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钚(Pu)是与核工业密切相关的、以痕量或超痕量存在于环境中的重要放射性核素.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土壤和湖泊沉积物中239+240 Pu的分布特征、迁移行为及其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应用.结果显示:中国土壤和湖泊沉积物中239+240 Pu沉降通量分别为7.31~554.00和4.80~240.60 MBq∕km2,因研究区域所处环境及纬度的差异而变化;240 Pu∕239 Pu同位素比值分别为0.048~0.307和0.164~0.193,平均值分别为0.181±0.026和0.179±0.021;全球大气核试验
【机 构】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研究中心;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山地环境信息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钚(Pu)是与核工业密切相关的、以痕量或超痕量存在于环境中的重要放射性核素.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土壤和湖泊沉积物中239+240 Pu的分布特征、迁移行为及其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应用.结果显示:中国土壤和湖泊沉积物中239+240 Pu沉降通量分别为7.31~554.00和4.80~240.60 MBq∕km2,因研究区域所处环境及纬度的差异而变化;240 Pu∕239 Pu同位素比值分别为0.048~0.307和0.164~0.193,平均值分别为0.181±0.026和0.179±0.021;全球大气核试验沉降是中国土壤和湖泊沉积物中239+240 Pu的主要来源.作为重要的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Pu同位素与其他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137 Cs、210 Pb和7 Be示踪法等)、遥感技术以及传统研究方法相结合,有利于提升大尺度环境区域中Pu的分析精度,提高239+240 Pu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示踪效率.
其他文献
为了解云南省芒市春季水溶性离子在PM2.5中的化学特征,于2019年3月11日—4月1日对芒市3个监测站点同步进行PM2.5样品采集,并分析9种水溶性离子(SO24-、NO-3、Cl-、F-、NH+4、K+、Na+、Ca2+和Mg2+),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芒市PM2.5浓度日均值为25.5~84.1μg∕m3,3个监测站点的PM2.5浓度日均值大部分小于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SNA(SO24-、NO-3和NH+
机动车大气污染物及CO2减排对于改善空气质量和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综合利用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道路行驶工况、气象、燃料组分及燃料消耗量等数据,应用COPERT模型计算得到北京市机动车主要大气污染物和CO2排放量,并识别其污染排放特征和不同车型、排放标准等级车辆的排放贡献,采用ADMS-Urban模型模拟了机动车污染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年北京市机动车4项主要大气污染物CO、NOx、PM2.5和VOCs排放量分别为12.15万、4.06万、0.18万和2.57万t.车辆结构得到优化
以新疆开都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开都河上游支流、干流及下游博斯腾湖(简称博湖)设置了15、12及17个采样点,于2014年6—10月及2015年6—9月进行了9次水环境调查,探讨了开都河流域不同类型水体理化参数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开都河流域支流、干流和博湖水体主要水环境参数时空差异显著.开都河支流和干流pH、水温、矿化度(TDS)、总氮(TN)浓度、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叶绿素a(Chla)浓度均显著低于下游的博湖,但浊度显著高于博湖,尤其是在6—8月的雨季,而开都河干流水体TP浓
针对2020年2月8—13日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京津冀地区一次持续的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利用地面、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和欧洲中心ERA5数据,从环流背景、温度平流变化、地面气象要素和边界层风场分布等方面,分析了本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气象成因.结果表明:1)本次过程大气环流稳定,污染前期高空以西北气流为主,10日开始陆续有短波槽东移,850 hPa及以下转为偏南风,地面多次出现闭合低压,气压场整体较弱,天气形势静稳.2)中部地区冷空气活动不显著,大部分时段中低层为暖平流或弱冷平流.逆温出现次数明显偏多,且逆温层厚度
为明晰克鲁伦河流域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中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污染特征和风险水平,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2020年8月在克鲁伦河流域采集的12个水样(7个地表水、5个地下水)进行分析,并采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VOCs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水体中VOCs污染程度较低,总体呈现地下水略高于地表水的状况;12个采样点均有VOCs检出,其中1,1-二氯乙烷、2,2-二氯丙烷、1,2-二氯丙烷
辽东湾作为我国重要沿海经济区,多年来承载着沿海地区排放的大量营养物质,近岸海域富营养化严重.依据2014—2017年辽东湾海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采用频数分析法推导出辽东湾近岸海域营养盐溶解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及其响应指标溶解氧(DO)的基准值,并应用1974年辽东湾尚未被污染时,国家海洋局渤海专项调查数据绘制频数分布曲线,以中值作为参照状态进行校验,对比2种方法的结果,综合分析推导出溶解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及DO的推荐基准值.结果表明,应用频数分析法得到辽东湾溶解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DO的基准值分别为0.05
应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结合平行因子(PARAFAC)分析、典范对应分析(CCA)和结构方程模型(SEM),以沈阳市建城区黄泥河、新开河、满堂河为研究对象,测定河流底泥营养盐和重金属浓度,检测溶解性有机质(DOM)三维荧光光谱,研究城市河流底泥DOM与重金属响应机制.总氮(TN)和总磷(TP)的平均浓度均为新开河>黄泥河>满堂河,TP平均浓度均大于650 mg∕kg,根据US EPA底泥分类标准属于重度污染.基于相关性分析,黄泥河Cu、Ni、Cr具有同源性,新开河As、Cd和Hg具有同源性,满堂河As
镜泊湖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具有特殊的地形地貌,属于典型通江型深水湖泊.通过对镜泊湖及周边生态环境调查,划定了湖滨带和缓冲带的类型及宽度.基于镜泊湖岸带地形地貌特征及水文情况,将镜泊湖湖滨带划分为山体型、大堤型、道路型、河口型、村落型、农田型6种类型,将镜泊湖缓冲带划分为山体型、农田型、村落型3种类型.结合湖滨带和缓冲带的生境、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侵蚀状况及植被分布现状等因素,阐述镜泊湖湖滨带和缓冲带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镜泊湖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思路,以期为镜泊湖湖滨缓冲带的生态保护及修复
通过测试南漪湖2008年、2014年和2015年沉积物柱芯中的环境放射性核素210 Pbex和137 Cs,辅以相互印证的210 Pb CRS计年模式和137 Cs定年时标方法,定量估算了南漪湖过去百余年间的沉积速率变化;基于遥感目视解译方法获得了南漪湖1985—2016年湖泊面积时空变化,结合构建的湖泊泥沙输移模型,定量估算了南漪湖出湖河流的年均泥沙输移量;基于此,进一步分析了湖泊沉积速率和泥沙输移通量与湖泊面积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南漪湖同一湖区不同年份沉积物柱芯剖面中210 Pbex和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