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论中学数学教材研究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t2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地,中学生在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将面临数学课程对他们的四次大的挑战,任何一次的不适应,都可能使他们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产生畏惧情绪,从而在两极分化中成为被淘汰者。这就是本文所说的四大难关,现列举如下:(1)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初一);(2)代数到几何的过渡(初二);(3)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过渡(初三、高一);(4)有限到无限的过渡(高二)。
  
  一、“四大难关”的成因
  
  立足于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四大难关”,教材研究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搞清各个“难关”的成因。对此作宏观分析,我们容易概括出下面三个方面的成因:
  1、抽象层次的提高
  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是众所周知的,但作为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则着意体现由直观到抽象的渐变过程,以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在这种变化过程中,起伏程度有所不同,各大难关所表现的正是抽象程度的骤变过程,抽象层次骤然提高。这种变化若学生不能立即适应,就成为学习数学的巨大障碍,就成为“难关”了。
  如:从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其重要标志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特别是字母代替的数既是确定的,又是任意的,这种两重性与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相比,抽象程度显著提高,可以说表现为一次飞跃;从代数到几何的过渡,其抽象程度的飞跃则表现在由以前的单纯的以计算为主到对数学问题的推理论证、大量抽象符号和数学语言的运用过渡;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过渡,以函数概念的引入为标志,宣布了数学问题的研究由处理相对稳定的数学问题进入处理运动、变化的量与量关系的数学问题的领域,标志着抽象层次的又一次大的迈进;而由有限到无限的过渡,是以极限概念的引入为标志的,其推理方式由对有限问题的处理进入对无限问题的处理,抽象程度又一次发生了质的改变。由此可见,抽象层次的提高,是“难关”的成因之一。
  2、研究对象的转变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指出:“……纯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是非常现实的材料——为对象的。”这给数学尤其是初等数学的本质作出了很科学的概括。围绕“数”和“形”这两个方面讨论而展开的。而在教材内容的发展过程中,由以数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内容转变到以形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内容时,其角度、特点以及抽象程度都有显著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中,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就会形成由代数到几何的过渡——初二平面几何入门的一大难关。由数到形,又到数形结合,研究量与量之间运动、变化过程中表现出的关系,则又是一类研究对象,这就是函数概念的引进——因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转变而导致的不适应,就出现了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过渡的这一难关。而其它几大难关也不同程度地涉及到研究对象的改变。由此可知,数学内容研究对象的转变也是“难关”的成因之一。
  3、思维方式的转变
  每一次“难关”的出现,都相应地出现思维方式上大的转变,都是对前面习惯思维的扬弃。当教学思维从特殊转入对一般情况的研究时,就是相应的第一大难关的来临,此时可以说思维进入归纳思维的范围;而当平面几何以全新的研究对象出现时,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占了主导地位,这种改变又导致了第二大难关的产生,而对辩证思维要求的提高,是导致后两大难关的重要因素,因为这要经受由相对稳定到运动变化再到无限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数学中的静与动、有限与无限等矛盾在运动中被一一揭示出来,在思想方向上使中学生经受一次又一次的重大洗礼。由此可见,思维方式的转变是“难关”的重要成因。
  
  二、对策
  
  1、广泛联系、挖掘量变因素
  前面已经指出,“难关”的出现其实质是一个质变过程,它需要量变的积累,如果量变有了充分准备,质变就显得自然,“难关”也就容易克服。因此,就需要深刻挖掘量变因素,将教材抽象程度加工到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接受的水平上来。在代数关系的研究中,积极注意挖掘与几何结合较紧密的内容,广泛联系,缩小接触新内容时的陌生度,避免因研究对象的变化而产生的心理障碍。
  2、重点深入,合理设置问题
  要将“难关”分散到普通教材中来,就需要注意对普通教材由微观到宏观的透彻研究与重点深入。首先,明确局部内容在整体数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运用前文所述的教材研究方法,合理设置问题,使问题的步子与学生的思维水平同步前进,以局部知识的掌握为整体服务。例如,针对某一概念,可围绕下面几个角度设置问题:概念的构成;概念所涉及的子概念;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内涵;概念的确定与否定;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的应用以及由概念而设计的一些构造性问题……当然有些问题可设置一些启发性的提问,以使学生独立获得知识。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梯度,以利于教学时启发学生思维。
  3、合理吸收,突出思想方法
  教材研究为了服务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适应在“难关”中思维方式的转变,除了在教材中深入挖掘能突出思想方法的内容之外,还应合理吸收生活中、其它学科中甚至游戏中的一些问题,并从数学角度去分析,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也可起到在教材中降低“难关”中所出现的大跨度的抽象落差的作用。例如,有这样的一个游戏:有两堆火柴,两个人轮流去拿,每人每次只能从其中一堆中拿任意根,规定拿到最后一根者为胜。将这一游戏拿来让学生做,并帮助它们分析,就可以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即先考虑最简单的情况:两堆火柴各有一根的情况)和化归转化的推理意识。总之,合理吸收教材之外的辅助材料,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是教材研究的重要手段,它在帮助学生克服难关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教师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
期刊
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我们正面临企业环境和会计行业的快速变化,企业对我们所培养的中等财会人员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拓宽财会专业技能训练内容,培养多功能适用型人才的任务迫在眉睫。作为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强化实践技能的训练。    一、强化技能训练目标    从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的要求看,会计专业技能的内容既具传统性又具现代性,即“能写会算”。  1、“能写
期刊
教师的基本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若想使学生想学习、爱学习、开启其智慧、引发其潜能,就必须用足够的感情,当好多种角色去教育学生。    一、要尊重、热爱学生,当学生的知心朋友    有的孩子厌恶学习,甚至逃避学习。这种现象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学习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源于教师期望过高及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因而,孩子眼中的教
期刊
中学生是一个需要肯定、褒扬,需要体验成功、喜悦刺激的群体。在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如果给以严厉的批评、指责、训斥,就会压抑学生那些朦胧的、零碎的思想,从而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结果等作出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评价中,笔者注重客观、公正、热情、诚恳,注意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  1、鼓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
期刊
【摘要】为了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促进我们的教育,笔者尝试一种平等教育方法,主要是倡导老师在必要的时候学会放低姿态。那样其实是一种智慧,教育也会有新的境界出现。   【关键词】平等教育 低姿态 大智慧 和谐     人类文明的最高境界,非和谐莫属,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和谐也当仁不让。和谐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当然包括师生交往的和谐。师生交往和谐,教育的秩序才会井然,效果才会良好,各种师生对峙的状
期刊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农村的学困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耐心细致地疏导,增强学生的信心     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转变观念,正确地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认真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意识地偏爱学困生,允许他们出现数学学习上的反复,从中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情感。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受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一个学生的漫画,阐明应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评价。  【关键词】漫画教学 真情交流 心灵成长    一、学生余徐伟案例    2007年的春天,温暖的阳兴照耀着大地,洒满了校园。树枝上,一群小鸟在欢唱;花丛间,几只漂亮的小蝴蝶在嬉戏飞舞。  “sol mi mi ,fa re re ,do re mi fa sol sol sol…”广播里响起了上课的轻快乐曲,回荡在校园蓝色的天空
期刊
答案就是对作业、试题的解答,现行教育中的各种配套作业都提供了答案。然而,在现行的实际教学中是否把答案先放给学生一直是教师甚至学生争论的问题。笔者参加工作后曾多次实践(特别是在实施新课标的改革后在毕业班的复习阶段进行推广),把答案放给学生,感觉收获的确不小。和其它没有发放答案的班级相比,效果确有不同,学生的学业负担轻了,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师生关系也融洽些,并且从毕业班的升学率来看,也比其它没有发放
期刊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曾说:“语文课要上得美。优美的语言应伴随着丰富的感情、精湛的思想流入学生的心田,应带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兴味盎然,获得艺术享受。”可见,寓情于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做到寓情于教呢?    一、让导语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焰    好的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如果在教新课前,能切合新课内容,先给学生讲一
期刊
人们终生都在不知不觉地学习与积累语言材料,那么人们难免会问:既然如此,学校为什么还要开设语文课呢?   原因有两个:第一,尽管人终生都在学习语言,但这种学习是发展不平衡的;在人的一生中,有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机,中学阶段就是这样的一个时机。第二,如果把这种自发的学习变为自觉的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发展的速度就会加快。   学习语言从积累语言材料开始。语言材料的积累,首先要谈到的是课本。让我们先看看语文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