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究脑卒中后痉挛采取壮药孪痹方贴敷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入脑卒中后痉挛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康复治疗,观察组予以康复治疗联合壮药孪痹方贴敷,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肌张力情况比较,观察组0级、1级、1+级低于对照组,3级、4级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脑卒中后痉挛采取壮药痉挛方贴敷治疗,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临床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壮药孪痹方;贴敷;脑卒中;痉挛
【中图分类号】R7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3-096-02
脑卒中后常见后遗症为肢体痉挛,临床特征表现为肢体持续肌张力增高,肢体疼痛及关节僵硬等,甚至造成患侧肢体永久性关节痉挛,最终致残,影响患者日常行为及生活质量。当肢体痉挛状态持续时间越长,表明后续恢复难度系统越大,此时难以建立神经系统功能。因此,配合肌肉局部组织分离黏连、康复训练为必不可少部分。中医药用于脑卒中后痉挛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预后。文章就对壮药痉挛方贴敷用于脑卒中后痉挛患者疗效情况如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入脑卒中后痉挛患者总计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纳入标准:①纳入对象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7》中脑梗死诊断标准;②年龄<75岁且病程在2周至1年以内;③意识清楚且生命体征平稳,配合临床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功能不全休克者;②进展性卒中及大面积脑梗死等;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7~72岁,平均(62.5±4.4)岁,以Ashworth评定量表对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分级,1级:3例,2级4例,3级:8例,4级:5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6~73岁,平均(63.6±4.7)岁,以Ashworth评定量表对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分级,1级:2例,2级5例,3级:9例,4级:4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最好列出能把Ashworth评定量表(0-4级例数在对照级中与观察组中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所有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及时控制血压、血糖,降血脂以及对症治疗,并防止并发症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及物理疗法等。运动疗法开展中包括关节活动训练、关节松动术及被动牵张痉挛肌训练等。作业疗法则为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物理治疗包括中频、冰刺激等,每日1次,每周总计治疗5次,总计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制壮药挛痹方贴敷痉挛偏瘫关节处,药物组成:肿节风、透骨消、路路通、大风艾、白芍、伸筋草、当归、千斤拔、鸡血藤、桂枝、桑枝、羌活、独活、木瓜、阴阳莲、大皂角、川乌、草乌各10g磨制成粉。使用方法:要分中添加适量温水调和均匀,并加热煮沸,边角边加入适量面粉制作成糊状,稍凉压制成药膜,厚度为2mm,温度维持在50~60℃并贴敷在关节及穴位处,上覆盖热水袋或干毛巾,时间维持在20分钟。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肌张力,情况,并对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随访第3个月不同时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较,采取改良的Ashworth评定量表[1],分为0级:被动活动患侧肢 体在整个范围内无阻力。1级:被动活动患侧肢体终末端轻微阻力。1+级: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前1/2ROM中有轻微“卡住”感觉。2级:被动活动时,患肢大部分ROM内均有阻力,但仍可以活动。3级: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活动比较困难。4级:患侧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困难。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疗效评定[2]:各项最高为2分,上肢+手33项,共66分,下肢17项共34分,上下肢合计100分。FIM量表疗效评定[3],FIM评分最少为18分,最高为126分,分值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后肌张力情况比较
观察组0级、1级、1+级低于对照组,3级、4级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增加一些目前脑卒中后痉挛综合治疗的现状
脑卒中后痉挛综合征作为常见并发症,对偏瘫侧肢体肌张力增高或痉挛治疗成为神经科、康复科医师面临棘手问题。目前对上述治疗多采取康复与中医学相结合措施干预,取得显著成效。目前西医治疗上,多以BTX-A康复治疗,是将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目前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疗法取得临床医师广泛应用。同时,还包括理疗、支具、抗痉挛药物等,均发挥显著成效。而中医药中,以中药、针灸、熏洗、膏药等多种形式结合而成,均改善痉挛症状,改善肢体活动能力。
中医学中尚未对脑卒中后痉挛病名记载,历代医学著作中《素问 调经论》中云“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现代医学家认为脑卒中后痉挛发生根本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肝肾亏虚、水不涵木为关键,引起营卫失和、痰瘀阻络。壮医药作为南方壮族地区特色民族医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壮族地区气候及地理环境独特,孕育大量丰富药物资源,长期医疗实践中,壮族先民及历代壮医积累大量状药使用经验。
文章研究指出,脑卒中后痉挛患者采取壮药孪痹方贴敷治疗,患者肌张力改善情况显著,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升,与对照组比较,P<0.05。壮药孪痹方中,壮药肿节风作为君药,味苦、辛,性平,归心、肝经,发挥清热涼血及祛风通络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4],药物中含有酚类、黄酮苷、香豆类以及内酯等物质,发挥消炎止痛之效。对应患者配合常规康复基础上,配合壮药孪痹方贴敷于偏瘫关节位置,能提升再生神经协调性运动,提高局部肢体支配能力并缓解肢体肌张力,改善临床症状并提高训练效果,两者协同作用可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痉挛采取壮药痉挛方贴敷治疗,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临床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苟娟平.基于神经解剖学温针灸与穴位贴敷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10):1061-1064.
[2]黄丽琴,陈彩娣,林燕等.穴位贴敷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手功能障碍康复的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6):1056-1058.
[3]樊洁,顾叶,姚静珠等.远红外穴位敷贴联合良肢位摆放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的效果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8,18(6):518-520.
[4]张璐,方剑乔.针灸对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7):4222-4223.
【关键词】壮药孪痹方;贴敷;脑卒中;痉挛
【中图分类号】R7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3-096-02
脑卒中后常见后遗症为肢体痉挛,临床特征表现为肢体持续肌张力增高,肢体疼痛及关节僵硬等,甚至造成患侧肢体永久性关节痉挛,最终致残,影响患者日常行为及生活质量。当肢体痉挛状态持续时间越长,表明后续恢复难度系统越大,此时难以建立神经系统功能。因此,配合肌肉局部组织分离黏连、康复训练为必不可少部分。中医药用于脑卒中后痉挛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预后。文章就对壮药痉挛方贴敷用于脑卒中后痉挛患者疗效情况如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入脑卒中后痉挛患者总计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纳入标准:①纳入对象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7》中脑梗死诊断标准;②年龄<75岁且病程在2周至1年以内;③意识清楚且生命体征平稳,配合临床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功能不全休克者;②进展性卒中及大面积脑梗死等;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7~72岁,平均(62.5±4.4)岁,以Ashworth评定量表对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分级,1级:3例,2级4例,3级:8例,4级:5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6~73岁,平均(63.6±4.7)岁,以Ashworth评定量表对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分级,1级:2例,2级5例,3级:9例,4级:4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最好列出能把Ashworth评定量表(0-4级例数在对照级中与观察组中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所有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及时控制血压、血糖,降血脂以及对症治疗,并防止并发症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及物理疗法等。运动疗法开展中包括关节活动训练、关节松动术及被动牵张痉挛肌训练等。作业疗法则为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物理治疗包括中频、冰刺激等,每日1次,每周总计治疗5次,总计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制壮药挛痹方贴敷痉挛偏瘫关节处,药物组成:肿节风、透骨消、路路通、大风艾、白芍、伸筋草、当归、千斤拔、鸡血藤、桂枝、桑枝、羌活、独活、木瓜、阴阳莲、大皂角、川乌、草乌各10g磨制成粉。使用方法:要分中添加适量温水调和均匀,并加热煮沸,边角边加入适量面粉制作成糊状,稍凉压制成药膜,厚度为2mm,温度维持在50~60℃并贴敷在关节及穴位处,上覆盖热水袋或干毛巾,时间维持在20分钟。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肌张力,情况,并对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随访第3个月不同时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较,采取改良的Ashworth评定量表[1],分为0级:被动活动患侧肢 体在整个范围内无阻力。1级:被动活动患侧肢体终末端轻微阻力。1+级: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前1/2ROM中有轻微“卡住”感觉。2级:被动活动时,患肢大部分ROM内均有阻力,但仍可以活动。3级: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活动比较困难。4级:患侧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困难。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疗效评定[2]:各项最高为2分,上肢+手33项,共66分,下肢17项共34分,上下肢合计100分。FIM量表疗效评定[3],FIM评分最少为18分,最高为126分,分值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后肌张力情况比较
观察组0级、1级、1+级低于对照组,3级、4级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治疗前,两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增加一些目前脑卒中后痉挛综合治疗的现状
脑卒中后痉挛综合征作为常见并发症,对偏瘫侧肢体肌张力增高或痉挛治疗成为神经科、康复科医师面临棘手问题。目前对上述治疗多采取康复与中医学相结合措施干预,取得显著成效。目前西医治疗上,多以BTX-A康复治疗,是将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目前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疗法取得临床医师广泛应用。同时,还包括理疗、支具、抗痉挛药物等,均发挥显著成效。而中医药中,以中药、针灸、熏洗、膏药等多种形式结合而成,均改善痉挛症状,改善肢体活动能力。
中医学中尚未对脑卒中后痉挛病名记载,历代医学著作中《素问 调经论》中云“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现代医学家认为脑卒中后痉挛发生根本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肝肾亏虚、水不涵木为关键,引起营卫失和、痰瘀阻络。壮医药作为南方壮族地区特色民族医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壮族地区气候及地理环境独特,孕育大量丰富药物资源,长期医疗实践中,壮族先民及历代壮医积累大量状药使用经验。
文章研究指出,脑卒中后痉挛患者采取壮药孪痹方贴敷治疗,患者肌张力改善情况显著,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升,与对照组比较,P<0.05。壮药孪痹方中,壮药肿节风作为君药,味苦、辛,性平,归心、肝经,发挥清热涼血及祛风通络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4],药物中含有酚类、黄酮苷、香豆类以及内酯等物质,发挥消炎止痛之效。对应患者配合常规康复基础上,配合壮药孪痹方贴敷于偏瘫关节位置,能提升再生神经协调性运动,提高局部肢体支配能力并缓解肢体肌张力,改善临床症状并提高训练效果,两者协同作用可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痉挛采取壮药痉挛方贴敷治疗,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临床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苟娟平.基于神经解剖学温针灸与穴位贴敷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10):1061-1064.
[2]黄丽琴,陈彩娣,林燕等.穴位贴敷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手功能障碍康复的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6):1056-1058.
[3]樊洁,顾叶,姚静珠等.远红外穴位敷贴联合良肢位摆放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的效果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8,18(6):518-520.
[4]张璐,方剑乔.针灸对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7):4222-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