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工信息脱胎于徐工集团,在2014年创业初始,当时普遍的感受是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是遥远的未来,是虚幻的概念。当时信息化团队总共有200多人,只有20个人迈出创业的一步,现在徐工信息已经发展到400人。
最初徐工信息主要服务于徐工集团,现在也在赋能另外75个细分的行业,公司从最初的一穷二白到现在年复合增长率达70%,市值翻了将近100倍。从徐工信息在过去五年的发展可以反映出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在中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徐工信息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重点领域是通过数据优化工艺和生产过程,以及对设备进行管理和预测性维修。以数据为基础,整个工业互联网从四个方面推动数字化进程:重构生产模式、重构服务模式、重构商业模式、重构企业的核心数据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但是工艺的能力和知识图谱与欧美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是中国制造业的短板。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于中小企业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可以把大型企业工艺的经验、老师傅的经验和工艺的知识图谱放到平台上,分享给中小企业。现在,徐工信息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建立的丰富工艺模型,已经可以做到方便中小企业取用。
徐工信息汉云工业互联网还拥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平台把工厂的加工设备全部链接起来,结合设备实时数据和工业知识库,做设备预测性的维修。
以几个典型案例为例。中铁建作为一个施工企业,购买了多达8万台施工设备,然而中铁建下设部门众多,每个局之间的设备并没有共享,产生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徐工信息汉云为中铁建开发了四个APP,使企业设备复合利用率大幅提升,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率。
另一个案例是一家大型纺织机械企业,该企业希望应用工业互联网帮助其解决棉布机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通过搭建工业互联网发现这家企业的数据存在不正常现象,随后技术人员分析原因得出,不是棉布机本身的问题,问题出在当地工人的生产效率低下。由此可见,工业互联网还可以通过数据帮助客户看到设备表现到底如何。
徐工信息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产生的大数据现在已经产生价值,城市的开发热度、开工率和设备健康状况等等都对房地产开发商很有吸引力;做投资的企业也会购买数据,它们通过分析具体企业设备的开工率,可以预测未来新增的设备和行业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从徐工自身的经历和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的经验来看,中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七个挑战:一是需求,因为需求的变化,中国制造业需要从原来的大规模生产与库存化生产,转变为个性化生产;二是产品,服务也是一种产品,原来的制造业以卖产品获得企业利润,但美国重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就不一样,企业70%的净利润来源于后市场,所以关注产品后市场服务对中国的制造业来说非常关键;三是数字,面对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出现,中国的制造业正在探索如何运用这些技术来改善生产;四是组织,很多企业构建了数字化的基础,但科层制的制度没有改变,换言之管理结构没有进行与数字化相匹配的调整;五是能力,現阶段企业需要培育与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合的新型能力;六是生态,未来制造业最关键的是拥有平台,原来通行的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卖产品,未来将是一流企业建设生态平台的过程;七是全球,现在的趋势是中国高端制造业都在大量回流,中低端制造业在向东南亚转移。
徐工信息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中汇聚了1000多家企业,从其中的构成可以看到一个很重要的变化:2018年大型企业和中央企业是在工业互联网方面创新的主体,而到2019年,数据显示汉云平台上中小企业的比例达到了52%。中小企业占据了中国总企业数量的90%,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才是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推广标准化的工业化APP非常必要,中小企业的需求可以分为六个部分: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和数据。在2018年和2019年,生产、服务、数据这三大部分的增速最快,生产类应用场景增幅63%、服务类应用场景增幅53%、数据类应用场景增幅71%。
由此可见,这三个层面的需求因为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技术得到了大幅上升。
我们的思考认为,未来工业互联网发展会有五个方向:
第一,谁掌握数据,谁掌握未来,数据有可能会成为继土地、厂房、设备之后的一个更重要的生产元素;第二,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要沉淀,如果流于表面,未来有可能会造成很麻烦的局面;第三,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不是为了概念而炒作,而是要真正围绕客户的痛点为其创造价值;第四,要继续打造开放的工业互联网共享生态,例如现今很多研发不是在办公室里,而是在平台上进行的,徐工信息汉云上就有3000多个开发者通过全球的智慧在进行研发;第五,复合型人才非常稀缺,创新面临瓶颈,未来跨界需要工业专家、数据专家、互联网技术专家真正聚集在一起,未来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需要基础学科的人才来研究最核心的技术。
(编辑:袁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