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巩固提高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595091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数乘整数》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它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怎样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一、创设情境,寻找联系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关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教师为学生创设贴近他们生活的问题情境,提供能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课始,教师先提问:“同学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儿去买风筝。老师非常喜欢蜻蜓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需要多少钱呢?”
  教师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汇报结果。学生的解决方案有以下几种:
  教师逐一展示学生的方法,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发现方法(3)和(4)的联系,将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再得以解决。
  这样的生活背景,能够促使学生利用元与角之间的十进制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学生在解决“3.5元×3”这个问题时,方法是多样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分析各种方法的异同。最后通过教师小结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
  二、自主探究,迁移类推
  学生在第一环节的学习中积累了计算的经验,然后教师提问:“像这样求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这时,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然后让学生对自己的计算过程作出合理的解释,重点引导学生对第三种方法的理解,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5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缩小100倍(小数末尾的零可以去掉)。
  反馈发现,大部分学生运用了第三种方法。有了第一环节的引导比较,学生对于新知的方法有所感悟,所以這里能很顺利地借助原有经验将小数化成整数,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自主迁移。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数学思想方法常常隐含在教材中,它需要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抽象、概括等活动去体验和感受,也需要教师的点拨、提醒或引导,两个例题教学完之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师:请同学们回顾我们刚才解决的两个问题的计算过程,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谈谈这个计算过程?
  生1:我们在计算时,将小数化成整数来计算。
  生2:我们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把小数化成了整数。
  生3:我们把未学过的知识转化成了学过的知识。
  学生接着完成课堂练习:1.教学书第三页做一做;2.练习一。
  这样让学生回顾了学习的方法,巩固了新学习的知识,做到了循行渐进、巩固提高。
  (作者单位:应城市义和镇李集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对某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从学习的兴趣、困难度、影响因素、帮助方式,以及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实用性等方面,分析农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出教学改进措施,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业技术经济学;教学效果;问卷调查;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61(2019)06-0084-03  农业技术经
“量感”是指学生不使用测量工具对某个量的大小进行推断或推断用某个单位表示的量与哪个实际物体的大小相吻合的一种感觉。借助图形直观与具体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估测能力,增进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落实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如何让学生在直观体验活动中获得对量的准确感受呢?下面谈谈笔者的思考。  一、亲历产生必要性体验,合理构建测量知识体系  量感的培养要从感量开始。本
从确定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以下简称为“晒课”)到最终录课完成,历时月余。晒课内容如何选择?这是摆在晒课之路上的第一道难题,虽然以前参加各级各类的优质课、青教赛、送教下乡、研讨课等教研活动多次,但这次选课着实纠结了一番:是驾轻就熟还是另选新课?课堂如何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为此,困惑、忐忑、焦虑了好几天,最终我决定挑战自我,选一节自己以前没有尝试的新课型——复习课。
数是用来计数、标记或度量、比较同质事物的抽象概念,也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可以说,数概念的学习伴随着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是在不断形成和发展着的。学生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在各个学段各有侧重,总体应注重的是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让数概念和核心素养自然生长。  本期,我们探讨学生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为帮助学生深入认识数概念的核心本质,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直观模型的使用,其中数线是
早在2007年参加北京“全国剑桥英语观摩课堂”及2011年西安的“全国英语名师课堂观摩”中就见识过专家评审组观课的细致入微。直到读了《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一书,才对课堂观察这一研究方法有了深入、系统的理解。  课堂观察,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课堂观察既是一种研究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团队合作:让课堂观察者
周明波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9月,成员由襄阳市各县市区语文教研员、襄阳市各学校优质课教师及骨干教师40余人组成。工作室成立后,分别到谷城、南漳、宜城、襄阳东津新区、老河口等地送教6次,先后组织市级大型培训活动3次,为湖北文理学院国培班和襄阳市隆中名师培训班讲课4次,到各县市区学校交流中考备考经验10余次。  工作室主持人周明波是湖北省特级教师、襄阳市隆中名师。从教以来,周明波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又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因此,研究教学目标的制订很有必要。科学制订教学目标,需要紧扣四个特点。  凸显课程特点,追求言意兼得  “言意兼得”的“言”指语言学习,“意”包括意思的理解、意义的获取、意境的感知等。语文教学做到了言意兼得,才能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要做到这一点,目标的制订至关重要。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的
“文似看山不喜平。”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的这个句子,是说写文章好比观赏山峰一样,以波澜起伏、一波三折为胜。我们可以用来表示这种状况。如果把这条曲线想象成太极图中连接两极的那条曲线,就会发现写文章的道理与《易经》所讲的道理十分吻合。  以写某件事的记叙文为例。写一件事,一般要写清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其中高潮部分往往要写清遇到瓶颈、经历挣扎、获得转机的过程,结局往往要写受到的启示或得到的教
《图形中的规律》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学中笔者让学生经历直观操作、探索规律的全过程,寻找三角形的个数和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逐渐抽象出数学模型,解决现实问题。  一、问题驱动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巧妙地设置问题是引导学生掌握某一知识要点,突破某一教学难点的常用方法。  教学中,笔者设置了用小棒摆三角形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思考摆成两个三角形要用几根小棒,怎样摆。有学生说可以这样摆
语文教学中,由于一些情景、画面等学生没有亲眼见过,给阅读理解或写作造成了一定的障碍。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利用多媒体拉近时空距离,把陌生的情景、画面等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看,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多媒体营造氛围,体会情感。不少课文涉及对宏大场面的描写,而这些场面中总是蕴含着作者的某种情感。由于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类似场面,往往难以准确地体会出这种情感。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的《我们成功了》(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