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帕金森病(简称PD)又称震颤麻痹。由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1817年首先描述,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6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为1 000 / 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原发性PD机理未明,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中医治疗PD不仅可提高临床疗效,而且可延缓早期PD患者的病程进展。
1967年左旋多巴问世以来,一直是治疗PD最有效的药物,被誉为PD药物治疗的“金标准”,其次是多巴受体激动剂。但这些药物不能有效治愈PD,而且左旋多巴的神经毒性作用已为实验研究所证实。一项前瞻性研究指出:应用左旋多巴2年后,约半数病人出现“耗竭”,l/3病人有运动障碍,l/10病人则有不可预示的“开-关”现象。有些病人甚至在用药第1年就出现运动障碍和运动波动,机制尚不清楚。美多巴使用 3~5年后疗效明显下降,同时出现不随意运动、精神症状、直立性低血压、消化道症状、剂末现象、开关现象等严重的副作用。抗胆碱药还能导致排尿困难,眼压上升,甚至痴呆,等。因此,PD的西医治疗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早期缺乏可行的治疗药物;二是中晚期治疗药物存在严重副作用及并发症;三是疗效难以达到满意程度。外科疗法用于PD的治疗,包括丘脑切开术、苍白球切开术、深部脑刺激疗法、胎脑移植等,但仍有一定局限性。
PD属中医学的“颤病(脑风)”、“震颤”、“颤振”、“掉”等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在筋脉,与肝、肾、脾等关系密切,多因年老体虚、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逸失衡等原因导致气血阴精亏虚,不能溺养筋脉;或痰瘀阻络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而致。《素问·至真要大论》和《素问·五常政大论》中的论述均说明“掉”为摇动之象,属风象,与肝、脾、肾有关。明代楼英在《医学纲目·颤振》中指出本病的主症:“颤,摇也;振,动也。风火相乘、动摇之象……”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杂病》曰:“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皆木气太过而兼火之化也。”并指出“壮年少见,中年之后始有之,老年尤多”。清代《张氏医通》认为本病主要是风、火、痰为患,并按脾胃虚弱、心气虚热、心虚挟痰、肾虚、实热积滞分型立方,使本病的理法方药日益充实。清代高鼓峰《医宗已任编》认为本病多因“气血具虚不能容养筋骨”,因而提出“须大补气血,人参养容汤或加味人参养容汤”治疗。综而言之,颤证病机分为肝肾精亏、肝肾阴虚、气血亏虚、痰热动风等,治疗应辨病虚实,以滋补肝肾、填精益髓、益气养血之法为本;佐以清热化痰、平肝息风之法为标。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明显,且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表明针灸疗法具有一定的潜力和优势。《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指出:“头者精明之府。”明代张介宾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由于“头为诸阳之会”,人之手足三阳经以及督脉,均上行头部。因此,针刺头部的有关刺激点,通过经络的传导,可以调整脏腑、躯干和四肢的功能。
在饮食中摄入大量维生素E可降低患帕金森病的危险性。与摄入维生素E较少的人相比,摄入维生素E最多的人患帕金森病危险性要减少32%。此外,食用坚果也有助于降低患帕金森病风险。刘丹等在帕金森病与饮茶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发现,北京地区居民中饮茶与帕金森病呈显著负相关,为PD的保护性因素。此外,帕金森病患者还可以进行家庭康复锻炼,以延缓功能障碍的发展,预防继发性损害;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教会患者简化作业和节省能量的技术。
中药及针灸治疗PD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有效的改善PD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多巴制剂使用年限。但需要注意的是:(1)有关本病的诊断标准、疗效标准及远期疗效的追访还有待规范、统一;(2)临床研究应严格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进行,以保证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3)PD病情复杂,病程漫长,传统的汤剂不能满足需要,研制便于携带、易于服用的剂型势在必行。
总之,发展中医学宝藏,采用天然药物和针刺相结合的平衡疗法治疗帕金森病,将是一条前景光明的道路。
1967年左旋多巴问世以来,一直是治疗PD最有效的药物,被誉为PD药物治疗的“金标准”,其次是多巴受体激动剂。但这些药物不能有效治愈PD,而且左旋多巴的神经毒性作用已为实验研究所证实。一项前瞻性研究指出:应用左旋多巴2年后,约半数病人出现“耗竭”,l/3病人有运动障碍,l/10病人则有不可预示的“开-关”现象。有些病人甚至在用药第1年就出现运动障碍和运动波动,机制尚不清楚。美多巴使用 3~5年后疗效明显下降,同时出现不随意运动、精神症状、直立性低血压、消化道症状、剂末现象、开关现象等严重的副作用。抗胆碱药还能导致排尿困难,眼压上升,甚至痴呆,等。因此,PD的西医治疗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早期缺乏可行的治疗药物;二是中晚期治疗药物存在严重副作用及并发症;三是疗效难以达到满意程度。外科疗法用于PD的治疗,包括丘脑切开术、苍白球切开术、深部脑刺激疗法、胎脑移植等,但仍有一定局限性。
PD属中医学的“颤病(脑风)”、“震颤”、“颤振”、“掉”等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在筋脉,与肝、肾、脾等关系密切,多因年老体虚、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逸失衡等原因导致气血阴精亏虚,不能溺养筋脉;或痰瘀阻络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而致。《素问·至真要大论》和《素问·五常政大论》中的论述均说明“掉”为摇动之象,属风象,与肝、脾、肾有关。明代楼英在《医学纲目·颤振》中指出本病的主症:“颤,摇也;振,动也。风火相乘、动摇之象……”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杂病》曰:“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皆木气太过而兼火之化也。”并指出“壮年少见,中年之后始有之,老年尤多”。清代《张氏医通》认为本病主要是风、火、痰为患,并按脾胃虚弱、心气虚热、心虚挟痰、肾虚、实热积滞分型立方,使本病的理法方药日益充实。清代高鼓峰《医宗已任编》认为本病多因“气血具虚不能容养筋骨”,因而提出“须大补气血,人参养容汤或加味人参养容汤”治疗。综而言之,颤证病机分为肝肾精亏、肝肾阴虚、气血亏虚、痰热动风等,治疗应辨病虚实,以滋补肝肾、填精益髓、益气养血之法为本;佐以清热化痰、平肝息风之法为标。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明显,且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表明针灸疗法具有一定的潜力和优势。《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指出:“头者精明之府。”明代张介宾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由于“头为诸阳之会”,人之手足三阳经以及督脉,均上行头部。因此,针刺头部的有关刺激点,通过经络的传导,可以调整脏腑、躯干和四肢的功能。
在饮食中摄入大量维生素E可降低患帕金森病的危险性。与摄入维生素E较少的人相比,摄入维生素E最多的人患帕金森病危险性要减少32%。此外,食用坚果也有助于降低患帕金森病风险。刘丹等在帕金森病与饮茶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发现,北京地区居民中饮茶与帕金森病呈显著负相关,为PD的保护性因素。此外,帕金森病患者还可以进行家庭康复锻炼,以延缓功能障碍的发展,预防继发性损害;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教会患者简化作业和节省能量的技术。
中药及针灸治疗PD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有效的改善PD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多巴制剂使用年限。但需要注意的是:(1)有关本病的诊断标准、疗效标准及远期疗效的追访还有待规范、统一;(2)临床研究应严格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进行,以保证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3)PD病情复杂,病程漫长,传统的汤剂不能满足需要,研制便于携带、易于服用的剂型势在必行。
总之,发展中医学宝藏,采用天然药物和针刺相结合的平衡疗法治疗帕金森病,将是一条前景光明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