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就如何做好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学,笔者结合自己的焊工教学实践谈出了较为深刻的体会。
关键词:职业学校;专业课;课堂教学
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学难度大。本文就如何提高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效果,结合自己的焊工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让学生听得懂
听得懂,指在学生付出一定努力的情况下,教学的知识、技能与方法是可以理解与掌握的。听懂学会是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如果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课堂教学中消极的行为就会随处可见,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学生听不懂的原因,一是学生基础差;二是课程过难,如文化课中数学与英语,专业课中电子技术等;三是教师习惯于从教材出发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科化的课程结构造成内容冗余。
要让学生听懂学会,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师可以通过“过滤”把过多的教学内容去掉一些,把过难的内容删掉,把教学尽量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来自于生活与生产的实践,教学中要多一些“做”的内容,“做”比“听”更容易懂,“做”与原有的学习基础相关性不大,学校要多开设技能类的课程,或是增大实践教学的比例。
二、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要实用
职校生都希望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在将来的工作中是有用的,学一种实用的技术与技能是他们选择职校的重要原因。怎样使教学内容实用呢?还是应该减少理论性教学,增加实践性教学。技能也有落后与先进之分,教学要与当今发展的科技相结合,与行业的实践相结合,学校的教学设备要不断地更新。实用,还应包括课程外的东西,比如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么管理、怎么就业和创业等,为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立足做好准备。
实用,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上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以焊工教学为例,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单纯学习焊接理论是枯燥乏味的,并且难度较大。要让学生把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会、学懂,就需要教师把课堂理论融入到焊接实践中,使学生能亲身接触、亲身体验,感受到实物,加强直观印象,学生就能轻松地掌握这些理论与技能。比如焊接残余变形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课题,它以力学作为理论基础,这对于只有初中知识基础的学生来说是不易理解的,并且也不易提高课堂学习气氛。在教学中,笔者改变了过去在课堂上大讲特讲理论的模式,而是把学生带到车间,把车间变成课堂,先精讲理论,然后让学生进行真刀实枪的焊接。当学生焊过一些板材后,引导学生观察,为什么有的板材弯了,有的变短了,有的角变形了,有的扭曲变形了。这样一提示,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急于想知道答案。这时候告诉学生“这就是残余变形”,并且告诉学生残余变形产生的原因。这样,通过比较直观的讲解,学生就能一清二楚了。接下来学生更着急的是在实践中如何解决焊接残余变形的问题。这时候适时给出理论上的措施让学生去实践,去检验。这样一堂课下来,大家不是在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在实际解决现场问题,枯燥的理论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学生轻松地掌握了。
再比如在学习平敷焊时,学生只想焊出鱼鳞状花纹,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焊接操作上,却常常忽视焊接电流的调整,不知道如何调整合适的焊接电流,从而影响了焊接的质量,也焊不出鱼鳞状花纹。很多学生为此很苦恼。这时候教师可单独设计一些练习来引导学生把理论上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比如故意把电流调大或调小,让学生自己观察火花、飞溅物及焊接波纹,然后进行比较,从而逐步积累调节焊接电流的经验,以达到不看标尺凭感觉就能知道电流大小的水平。
三、课堂要有活力
由于职校生在初中的学习经历,他们对纯粹的知识学习不感兴趣,如果中职教学还是让他们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讲,一点趣味也没有。职校教师应该是充满活力的、时尚的、善于与学生沟通的,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教学方法一定要灵活,可以进行任务驱动教学——布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可以合作学习——让好的同学教差的同学,同学之间相互比赛;可以体验性学习——到实际的工厂去学习;可以做中学——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个作品,教师在一边帮助鼓励……这些既是教学方法,也是教育理念。
四、教师要强化内功
职校教师必须是基础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既能说又会做的“双师”型教师。为此,笔者在努力钻研教材,掌握焊接理论的前提下,苦练焊接技能基本功,并利用业余时间到工厂向工人师傅学习他们先进的焊接技术和焊接经验,尽量使自己上讲台能授课,到车间能操作。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长流水。”教师只有成为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才能够从容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加相信教师的能力,知道自己的不足与差距,从而愿学、乐学。
总之,我们应该俯下身来,细心倾听学生的声音,感悟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需求,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职业学校;专业课;课堂教学
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学难度大。本文就如何提高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效果,结合自己的焊工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让学生听得懂
听得懂,指在学生付出一定努力的情况下,教学的知识、技能与方法是可以理解与掌握的。听懂学会是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如果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课堂教学中消极的行为就会随处可见,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学生听不懂的原因,一是学生基础差;二是课程过难,如文化课中数学与英语,专业课中电子技术等;三是教师习惯于从教材出发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科化的课程结构造成内容冗余。
要让学生听懂学会,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师可以通过“过滤”把过多的教学内容去掉一些,把过难的内容删掉,把教学尽量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来自于生活与生产的实践,教学中要多一些“做”的内容,“做”比“听”更容易懂,“做”与原有的学习基础相关性不大,学校要多开设技能类的课程,或是增大实践教学的比例。
二、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要实用
职校生都希望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在将来的工作中是有用的,学一种实用的技术与技能是他们选择职校的重要原因。怎样使教学内容实用呢?还是应该减少理论性教学,增加实践性教学。技能也有落后与先进之分,教学要与当今发展的科技相结合,与行业的实践相结合,学校的教学设备要不断地更新。实用,还应包括课程外的东西,比如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么管理、怎么就业和创业等,为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立足做好准备。
实用,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上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以焊工教学为例,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单纯学习焊接理论是枯燥乏味的,并且难度较大。要让学生把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会、学懂,就需要教师把课堂理论融入到焊接实践中,使学生能亲身接触、亲身体验,感受到实物,加强直观印象,学生就能轻松地掌握这些理论与技能。比如焊接残余变形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课题,它以力学作为理论基础,这对于只有初中知识基础的学生来说是不易理解的,并且也不易提高课堂学习气氛。在教学中,笔者改变了过去在课堂上大讲特讲理论的模式,而是把学生带到车间,把车间变成课堂,先精讲理论,然后让学生进行真刀实枪的焊接。当学生焊过一些板材后,引导学生观察,为什么有的板材弯了,有的变短了,有的角变形了,有的扭曲变形了。这样一提示,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急于想知道答案。这时候告诉学生“这就是残余变形”,并且告诉学生残余变形产生的原因。这样,通过比较直观的讲解,学生就能一清二楚了。接下来学生更着急的是在实践中如何解决焊接残余变形的问题。这时候适时给出理论上的措施让学生去实践,去检验。这样一堂课下来,大家不是在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在实际解决现场问题,枯燥的理论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学生轻松地掌握了。
再比如在学习平敷焊时,学生只想焊出鱼鳞状花纹,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焊接操作上,却常常忽视焊接电流的调整,不知道如何调整合适的焊接电流,从而影响了焊接的质量,也焊不出鱼鳞状花纹。很多学生为此很苦恼。这时候教师可单独设计一些练习来引导学生把理论上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比如故意把电流调大或调小,让学生自己观察火花、飞溅物及焊接波纹,然后进行比较,从而逐步积累调节焊接电流的经验,以达到不看标尺凭感觉就能知道电流大小的水平。
三、课堂要有活力
由于职校生在初中的学习经历,他们对纯粹的知识学习不感兴趣,如果中职教学还是让他们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讲,一点趣味也没有。职校教师应该是充满活力的、时尚的、善于与学生沟通的,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活力的。教学方法一定要灵活,可以进行任务驱动教学——布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可以合作学习——让好的同学教差的同学,同学之间相互比赛;可以体验性学习——到实际的工厂去学习;可以做中学——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个作品,教师在一边帮助鼓励……这些既是教学方法,也是教育理念。
四、教师要强化内功
职校教师必须是基础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既能说又会做的“双师”型教师。为此,笔者在努力钻研教材,掌握焊接理论的前提下,苦练焊接技能基本功,并利用业余时间到工厂向工人师傅学习他们先进的焊接技术和焊接经验,尽量使自己上讲台能授课,到车间能操作。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长流水。”教师只有成为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才能够从容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加相信教师的能力,知道自己的不足与差距,从而愿学、乐学。
总之,我们应该俯下身来,细心倾听学生的声音,感悟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需求,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