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受全球化的影响日益深刻研究,出现了弱化的趋势。因此,高校必须根据新的时代特征,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等做出合乎时代发展的调整,增强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 全球化 中美女排
奥运会期间,中美女排的“和平大战”可谓万众瞩目,2008年8月15日中央电视台奥运频道直播的该场比赛成为当日赛事收视之冠,近两个半小时的比赛汇聚了2.4亿观众收看。
曾经联手带领中国女排走出低谷的好朋友郎平和陈忠和,这次各带一支队伍跑到北京奥运赛场上来对决。而郎平带来的恰恰是我们的老对手——美国队。这使我们这些热爱中国女排、热爱郎平的人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这种尴尬实质上是,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根深蒂固的爱国主义和有待我们加深理解的奥林匹克精神的矛盾。因此,高校必须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等做出合乎时代发展的调整。
一、全球化时代我国高校学生爱国主
义现状
1.大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有所减弱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缩小世界各国间的时空距离,出现了所谓“地球村”现象。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不少大学生对全球化理论有一定的接触,特别是全球化时代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在网络上的虚拟现实面前他们错误地认为: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出路,如今世界市场已经建立,各地区、国家和民族相互依存,联系进一步紧密,跨国公司在国际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应当用地球村意识取代民族国家意识。这些错误认识,影响了大学生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使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冲击。
2.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有所弱化
在全球化大潮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这种思想意识也已广泛被大学生认可和接受,但经济全球化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文明成果共享的同时,也对传统的民族国家主权观、安全观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民族国家主权过时论”、“人权高于主权”等理论观点直接与我们倡导的爱国主义精神相对立。这些观点容易使一些大学生产生错觉,认为追求经济效益是第一位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已无须再提民族国家的主权与利益。不少大学生仅看到世界和平的一面,而忽视了世界仍然存在不安定的因素和充满危机的事实,国家安危意识较为淡薄。
3.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情感受到冲击
全球化进程中大学生的世界情结日益增长,他们关心世界安全与和平,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是“世界公民”,应当以爱世界为主,认为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同时,各种异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消极文化糟粕的侵害,使得不少大学生意识形态处于“认同危机”之中,在他们看来,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风光不再”。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的失落,必然影响大学生的爱国情,使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危机与挑战。
4.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观日益淡化。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文化的独立性渐遭到削弱,经济上的优势衍生出文化上的优势,经济上的强权衍生出文化上的强权。西方国家借经济全球化之际,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高科技的优势,通过互联网等媒体,大肆推行西方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强势国家的文化输出必然带来西方的观念价值。
二、全球化时代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
育的对策思考
1.系统化层次化地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当代大学生已具备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内容的构建和选择上要符合大学生思想发展的系统化和层次化需要。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体系要始终注意突出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这个灵魂,进行国家观念和民族精神的教育,使大学生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大学生要把爱国落实到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具体行动上,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高校要重视人文社会课程的开设,注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尤其要让大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历史文化古迹,读史明理,知史爱国。
2.充分发挥网络传播优势,开辟爱国主义教育新途径
信息时代,因特网快速在我国普及,上网成为大学生的时尚。网络的开放性使其成为“地球村的高音喇叭”,成为各种企图颠覆社会主义中国的敌对势力的“公开论坛”,削弱了部分大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精神。对此,决不可等闲视之,要加强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的舆论导向,善于应用高科技手段,让大学生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接受教育,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现在不少高校已经兴起创办“红色网站”的热潮,这就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兴起、建设好我们的网络教育阵地。在全球化形势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主动开辟、利用、净化和占领网络这个新阵地。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既给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带来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手段。对信息网络技术的充分利用能使我们对受教育者思想的把握更具体、更全面,使教育更具针对性、时效性,更能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
3.以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或事件为契机,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环境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灌输教育,缺乏情感教育的环境。而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良好的环境使人们受到积极的陶冶和感化。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近几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及连续两年特大的自然灾害的考验,从容应对1999年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我驻南使馆事件,实现香港和澳门的胜利回归,申办 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圆满成功,战胜“非典”,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反对日入常全球签名等所有这些,无不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着密切关系。因此,高校应抓住一切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的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展开切实有效的教育活动,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环境,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2.单守金,薛宝林.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3.李红,邓泽.经济全球化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4).
4.张敬斌.全球化进程中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J].广西社会科学.2003,(5).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 全球化 中美女排
奥运会期间,中美女排的“和平大战”可谓万众瞩目,2008年8月15日中央电视台奥运频道直播的该场比赛成为当日赛事收视之冠,近两个半小时的比赛汇聚了2.4亿观众收看。
曾经联手带领中国女排走出低谷的好朋友郎平和陈忠和,这次各带一支队伍跑到北京奥运赛场上来对决。而郎平带来的恰恰是我们的老对手——美国队。这使我们这些热爱中国女排、热爱郎平的人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这种尴尬实质上是,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根深蒂固的爱国主义和有待我们加深理解的奥林匹克精神的矛盾。因此,高校必须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等做出合乎时代发展的调整。
一、全球化时代我国高校学生爱国主
义现状
1.大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有所减弱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缩小世界各国间的时空距离,出现了所谓“地球村”现象。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不少大学生对全球化理论有一定的接触,特别是全球化时代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在网络上的虚拟现实面前他们错误地认为: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唯一出路,如今世界市场已经建立,各地区、国家和民族相互依存,联系进一步紧密,跨国公司在国际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应当用地球村意识取代民族国家意识。这些错误认识,影响了大学生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使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冲击。
2.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有所弱化
在全球化大潮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这种思想意识也已广泛被大学生认可和接受,但经济全球化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文明成果共享的同时,也对传统的民族国家主权观、安全观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民族国家主权过时论”、“人权高于主权”等理论观点直接与我们倡导的爱国主义精神相对立。这些观点容易使一些大学生产生错觉,认为追求经济效益是第一位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已无须再提民族国家的主权与利益。不少大学生仅看到世界和平的一面,而忽视了世界仍然存在不安定的因素和充满危机的事实,国家安危意识较为淡薄。
3.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情感受到冲击
全球化进程中大学生的世界情结日益增长,他们关心世界安全与和平,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是“世界公民”,应当以爱世界为主,认为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同时,各种异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消极文化糟粕的侵害,使得不少大学生意识形态处于“认同危机”之中,在他们看来,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风光不再”。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的失落,必然影响大学生的爱国情,使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危机与挑战。
4.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观日益淡化。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文化的独立性渐遭到削弱,经济上的优势衍生出文化上的优势,经济上的强权衍生出文化上的强权。西方国家借经济全球化之际,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高科技的优势,通过互联网等媒体,大肆推行西方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强势国家的文化输出必然带来西方的观念价值。
二、全球化时代我国高校爱国主义教
育的对策思考
1.系统化层次化地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当代大学生已具备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内容的构建和选择上要符合大学生思想发展的系统化和层次化需要。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体系要始终注意突出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这个灵魂,进行国家观念和民族精神的教育,使大学生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大学生要把爱国落实到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具体行动上,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高校要重视人文社会课程的开设,注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尤其要让大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历史文化古迹,读史明理,知史爱国。
2.充分发挥网络传播优势,开辟爱国主义教育新途径
信息时代,因特网快速在我国普及,上网成为大学生的时尚。网络的开放性使其成为“地球村的高音喇叭”,成为各种企图颠覆社会主义中国的敌对势力的“公开论坛”,削弱了部分大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精神。对此,决不可等闲视之,要加强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的舆论导向,善于应用高科技手段,让大学生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接受教育,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现在不少高校已经兴起创办“红色网站”的热潮,这就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兴起、建设好我们的网络教育阵地。在全球化形势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主动开辟、利用、净化和占领网络这个新阵地。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既给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带来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手段。对信息网络技术的充分利用能使我们对受教育者思想的把握更具体、更全面,使教育更具针对性、时效性,更能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
3.以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或事件为契机,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环境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灌输教育,缺乏情感教育的环境。而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良好的环境使人们受到积极的陶冶和感化。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近几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及连续两年特大的自然灾害的考验,从容应对1999年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我驻南使馆事件,实现香港和澳门的胜利回归,申办 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圆满成功,战胜“非典”,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反对日入常全球签名等所有这些,无不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着密切关系。因此,高校应抓住一切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的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展开切实有效的教育活动,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环境,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2.单守金,薛宝林.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3.李红,邓泽.经济全球化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4).
4.张敬斌.全球化进程中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J].广西社会科学.2003,(5).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