成合力来为孩子的成长、发展构建良好的平台。幼儿的品德形成过程中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都会使幼儿的行为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联合家长,共同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环境。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应当重视幼儿的品德培养工作,言行举止都要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教师与家长也应当进行充分的交流。教师要了解家庭教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这样才可以为家长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也可构建与家长之间交流的平台如微信群,这样才能够通过家校联手,共同助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要积极参与到家校互动中来,通过老师和家长双方合作,形成教育合力,进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家长要积极与老师沟通,构建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针对幼儿在成长发展中所需要的内容,进行改进不足,这样既可以加深家长对幼儿品德教育的认知,也可以通过家庭教育来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只有实现家校互动,响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提出的内容,才能够更好地获得双方的理解与支持,进而提高幼儿教育效果。
(四)丰富教育模式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幼儿在发展的阶段对于具体形象化的思维更加敏感,而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则较难理解。因此,需要结合幼儿在该方面的特点来对其进行言传身教,而这种过程不应该是枯燥的,而应当是将一些道理通过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师在进行品德教育时要善于运用直观教学法,尤其是将一些枯燥无味的品德教育内容编写成幼儿喜爱的形式,如有趣的故事和悦耳的儿歌都可以吸引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幼儿主动参与其中。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能够让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对优秀品德知识的认知,有助于孩子对直观现象的模仿。
幼儿的天性是爱玩,幼儿园的教学多以游戏为主,教师在进行品德培养时可以适当运用游戏教学法,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实现对幼儿的礼仪行为训练。例如,在超市中,店员见到客人要主动问好,客人如果有需要要说“请”,不能损坏超市里的物品,结账的时候要排队,学会说“谢谢”等,让幼儿在情境训练中体验文明礼仪行为带来的快乐。
(五)锻炼幼儿交际能力
幼儿品德教育可以提升孩子对社会角色的认知,引导孩子了解不同职业的活动内容。比如通过劳动教育可以让孩子去爱护他人的劳动成果;还可以借助生活机会以及角色机会带领幼儿去了解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让孩子对社会角色有更加深入的认知。
四、结语
幼儿品德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将德育内容渗透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明确当前幼儿德育工作存在的诸多不足,通过培养幼儿自信心,带领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联合家长实现家校共育等多种模式来开展德育工作,进而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瞿继香.幼儿园开展德育教育的途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3).
[2]刘志.德育教育在学前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7(06).
[3]郑丹茹.德育教育在幼儿体育活动中的融入[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
[4]张巍.幼儿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
[5]赵俊婷.德育教育,从小抓起[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19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