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记美食 “蟹皇”风采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wu9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廖喜先生 是香港喜记避风塘炒辣蟹创始人,人称“喜叔”、“蟹皇”。他的奋斗史由勤力、毅力、拼搏组成,千淘万浪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他潜心研制,将各地饮食特色与精髓交融糅合,炮制出闻名遐迩的正宗避风塘美食;他白手起家,凭着待人以诚、做事以信的朴素人格,终开拓了自己的事业天地,带领避风塘美食冲出香港面向世界,使喜记成为香港美食的一道风景。
  
  【廖喜先生,现担任喜记避风塘炒辣蟹有限公司、广州喜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良进贸易投资有限公司、广州增城新达调味料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会董、旅港增城商会副会长、增城市政协委员、中国绿色饭店国家级评委、中国饭店协会常务理事、广州餐饮之心俱乐部荣誉会长、香港餐饮协会北京分会荣誉会长、珠海市餐饮协会荣誉主席、中华国际美食交流协会荣誉副主席、法国国际厨皇美食会荣誉主席。 】
  
  
  发展之路勤为径
  
  蟹乃食中珍品,吃蟹、饮酒、赏菊、赋诗,实乃金秋的风流韵事,自古素有“一盘蟹,顶桌菜”的民谚。如果你来到香港,那一定不会错过地道香港美食——喜记避风塘炒辣蟹,“炒辣蟹”、“椒盐濑尿虾”、“生滚泥鱼孟粥”……看着这些活色生香的“喜记”招牌菜名,你是否早已食指大动,想一尝美味了呢?然而,如此美食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其掌门人廖喜先生穷其一生打造的。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同领略这位“蟹皇”的风采吧。
  廖喜先生的前期创业路可谓艰辛无比,他出生于广州增城,迫于生活压力,作为家中长子的廖喜先生,1972年带着亲戚给的360元港币来到香港。
  初到香港,人生地不熟,甚至连白话都不会讲,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什么技术,只能做一些又苦又累的工作。他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大排档里做小工,一人身兼多职,买货、开档、炒粉面、送外卖等都得负责。每天起早贪黑,做足十几个小时,方可得六百块工费。同时,廖喜先生是个重情重义之人,来港一个月后,内地有位朋友想买头耕牛但又苦于无钱,闻此,他立即拿出500元寄给朋友,自己留100元做生活费。然而一月一百块怎够生活,为了节省开支,无论是去买货还是回家,他都以步代车。工作三个月后,由于老板需要回笼资金,将站面盘出,廖喜先生无钱盘店,只得再谋出路。
  之后,他还从事过建筑工、蔬菜批发、海产批发等各种工作,甚至每天连续做三份工,就这样,在这环境极其艰苦的日子里,廖喜先生靠着勤奋和诚实的为人,一步步走了过来。虽然每一份工作都辛苦无比,然他并不言苦,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承担起一个长子、一个家长养家糊口的责任。廖喜先生感慨道:“没有办法,一家老小靠我养活,家庭负担那么重,只得不断努力。”
  年轻的廖喜先生有着对困难不服输的执拗,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更有着摆脱生活困境的渴望,正是这些渴望与憧憬催促着他奋力向前。
  
  打造喜记美食天地
  
  廖喜先生很早就开始在铜锣湾避风塘经营炒辣蟹,当时的避风塘汇聚了一大批像他那样经营小吃为主的店家,他们积聚在各大娱乐船附近,为船上的游客提供各类小吃。提起避风塘,廖喜先生对这个创业之地非常有感情,他介绍道:避风塘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在东海打渔的渔民众多,包括泰国、马来西亚、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各国渔民,那时香港还没有很好的码头设施,很多以捕鱼为生的渔民在台风来临时,便会驶进铜锣湾避风塘码头躲避台风。久而久之,这个给渔民带来安全和温暖感觉的港湾便成为了闻名遐迩的“避风塘”。
  各国美食汇集于此,风味不一,在长期的交流往来中,形成了集各地风味于一体的避风塘特色小吃。廖喜先生骄傲地说:“避风塘风味小吃是最具香港特色的,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多年来,他精心研究,不断尝试,对祖传配料秘方和避风塘炒蟹方法进行改良,同时研制出了不同口味、不同品种的海鲜小吃,技艺日趋精练。据廖喜先生介绍,避风塘炒辣蟹的特色就在于 “香”、“辣”、“味浓”。避风塘炒辣蟹一般采用炸的手法,所以比较香。而因为渔民几乎天天要到海外打渔,出汗多,吃的东西口味较重,以保证盐份摄取;另外就是因为大家长年生活在船上,需要吃点辣椒将湿气逼出来,以保持身体健康。”
  20世纪70年代末,香港政府为了整顿市容,开始撤除避风塘内的海鲜料理船家,众多商家由于年岁已长,纷纷歇业。而廖喜先生则认为,避风塘美食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如将此门技艺做精,不失为一条很好的发展之道。紧接着,廖喜先生在街边摆起了路边摊。
  小吃摊的经营异常辛苦,为了节省经费,小吃摊的手推车、桌子、椅子都由廖喜先生自己制作。起初,由于是新面孔,名声还未打响,然而无论生意好坏,廖喜先生都坚持每天从晚上8点开档至凌晨4点结业,如此日复一日、风雨无阻,不知被滚烫的油水烫过多少次,手上的泡不知起过多少个。谈及当时的境况,廖喜先生感慨到:“真是辛苦啊,每天拼命似地干活,连续五年除了春节三天,从来没有休息过。”
  随后,香港政府开始整顿无牌经营的小摊小贩,廖喜先生又开始“走鬼”经营,就在这样的艰苦的条件下,他的路边小摊坚持了12年之久,由于保持了正宗的避风塘美食特色,小摊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往来食客络绎不绝,他的小店几乎成了品尝避风塘美食的专门之地。据他介绍,生意旺盛之时,曾经摆过18张桌椅,一个小小的小吃摊竟有如此盛况,可见喜记炒辣蟹的魅力。
  1997年,廖喜先生在湾仔谢斐道租下一间店面,喜记避风塘炒辣蟹正式有了安家之所。虽说从避风塘搬到岸上经营,但依然口感独特、风味极佳,不改避风塘美食本色。多年来所积累的餐饮经验和食客们的口碑也为新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饮食自古讲究色、香、味、形、器于一体,喜记美食味美色艳、香飘万里,引得众食客味蕾大开、食指大动。不仅获得了当地人的一致认可,还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前来品尝。“喜记避风塘炒辣蟹”几乎成了明星饭堂,知名艺人肥肥、吴宗宪、刘德华,黎明、关芝琳、谢霆锋等都是座上嘉宾。更有甚者,二十多年的老顾客,还常带儿子、孙子前来品尝。
  
  喜记美食传天下
  
  由于廖喜先生为人亲善且炒蟹技艺精湛,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喜叔”,并被评为“蟹皇”。有句老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廖喜先生多年的辛苦打拼,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和人脉资源也磨练了他钢铁般的毅志。如今饱尝创业之艰辛滋味的他,该是收获丰硕果实之日了。
  2011年,在廖喜先生和他的儿女们的精心打理下,喜记避风塘炒辣蟹成功入选“食在香港”品牌代表店,成为享誉港内外的饮食品牌。而今,已在全国拥有多家连锁分店,喜记版图已扩张至广东、上海等地,目前,正在策划于向北京、重庆、东莞等地进军,预计到2012年,将至少开办三至五家分店。同时,一方面,引进现代化管理技术,效彷某大型国际餐饮连锁店,设置总厂统一调配食材和调料,再分配到各连锁店内,以此确保正宗避风塘炒辣蟹风味不变,缩减各分店程序;另一方面,所有分店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总店负责培训店长,经理,厨师等人员。并且,利用真空打包技术,使喜记美食能够邮寄至世界各个地区,而不变其鲜美口味。
  廖喜先生还多次带领喜记避风塘炒辣蟹参与国际比赛,由于厨艺精湛,喜记炒辣蟹独一无二,深获评委们的青睐,喜记美食从此走出香港,冲出世界。廖喜先生本人也获得“厨皇”美誉,并在厨艺界担任着重要职责,同时担任着中国绿色饭店国家级评委、中国饭店协会常务理事、广州餐饮之心俱乐部荣誉会长、香港餐饮协会北京分会荣誉会长、珠海市餐饮协会荣誉主席、中华国际美食交流协会荣誉副主席、法国国际厨皇美食会荣誉主席等多项职务。
  喜记能够发展成今日之规模,廖喜先生总结为:好的货源,好的服务,好的员工。对供货商,廖喜先生讲究立信为本,从不拖欠供货商一分钱。他深刻明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只有保证货源的质量,才能做出令食客们满意的美食,良好的信誉也赢得了供货商的信任。对待员工,廖喜先生讲究以人为本,当员工的生活出现困难时,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他都会尽力帮忙。经历过生活磨练的廖喜先生,对员工生活的辛苦感同身受,非常能够体谅员工的苦处,因此员工的工资也较市面工资更高。如此人性化的管理,提高了员工对喜记的忠诚度,工作也更积极主动,很多员工在喜记这个大家庭中服务了二十多年。对待客人,讲究以诚为本,来者即是客,不分贫富,都诚心尽心服务。诚实做人,诚信做事,如此朴素的经营理念就是廖喜先生将喜记由路边摊发展成为联锁品牌店的法宝。正如廖喜先生的为人般,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唯真诚二字不变。
  廖喜先生有四个子女,现都已经长大成材,成为喜记发展的顶梁柱。大儿子跟随父亲十多年,有着丰富的餐饮管理经验,总理厨房事务。二儿子从澳大利亚学成归来,吸收了大量国外先进的餐饮运作知识,主要负责喜记品牌的推广活动,于上海、北京开分店的事宜就由他全权策划。廖喜先生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悉数传授,目前看来,孩子们都尽得他真传,并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已过花甲之年的廖喜先生,经历了拼搏奋进、自强不息的一生,事业交由儿女料理之后,拼搏的脚步也慢慢放缓。如今,看看新闻、翻翻书、含饴弄孙是他最大的乐趣。
  从一贫如洗的大陆仔到喜记的创始人,从街边的大排档到如今的全国知名联锁店,廖喜先生不怕苦、不言累,勤力执着,笃力而行,一步步朝着自己的梦想迈进,奋力拼搏、执着坚守,不仅成就了“蟹皇”风采,更为香港增添了一道活色生香的美食风景。
  漫漫人生路,遥遥事间途,廖喜先生在上下求索的过程中,拼搏过、抗争过、苦过、累过也笑过、甜过。如今,站在由自己勤力筑就的事业之峰上,廖喜先生欣赏到的是广袤无边和果实累累的风景。
其他文献
【本刊讯】11月11日,为庆祝落成五十周年,重庆大厦举行了隆重的亮灯仪式,当日,庆祝仪式大放异彩,万众瞩目。  上午11时许,剪彩揭牌仪式如期举行。主礼嘉宾有: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九龙工作部副部长何靖先生,立法会主席曾钰成GBS太平绅士、油尖旺民政事务专员郭黄颖琦太平绅士、油尖旺区地区事务联会主席叶国忠SBS太平绅士、油尖旺区议会主席锺港武太平绅士、尖沙咀警区指挥区陈永渊警司。  是次活动
期刊
李凤翔先生是集美中学的杰出校友,感念母校栽培之恩泽,他捐献巨资拓建母校,以助母校更上层楼,百年育菁华,更表其一片深情;嘉庚精神,浸润校园,他更用无言的行动展现“集美人”公忠诚毅的品性。无论是反哺母校,团结校友,还是事业拼搏,锻造自我,他呈现的皆是弘诚扬毅的精神风貌。    【李凤翔先生,澳锡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香港集美中学校友会会长。母校培育之恩,他今生铭记;祖国养育之情,他不曾忘怀。
期刊
安丰连律师是程彦棋律师楼的一位得力战将,他学贯中西,既深谙大陆法系又熟练普通法系的运作,并具有多年处理跨境交易及有关中国商业法的经验。他敬职敬业,拼搏向上,沉浸于事业的激情之中。同时,他亦是个取舍有道之人,他放弃内地的优厚待遇,执着地追求自己的律政梦想,于取舍之间,成就精彩的人生。    【安丰连先生,祖籍山东,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程彦棋律师楼香港注册外地律师(中国)。曾于新
期刊
陈文清先生是一位爱国爱港爱乡的成功企业家、汕尾市工商界杰出精英。他的事业在故乡那片肥沃且熟悉的土地上,茁壮成长,一半沐浴故乡的阳光,一半为故乡洒下阴凉。数十年来,他为故乡投资建厂、牵线搭桥、捐助善款等,一样都不曾落下;数十年来,不管离乡有多远,他的心一直安放在家乡,始终陪伴在家乡左右,与家乡同进步,共发展。他与故乡之间除了生养的恩情,还有肝胆相照的义气和不离不弃的默契。    【陈文清先生,香港广
期刊
林菁教授是中医和气功的传承者、传播者,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次接触气功,五十年来,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气功的研究亦在不断深入,他着书立说,致力于气功、中医的宣传和推广,利民利国,广受欢迎,影响深远。沿着医学的这条轨迹,他执着行走了四十余年,不偏不倚,虽历经曲折,却始终不离不弃,用仁心良术,惠泽四方。    【林菁教授,香港注册中医,针灸全科,香港中国中医针灸研究院院长,香港专业注册中医协会首席会长,
期刊
李国明先生是一位踏实沉稳的企业家,旗下的加美敦有限公司及加美敦实业有限公司已有25年历史,产品远销海内外,已成为世界较知名品牌。作为掌舵人,他一直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与事业,于生活,他澹然从容地面对生活的苦与累、喜与乐;于事业,他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耕耘着事业天地。多年来,他以实干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带领企业历经风雨,稳健发展。    【李国明先生,加美敦有限公司、加美敦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期刊
黄智邦先生是一位心怀慈悲的济世良医,然而,他不仅仅用其仁心仁术悬壶济世,更热忱于慈善公益事业。他以香港华夏医药学会为平台,广泛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社区义诊服务工作以及内地公益事业,策群策力,以利广众。弘扬中医,任重道远,他将承先启后,继续弘扬医心,携手创新,惠泽社群。    【黄智邦先生,毕业于安徽省中医学院全科,现为东方汉医药针灸治疗中心董事,香港特区政府认可注册执业中医师(全科),香港华夏医药学
期刊
蔡良习先生是一位勤力、进取的企业家,他从不骄傲自满,依然在不断地研发新的产品、推广新的品牌,为美容美肤做出贡献。他有着创业者勤奋进取的精神内涵,也有着开拓者面向未来的广阔视野;他坚持尊重人才的原则和求真务实的工作品格。他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他的子女对他尊敬、爱戴,他的家人团结、和睦。    【蔡良习先生,澳门嘉鸿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珠海市嘉琪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珠海市嘉鸿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
期刊
蒋永兴医师在博大精深而又古典神秘的中华医学里,他如饥如渴,于淡淡的药香里体味墨香,书香,以及绵延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沉香;在望闻问切、行医济世的过程中,他忙碌而又快乐着,病人的微笑就是他最好的礼物;在传扬中华医学文化的道路上,他不遗余力,甘之如饴。他年轻有为,医学底蕴丰厚,是澳门中医学界的新生代势力。    【蒋永兴先生,上海中医药大学学士,现担任澳门长春阁中药房注册中医师、嘉华文娱体育会医疗顾问、
期刊
陈建中先生是一位如同他所创立的宴客酒、送礼高瑞酒“男得友”一样——“难得有”。军人出身的他,周身洋溢着一种刚毅正义之气。他思维敏捷,谈吐从容,在一杯美酒,一盏香茶中展现出气定神闲的雅致姿态。其独家酿造的“男得友”宴客高端酒,无论是俊朗而飘逸的酒瓶设计,还是中国红琥珀色,晶莹透剔,口感醇厚的原液美酒,皆呈现出“酒中真品”之卓越风姿。细品“男得友”,风雅无限,难得之至!彰显优雅品味生活。    【陈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