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墨同辉镌丹青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t_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玉雕作品中的中国画雕刻的新工艺和新的作品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风格。文章通过对国内几位具有代表性的玉雕作者及作品的分析,对当代玉雕作品中的中国画雕刻现象的出现以及此类作品在当代玉器艺术中的地位给予肯定。
  【关键词】玉器;玉雕艺术;中国画
  一、关于当代玉雕作品中的中国画雕刻现象
  所谓当代玉雕作品中的中国画雕刻,是指将中国画效果呈现在玉器作品上的雕刻方式。2014年11月15日,第十三届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在北京揭晓,安徽玉雕大师郭震的玉雕作品《二十四孝图》夺得金奖。这件作品由一系列白玉牌组成,上面雕刻的是以中国传统工笔画的视觉效果来呈现的二十四孝图案,它是用中国画形式雕刻的一件代表性作品。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作为典型的雕塑艺术,中国玉器一般是以立体形状呈现,而玉器上面的纹饰,其造型方法不外乎有浮雕、镂空雕和线刻,其视觉效果也是靠造型面的高低起伏的反差来表现的。曾几何时,将传统的中国画以雕刻的方法表现在玉器作品上,直接以绘画艺术的视觉表现形式来作为玉器的纹饰造型,在玉雕界渐渐流行起来。2006年,中国第五届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评比中,苏州大师肖晓东的微刻《清·罗聘钟馗骑驴图》获得银奖,标志着这类作品首次得到业界认可。其实,回溯中国玉器发展历史,将绘画语言运用到雕塑艺术的玉器作品中,并不是当下才出现的事情。我们在古代玉器上看到的一些线刻纹饰,就具备强烈的绘画语言元素。当代玉雕作品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中国画雕刻的尝试和运用,已不仅仅只是起到玉器作品上的纹饰功能,还完全独立成为一个作品的中心内容,这是一个受人欢迎的创新,迎合了当代人多元化的审美趣味和欣赏需求,值得肯定。
  二、关于中国画雕刻的玉石作品
  全国涉足这类作品的作者,既有名声显赫的大师,也有普通的玉雕师傅。根据作品不同的风格和作者不同的地域,笔者把这类作品分为北派雕刻和南派雕刻两种类型。
  我们先从北派风格的中国画雕刻说起。这类风格的雕刻主要分布在苏州、上海、安徽、河南等地,作品形式以白玉牌子为主,作品的风格主要是以阴线刻画来表现图形,颜色也一般是单一的黑色,属于中国画的白描画。北派雕刻的代表作者有上海的易少勇,江苏的肖晓东,安徽的郭文安、郭震、杨其鹏,湖北的石峰,河南的庞然,等等。这其中作者的身份各有不同,如易少勇、肖晓东、庞然本就是玉雕名家,郭震、杨其鹏、石峰原为微刻大师,因此他们的作品各有千秋。易少勇是中国玉雕大师,他的“天蜀牌”早已名扬天下,被称为“玉石书法雕刻第一人”。他的国画雕刻采用阴雕手法,有设色的和不设色的,其中不设色的作品影响更大。这种作品就是利用凹陷与平滑面的反差来体现画面效果,作品体现出清秀和灵动的韵味。肖晓东的作品多设色,后期的作品力求突破单一的黑色,2013年的获奖作品《赤壁游》用色淡雅,效果非常出彩。他的线条雕刻刀法俊朗,其中抑扬顿挫虚实变化颇具中国画的笔墨韵味。郭文安、杨其鹏系微雕大家杨大可的高足,其中杨其鹏大师更是杨大可的后人,他们的微刻技艺已经炉火纯青,将微刻技艺应用到玉石上面应该是他们从艺过程中的创作实践阶段。郭文安、杨其鹏以及郭震三人的作品风格基本一致,用刀以线刻为主,用色基本上是单一的黑色,刀法锐利精准,图案造型精细。郭文安在2009年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获银奖的《八十七神仙图》,将一幅宏图长卷浓缩在一块高不过两厘米的玉片上,图案线条细如发丝,八十七位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然而从中国画雕刻的玉石作品这个角度来看他们的作品,也许是他们太注重微刻经验,忽略了玉石雕刻的琢磨特征,刀法上过于锋利,导致金石味过重而笔墨味不足。
  与北派雕刻相比,南派雕刻显得有些势单力薄。笔者和广东的两三位朋友是南派雕刻的代表。南派雕刻的作品以大件玉器为主,在技法上综合了玉雕中的线刻以及微刻、影刻、刻瓷等各种雕刻方法,刀法上更注重琢磨,从表现效果上来看,基本上遵循了中国画的笔墨规律,以各种形状的线刻为骨,其中抑扬顿挫、虚实枯湿随意发挥,另外施以块面琢磨来作为渲染。笔者曾经获得2009年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最佳创意奖的《四季花卉图》插屏,就是典型的中国工笔画雕刻,墨色俱全,线条、渲染都有。有的不做线刻,只是大块面琢磨,以其中的轻重缓急来表现墨色变化,类似中国画的没骨技法。在设色上南派雕刻也是以墨为主,辅以其他的颜色,所以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甚至是泼墨写意,都能表现出很好的效果(图1)。在雕刻载体上,笔者发明了一种新型玉册。画与册,原本就是一种完美的结合体,运用在中国画雕刻类的玉器上,更是一种绝配。另外还有传统的屏风摆件,也是不错的中国画雕刻载体的选择,以及各种素面的瓶身,也适合中国画的雕刻。总之,南派雕刻虽然还不及北派雕刻影响大,但前景也许更为可观。
  三、结语
  当代玉雕作品中的中国画雕刻现象,是玉雕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也许有人会觉得这类作品只是旁枝末节,无足轻重,因而并不看好这类作品,但是艺术作品的表达形式原本就是多样化的,更何况这类作品无论是形式还是技艺,都有一定的历史传承。笔者相信,在当代玉器发展史上,中国画雕刻类作品一定会留下一页分量不轻的篇章。
  注释:
  *蒋昌松,桂林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工艺美术师。
  参考文献:
  [1]奥岩.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典藏2009[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
  [2]奥岩.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典藏2010[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1.
  [3]奥岩.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典藏2011[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2.
  [4]奥岩.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典藏2012[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3.
  [5]奥岩.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典藏2013[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4.
其他文献
1959出生,男,漢族,陕西绥德人,讲师,单位:榆林第二实验中学,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期刊
其实这个题目换成“艺术一样,生活不同”也是可以的,每一个人的理解不一样,就可以有不同的结果,不像数学,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这才是生活和艺术的魅力所在。  之所以写下这个题目,是因为这一期我们组了赵忠勤和梁群峰的稿子,他们都是表现三江侗族人民的生活,但两人使用的材料不同,表现的角度和内涵也不同。当然,他们的身份也不同,一位是土生土长的三江侗族人,他表现的是自己熟悉的生活;而另一位
期刊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4级绘画创作与理论研究生。  绘画作品入选故宫太庙全国大学生优秀艺术作品联展、中国大学生艺术作品展、广州青年美术大展等,参加绚丽年华全国美育成果展并获奖,作品多次入编《中国大学生美術作品年鉴》。
期刊
黄国存是刚过而立之年的“80后”画家。从非国画专业到获得广西艺术学院国画专业硕士学位,一路走来,得益于两位国画专业教授:钦州学院美术系的闭宗庭和广西艺术学院的阳山。然真正叩开国画艺术之门,还得依靠个人的天赋与努力,依靠自己对艺术的感悟和造化。值得庆幸的是,2008年,素有人杰地灵美称的中国荔枝之乡——灵山,以巨大的热情接纳了国存,使他成为县内唯一一个专职画家。  也正是这个机缘,我才结识了国存。 
期刊
【摘要】师徒相授是传统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更替,西方教育思想的涌入与融合,21世纪,西方学院教育逐步在中国迅速发展,各地纷纷组建高等教育学校,学院教育替代师徒制教育而成为中国画传承的主要方式。两种方法在当下时代各有优劣,学院教学符合时代的要求,师徒制符合传统中国画的传承方式,如何吸收与平衡两种教学方式关系到中国画在当下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师徒相授
期刊
苏旅在文章中说:“有时我甚至想,黄菁自己一个人就能开一个也叫‘南方的风景’的画展,而且绝对的风格多样。”这并非夸张之辞。黄菁在油画风格上的多变,由来已久。  我大致归纳了一下黄菁各个时期的风格:一、1978年至1984年。从1978年大二下乡体验生活创作出《苗岭艳阳天》至1984年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前,基本上为写实风格的现实主义创作,有的作品是堪比照片的超写实,也有古典主义风格的肖像。期间,197
期刊
王界山/会同村古韵中国画69cm×44cm  丁杰/大地旋律之三中国画366cm×116cm 2011年  李翔/山雨才歇天地清中国画68cm×45cm  骆根兴/祈祷的藏民系列之一纸本色粉49cm×39cm 2014年  关宏臣/万代子孙织锦绣油画204cm×67cm 2015年  邢俊勤/跃障碍油画160cm×130cm  秦文清/退潮油画2015年  邵亚川/石窑2油画60cm×73cm×2
期刊
【摘要】橄榄核雕是中国工艺美术领域的一支奇葩,属于微雕类,历史悠久,现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简要介绍了橄榄核雕的历史、各种分类、雕刻工具和如何鉴赏核雕。希望通过这些介绍,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热爱和学习橄榄核雕。  【关键词】橄榄核雕;核雕工具;鉴赏  一、核雕的历史和代表人物  用橄榄的核为原料雕刻创作的核雕是中国工艺美术领域的一支奇葩,属于微雕类,历史悠久,现已被列入第二批国
期刊
在经受西方现代美术思潮冲击和对传统绘画价值予以反思重估的背景下,当代山水的探求和构建走向两极态势:一是重建写实主义山水秩序,并结合运用制作、构成等西方技法形式语汇,走向写实主义;二是回归传统,从传统绘画的内部寻找突破口,形成传统文人山水画的新格局。前者以贾又福为代表,后者以龙瑞为楷模,都以工作室的形式聚集了一批致力于山水画研究的学者,给山水画审美领域的深化扩大和艺术手段的丰富完善带来了重要的契机。
期刊
“写意一族”是我的一批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他们有的还在读,有的已经毕业,大家能够为艺术聚到一起,是缘分。之所以叫“写意一族”,因为大家都崇尚中国画的写意精神,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从制作层面将“工笔”与“写意”分为精细和粗放两个品种是一个误区,中国画都应该是写意的,写意就是艺术表现,“工”与“写”是可以交融的,不宜分割。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艺术个性,反对盲从和模仿,鼓励同学们在追求中外传统经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