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床承载历史的被子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y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美国著名的黑人女性作家,莫里森在创作中恪守黑人的伟大传统,把百纳被的缝制融入到自己小说的创作过程当中。借用百纳被缝制的特殊过程以及百纳被的传统意义,解构了淹没黑人声音的、充斥白人声音的美国历史,并通过把黑人的声音加入美国历史,重建了那段鲜为人知的美国历史,为美国黑人迎接未来美好生活奠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将把莫里森的小说创作和百纳被的缝制过程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小说创作;百纳被缝制
  [中图分类号]I0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1)04 — 0086 — 02
  
   1976年,阿历克斯·哈利发表了小说《根》,曾引起巨大的轰动。哈利借助《根》表达出“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从那里来的重要性”。自此,在美国的黑人中掀起了寻根的热潮,借助这一热潮,许多美国黑人作家把这些非洲传统文化融入自己的文学创作过程当中。刹那间,黑人经典歌谣、爵士乐、布鲁斯以及其他非洲的传说、神话、传奇故事出现在许多作家的经典作品当中。而缝制百纳被作为古老非洲的一种文化习俗被许多女性作家和自身的文学创作联系起来,从而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她的第五部小说《宠儿》的创作当中显然借助了百纳被的缝制过程。
  小说《宠儿》发表于1987年,莫里森因此获得了1988年普利策奖。小说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逃跑的黑人女奴玛格丽特·加纳为了避免自己的子女再次被沦为奴隶的命运,在奴隶主要把他们抓回去的时候,毅然拿起斧头砍死了自己的孩子。小说《宠儿》以此为蓝本,经过作者三年的酝酿,得以问世,并在美国引起了轩然大波,成为美国黑人妇女爱不释手的必读作品。只不过小说的主人公改名为塞斯·加纳,而弑婴的凶器由斧头变成了手锯。
  缝制百纳被的历史是美国妇女文化史的重要主线之一,它成了美国妇女文化包括文学的一个不断发展的象征,在美国,缝制百纳被这种实践活动源于英国和非洲,19世纪90年代之前,买不到现成的被子,而新英格兰的大草原的寒冬使得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四五条厚实的被子,这就使得缝制百纳被成了世纪色、生活的需要女孩子从小就学会缝制百纳被,妇女们常常一起缝制百纳被,以至于美国英语里有了quilting bee 这个词汇。这种大家缝聚会起到了促进妇女之间情谊的作用,成了妇女们庆祝生日或订婚、悼念亲友、交流信息、学习新技能甚至讨论政治的场合。缝制百纳被的活动跨越了种族、地域和阶级的界限,百纳被有各种各样的色彩、图案或对称的几何图形,有的体现了民间艺术传统,有的反映了印第安人的艺术传统,同时,缝制百纳被为妇女们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提供了机会。
  对于妇女文学来讲,缝制百纳被的过程就像写作的过程,缝制百纳被涉及到艺术创作的四个阶段。
  首先,要选择所需要的材料的色彩和面料,并将选好的布料剪成几何形状的小块。
  第二步:把这些小块按照一定的模式缝合成较大的方块。
  第三步:把大方快缝成一个整体的图案,这个图案通常是传统的图案,它有一个名称,表明了它在地域政治或精神上的含义。
  最后,把它加在被褥上并在四周加上花纹,写作的过程与缝制百纳被的过程颇为相似,要先选择题材,然后措辞、造句、布局,按照一定的主题与结构,运用种种艺术技巧和手段写出一部完整的作品。不少女作家刚开始写作的时候,都是为年鉴、宗教刊物写一些短小的片段,以后又写短篇小说,最后写长篇小说。
  依托百纳被的缝制过程,对《宠儿》的创作过程一目了然。小说分成三大部分分别以:124号恶意充斥;124号喧闹不堪;124号寂静无声开始。而每一部分又被分成若干章节,全书一共是28章,莫里森在每一章里,借助书中几个人物的再现回忆,时空交错般地镶嵌了过去、现在的故事。而百纳被的缝制者在缝制的过程中,要精挑细选把过去的材料和现在流行的材料以一定的图案缝制在一起,表面上看起来杂乱无章,实际上确是一副美妙绝伦的,充满特定含义的画卷。《宠儿》乍看起来,似乎异常杂乱,毫无头绪,人物的思绪飘忽不定,一会儿现在,一会儿又飘回到从前,但是细读文本,不得不惊叹作者的写作技巧,看似杂乱的文章实则是乱中有序。
  小说的核心事件是塞斯杀死了自己两岁的女儿,目的是把她送到一个更安全的地方。但是小说在开始并未告诉读者塞斯杀死自己女儿,而是告诉读者塞斯所住的蓝石街124号闹鬼,至于为什么,作者并未交代。莫里森把整个故事拆分为若干碎片,每个碎片有不同的叙述者叙述,每个叙述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塞斯的所作所为进行了叙述。如果百纳被就是整个事件,那不同的叙述者毫无疑问成了围坐在一起的百纳被的缝制者。若干年前,百纳被的缝制者们围坐在一起,把不同图案碎布按照一定的图案缝制到一起,每块碎布相互交织,最终一个漂亮的百纳被缝制成功。在小说里,透过塞斯杀婴的核心事件,莫里森利用“再现回忆”的方法,通过几个主要任务碎片式的回忆,读者了解了整个事件,小说中的人物不想回忆过去,可是过去的噩梦却不时的浮现在他们面前,迫使他们不得不想,不得不面对。
  小说的主人公塞斯十八年前面临被捕的一刻杀死了自己的女儿。从那时起,她一直忍受着丧女的痛苦和杀婴的自责以及社区的疏离,她离群索居,独自忍受自己女儿的冤魂。她试图禁锢自己的内心世界,把过去遗忘在脑后。但过去的記忆如影随形,不时的出现在她的脑海里。衣服上的黄展菊汁液让她想起了甜蜜之家的生活。留在她后背上“开花的樱桃树”让她想起了自己被毒打、满身伤痕、逃跑、奄奄一息、遇见爱弥、生下丹芙等等一系列事件。毫无疑问,塞斯这种无法让人理解的行为让整个黑人社区疏离了她,── 爱拉和斯坦普·沛德为代表的黑人社区,在塞斯刚刚逃出来时,热情地伸出了援助之手,可是在塞斯杀婴之后,却疏离了她。他们也有痛苦的经历:爱拉曾经被两个白人父子羁押,她把遭到强暴后生下的孩子杀死了;斯坦普·沛德的妻子被一个白人长期霸占,而他只能改个名字试图割断和过去的任何联系。这此事件的受害者──赛斯的女儿宠儿,她的鬼魂吓跑了塞斯的两个儿子,使得丹芙失聪,让塞斯本不完整的家庭愈加四分五裂。而宠儿似乎并不满足于此,很明显,她想要的更多。她转世还魂,通过诱惑保罗·D 成功地离间了塞斯和保罗·D的关系,从而使保罗·D离开了塞斯,至此,宠儿完全占有了塞斯。在宠儿时断时续的回忆中,读者了解了他们在非洲幸福的生活,然后被抓住关到运奴船上,贩运到美洲以及在美洲被贩卖、被囚禁的惨无人道的经历。而最终来到蓝石街124号的保罗·D,把过去的一切尘封在胸口的烟盒里,对赛斯的背叛让他打开了尘封的记忆:逃跑失败后,被卖掉、被关进监狱、被罚到阿尔弗莱德做苦役、再次逃跑以及在途中的所见所闻都历历在目。所有人物被引发的时断时续的回忆交织着在一起,而莫里森则把这些无序的、碎片式的回忆镶嵌在一起,构成了一副美国黑人奴隶百年的历史画卷、一床隐喻美国历史的百纳被。如下图所示
   从15世纪40年代,第一批黑人奴隶被卖到美洲开始,黑人就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奴役。他们被迫在种植园里辛苦的劳作,为种植园主创造了巨大的利润,而自己却遭到了非人般的待遇,经常遭到奴隶主的鞭笞,稍有反抗,就会被用火刑、绞刑等方式处死。就像保罗·D在罗切斯特所遇到的五个女人带着十四个女孩,她们所有的男人──兄弟,叔伯、父亲、丈夫、儿子都一个个被枪杀了; 白人会因为突然冒出的一个想法而夺取你整个自我;广大的黑人被杀害、被打残、被抓获、被烧死、被拘禁、被鞭打、被驱赶、被蹂躏、被奸污、被欺骗是司空见惯的事以至于不够进行新闻报道的资格。
   作为一名杰出的作家,莫里森借鉴百纳被的审美原则,摒弃传统小说单一的叙述模式,改变上帝全知全能视角的叙述方法,安排多个叙述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小说的核心事件,即塞斯弑婴事件进行了互补叙述。不同叙述者的声音相互重叠,取长补短从而构建了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首先,从白人奴隶主的角度,塞斯属于精神失常,兽性大发杀死了奴隶主的财产;其次,从塞斯的角度看,完全是出于一个母亲对自己孩子的保护和浓浓的母爱,为了不让女儿像她一样被沦为奴隶,为了让女儿永远摆脱悲惨的奴隶生活,为了把女儿送到一个更安全的地方,她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毅然决定要杀死她。莫里森通过不同的叙述者,把过去、现在、将来编制在一起,小说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在遗忘和再现记忆之间,向读者展现了美国黑人奴隶过去、现在、甚至推断出将来的生活状态。这种由不同的叙述着相互补充的叙述方法使小说有了复杂性、矛盾性和多声部性的品质,巧妙地道出了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反种族、反性别歧视、主张多元化共存的立场。
   贝比·萨克斯在塞斯把自己的孩子杀死之后,放弃了对上帝的信仰,每天躺在床上,琢磨颜色的问题。颜色的匮乏怵目惊心,除了被子上的两块橙色的补丁。屋里没有任何颜色。被子的状态象征着塞斯为代表的前黑人奴隶的生活状态。作为奴隶,他们被剥夺了和自身民族相关的一切联系,他们对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就像贝比萨克斯被子上的补丁一样少,贝比·萨克斯在死之前也没弄明白。
   百纳被不仅代表的是美国黑人的传统和历史,也是美国黑人妇女创造性表达的一种主要形式。艾丽斯·沃克在小说《紫颜色》中就曾写道:“我和索菲亚一起缝被子,在门廊里把布片拼起来。把莎格的那条黄色旧裙衫当做碎布片,图案很漂亮,叫姐妹的选择。”① 作为文学大师,莫里森借用百纳被的缝制过程,表明了百纳被在帮助美国黑人认清自我,找到自身主体性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黑人著名作家杜波依斯曾经说过:“美国黑人具有双重意识,双重身份,这种双重身份早在黑人到达美国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生根、发芽、并且开花、结果了”②。黑人由于自身的肤色以及来到美国的尴尬地位,一直从事卑微的劳役工作,也因此一直被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作为一种弱势文化,要想融入到强势的主流文化,就必须认清自身的身份。那些被迫来到美洲的黑人,他们是黑人,但他们也是美国人,是美国黑人。他们以及他们的祖先,用汗水浇灌了美国广袤的大地,他们为美国的发展贡献出巨大的力量,他们值得拥有更好的明天,而不是在奴隶制的阴影里不能自拔。借助百纳被的缝制过程,莫里森解构了淹没了黑人声音、只充斥白人声音的美国历史,把美国黑人的声音缝进美国历史,重建了这段对广大黑人来说无法言说的屈辱历史。百纳被作为美国历史的隐喻,以碎片的方式被重新拼贴在一起,构成了一副完整的画卷。借此过程,莫里森希望在结构并重建历史的过程中,帮助美国黑人能够找到自身的位置、摆脱过去的阴影、勇敢的直面将来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潘岳.宠儿〔M〕.雷格,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06.
  〔2〕Toni Morrison, Beloved.〔M〕.北京:外语教育研究出版社,北京,2002.
  〔3〕王守仁,吴新云,性别·种族·文化──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创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7.
  〔4〕毛信德.美國黑人文学的巨星──托尼莫里森小说创作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5〕程锡麟,王晓璐.当代美国小说理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160-71.
  〔6〕张德明.多元文化杂交时代的民族文化记忆问题,〔J〕.外国文学评论,2001,(03).
  〔责任编辑:李姝怡〕
其他文献
[摘要]伊拉克战争已持续6个年头了,美军至今仍深陷伊拉克战争的泥潭。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美军固有的霸权思维的傲慢,与之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好战与轻敌的行为方式。随着美国政府权力的更替,“巧实力”的概念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必定会对伊拉克战争走势带来深刻影响。  [关键词]霸权;迷思;伊拉克;战争  [中图分类号]D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3-0056-02   
德国民众一直视节俭为美德,即使在当前零利率储蓄的背景下,他们仍将27%的经济来源用于储蓄。但德国民众却没有因此越来越富裕,而是越来越拮据:按照统计数据,2003-2013年间,德国家庭的平均净资产只增长了300欧元,如果算上生活成本开支的增加,相比2003年,家庭的平均净资产缩水了15%。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德国人虽然以经济强大为荣,但其中产阶级的净资产还没有法国、西班牙或意大利的一半多。他们
[摘 要]金代万里长城,中国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见证,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  [关键词]金长城;多民族国家历史见证;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9 — 0122 — 02  我国的长城起源很早,作为冷兵器时代的军事防御体系,早在战国时期已被广泛应用。历代长城大规模的修筑,始于秦止于明。通常称为万里长城,但
火车扑哧扑哧地喘着黑气,在云贵高原的地表上迂回蜿蜒。窗外林木荫荫,仿佛人间绿肺。待进入黔南,突然雨点纷飞,不时打在车窗上,被风吹成了一道道细流,顺着玻璃不断淌下,我的视线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的山洞与雨点,渐渐模糊。14年如白驹过隙,许多尘事仿如过眼云烟,可是,有些人的形影愈是模糊,在心里的影像便愈是明晰。  记忆中的奶奶是典型的农村老太,常常一个人拄着拐杖,一歪一扭地上山下坡劳作,抑或者步履蹒跚地向我
[摘要]近些年来,“网络红人”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上大部分人的关注。作者分析了“网络红人”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其产生的影响。为打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态文化,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网络红人;网络文化;网络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04 — 0114 — 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媒体在我国的兴起与迅速
[摘要]《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书把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韦伯的科层化理论巧妙地相结合,分析了新老中产阶级的转化和20世纪中期形成的白领世界,通过对这一阶层命运的塑造,来反映整个社会的变迁过程,揭示现代工业社会的一般结构,其结论对于理解中产阶层和现代社会结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白领;老式中产阶级;新式中产阶级  [中图分类号]D6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本位思潮的出现,企业不仅仅是一个营利性组织,而且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的理念逐渐被认同和接受。企业社会责任应是一个多元化地范畴。其应该包括法律责任、道德责任以及软法责任。通过这三种责任的协调运用,在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过程中要兼顾企业利润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软法责任;平衡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 A [文
[摘 要]马克思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并全面论述了有关问题,指明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表现及其与私有制的密切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现象普遍存在,当今社会,异化劳动的现象,或者说,准异化劳动的现象是否依然存在?从发生了连跳门的富士康,到有着众多细致的制度条款的大中小学,异化其实一直没有走出我们的生活。我们成为了异化的制造者,亦是受制者。而这一切背后不再是阶级剥
[摘 要]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以农民为主体,以“富农”与“教农”为两翼。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富农”是激发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动性的基本要求,“教农”是提高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力的现实需要。两翼齐飞方能凸显农民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农民;富农;教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摘 要]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方法与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红色文化资源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契合、客家古邑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引领和精神支撑的契合,构成了河源“两地文化”视角下实践育人的路径选择的两个基本点。  [关键词]实践育人;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红色文化;客家文化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