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具有大容量、高效率、直观性、趣味性和形象性等特点,这为实现数学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条件;让信息技术走进数学课堂,无论是课堂结构、教师的角色,还是学生的地位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为数学教学迈进现代化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舞台和可能性,它更符合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文从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探讨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 优势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为实现数学教学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尤其是与学科整合后,教师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存、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这样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呈现形式,可跨越历史长河,可缩短时空距离;可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精神,在动态的演示过程中理解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达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目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呢?现结合本人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促使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特点,而小学生又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利用信息技术灵活多样、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小学数学课程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观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最短的时间内探索问题、发现结论,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段“阿凡提分金条”的动画故事,先把一金条平均分成2份,让阿凡提取1份,但阿凡提不要,他觉得拿1份太少了:又把金条平均分成4份,阿凡提取2份还是不要;最后,把金条平均分成12份,这一次阿凡提开心的拿了6份。哈哈哈哈……学生大笑了。老师问:阿凡提现在为什么这样开心?……像这样,播放一段精彩的故事,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注意力,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吸引着,轻松愉快,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抓住关键点,突破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教学的关键处,教师若能将数学教学环节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运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止为动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场”,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改变学生心目中对于数学教学的形象定位:抽象、枯燥。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这一重难点,我利用课件形象生动的剪、拼动画,把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学生从视觉上体会到把一个圆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再让学生自己亲手剪拼,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引导学生观察,怎样才能是这个圆转化成最近似的长方形?然后再以剪拼动画32份、64份……形象生动的活动过程展现眼前。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络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例如,在一次五年级“数学活动课”里,课件展示游客观光游览“大同九龙壁”的情景,参加这次活动的学生有980人,教师38人,门票价格是成人票每张10元,学生票每张5元,30人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团体票每张6元。请你设计一种最为省钱的购票方案。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自主探究,各自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这样创设生活情景,把实际的生活与课堂紧密联系起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的现实,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促进数学学习。
总之,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恰到好处的将其整合到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型人才。
关键词: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 优势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为实现数学教学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尤其是与学科整合后,教师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存、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这样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呈现形式,可跨越历史长河,可缩短时空距离;可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精神,在动态的演示过程中理解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达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目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呢?现结合本人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促使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特点,而小学生又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利用信息技术灵活多样、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小学数学课程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观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最短的时间内探索问题、发现结论,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段“阿凡提分金条”的动画故事,先把一金条平均分成2份,让阿凡提取1份,但阿凡提不要,他觉得拿1份太少了:又把金条平均分成4份,阿凡提取2份还是不要;最后,把金条平均分成12份,这一次阿凡提开心的拿了6份。哈哈哈哈……学生大笑了。老师问:阿凡提现在为什么这样开心?……像这样,播放一段精彩的故事,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注意力,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吸引着,轻松愉快,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抓住关键点,突破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教学的关键处,教师若能将数学教学环节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运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止为动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场”,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改变学生心目中对于数学教学的形象定位:抽象、枯燥。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这一重难点,我利用课件形象生动的剪、拼动画,把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学生从视觉上体会到把一个圆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再让学生自己亲手剪拼,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引导学生观察,怎样才能是这个圆转化成最近似的长方形?然后再以剪拼动画32份、64份……形象生动的活动过程展现眼前。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络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例如,在一次五年级“数学活动课”里,课件展示游客观光游览“大同九龙壁”的情景,参加这次活动的学生有980人,教师38人,门票价格是成人票每张10元,学生票每张5元,30人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团体票每张6元。请你设计一种最为省钱的购票方案。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自主探究,各自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这样创设生活情景,把实际的生活与课堂紧密联系起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的现实,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促进数学学习。
总之,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恰到好处的将其整合到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