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深入了解燕青拳在滨州市的练习情况。探讨分析燕青拳的传承和发展现状,发现当今社会燕青拳的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燕青拳;发展现状;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10-126-0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并提出:“中华民族是有尚武传统的,中国的国术就是武术。”在一百年前民族危难之际,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通过武术“强国强种”的口号,并大力提倡“尚武精神”。通过武术习练,强壮的不仅仅是身体,更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同时通过习武,重塑民族的品格,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流传深远,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品格,中国人民崇高的文化追求也由此慢慢地滋养起来。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崇高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传统的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传统武术向来被誉为“国之瑰宝”。燕青拳是中华传统武术保留相对完整的拳种之一,并且已在滨州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传承了140年之久。被崇高的中华文化孕育滋养着,使得燕青拳在传授的过程中对于练习者的身心健康与良好品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见习练燕青拳对于我们锻炼身体以及对于我们精神熏陶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对于燕青拳在滨州市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势在必行。
1滨州市燕青拳的历史概括
1.1燕青拳简介
燕青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拳种之一。又称“秘踪拳”、“迷路拳”、“迷宗拳”等。对于燕青拳的由来,大家众说纷纭。根据可查阅的史实资料以及燕青拳的传承人口述记载,燕青拳是在清朝乾隆年间,由山东岱岳人孙通将燕青拳首传至河北沧州,并在沧州大地掀起了一股练武之风。据滨州市燕青拳的传承人郭宝申师傅的讲述:燕青拳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它的“轴”“膝”“腿”法的技艺上。郭氏燕青拳的架势较小,其腿形多变,拳脚相随,快慢守理,其架势端正大气。“燕青拳习的是手、眼、身、法、步,练的是精、壮、巧、妙、神。”而这些对于我们的身体锻炼以及心灵精神的熏陶和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1.2燕青拳传承人简介
滨州市燕青拳是由武术名家郭仲三(祖籍沧州)、郭玉芬父子(祖籍沧州)传至滨州的。郭仲三师从于燕青拳的大家陈光治,精通燕青武艺,并擅长于摔快跤、攀杠子等诸多技艺。郭仲三行侠仗义广结武林同道中人,并被尊称“郭五爷”。一九三六年,郭仲三全家搬至山东北镇(现山东滨州)。郭玉芬是滨州燕青拳的第二代掌门人,自幼随父习武并拜燕青拳的名家杨昆山为师,经众名家的指点、教授加之自己的勤奋苦练,达到武术六段水平,并在沧州武术界享誉盛名。后定居山东滨州后,曾担任滨州市武术协会的副主席,以弘扬和传承燕青拳为己任,将燕青拳发扬光大,使得燕青拳在滨州大地广为传播。郭宝申是滨州燕青拳的第三代掌门人,武术六段水平,现任滨州市武术协会副主席。自幼随祖父郭仲三及伯父郭玉芬习家传燕青拳,并继承祖父和伯父的志向以传播、弘扬和发展燕青拳为己任,在滨州市各级部门以及社会中各武林同道中人的协助支持下,在滨州市正式成立了滨州市燕青武术馆。全国各地乃至其他各个国家慕名求学的武术爱好者络绎不绝地前来学习、拜访。
2燕青拳传承人的重要意义
“传承是传统技艺得以延续的重要手段,而传承这一生活行为和方式要靠‘人’来实现和完成,例如,皮影、剪纸、泥塑、木雕等技艺,都是通过民间艺人精湛的技艺和高超的智慧凝结而成的。”燕青拳作为一种植根于民间,并在民间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传统武术,在郭氏子孙不间断的努力之下在滨州大地上广为传播。由此可见,拳术与拳种的传承人在该拳传承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形成一条永不断流、奔腾向前的河,‘人’是决定性的因素,因为一旦老艺人离世,他身上承载的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随之消亡,所以,解决传承主体即传承人的问题,乃是当务之急且是重中之重的大事。”滨州市燕青拳是以郭氏燕青拳为主的,从郭仲三老先生开始到郭宝申师傅这一代,他们为郭氏燕青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我们更应该看重燕青拳传承人在滨州市燕青拳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结论与建议
3.1虽然现在滨州市的燕青拳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受西方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一些家长一味地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习那些新潮的拉丁、跆拳道等来自国外的东西,想让他们的孩子也盲目地追随于这种潮流。因此,为了燕青拳能够得到不间断的发展,我们应该多借助于媒体的力量举行燕青拳交流大会,设置一些有意义的奖项以及相应的荣誉奖励,颁发给那些对燕青拳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传承人,并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大会,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
3.2政府的有关部门应加强重视燕青拳在滨州市的发展,并通过多名燕青拳传承人的传习以及有关燕青拳的文本记载整理出练习燕青拳的理论资料,使燕青拳在滨州市得到保护与发扬,同时重点培养燕青拳的传承人。由此使得燕青拳更加广泛地传播到周边的各个地区。
3.3在滨州市练习燕青拳的名家、传承人、习练者中,有很多的习武者已经在其他行业功成名就,他们对于滋养在滨州大地本土的地方拳种——燕青拳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对燕青拳的传承与发展抱有满腔热血,有着极高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愿意为滨州市燕青拳的传承与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集结他们的力量来为燕青拳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加强燕青爱好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通过多种途径来宣传和发展燕青拳。
参考文献:
[1]陈圣贤,任文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燕青拳的特征与价值探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29(02):94-96.
[2]张斌.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燕青拳的保护与传承[J].才智.2015(05):320.
关键词:燕青拳;发展现状;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10-126-0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并提出:“中华民族是有尚武传统的,中国的国术就是武术。”在一百年前民族危难之际,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通过武术“强国强种”的口号,并大力提倡“尚武精神”。通过武术习练,强壮的不仅仅是身体,更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同时通过习武,重塑民族的品格,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流传深远,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品格,中国人民崇高的文化追求也由此慢慢地滋养起来。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崇高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传统的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传统武术向来被誉为“国之瑰宝”。燕青拳是中华传统武术保留相对完整的拳种之一,并且已在滨州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传承了140年之久。被崇高的中华文化孕育滋养着,使得燕青拳在传授的过程中对于练习者的身心健康与良好品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见习练燕青拳对于我们锻炼身体以及对于我们精神熏陶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对于燕青拳在滨州市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势在必行。
1滨州市燕青拳的历史概括
1.1燕青拳简介
燕青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拳种之一。又称“秘踪拳”、“迷路拳”、“迷宗拳”等。对于燕青拳的由来,大家众说纷纭。根据可查阅的史实资料以及燕青拳的传承人口述记载,燕青拳是在清朝乾隆年间,由山东岱岳人孙通将燕青拳首传至河北沧州,并在沧州大地掀起了一股练武之风。据滨州市燕青拳的传承人郭宝申师傅的讲述:燕青拳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它的“轴”“膝”“腿”法的技艺上。郭氏燕青拳的架势较小,其腿形多变,拳脚相随,快慢守理,其架势端正大气。“燕青拳习的是手、眼、身、法、步,练的是精、壮、巧、妙、神。”而这些对于我们的身体锻炼以及心灵精神的熏陶和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1.2燕青拳传承人简介
滨州市燕青拳是由武术名家郭仲三(祖籍沧州)、郭玉芬父子(祖籍沧州)传至滨州的。郭仲三师从于燕青拳的大家陈光治,精通燕青武艺,并擅长于摔快跤、攀杠子等诸多技艺。郭仲三行侠仗义广结武林同道中人,并被尊称“郭五爷”。一九三六年,郭仲三全家搬至山东北镇(现山东滨州)。郭玉芬是滨州燕青拳的第二代掌门人,自幼随父习武并拜燕青拳的名家杨昆山为师,经众名家的指点、教授加之自己的勤奋苦练,达到武术六段水平,并在沧州武术界享誉盛名。后定居山东滨州后,曾担任滨州市武术协会的副主席,以弘扬和传承燕青拳为己任,将燕青拳发扬光大,使得燕青拳在滨州大地广为传播。郭宝申是滨州燕青拳的第三代掌门人,武术六段水平,现任滨州市武术协会副主席。自幼随祖父郭仲三及伯父郭玉芬习家传燕青拳,并继承祖父和伯父的志向以传播、弘扬和发展燕青拳为己任,在滨州市各级部门以及社会中各武林同道中人的协助支持下,在滨州市正式成立了滨州市燕青武术馆。全国各地乃至其他各个国家慕名求学的武术爱好者络绎不绝地前来学习、拜访。
2燕青拳传承人的重要意义
“传承是传统技艺得以延续的重要手段,而传承这一生活行为和方式要靠‘人’来实现和完成,例如,皮影、剪纸、泥塑、木雕等技艺,都是通过民间艺人精湛的技艺和高超的智慧凝结而成的。”燕青拳作为一种植根于民间,并在民间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传统武术,在郭氏子孙不间断的努力之下在滨州大地上广为传播。由此可见,拳术与拳种的传承人在该拳传承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形成一条永不断流、奔腾向前的河,‘人’是决定性的因素,因为一旦老艺人离世,他身上承载的某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随之消亡,所以,解决传承主体即传承人的问题,乃是当务之急且是重中之重的大事。”滨州市燕青拳是以郭氏燕青拳为主的,从郭仲三老先生开始到郭宝申师傅这一代,他们为郭氏燕青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我们更应该看重燕青拳传承人在滨州市燕青拳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结论与建议
3.1虽然现在滨州市的燕青拳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受西方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一些家长一味地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习那些新潮的拉丁、跆拳道等来自国外的东西,想让他们的孩子也盲目地追随于这种潮流。因此,为了燕青拳能够得到不间断的发展,我们应该多借助于媒体的力量举行燕青拳交流大会,设置一些有意义的奖项以及相应的荣誉奖励,颁发给那些对燕青拳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传承人,并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大会,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
3.2政府的有关部门应加强重视燕青拳在滨州市的发展,并通过多名燕青拳传承人的传习以及有关燕青拳的文本记载整理出练习燕青拳的理论资料,使燕青拳在滨州市得到保护与发扬,同时重点培养燕青拳的传承人。由此使得燕青拳更加广泛地传播到周边的各个地区。
3.3在滨州市练习燕青拳的名家、传承人、习练者中,有很多的习武者已经在其他行业功成名就,他们对于滋养在滨州大地本土的地方拳种——燕青拳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对燕青拳的传承与发展抱有满腔热血,有着极高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愿意为滨州市燕青拳的传承与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集结他们的力量来为燕青拳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加强燕青爱好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通过多种途径来宣传和发展燕青拳。
参考文献:
[1]陈圣贤,任文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燕青拳的特征与价值探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29(02):94-96.
[2]张斌.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燕青拳的保护与传承[J].才智.2015(05):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