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课堂是很好的辅助教学方法,也是被大众认可和被广泛付诸实践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既符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又丰富了课堂内容,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使学生有了更强的参与性,同时也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运用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历史是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宝贵财富,初中历史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言传身教,紧抓历史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立国,历史教育发展迅速,但目前由于客观原因导致我国各地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应试教育,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兼顾应试成绩,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一大难题。
一、历史故事选择的原则
历史故事选择得是否适当,决定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通常来说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来选择历史故事,即真实性、针对性和趣味性。首先是真实性,这是应用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首要选择。学生所选的故事必须要和史料的记载相一致,如果有出入一定会伤害学生的情感,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历史故事必须要以历史事实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适当的想象和合理的推测。其次是针对性,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历史故事的内容要和课本的内容有关联,这样才可以从故事入手,将课堂要讲述的内容导入进来,使二者之间不至于脱节。为了保证所选择的历史故事的针对性,我们要保证故事和教学主题相符合,以课本内容为基础来挖掘故事。例如,在讲解《夏、商、西周的兴亡》这一课的内容时,我们可以讲述与姜太公有关的故事,同时注意和学生的思维相符合,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历史眼界为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选择故事的时候,我们应尽量和现实相结合,达到以古论今的效果,历史学习不仅仅是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来对现实生活进行指导。再次是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后,学生自然就更愿意学习历史知识,所以要保证历史故事的足够有趣,这样可以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保证情节生动、内容引人入胜,并且要有一定的新鲜感。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运用策略
1.通过历史故事导入新课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导入新课的部分进行得巧妙,就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提前热身,让学生在听历史故事的同时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在学习后面历史知识的时候能够和导课部分的历史故事联系起来,加深印象,提高课堂效率。如在学习“安史之乱”一课,导课时可以从古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开始,讲述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杨贵妃喜欢吃荔枝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唐玄宗后期统治腐败,沉迷酒色,是导致“安史之乱”的主要原因。通过这个故事进行新课的学习,学生很容易接受,也会对本课知识点印象深刻。
2.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历史故事
初中课堂一节课45分钟,如果要让学生在整节课中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教师就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加一些历史故事,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谓一举两得。教学过程中穿插的历史故事,既可以是轻松幽默的,也可以是庄重严肃的;教师既可以自己讲述,还可以让学生讲述。如讲到某个历史人物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该人物的趣味故事,当课堂教授到该人物时,就可以让学生当堂展示,这样的效果会让学生印象很深刻,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要处理好故事的内容和节奏
故事必定会有虚构的成分,这就要求历史教师把握程度、拿捏分寸。在课堂上讲的故事,真实性必须保证,齐太史前仆后继的故事是史官高风亮节的典型,也为我们教授和学习历史的态度树立了榜样。例如,明代的倭寇是日本人对中国的残暴侵略这种说法就有失考证,倭寇之患前期的确是由日本的浪人、海盗和末路武士引起的,但在中后期,真正的倭寇却大多是中国人自己,这些人被明朝政府称为假倭。正史记载抗倭名将俞大猷感叹说假倭居然占到了自己所杀倭寇的八成到九成,实在是中国人抢杀中国人,板上钉钉的人民内部矛盾。还有一些倭寇,实则是荷兰和葡萄牙的海盗。除了内容的真实性之外,语言的组织也要恰如其分,不可将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语句放到故事中影响学生的判断,更不能为求新鲜故意拿些网络用语“戏说历史”,哗众取宠。在故事节奏上也要注意详略得当,紧扣教材内容。
4.选择合适的讲述时机
一堂课往往需要多个环节共同构成,教师必须把握好时机,适时插入历史故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千万不能将历史故事片面地作为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也不能将历史故事作为课堂重点而脱离了教学内容重点。在课堂开始之初,借助有趣、富有悬念的历史故事,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在课堂进行之中,针对一些教学重点,教师可以适当地穿插少量历史故事,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在课堂结束时,用历史故事作为收尾,既可以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又可以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情绪。
5.课堂结束前巧妙引用历史故事
目前,很多的初中历史课老师对“导语”设计新颖,对新课内容设计讲究,但在课堂收尾时却很随意,这明显地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就不仅要有巧妙的“引子”、引人入胜的“主旋律”,还要有意味无穷的“终曲”,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布局合理、结构完美,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效果。如讲“商鞅变法”一课时,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讨论商鞅变法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这里教师可以讲述“商鞅被五马分尸”的故事,先让学生从感性上去感悟,商鞅死得這么惨,变法应该是失败了,可事实上变法却是成功的。一落一起的感受,能让学生更加辩证地去分析事物,培养学生正确评价事物的能力。
历史教师能够在课堂中巧妙地运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科学地选取历史故事,熟练穿插于一堂课当中,才能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孙建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J].文教资料,2010(21).
[2]杨红琴.历史课“六步有效教学模式”初探[J].林区教学,2009(06).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运用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历史是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宝贵财富,初中历史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言传身教,紧抓历史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立国,历史教育发展迅速,但目前由于客观原因导致我国各地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应试教育,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兼顾应试成绩,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一大难题。
一、历史故事选择的原则
历史故事选择得是否适当,决定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通常来说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来选择历史故事,即真实性、针对性和趣味性。首先是真实性,这是应用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首要选择。学生所选的故事必须要和史料的记载相一致,如果有出入一定会伤害学生的情感,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历史故事必须要以历史事实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适当的想象和合理的推测。其次是针对性,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历史故事的内容要和课本的内容有关联,这样才可以从故事入手,将课堂要讲述的内容导入进来,使二者之间不至于脱节。为了保证所选择的历史故事的针对性,我们要保证故事和教学主题相符合,以课本内容为基础来挖掘故事。例如,在讲解《夏、商、西周的兴亡》这一课的内容时,我们可以讲述与姜太公有关的故事,同时注意和学生的思维相符合,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历史眼界为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选择故事的时候,我们应尽量和现实相结合,达到以古论今的效果,历史学习不仅仅是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来对现实生活进行指导。再次是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后,学生自然就更愿意学习历史知识,所以要保证历史故事的足够有趣,这样可以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保证情节生动、内容引人入胜,并且要有一定的新鲜感。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运用策略
1.通过历史故事导入新课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导入新课的部分进行得巧妙,就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提前热身,让学生在听历史故事的同时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在学习后面历史知识的时候能够和导课部分的历史故事联系起来,加深印象,提高课堂效率。如在学习“安史之乱”一课,导课时可以从古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开始,讲述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杨贵妃喜欢吃荔枝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唐玄宗后期统治腐败,沉迷酒色,是导致“安史之乱”的主要原因。通过这个故事进行新课的学习,学生很容易接受,也会对本课知识点印象深刻。
2.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历史故事
初中课堂一节课45分钟,如果要让学生在整节课中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教师就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加一些历史故事,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谓一举两得。教学过程中穿插的历史故事,既可以是轻松幽默的,也可以是庄重严肃的;教师既可以自己讲述,还可以让学生讲述。如讲到某个历史人物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该人物的趣味故事,当课堂教授到该人物时,就可以让学生当堂展示,这样的效果会让学生印象很深刻,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要处理好故事的内容和节奏
故事必定会有虚构的成分,这就要求历史教师把握程度、拿捏分寸。在课堂上讲的故事,真实性必须保证,齐太史前仆后继的故事是史官高风亮节的典型,也为我们教授和学习历史的态度树立了榜样。例如,明代的倭寇是日本人对中国的残暴侵略这种说法就有失考证,倭寇之患前期的确是由日本的浪人、海盗和末路武士引起的,但在中后期,真正的倭寇却大多是中国人自己,这些人被明朝政府称为假倭。正史记载抗倭名将俞大猷感叹说假倭居然占到了自己所杀倭寇的八成到九成,实在是中国人抢杀中国人,板上钉钉的人民内部矛盾。还有一些倭寇,实则是荷兰和葡萄牙的海盗。除了内容的真实性之外,语言的组织也要恰如其分,不可将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语句放到故事中影响学生的判断,更不能为求新鲜故意拿些网络用语“戏说历史”,哗众取宠。在故事节奏上也要注意详略得当,紧扣教材内容。
4.选择合适的讲述时机
一堂课往往需要多个环节共同构成,教师必须把握好时机,适时插入历史故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千万不能将历史故事片面地作为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也不能将历史故事作为课堂重点而脱离了教学内容重点。在课堂开始之初,借助有趣、富有悬念的历史故事,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在课堂进行之中,针对一些教学重点,教师可以适当地穿插少量历史故事,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在课堂结束时,用历史故事作为收尾,既可以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又可以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情绪。
5.课堂结束前巧妙引用历史故事
目前,很多的初中历史课老师对“导语”设计新颖,对新课内容设计讲究,但在课堂收尾时却很随意,这明显地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就不仅要有巧妙的“引子”、引人入胜的“主旋律”,还要有意味无穷的“终曲”,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布局合理、结构完美,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效果。如讲“商鞅变法”一课时,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讨论商鞅变法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这里教师可以讲述“商鞅被五马分尸”的故事,先让学生从感性上去感悟,商鞅死得這么惨,变法应该是失败了,可事实上变法却是成功的。一落一起的感受,能让学生更加辩证地去分析事物,培养学生正确评价事物的能力。
历史教师能够在课堂中巧妙地运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科学地选取历史故事,熟练穿插于一堂课当中,才能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孙建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J].文教资料,2010(21).
[2]杨红琴.历史课“六步有效教学模式”初探[J].林区教学,2009(06).