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修辞在高考试卷中的运用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ebing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辞手法的学习,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考试说明》对这个考点作了明确的要求:“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正确运用”,指明了本考点的考查目的及方式,即用修辞方法指导语言表达的实践,而不是单纯考查修辞格的辨别。因此,应当把着眼点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上,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修辞方法的使用是否得当,进而辨其优劣,准确生动地使用语言。修辞手法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试题的一大亮点,受到命题者的普遍青睐。它的突出特点是。让考生在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的试题中,呈现出修辞的身影,强调它的实际运用。从语言表达与阅读鉴赏上看,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都是非常重要的,至少在以下几类试题中,得到鲜明的体现。
  
  一、修辞在语言综合运用题中的运用
  
  将修辞手法融合到语言综合运用题中去考查,是近几年来修辞考查的普遍方式,受到各地命题者的普遍青睐。这一类试题很多,现从以下方面,举一些例子加以分析,以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修辞在句式变换题中的运用。有的句子句式比较凌乱,往往长句与短句、主动句与被动句、整句与散句等杂糅在一起,造成语意不连贯,表意不简明等错误。为此,常常要对这样的句式进行改写、变换,同时结合一定的修辞,使句式整齐,表意明确。例如:
  将下面句子加横线的部分变换成四个“是”字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保留全部信息,语意连贯)(2005年高考江西卷第22小题)
  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有碧湛湛的海和青郁郁的山。
  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排比句与对偶句的灵活运用,解答的关键是,考生必须依据前一句的句式特点及题目要求的“是”字句,合理搭配材料内容,组织三个“是”字句,做到语言通顺。
  
  答案示例
  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山是青郁郁的。
  2 修辞在仿句题中的运用。句式仿写,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字数基本一致、修辞完全相同的句子,构成排比句,能增强气势,使句子音韵和谐。例如:
  仿照文中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都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并与开头的一句话构成排比句式,使文段语意完整。(2007年高考宁夏卷第22小题)
  没有太海的粗狂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轻盈从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向每一个人敞开胸怀,我们总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价值。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仿句能力及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必须依据前一句的句式特点“没有……可以有……”,前后要构成对比关系,同时,要关注开头一句比拟的特点,它要求所选喻体须一大一小。
  答案示例
  没有太阳的热烈奔放,可以有月亮的温馨宽容;没有大鹏的豪迈威武,可以有小鸟的温柔可爱。
  3 修辞在,句子扩写题中的运用。有时句子的扩写,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同样会作一些要求,以期句式整齐和谐。例如:
  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写一段树叶与阳光的对话。(2007年高考四川卷第19小题)
  树叶(感激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比)
  阳光(谦逊地):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扩写与修辞运用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题中“感激地”、“谦逊地”这些提示,同时,要按照题中所要求运用的修辞手法,做到组句贴切而生动。
  答案示例
  树叶:①你用火一般的热情给我以新绿,给人们以温暖,给大地以光明,世界因你而流光溢彩。②你无私的关爱,慷慨的施与。温暖的呵护,使我的生命充满活力。
  阳光:①你是大地的外衣,不单是我,和煦的春风、锦绵的细雨,也为你增添了美丽。②你是绿色的宝石,没有你的质地,在你身上也不可能闪烁我的光辉。
  4 修辞在对联拟写题中的运用。拟写对联,不仅要做到“神似”,即上下联内在关系要紧密,意顺脉畅,形成一个综合的相互补充、映衬的意义链,而且要做到“形同”,即上下联句子的结构要相同,字词的平仄对仗要合乎要求。例如:
  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2004年高考全国卷I第24小题)
  第一题
  ①扫千年旧习,_______
  ②祖国江山好,_____________
  第二题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对偶这一修辞手法的能力。题干指出,所给的文字都是“春联的上联”,这就确定了对句的内容也属于春联的范畴。对联有正对、反对、顺对之法,只要词性相当,语意相连,合乎对仗规则就可以。
  答案示例
  第一题:①“树一代新风”或“树世纪新风”②“大地气象新”或“神州大地新”。
  第二题:“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目红”或“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香”。
  5 修辞在公益广告词题中的运用。在公益广告词中运用修辞,可以把词句修饰得优美、生动、感人,使之产生更强美感,通过生动形象的文字,准确表达意图,突出其感染力,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例如:
  请拟一条以“说普通话”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2004年高考全国卷l第23小题)请拟一条以“公民义务献血”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2004年高考全国卷Ⅱ第23小题)
  公益广告词要做到生动感人,运用修辞是最佳的途径。如上述两题的参考答案与解析:
  “说地地道道普通话,做堂堂正正中国人”,“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民族在奉献中崛起,生命在热血里绵延”等,就运用了对偶的修辞,节奏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和谐悦耳,给人以美感,也便于记忆。而“说好普通话,知音遍天下”中的“知音”二字,一语双关,增加了广告词表现的层次性和丰富性,词浅意深,回味无穷。
  “献出的血有限,献出的爱无限”,“好人献上一滴血,病人除却万分忧”等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普通话——人类沟通的桥梁;普通话——人类智慧的结晶”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各自的作用。“为何血浓于水?因有爱在其中”,“你想为社会做点贡献吗?你想为他人献点爱心吗?请参加无偿献血”等,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构思新颖。提问巧妙,发人深省。
  
  6 修辞在语文活动题中的运用。我们开展语文活动时,常使用简洁有力、鲜明突出的词语、短语或句子来表达。因为语言有感召力,才能调动起参与者的情绪来。为此,我们在开展语文活动时,也常要求运用修辞手法。例如:
  针对下面反方的说法,写一个反问句,把正方的话补充完整。(2007年高考浙江卷第22小题)
  反方:如果美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诗人李白感受到的月亮之美,难道和你是一样的吗?   正方:如果美不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请问:
  此题将修辞手法放在语文活动当中考查,目的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单纯考查修辞手法,在说话时灵活运用修辞手法,能够生动形象,亲切感人,简洁有力,还能够显示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学识水平。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正方的观点:美是客观存在。然后用反问形式举例作答。
  答案示例
  埃及人赞美的金字塔,难道在中国人眼里就不美吗?
  7 修辞在图文转换题中的运用。在图文转换题中运用修辞手法,能够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感人,不但给人以视觉感受,更让人受到优美语句的熏陶,能显示一个人的语言才华。例如: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上的祥云图案,寓含“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之意。请以“祥云与奥运”为内容,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第20小题)
  此题把图文转换与修辞结合起来进行考查。答题时,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弄清祥云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的意义;二是主题要明确——富含“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之意,以“祥云与奥运”为内容;j是要有文采,即要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字数不能超过限制。
  答案示例
  你是轻轻风儿,我是朦胧纱;你是飘浮祥云,我是和谐中华。盼呀盼,你——奥运,终于到我家,熊熊火炬,友谊共升华。
  8 修辞在应用文写作中的运用。应用文写作,有时为了表达感情。增加文采,也常常需要运用修辞手法。例如:
  写一张给亲属的节日或生日贺卡。要求:感情真挚自然,语言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出现真实姓名,正文50个字左右。(2005年高考江西卷第24小题)
  此题把修辞放在应用文中考查,别具一格。它既考查了学生写贺卡的能力,又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开放性强,鼓励创新。答题时,既要认真考虑贺卡的格式、内容,又要考虑运用哪一种修辞,使表意更明确。
  答案示例
  爸爸:
  今天是您的生日,您在千里之外为事业、为家人的生计奔波,正因为有您,我才能坐在教室中参加高考,我一定会像您一样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家庭·对得起自己。
  祝您生日快乐!
  儿子:***
  *年*月*日
  
  二、修辞在诗歌鉴赏题中的运用
  
  《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的要求有两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修辞手法属于表达技巧的范畴,所以,要做好古代诗歌鉴赏题,就一定要掌握好修辞手法。古典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很多,主要涉及的有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对比、夸张和反复等。修辞在古代诗歌鉴赏题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结合诗歌形象设题。一般说来,诗歌作品的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作者在塑造这些形象时,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使形象成为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这样,不但使形象更具体生动,而且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例如: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高考浙江卷第16小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这道题即在诗歌鉴赏中考查修辞的判断及效果。命题人把诗歌形象和修辞手法结合起来进行考查,不仅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主观之情,而且也使客观之物“荷”更具艺术感染力。
  
  答案示例
  拟人的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限”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2 结合诗歌词、句的赏析设题。高考对语言鉴赏的要求,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语言鉴赏中结合修辞,不但能让人体会到诗歌语言艺术的美,而且能让人感受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表达效果。例如:
  阅读下而这首清诗,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山东卷第14小题)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ei),旌旗。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这道题在对句子的赏析中考查修辞手法,我们既要抓住诗句中对比和象征等表达技巧,又要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示例
  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2)“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3 结合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设题。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般不是平白直露,而是隐晦曲折的,需要从两方面深入领会把握。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且能运用正确的世界观来评价作者的观点。在对内容的赏析中,也常常结合修辞设题。例如: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湖北卷第14小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官,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此题考查的足考生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当然,重点是在考查修辞手法。显然,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修辞,使内容更突出,表意更清楚。
  答案示例
  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吴诗将宫外暗云端的飞雪、天气寒冷与宫内绿树碧檐、暖气融融形成鲜明对比。李诗将华清宫的古今境况形成对比,古时君王在此游乐,而今却是只有树长生。
  4 结合对诗歌情感的赏析设题。感情是诗的生命,诗歌是以抒发真实的、强烈的、带有普遍性的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诗人描写人、事、物或景时,都注入了他的喜怒哀乐的情感以及思想主张。同时,诗人为了使自己的情感表达得真实感人,在描写中常运用修辞手法。例如: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重庆卷第13小题)
  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潆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作答第一问,只要围绕“海棠特点”在诗句中提取信息,就能准确作答。第 二问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苏诗中“睡去”与“红妆”的拟人手法十分明显。
  答案示例
  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
  
  三、修辞在文学作品类文章阅读题中的运用
  
  在高考试卷中,文学作品类文章阅读题的选文,大多是名家名篇,底蕴深厚,情文并茂,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为此,设题者在注意考查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同时,着力引导考生披文人情,结合对修辞的考查,发掘文本的人文蕴含。修辞在文学作品类文章阅读题中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结合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设题。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主要包括: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反映深层含意的词语,体现作者观点立场的词语,对文章结构起连接作用的词语,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等。有时,作者为r使词语的含意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富有哲理,往往加上一定的修辞手法。例如:
  
  怎样理解“道旁石”、“补天手”在文中的含义?(2007年高考全国卷Ⅱ第15小题)
  本题考查分析词语在语境中含意的能力。词语“道旁石”、“补天手”在此有明显的比喻义,根据比喻句的特点,依据原文“无缘补天”却被放逐作“道旁石”和“回到祖国却不是道旁石”两个关键点即可作答。要注意以石喻人、喻事。
  答案示例
  “道旁石”本指遗弃在路边、没有用的石头。在文中指被弃置不用的人才。“补天手”在文中指参与新中国建设的归国华侨这样的人才。也喻指本应补天却被放逐的古代名臣。
  2 结合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设题。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要理解文章,首先要理解句意,特别是重要句子的含意。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而有些重要语句,带有明显的修辞格。为此,对含有修辞格语句的理解,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加以分析。例如:
  请赏析“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这句话。(2007年高考天津卷第19小题)
  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解答时要从对句子本身的关键词的含意的理解人手,要分析本句所采用的表达技巧以及本句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采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的是小花的顽强生命力。“灿烂”一词则表明作者的心情是愉悦的。
  答案示例
  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小生命顽强的生命力。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我”见到这些小生命时的惊喜与感动之情。
  3 结合赏析文章的语言设题。文学作品的语言,是语言艺术塑造形象、表达主题的基本工具,它以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为基础,经过作者的加上、提炼,具有准确、鲜明、生动,富有形象性与艺术感染力的特点。它往往辅于修辞手法,来塑造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例如:
  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2007年高考浙江卷第20小题)
  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憧憧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道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象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黏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
  由此可知,修辞手法的运用在高考试卷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同学们应重视这一知识点。希望同学们:①掌握修辞知识;②学会辨析;③按照要求,能够正确运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可从句法和词法两个角度考虑,先说技巧,再说作用。
  
  答案示例
  ①通过排比、对比、夸张的使用,突出了泰山雾气的浓重,表达了作者对浓雾笼罩泰山的遗憾之情。②通过叠字的使用,突出了雾中古树、山石的特点。
   4 结合赏析文章的谋篇布局设题。文章的谋篇布局,是指文章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内在联系。从高考设题的实际来看,本考点在设置考题时,常常将修辞手法结合起来进行考查。例如:
  
  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爱哪一段?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2006年高考江苏卷第14小题)
  此题虽然从谋篇布局上设题,但考查的却是修辞的作用。为此,答题时要从修辞手法的作用人手,同时要结合文章内容、结构作具体分析。
  答案示例
  第一段侧重对牛作静态描写,第二段侧重对鹭作动态描写。喜爱第一段或第二段的理由分别是:第一段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老牛在雨中的状态。如说牛“黝黑的身影像一具活体雕塑”,可谓生动传神,突出了其静;第二段运用比喻、比拟的手法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营造了和谐的氛围。如“白鹭越、飞越低了。通红细长的脚爪伸出来,像飞机降落前放下了起落架”。这里的比喻生动形象,给读者想象的余地。
  由上可知,修辞手法的运用在高考试卷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同学们应重视这一知识点。为此,希望大家掌握以下一些应对方法。
  1 熟悉常见修辞格的特点、应用及修辞效果。
  2 修辞的理解和运用要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同时要和仿句、扩句等各类语言应用的考题结合,注意修辞格应用的广泛性、灵活性与多样性,绝不能孤立地学习修辞。
  
  3 正确运用修辞要考虑不同文体的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比如,议论文是为了说理,说明文足为了介绍知识,散文是为了写景抒情等。
  4 修辞应用的难点,往往不在形式方面,而在内容方面,因此,学习时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内容的揣摩上,平时多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会大有用处。
  5 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是考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方差。
  总而言之,学习修辞,就是要求掌握修辞知识,学会辨析,按照要求正确运用。
其他文献
小引    德富芦花,以他炽烈的赤子之情,热恋着日本四岛的山水草木,在他的笔下,大自然的一切无不有灵性。德富芦花,用文字为自然画像的作家,他对自然的出色专注,将让每一个读他作品的人顿悟:我们功利之外的世界多么亲切美好。      作品欣赏一  芦花  德富芦花  “芦花没有什么看头。”清少纳言这样写过,而我独爱这个没有什么看头的芦花。  在东京近郊,从洲崎到中川河口江户河口之间,有一片芦洲。秋天的
期刊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
期刊
有一方净土,我们曾经驻留;有一湾清泉,我们曾经畅饮;有一份感动,记忆犹新;有一缕思念,镂心刻骨。曾几何时,岁月流逝冲散了记忆,影影绰绰地看到过去化作浓浓感悟,弥散开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月如何流淌过生命路途。无声无息地将拥有变成失去,将现在变成过去,我们无力挽留。因而就会有那么许多许多的人和事,我们注定错过,注定忘却,又注定去缅怀。因而就会有许多许多的人,在回首阑珊灯火时黯然
期刊
妈,如果真的有下辈子,刚好我又不再是您女儿,那我要您做我的新娘。您不同意也不行。我们住在一间简陋的小木屋里,开始过以后许许多多的日子。没有告别。筷子和角落里的那缸清水,还有将来的我,都被您照耀。天上的星星,亮晶晶。您点亮它们,然后,种在我的心里。  爸不经常在家,中饭在家吃更是稀罕。每次只要中午他在家,那我有口福了。这顿可有平常饭菜的三倍那么丰盛。穿上围裙,戴上口罩,妈就开始做饭了。戴口罩?是的。
期刊
迷津指点    要完整地写好一篇文章,除了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外,还要做到言之有序,这个“有序”讲的主要是结构安排。它既是形式,又是内容,既指文章内部的结构与构造,也指材料的布置与安排,是文章的骨骼,也是决定一篇文章基础等级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一篇好的文章,应该做到“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怎样编织结构,是对篇章结构的要求,即安排结构时能做到:有头有尾,有交代有照应,布局周密合理,没有残缺不全、主
期刊
现在高三的学弟学妹们也要开始选择辅导书了吧,在这里就我自己的情况说一下吧!放心好了,我不受任何委托,没做广告!  说语文吧,我的语文基本没买什么参考书,我觉得只要做好学校发的那些资料就可以。  然后数学,郑重推荐《中学教材全解》,我高一、高二都用它。我说的不是高三总复习那本,是高一、高二分册,非常详细,几乎什么题目都有了。我个人觉得高三那本大的总复习不适合我,有点儿难度,尤其不适合第一轮复习。  
期刊
一、访谈录类文本    金钱与教育(节选)——季羡杯教授访谈录    杨澜:有些人说,留学生之所以不回来,很多是因为那边的物质生活条件好,所以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在您做学生的那个时代,中国的生活水平和西欧比,那个差距比现在还要大,为什么那个时候绝大多数留学生都回来了呢?  李羡林:那时候差距不大。  杨澜:不大?  季羡林:为什么在国外?在国内一回国,“清华”、“北大”回国以后不能当教授,“北大”叫
期刊
阅读《在冬夜里歌唱的鱼》这篇文章,我们心中涌动的是一股浓浓的情,尽管是严寒的冬天,尽管是贫寒的家庭,但炖鱼的清香却弥漫了整个家庭、整个村落、整个冬天。那寒冷的冬天也因为人间的真情而变得格外温馨,变得更富色彩和意义。人世间温馨的情,在文中随着鱼的香味弥漫;一个感人至深的冬的故事,在作者心中成为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成为“我”向往善良、学会助人的启蒙。可以说,“涌动在其中的感人的情”是本文最大的特色。 
期刊
嵇康提出“声无哀乐说”,认为音乐本身没有情感属性,所谓“哀乐”、“喜乐”,是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其中。  易中天先生讲“声无哀乐说”时举《东方红》作为例子,说它改编自陕北民歌的《白马调》:“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的是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儿嗨呀,打鬼子我就顾不上……”神圣的《东方红》原来是一首普通情歌的翻版。  老诗人耿林莽由声音联想到色彩,他认为,暖色调、冷色调和亮色调、暗色调,各自寄寓
期刊
故乡的一草一木都能牵动一个人内心最深处的感情——无比的亲切,无比的温馨。作为对大枣和枣树怀有难以言传的挚爱之情的鲁西人,在异地他乡见到故乡的枣树,自然“倍感欣悦难得,心底时常为之窃喜不已”。  多年以来,窗外的那棵枣树陪伴作者走过了每个春夏秋冬,默默奉献着枣花的清香、大枣的甘甜和那蔽日的阴凉。那棵枣树似乎早已与作者心意相通,作者也“从内心深处深深地喜欢上爱上这棵枣树”。那棵枣树啊,已成为作者生活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