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尝试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正经历着一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历史性变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美术课程改革针对我国中小学目前美术课程的现状和弊端对教育者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去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进行相应的美术教育活动,把学生培养成能够主动地、自主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如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构建开放的课堂,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是每个美术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谈谈自已的探索、研究与实践,供大家参考。
  
  一、美术教学“探究式”学习的理论特征:
  
  “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探究式”学习不是学生单方面的学习行为,而是教学双方在全新的观念指导下高度协调统一的一种新型组合。把握美术教学“探究式”学习思想的实质,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探究的促进者和合作者
  探究教学把教师从授人以鱼的领位上拉了下来,不再做课堂的唯一传授者和管理者,而要根据学生在绘画技能和技巧的探究活动中的需要而提供有力的帮助,作为学生学习有力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应该明白自己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依靠美术学科就能解答问题,知识的整合性要求教师应具有多学科的丰富而渊博的知识。
  2、体验:美术探究学习的心脏
  构图、色彩、造型、技法都不是美术学习的重点,而强调的是“体验”这一心理过程,特别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积累,其目的在于通过实践体验在活动中锤炼悟性。
  3、合作:探究的和谐环境
  美术课是一个开放式的课堂,“探究式”学习活动是学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构建过程,对学习环境的要求既要具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动,又要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使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充满着“问题意识”的“研究性”的教学。
  这种师生之间的合作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自觉的、互相吸引的、深入的,而不是基于教师权威的、被动的、机械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提供学生不同的学习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达成学习目标。在合作中每一个组员互相依赖、资源共享、互相成长。
  
  二、美术“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操作
  
  1、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想探究
  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从而进行自主的探究活动。人的思维始于“问题情景”。在教学中把问题带进课堂,能鼓励学生解决现存知识与问题要求之间的矛盾,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2、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探究
  美术教学过程常常是导入棗新授棗练习三段式。探究式的教学较好的改变了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所造成死气沉沉的课堂局面。
  ⑴、教学的过程应是“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
  高中美术欣赏课有它的不足之处,相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偏大,专业知识过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导致学生对美术欣赏兴趣的丧失。教师在教学时,应创设宽松的氛围,为学生留有提出假设、研讨方案、沉思默想、操作讨论的时空,支持他们不遗余力地去探索、去验证。
  ⑵教学过程应是“尝试——发现”的探究过程
  机灵的推测,大胆的尝试和迅速的发现,往往是创造性思维飞跃的结果。课上,我们不妨进行这样的过程:先尝试练习——看书自学——小组讨论——得出新知。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体会由自己发现的快乐。
  ⑶重视体验实践,让学生乐于探究。
  “探究式”学习模式向传统的教学发出了挑战,在活动中有时要求学生集体查阅资料(包括上网查询等);有时还要通过实践锻炼,体验学习。由于这样做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乐意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现代教育的标志之一是教育终身化,美术课堂教学应贴近生活,开放学生美术活动的空间,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让学生真正领会美源于生活,并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作者单位:341400江西省南康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对话呢?根据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对话”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质    语文教学中的对话,不是一般语言学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教学对话。它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老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课堂教学中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一、师生关系——平等    一切可以称之为美的作品、美的话语、美的行为等等,都无不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如果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心里的距离必然会增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人格建立。  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曾经一度被忽视的美育日益受到重视。在全国教育会议中,美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多次得到强调。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现语文教材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社会美的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审美观形成的时期,因此,对他们进行社会美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的做法。    一、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能力    在教学生“花”字时,在认识字形、了解字音之后,让学生用“花”组词,一个学生说“桃花”,另一名学生紧接着组“杏花”,接着有人组“梨花”、“牡
期刊
【摘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或机械刻板,或单一狭隘,或只重功利而盲目短视,或守旧简单而越俎代庖,怎样改变这一现状,使阅读教学收到实效?本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认为先进的理念和灵活的方法是改进阅读教学的关键和途径  【关键词】浅谈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是人类交际的重要手段和认识社会的主要方式,尤其在信息时代,阅读更是人们日常生活
期刊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内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以读为本,必须放手让学生自己到文章里去摸、爬、滚、打,舍此,一切方法都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阅读,必须以读为本,在这个前提下,去选择运用与读书相关的讲解、提问、议论、练习等方法,使阅读教学走上返璞归真之路,以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期刊
语文课程是一门极具思想与内涵的学科,它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正因如此,语文学科更肩负着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基本任务。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程作了以下定位:“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情神境界”,这就决定了新课程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要作一定的转换,语文老师不能停留在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的老套路上,而要注重情感与价值观
期刊
作文被称为语文的“半壁江山”,高考中考作文分所占的比例都达到了40%以上,所以,教师和考生都十分重视作文,但是往往又不得其法,老师费力不讨好,学生苦练事倍功半,甚至于学生越来越不想写作文。作文似乎成了师生们的一块心病。那么,如何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呢?首先,我们必须弄清:     一、教师和学生双方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   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和无序性。无庸讳言,大多数老师没有具体的作文教学计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以生为本,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的过程中去:教师是否能及时地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知识奥秘的主人,这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年来我一直在探索与实践中。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设法帮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功,让学生尝到更多的喜悦,在内心上有卓越的成功感,那么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
期刊
北朝民歌《木兰诗》脍炙人口,诗歌中巾帼英雄木兰成为后世女子们不让须眉的楷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优美精彩的语句也让许多文人墨客把玩不止,诗中在写到木兰立了战功归来,战友们感叹与木兰同行十二年,竟然不识木兰的女儿身时进行比兴,有这么一句话:“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里面的“地”字,多数教师在教学时都把它作为“地面上”来解,许多教参书上也如是解释,这样解释,让人觉得文从句顺,无可挑剔,但细细想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